应杜骥之请,刘义真准许韦华的亲友与他做最后的道别。

  “玄儿,何时赴岭南?”

  “明日启程。”

  “山高路远,要保重身体。”

  “儿明白。”

  “为父落得如此下场,都是咎由自取,不得怨恨桂阳公。”

  “桂阳公宽宏大量,儿只有感激。”

  韦华点点头,父子二人默契地没有提及告密一事,事实上,若无韦玄告密,哪能保住全家人的性命。

  至于韦华今日的下场,正如他所说,怨不得别人。

  他看向一众哭哭啼啼的女眷,唤道:“阿菱。”

  唤作阿菱的妇人红着眼上前:“祖父。”

  韦华问她:“杜郎待你如何?”

  “夫君待我如故。”

  韦菱正是韦玄之女,杜骥的妻子。

  韦华闻言,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让韦玄不要怨恨刘义真,不是说给韦玄听的,而是借旁人之口,让刘义真知道。

  希望人死债消,将来的刘家王朝不要再打压他的后嗣。

  韦华也很清楚,他的后嗣想要再起,指望不上同族,唯有杜骥才有能力帮忙。

  杜骥也必须帮忙。

  刘义真既然要推他为新的关中士人领袖。

  杜骥就必须表现出领袖应有的气度,如果他蠢到韦华一倒,就忙于休妻再娶,撇清关系,必将被世人鄙夷。

  所以韦华得知杜骥待韦菱如故,才会高兴,因为这再一次证明杜骥不是一个蠢人。

  将来韦玄一家遇赦,能够离开岭南,杜骥即使帮不了已经背上不孝之名的韦玄,也不能对两个小舅子韦祖征、韦祖归放任不管,否则便是不念旧情,私德有亏。

  士人领袖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

  正午已过,刘乞匆匆由刑场返回桂阳公府。

  刘义真伏案书写,头也不抬地问他:“韦华伏法了?”

  “伏法了,首级已被送往雍门。”

  “民众是何反应?”

  “围观之人无不拍手称快。”

  “呵,果然不出所料。”

  关中民间对胡夏并无好感,柴壁之战后,后秦虽与北魏议和,但赫连勃勃趁机叛秦自立,多年来,屡屡侵犯。

  如果赫连勃勃入主长安,民众自然不敢表露不满,可现在胡夏不是败了吗,那么暗通匈奴的韦华被人唾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刘义真又问:“韦华临终都说了些什么?”

  刘乞据实以告。

  刘义真笑道:“确是一个聪明人。”

  同时心中暗暗思量:也不知这个时空还会不会有韦叡这号人物。

  不错,南朝第一名将韦叡便是韦华的曾孙,其父韦祖归今日在刑场告别了祖父。

  只不过,距离韦叡出生还有二十四年,待其成材,起码要等上四五十年,远水救不了火,刘义真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时候,哪怕韦叡因为蝴蝶效应而消失,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刘乞见刘义真如此好奇刑场发生的事情,询问道:“将军何不亲赴刑场?”

  刘义真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心道:是我不想去吗?就我这小土豆一样的身材,没有半点威严气势,不如保持一点神秘感。

  古人重视仪容,刘义真的堂兄刘义庆在未来主持编写的《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魏武帝曹操因为姿貌短小,所以在接见匈奴使者时,让崔琰假扮自己,曹操则捉刀立于床头。

  当然,最后匈奴使者因为一句‘魏王雅量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真英雄也’而丢了性命。

  刘义真如今还未满十二,暂时也没有养出曹操那样的英雄气,唯恐民众见他身材矮小,好不容易因为昨日大战生出的敬畏之心有所消减。

  更何况,人多的地方,出行也麻烦,需得防着有刺客,刘义真索性留在了家里。

  刘乞见刘义真不语,以为他不悦,连忙告罪。

  可以说,自从刘义真能说会跑开始,刘乞就一直跟在他的身边伺候,如今这位老资历的亲随对自家主子也有点看不透了。

  原主固然聪明,刘裕喜欢他,可不单单是因为《宋书》记载他:仪貌俊美,神情秀彻。

  但在刘乞记忆中,原主可没有这么深沉的心思。

  他也不会想到还有魂穿这种事,只以为刘义真肩负重任,在安西将军的位置上有了很大的成长。

  刘裕让刘义真镇守关中,此举本就存了磨砺的心思。

  刘义真没有因为刘乞失言而责骂他,只是收起笔墨,将封好的家书交给刘乞:“递往军府,与捷报一并送至彭城。”

  “仆遵命。”刘乞接了家书,躬身告退。

  ......

  刘回堡,新军大营。

  韦安名安,但自王基封锁大营后,他实在寝食难安。

  终于,一骑自长安而来,面见王基后,王基亲自带人捉拿了他,韦安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死了。

  韦安最终被悬首辕门,每一个出入辕门的将士都能看到那颗狰狞的首级。

  此前新军们对王基封锁大营还颇有微词,如今证实营寨里暗藏韦安这样的奸细,那点不满也随着韦安授首而烟消云散。

  王基解除了戒严,寡妇渡大捷的消息也传遍了全军,虽然营寨里的新军没能参与那一战,但他们都在讨论刘义真将会如何赏赐有功将士。

  假如刘义真出手吝啬,证明此人是个守财奴,不值得为他卖命。

  如果刘义真出手大方,众人自然也愿意随他抗击胡夏。

  这个道理,刘义真当然明白,他发卖了五千俘虏,又查抄了韦华的资产,这在王修看来,已经足够用于赏赐了。

  但刘义真过目了王修呈上来的数额后,仍然觉得少了。

  赫连勃勃不久将至,刘义真要重赏,让所有人明白自己不会亏待有功的将士。

  于是又让王修搬走桂阳公府的珍贵器物,发往市集贩售。

  王修劝阻道:“府主变卖府上器物,赏赐有功之人,这本是一件美事,但下吏担心军士由此得知府库空虚,以为纵使再立功勋,军府亦无钱发赏。”

  刘义真不以为然:“我会让人散播消息,声称家父会向长安调拨大笔财货。”

  王修固止:“府主此计纵然能够蒙蔽军士,一旦破敌,而赏赐迟迟不至,恐失信于天下,还请府主切莫因小失大。”

  “我可不是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刘义真信心满满地表示:“今日送往军府的那封家书,可抵万金。”

  王修顿时明了,刘义真一定是在信里向刘裕哭穷,请求他调拨财货。

  此举非是为了私欲,刘裕又怎会拒绝。

  王修于是不再阻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最新章节,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