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越热闹,越显得会馆内静谧。

  鲁策紧皱眉头嘀咕:“不应该啊,陈砚如此大气运之人怎么会落榜?”

  李景明沉默片刻,方才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徐彰却猛然坐直了身子:“我好像听到报喜之人念了陈砚的名字。”

  李景明话被打断也不恼,还和鲁策一同竖起耳朵听着。

  随着报喜队伍靠近,三人听了个明明白白。

  “陈砚是会元!”

  鲁策几乎要跳起来:“我就知道,话本诚不欺我!”

  徐彰和李景明也是齐齐站起身,手心尽是汗,两人的目光灼灼。

  从今日起,陈砚之名要响彻整个京城了。

  在外的馆长拍着大腿跳起来:“会元是咱镇江的,咱镇江的啊!咱们镇江会馆出了会元!”

  了不得了,镇江会馆要发了!

  他要发了!

  镇江会馆平时用于行商,只有会试时方才清出来供本省考生居住。

  本省出了会元,那些大商贾必定与有荣焉,那白花花的银子就要往他的会馆撒了。

  他守了镇江会馆二十年呐,从来没出过一位会元,只能看着对面江启会馆的馆长大把大把捞钱。

  如今他可算苦尽甘来了。

  他们会馆出了位会元。

  哈哈,会元好啊,会元妙啊。

  庆贺,一定要给足会元郎排场地庆贺。

  那刚搬进去的鞭炮要拿出来,点燃,镇江会馆“噼里啪啦”声响个不停。

  白色烟雾被吹得四处舞动,仿佛要将这喜气传到天上去,让整个京城的人都跟着高兴。

  馆长更是迈着枯槁的双腿荡到报喜队伍面前,“会元是我们镇江的,咱会馆在这边,大家往这边请,都请都请……”

  报喜队伍自是跟随他而去。

  那喜气和热闹也就随之到了镇江会馆。

  江启会馆的馆长瞧见这一幕,气得吐出一句:“小人得志。”

  江启的考生们更是扭头看向史鹏程和柯同光。

  他们江启竟被镇江给压下去了。

  柯同光与史鹏程对视,两人均是无奈苦笑:“杨诏元果然厉害,是我等孤陋寡闻了。”

  会试前能与他们齐名的,也只这位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杨诏元。

  起初柯同光并不以为然。

  大儒他也拜访过不少,他们的弟子做学问或许厉害,却不一定能中会试。

  因此,柯同光并不以为意。

  可今日,这位杨诏元的弟子竟中了会元,将他们整个江启的考生尽数踩在脚下。

  若在一个月前,有人说镇江能出会元,他们必定嗤之以鼻。

  镇江的学风岂能和江启相提并论?

  史鹏程颇为不甘道:“这只是会试,往后便是殿试,我等可再与之比上一比,究竟何人可为状元。”

  到底是成名多年的大才子,哪里会轻易服人,柯同光也在瞬间生出一股斗志,目光紧紧落在镇江会馆门口。

  他倒要看看会试前不显山不露水的陈砚究竟是何人。

  报子大声道:“陈砚陈老爷何在?”

  镇江会馆众人互相张望,仿佛都在找人。

  那报子便用更大声喊到:“会元郎陈砚陈老爷何在?”

  能当报子,必要嗓音嘹亮,这一声直接穿透人群。

  馆长也是喜笑颜开地跟着呼喊:“陈砚陈老爷中会元了,快出来吧!”

  依旧毫无声响。

  馆长急了。

  报喜队伍都在门口敲锣打鼓好一会儿,也一次次报名字,那陈老爷怎的就不出来?

  难道是囊中羞涩,没有赏银?

  这倒也并非馆长胡思乱想。

  许多考生在会试结束后就会放纵,对红颜知己们可谓一掷千金,待到后来连饭都吃不起的也有。

  多要靠本地商贾捐赠,方不至于流落街头。

  当然,有些考生便是穷困潦倒也不愿与商贾结交,就会很落魄。

  此时若能结一份善缘,往后必定好处多多。

  想到此处,馆长又高呼:“在下愿出二百两,请会元郎赐一副墨宝。”

  这乃是与文人官员相交的惯用手段。

  既为文人,自有一番傲骨在,必不愿沾上铜臭味,也最是不喜张口闭口都是银子。

  可人活着就要银子傍身,想与之结交的人就要想尽办法送银子。

  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求墨宝。

  文人舞文弄墨乃是风雅,被人求上门,那就是仰慕其才华,文人自是欣然接受。

  可这笔墨纸张总要花银子,不可让文人出吧?

  懂事的人就想出送润笔费。

  这就是雅事了。

  到了此时,人群里方才有个声音:“陈老爷并未住在会馆,他住在竹闻巷。”

  会馆里众人懵了,馆长更是惊得眼珠子险些掉出来:“镇江的考生为何不住在会馆中?”

  往常都是住在会馆里的。

  只见那名二十多的考生道:“会馆人多嘈杂,会元郎一心备考,自是要找个僻静之所,考卷上应该写了他的住址啊。”

  报子赶忙将抄录的内容拿来看。

  姓名、籍贯等一系列内容的最后,就是会元郎在京中的住址——竹闻巷

  本省凡是有才名者,皆会住在会馆中,以便结交本省官员,他们一看到会元郎乃是镇江人士,就匆匆忙忙来了镇江会馆,谁能料到会元郎不在此?

  报子急忙转头对众人道:“跑错地了,去竹闻巷!”

  报喜队伍赶忙吹吹打打着转身往竹闻巷而去。

  馆长险些晕过去,被人扶住后不甘心地冲着半空哀嚎:“怎么会在竹闻巷?我的会元郎!我的会元郎啊!”

  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鲁策却是喜滋滋地坐了下来,对徐彰和李景明道:“这下阿砚的名头是彻底传出去了。”

  为了让报子多报几次陈砚的大名,他们三人一直静默不语,也是很不容易了。

  ……

  竹闻巷。

  陈砚与杨夫子、周既白、陈老虎一起围坐一张桌子。

  从吃过早饭后就一直等着,一点喜庆声都没听见。

  实在是竹闻巷离贡院太远,而各个会馆为了方便士子们,建时便尽量离贡院近一些,如此一来,那报喜的队伍压根不会往这边来,就越发显得此处冷清。

  坐得久了,陈砚就想起身转动一下,可他一动,杨夫子和周既白的目光就齐齐盯上来。

  想到杨夫子的名声,再想到周既白的五百两银子,陈砚只能乖乖坐下。

  又无心干别的,只能和另外三人大眼瞪小眼。

  等得越久,陈砚就越焦急,到后来也不想着什么会元不会元,只要让他上榜就行,早些来报喜,让他也不用如此煎熬。

  不过也有比他更煎熬的,那就是杨夫子。

  杨夫子连午饭也不做了,把早上的包子热一热就凑合了一顿。

  这一等就等到傍晚。

  杨夫子就如那霜打的茄子般,好像所有生机都要消失了。

  周既白也拿出了自己的小册子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始终没找到一句适合这个时候安慰人的话。

  就在一片死寂时,陈老虎耳朵动了动,欣喜道:“报喜的队伍来了!”

  随着话音落下,渐渐地,陈砚等人也听到了锣鼓声。

  旋即就是由远及近的高唱:“捷报!镇江东阳平兴县老爷陈讳砚,高中辛未科会试第一名会元,金銮殿上面圣!”

  陈砚耳朵嗡嗡响,此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中会元了。

  他中会元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最新章节,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