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密信中的内容,朱雄英心中自然早已经有了打算。

  否则的话,他也绝对不会派遣蓝玉千里迢迢的隔着鞑靼部去攻打瓦剌。

  所有的事情进展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但主动进攻鞑靼部的事情,由这些文官们主动提出来,远远要比自己下令进攻强上许多。

  只有群臣们拥有主动性,才可最大的激发出他们建功立业之心。

  也只有这样发展下去,大明的朝堂上,才会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因为群臣激进之心,所以大明才会永不停歇的向前走。

  既然他们主动提出要求了,自己自然不会否决,反而会大力支持。

  当然,朱雄英的心底还有另一种打算。

  那就是远在北平的四叔,燕王朱棣也该动一动了。

  长时间这般沉寂下去,会让他的野性彻底丧失。

  即便是他一直对那个位置垂涎不已,但只要自己在的一天,就会稳稳的压他一头,更加掀不起什么浪花。

  再说了,有皇爷爷在的一天,朱棣便不敢升起半点的异心。

  尤其历史中的燕王朱棣,无论朱允炆如何逼迫。

  最终的结果却是,宁愿自己装疯卖傻,也没有升起过造、反的念头。

  直至后来,朱允炆依旧没有放过朱棣的意思,非要将其赶尽杀绝之时。

  蝼蚁尚且惜命,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走投无路下,这才起兵造、反。

  只有朱雄英了解朱棣心中的想法,他最想要的是什么,最想做的又是什么。

  自己这个四叔的军事才能,绝对是这些藩王之中,本领最强的。

  朱棣的梦想也很简单,就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一位四处征战的大将军。

  而不是坐在皇宫之中,整日面对那些无聊透顶的朝政大事。

  这一点,只要熟读历史的人都清楚。

  根据史书的记载,朱棣在登基称帝后,便做了甩手掌柜。

  直接将朝政大事交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朱高炽。

  他本人则是御驾亲征。

  久而久之,朱高炽便顺理成章的接掌了皇位。

  想到这里,朱雄英难免又对朱允炆这个废物一顿鄙视。

  满手的好牌,他却打的臭的要命。

  编排了一阵后,朱雄英这才想起来,自己的这位好弟弟,如今早就发配下去受苦了。

  这辈子都与皇位无缘了,历史的轨迹,因为自己的出现,已经改变了方向。

  随即提笔,拟旨。

  命令燕王朱棣,也就是自己的四叔,率兵从北平出发。

  而蓝玉大将军则是率兵从瓦剌出发。

  最终两军约定好一个时间,共同对鞑靼部发难。

  来一个首位呼应,两军夹击,不给鞑靼部留下丝毫喘息的机会,彻底解决大明北方的隐患。

  圣旨拟定完毕后,朱雄英这才将之交给心腹侍卫道:“两份密旨,一份交给燕王朱棣,一份交给蓝玉大将军,不得有误!”

  心腹领命后,立马交给其他将士,让其马上动身前往送信。

  仅仅盏茶的工夫,两匹骏马便冲出皇城。

  一个一路北上。

  一个朝着西北方向狂奔。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完成皇孙殿下交代下来的命令。

  很快,身处北平的燕王朱棣,就接到了侄子的旨意。

  虽然心中很是疑惑,不过还是恭敬的接旨。

  当得知秘密的内容时,朱棣整个人瞬间亢奋起来。

  原本自己被安排到北平,并且镇守此地时,他就知道,自己这辈子恐怕都难有率兵出征的机会了。

  这也是朱棣心中的一大憾事!

  空有一身的文韬武略,却无用武之地,可想心中有多么的悲催。

  现在好了,自己圆梦的机会摆在眼前,他绝对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上一次自己率兵出征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那时候的自己,还不是统帅,而是跟随蓝玉大将军一同征战北元。

  当然,说自己征战北元,着实是有点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

  真相却是蓝玉率兵在前方追杀北元皇室,一直追到捕鱼儿海,才将北元皇室彻底拿下。

  而当时的自己,则是全力在后方追赶蓝玉的脚步,目睹整个战争的全部过程。

  之后,自己便再也没有上过战场。

  这么多年,自己在北平早就憋的狼哇的。

  甚至有些时候再想,那些屡屡入侵大明边关的贼子,能否将目光放在北平。

  那样的话,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借着剿匪的由头出去过过瘾?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闲来无事的自己,只能在平日空暇之际,以狩猎来取乐。

  这么多年中,虽有阿鲁台部前来冒犯过,却始终未能与之酣畅淋漓的打一仗。

  尤其在得知阿鲁台部被灭的消息后,朱棣更是郁闷了好几天。

  着实是没有料到,大侄子竟然会主动给自己这样的一个机会。

  并且这一次,自己不再跟在蓝玉的屁股后边跑。

  而是以统帅的身份出现在战场上,与蓝玉将军相互配合,打一次包夹鞑靼部的灭国之战。

  能够走上战场,是值得朱棣兴奋的。

  但兴奋的同时,也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这个侄儿雄才大略,更是所图甚大。

  至从帮助父皇分忧开始后,先先后后,已经灭掉周边几个国家了。

  自己若是想要与之抗衡一下的话,心中实在是没有半点的底气。

  以往自己从未将这个侄子放在眼底,但随着对侄儿的了解越多,心中对其的恐惧也就越甚。

  不过有一点朱棣心中可以确定,只要自己没有反心,那么自己便永远都是大明的藩王。

  至于大军出征的粮草问题,侄儿却没有在密信中提到一个字。

  但朱棣却心知肚明,恐怕当初侄儿将那些极品粮种交给自己的时候,便已经想到今日这个局面。

  凭借现在北平的粮储,率兵出征,根本就无须从皇城调粮,北平境内自产自销就足够了。

  所以,朱棣在接到朱雄英的旨意后,便立刻下令集结五万大军,在城外恭候,随时准备启程。

  只不过在出征之前,朱棣将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叫了过来。

  虽为父子,但两人的处事方式,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以至于后世对朱棣的评价就是雄才伟略,马背上的君王。

  而朱高炽则是仁君之风,谥号明仁宗!

  即便是现在,一般情况下,整个燕王府也是朱高炽在打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最新章节,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