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

  四品以下的官员们一早便前往户部,打算领取自己的福利,加上今年考成法的奖励。

  甚至有人在途中还遇到了同僚,共同前往户部。

  直到户部门口时,所有前来领取福利的官员们全都愣住了。

  往年堆积如同小山一般的粮食与布匹,又或者是其它物品,今年一样都没有了。

  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怀疑,难道今年的福利赏赐没有了?

  还是说皇孙殿下在戏耍他们?

  福利的物资呢?

  考成法的奖励呢?

  杨思义则是不疾不徐的坐在户部门口品茶,仿佛是没有看到来人一般。

  一众官员强压怒火,不敢以下犯上。

  只得阴阳怪气的询问:“杨大人,朝廷今年的收入应当不错吧!”

  提起今年的收入,杨思义的脸颊上瞬间布满了笑容。

  连连点头道:“这个自然,相较往年来讲,今年的收入,绝对超过了想象!”

  听到这样的话语,再看看空荡荡的户部门口。

  官员们的脸颊上划过一抹怒容,追问道:“既然收入增加了,为何今年连赏赐的福利物资都没有了?”

  有了第一位官员开口,其他人自然也纷纷开口指责户部。

  杨思义斜眼看向来人,将口中的茶叶沫子吐了出去。

  没好气的训斥道:“户部门外,尔等如此喧哗,成何体统!”

  听到这样的话语,一众官员们差点气歪了鼻子。

  心中暗道,你是户部的老大,手握整个朝廷的经济命脉。

  富的流油,自然不用着急。

  而自己呢,官小言微,说句不好听的,家里还等着自己拿米回去下锅呢。

  不等再次开口质问,便见到户部尚书杨思义背后的甬道中,数位差役吃力的抬着大箱子向门口走来。

  直到将箱子放在杨思义的身旁后,再次向户部内走去。

  群臣眼中都快喷火了!

  眼前的情景已经说明了,朝廷给予他们的奖励还在,只不过被户部掉包了。

  他们这么多人聚集在此,就分这么一点东西?

  尚未来及放出几句狠话,却见到杨思义将箱子打开了。

  顿时,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怪不得之前那些差役走路如此的吃力,原来这些箱子中装的都是货真价实的银锭!

  见到众人看到银子后,脸颊上再也没有半点的愤怒与哀怨。

  这才没好气的开口道:“瞧瞧你们一个个的,像个什么样子?”

  此时众人的眼中只有银子,至于这种风凉话,直接被他们给过滤掉了。

  不在调侃诸位同僚,杨思义继续开口道:“皇孙殿下有令,至今年起,以后所有奖励,全部发放白银!”

  亲耳听到这样的话语,众人的脸颊上的喜色,再也难以抑制。

  恨不得立刻冲过去将银子搂在怀中。

  眼看诸位同僚有些沉不住气,杨思义只能再次下令道:“都别着急,人人有份!”

  “等下本官念到名字的人,过来领取自己的奖励,一个一个来,不得乱了秩序!”

  很快众人都领取到属于自己那一份奖励。

  一时间,整个官场内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而让群臣感到惊喜的不止是发放奖励这一件事。

  以往朱元璋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天,让官员们每天都当差。

  但皇孙朱雄英为了轻松一点,直接建议朱元璋在小年后,便为官员们放假。

  毕竟年关将至的时候,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朝政之事。

  与其大家都在朝堂上煎熬,倒不如早些回去陪伴家人。

  当然,那几个正堂的正印官,是不可能这么早放假回家的。

  需要等到年关二十九,才可以封存官印回去过年。

  很快就到了年二十九,正堂官也封了自己的官印,回家过年去了。

  朱雄英将自己身边的人也遣散回家了,他则是主动返了回皇宫。

  如今的大明,已经步入正轨,正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朱元璋也难得放下身上的担子,放松下心神。

  当朱雄英前来拜访时,朱元璋正在假寐。

  示意太监出去后,朱雄英便坐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并没有叫醒朱元璋的意思。

  此时在朱雄英的眼中,躺在那里睡觉的人,并不是杀伐果断的洪武大帝,而是一位已经步入暮年的老人,自己的爷爷。

  差不多半个时辰的时间。

  朱元璋迷糊的开口问道:“什么时辰了?”

  朱雄英轻声回道:“天色尚早!”

  听到大孙的声音,朱元璋急忙爬了起来,惊喜道:“大孙,你啥时候回来的?”

  朱雄英赶忙上前几步,坐到朱元璋的身边道:“年关将至,孙儿也将身边的人遣回去过年了,忙碌了这么久,也该回来陪陪皇爷爷了!”

  大孙的话语,听着就是舒服,脸颊上的笑容也越发灿烂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朱雄英直接陪伴在朱元璋的身边,让其享受天伦之乐。

  期间,几次朱允炆及其它皇孙前来拜年,都被朱元璋拒之门外。

  有朱雄英这个宝贝大孙在身边,其它的孙子,不重要。

  很快,新的一年开始了。

  各地衙门纷纷开始开印办公,处理下放假期间积攒下来的事务。

  最为重要的就是,待到春暖花开之际,新一年的科考就要开始了。

  各地的学子们纷纷向应天赶来,准备参加今年的春闱。

  当然,也有不少人,年前就已经到了应天城,寻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便开始埋头苦读。

  科举改革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整个大明。

  策论及兵法的题目,更是让不少学子垂足顿胸。

  单是策论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毕竟大家读的书与各种典籍都差不多,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兵法这种东西,根本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吃透的,很多人穷极一生都不敢声称自己已经将各路兵法吃透了。

  秉承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原则,自己不会,其它人应该也好不到哪里,优势在我的原则,不断为自己打气。

  即便是纸上谈兵,也可能会占据一丢丢的优势。

  还有一部分人,想法要比他们少的多。

  因为他们不止是春闱这一条路可以选择,已经落榜数次了。

  又听闻皇孙殿下打算开办格物苑,而自己又对这方面有点兴趣,顺便碰碰运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最新章节,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