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士子斗殴的事情便随风而逝。

  毕竟大家都是前来参加科考的,不是过来八卦的。

  有那个闲工夫,到不如多看几本书。

  万一压对宝,自己岂不是赚大了?

  而韩山两兄弟与王宇、李明浩之间的情谊,日渐上涨。

  每日都聚集在一起研究兵法与策论。

  甚至还弄出一座简易的沙盘,用来相互博弈。

  而王宇和李明浩这种在书本上学来的本领,与韩家两兄弟这种家传下来的本领,有着显著的差距。

  每一次战术对决,王宇和李明浩都能够察觉到自己的不足。

  所以这段时间中,两人可以说是进步神速。

  因为这个时期,根本就无人教导兵法、战术的老师。

  所有人都是肯书本上的知识,至于将门之后,完全是因为长辈的言传身教。

  当然,也有不少人凭借自己的天资,在战场上崭露头角。

  即便是有所感悟与心得,那也会自己藏着、掖着、绝不会轻易告诉其他人。

  像他们四人这般,恐怕整个大明也寻找不出来第二个。

  当四人博弈结束,再次前往酒楼时。

  掌柜早就出门笑脸相迎。

  之前在他这里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更是被朝廷的人给抓走了。

  本以为他们这辈子算是完蛋了,谁能够想到,他们几个居然会因祸得福。

  不但没有惹到官司,反而还引起皇孙殿下的关注,血赚的一逼。

  更是因为四人的到来,原本喧嚣热闹的酒楼,瞬间收敛了不少。

  如今的士子们相互见面时,相较以往文明了许多。

  一行四人直奔一张空桌走了过去。

  尚未坐下,便听到一位士子,大着舌头说:“你们说那杨士奇有何本事?”

  “一介草根而已,仅凭借着皇孙殿下的赏识,便平步青云?”

  顿时,酒楼中的谈话声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将自己的目光落在这位醉酒的士子身上。

  杨士奇是何人?

  有什么样的本事?

  如今的大明早就传开了。

  这些前来赶考的士子们,心中更是无比的清楚,也有人暗自佩服。

  只是自古文人相轻,大家又是同龄人,自然会有人不服气。

  在心底吃味道,无非是走了狗屎运,得到皇孙殿下的青睐而已。

  换做自己前往江南之地,必然也能够做好。

  他杨士奇只是在执行皇孙殿下的命令而已,彰显不出来本身有何本领。

  好在皇孙殿下更改了科考制度。

  此次杨士奇也会与他们这些士子共同参加科考。

  可以说,他们现在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谁都有脱颖而出的可能。

  “哼,话可不能这么说。杨士奇能得皇孙殿下看重,岂会是泛泛之辈?”一个穿着青衫的士子皱着眉头反驳道。

  “就是,我听闻他在江南办学堂,那可是把当地学风都给扭转过来了,让不少寒门子弟都有了读书的机会,这等能耐,岂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另一个士子附和道。

  这时,韩山忍不住开口说道:“各位,杨士奇到底有没有本事,咱们争论也无用,等科考之时,自见分晓。”

  “他能得到皇孙殿下赏识,肯定有过人之处,咱们与其在这里质疑,不如多想想如何提升自己。”

  众人听了韩山的话,都陷入了沉思。

  王宇也点头说道:“韩兄所言极是,咱们参加科考,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不是来争一时口舌之快的。”

  酒楼里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大家又各自聊起了科考的事情。

  李明浩压低声音对韩家兄弟说:“我看这些士子,有的确实有真才实学,但也不乏一些自视甚高之辈。咱们可得好好准备,不能掉以轻心。”

  韩山笑着说:“放心吧,咱们这几日研究兵法策论,收获颇丰。只要保持这个状态,科考定能取得好成绩。”

  四人在酒楼吃过饭后,便回到了住处。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更加刻苦地学习,除了继续研究兵法策论,还广泛涉猎经史子集。

  科考的日子越来越近,整个京城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士子们有的日夜苦读,有的四处打听科考的消息,还有的在街头巷尾与他人交流备考心得。

  终于,科考的那一天来临了。

  韩山四人早早地来到了考场外,看着那威严的考场大门,心中既紧张又激动。

  “各位,今日便是决定我们命运的时刻,大家都全力以赴吧!”韩山握紧拳头,眼神坚定地说道。

  随着考场大门缓缓开启,韩山四人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踏入考场。

  考场内,一张张摆放整齐的桌椅,弥漫着墨香的考卷,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考试的重要性。

  四人各自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后,监考官员开始分发考卷。

  韩山接过考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心中微微一紧。

  此次科考的题目,不仅涵盖了经史子集的内容,还涉及诸多时事策论,甚至有一道关于边疆军事防御的题目,显然是皇孙殿下想要选拔出真正有治国安邦才能的人才。

  韩山定了定神,提笔开始作答。

  他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凭借着这段时间与兄弟们研究兵法策论的成果,以及对经史典籍的深刻理解,将自己的见解一一写下。

  王宇则眉头紧皱,面对一些较为生僻的经史题目,思索良久才缓缓落笔。

  他深知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如韩家兄弟,只能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和认真的态度,尽力发挥。

  李明浩倒是显得沉稳许多,他的思维敏捷,对于时事策论类题目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写关于江南地区水利建设的策论时,他想到了杨士奇在江南办学堂时可能采取的因地制宜的方法,将这些想法融入到自己的答案中,希望能够脱颖而出。

  韩立则继承了家族在军事方面的天赋,面对那道边疆军事防御的题目,他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详细地分析了边疆的地形、敌军的可能进攻路线以及相应的防御策略,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考场内一片寂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和考生们偶尔的咳嗽声。

  突然,坐在韩山斜前方的一名士子猛地站了起来,大声喊道:“这题目如此刁钻,分明是故意为难我们!”

  他的声音打破了考场的宁静,引起了一阵骚动。

  监考官员立刻上前制止,严厉地说道:“考场之上,不得喧哗!若再扰乱秩序,即刻逐出考场!”

  那名士子却不依不饶,继续叫嚷着,其他考生也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

  韩山皱了皱眉头,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平时的刻苦学习,才能在面对这些难题时保持镇定。

  就在这时,考场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士兵骑着快马疾驰而来,在考场外下马后,一路小跑着进入考场,将一封密信递给了主考官。

  主考官拆开密信,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最新章节,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