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五,锦州府衙门口再次被大大小小的商贾围满了。
张润杰穿上绯色官服,神情一片肃穆。
与之相比,旁边须发全白的一位老者则是面露担忧:“东翁,贸然增加船引,这拍卖的价格必然大降,且每份船引能分配的护送炮船太少,若遇上海寇……”
张润杰打断那老者的絮叨:“若不增加船引,八大家能拍到手的船引不够,货物堆压严重,一旦前往松奉的贸易岛,让陈砚将贸易岛盘活,锦州城的开海口就名存实亡了。”
“贸易岛若果真如此容易盘活,陈砚又何须来锦州寻商贾?”
老者神情凝重:“听闻陈砚回了松奉后就一直在花钱修建贸易岛,那般大的阵仗,所需花销必然不少,他只是松奉知府,又能调动多少资金?能支持到现今已是令人惊叹,他怕是早就山穷水尽。”
张润杰目光微凝,缓缓坐下的,静静听着老者的规劝。
“如今东翁与那陈砚正是角力之时,莫要看陈砚花样百出,实则始终是冒大险,莫说他一个知府,即便首辅大人想要如他设想那般建设整个贸易岛,也是妄想。如今东翁占上风,只需稳住,陈砚想要后来者居上?”
老者摇摇头,笑道:“难。”
张润杰陷入沉思。
前晚他回府衙时,王凝之已经在府衙里等着他。
当听到陈砚对整个贸易岛的规划时,张润杰彻底慌了神。
一旦让陈砚将贸易岛建立起来,他张润杰就再无还手之力。
唯有在此时才能压制陈砚。
于是在王凝之提出增加船引,帮八大家销货时,张润杰答应了。
从昨日起,他的幕僚们就一直劝他,说来说去都是此举冒险,可张润杰一想到陈砚此行的目的,就知自己不得不冒险。
那些幕僚见劝不住张润杰,便请了张润杰最敬重的曾老先生出马。
果然,张润杰动摇了。
只是……
“若不帮八大家将货卖出去,且给其他商贾更多机会,以陈砚的规划与口才,必然能拉走不少商贾。”
闻言,曾老先生笑道:“此事想要解决不难,只需东翁稍稍让利就可。”
张润杰急切道:“本官已赚够三年该给朝廷缴纳的税银,如今只需将松奉压制三年即可,还望先生赐教。”
曾老先生笑着道:“十份船引依旧不变,只需将每份船引的商船数额上限提高到二十,甚至三十艘商船就可。”
而保护船队的水师炮船不变,如此既可避免风险,又能帮八大家多清货。
一旦此地能帮这些个商贾大把赚银子,那些商贾又何必去还未建成的贸易岛冒险?
张润杰一番思索后大喜,待坐上朝堂,就宣告此次的船引依旧限额十份,每份船引限三十艘商船。
原本放出去的风是三十份船引,临时变了,影响是极大的。
若是三十份船引,度云初必然是挡不住八大家,如今依旧是十份船引,难度就要减少许多。
王凝之等人面容凝重得商议一番后,便决定要从第一份船引开始,就与度云初争斗到底。
度云初从原本的面色凝重,到了此时却放松不少。
第一份船引拍卖一开始,价格就直线飙升,晋商一路跟到三十万两,终于退了下来,剩下的就是度云初和八大家的竞争。
价格一路推到四十万两,第一份船引终于落到了八大家手中。
对于八大家而言,此次的船引比上次的船引价格更贵,却更划算,反倒如同打了鸡血般,个个斗志昂扬。
接下来的五份船引,几乎都是在四十万两左右拍得。
至此,六份船引到手,八大家就将主意打在度云初身上。
他们倒要看看,这度云初有多少银子能在此乱撒。
第七份船引,被度云初三十八万拍得。
第八份船引,被度云初三十六万两拍得。
连着拍得两份船引,度云初愣怔片刻,再看坐在最前方的八大家,便了然了。
八大家这是将他上个月的招数,反倒用在他身上。
接下来的两份船引,度云初再未开价,八大家三十万两左右尽数纳入囊中。
十份船引,八大家得其八,度云初得其二,晋商与其他大大小小的商贾空手而归。
此次拍卖的消息一经传出,八大家的威望更盛。
知府张润杰再次宴请八大家与度云初,度云初推说身子不适,未曾前往。
此事连同船引拍卖一事传出来,被锦州城内众人津津乐道。
八份船引,二百多艘船,足以将八大家的货物运去南潭岛售卖。
又因此次乃是八大家的独家生意,不会再被晋商砸价格,八大家必能赚一笔弥补此前的损失,资金危机已解除。
八大家将市场上的瓷器、茶叶等供应都牢牢掌握在手中,市面上有多少,他们就能吞多少,还能有钱买船引,别人再想插手这远洋贸易,已是难如登天了。
于八大家而言,这自是天大的好事,对其他大大小小的商贾而言,则是幻想的破灭。
至此大局已定,绝大部分人都无法从远洋贸易中分一杯羹。
接下来三日,大大小小的商贾陆续离开锦州。
如此情况变化,张润杰自是都看在眼里。
不过对于他而言,这实在无足轻重。
远洋贸易,要的是足够的家底、货源。
他要牢牢拽住八大家,再安抚晋商与大隆钱庄的少东家,毕竟水师的数额决定了他每个月只能有十份船引,只能满足大户。
那些小商小贩,不过是在初期为他造势,为锦州增加些人气罢了。
当他得知心烦碍眼的陈砚也离开锦州后,就觉天更蓝了,草更绿了,连梦都变好了。
距离锦州城一里地有一个草棚,里面有三张方桌,最左边有一个炉子,炉子上方放着个铁壶,一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正往炉子里添柴火,将火烧得极旺,很快就将铁壶里的水烧开,再把铁壶里的开水倒入旁边的陶壶里。
另一年轻人抓了把碎茶叶丢进陶壶里,抓了两个碗就往路中间跑,一名抱着一堆画的年轻人赶忙小跑着跟上去。
烧水的小伙子又将铁壶装满水,继续守着火。
不久后,就有人挑着一担水回来,倒进炉子旁边的水缸里,坐着歇会儿,就又挑着空桶离开。
眼看柴火快没了,正着急呢,就有人就挑着一担柴火回来了。
在忙碌的茶棚不远处,一辆马车停在人来人往的路边,其前后围着十来名护卫。
坐在车辕上的,便是陈砚的护卫长陈茂。
不远处,就有不少陈砚的护卫们穿着便装,给离开锦州城的商人们倒茶,再顺势塞一张贸易岛的规划图。
张润杰穿上绯色官服,神情一片肃穆。
与之相比,旁边须发全白的一位老者则是面露担忧:“东翁,贸然增加船引,这拍卖的价格必然大降,且每份船引能分配的护送炮船太少,若遇上海寇……”
张润杰打断那老者的絮叨:“若不增加船引,八大家能拍到手的船引不够,货物堆压严重,一旦前往松奉的贸易岛,让陈砚将贸易岛盘活,锦州城的开海口就名存实亡了。”
“贸易岛若果真如此容易盘活,陈砚又何须来锦州寻商贾?”
老者神情凝重:“听闻陈砚回了松奉后就一直在花钱修建贸易岛,那般大的阵仗,所需花销必然不少,他只是松奉知府,又能调动多少资金?能支持到现今已是令人惊叹,他怕是早就山穷水尽。”
张润杰目光微凝,缓缓坐下的,静静听着老者的规劝。
“如今东翁与那陈砚正是角力之时,莫要看陈砚花样百出,实则始终是冒大险,莫说他一个知府,即便首辅大人想要如他设想那般建设整个贸易岛,也是妄想。如今东翁占上风,只需稳住,陈砚想要后来者居上?”
老者摇摇头,笑道:“难。”
张润杰陷入沉思。
前晚他回府衙时,王凝之已经在府衙里等着他。
当听到陈砚对整个贸易岛的规划时,张润杰彻底慌了神。
一旦让陈砚将贸易岛建立起来,他张润杰就再无还手之力。
唯有在此时才能压制陈砚。
于是在王凝之提出增加船引,帮八大家销货时,张润杰答应了。
从昨日起,他的幕僚们就一直劝他,说来说去都是此举冒险,可张润杰一想到陈砚此行的目的,就知自己不得不冒险。
那些幕僚见劝不住张润杰,便请了张润杰最敬重的曾老先生出马。
果然,张润杰动摇了。
只是……
“若不帮八大家将货卖出去,且给其他商贾更多机会,以陈砚的规划与口才,必然能拉走不少商贾。”
闻言,曾老先生笑道:“此事想要解决不难,只需东翁稍稍让利就可。”
张润杰急切道:“本官已赚够三年该给朝廷缴纳的税银,如今只需将松奉压制三年即可,还望先生赐教。”
曾老先生笑着道:“十份船引依旧不变,只需将每份船引的商船数额上限提高到二十,甚至三十艘商船就可。”
而保护船队的水师炮船不变,如此既可避免风险,又能帮八大家多清货。
一旦此地能帮这些个商贾大把赚银子,那些商贾又何必去还未建成的贸易岛冒险?
张润杰一番思索后大喜,待坐上朝堂,就宣告此次的船引依旧限额十份,每份船引限三十艘商船。
原本放出去的风是三十份船引,临时变了,影响是极大的。
若是三十份船引,度云初必然是挡不住八大家,如今依旧是十份船引,难度就要减少许多。
王凝之等人面容凝重得商议一番后,便决定要从第一份船引开始,就与度云初争斗到底。
度云初从原本的面色凝重,到了此时却放松不少。
第一份船引拍卖一开始,价格就直线飙升,晋商一路跟到三十万两,终于退了下来,剩下的就是度云初和八大家的竞争。
价格一路推到四十万两,第一份船引终于落到了八大家手中。
对于八大家而言,此次的船引比上次的船引价格更贵,却更划算,反倒如同打了鸡血般,个个斗志昂扬。
接下来的五份船引,几乎都是在四十万两左右拍得。
至此,六份船引到手,八大家就将主意打在度云初身上。
他们倒要看看,这度云初有多少银子能在此乱撒。
第七份船引,被度云初三十八万拍得。
第八份船引,被度云初三十六万两拍得。
连着拍得两份船引,度云初愣怔片刻,再看坐在最前方的八大家,便了然了。
八大家这是将他上个月的招数,反倒用在他身上。
接下来的两份船引,度云初再未开价,八大家三十万两左右尽数纳入囊中。
十份船引,八大家得其八,度云初得其二,晋商与其他大大小小的商贾空手而归。
此次拍卖的消息一经传出,八大家的威望更盛。
知府张润杰再次宴请八大家与度云初,度云初推说身子不适,未曾前往。
此事连同船引拍卖一事传出来,被锦州城内众人津津乐道。
八份船引,二百多艘船,足以将八大家的货物运去南潭岛售卖。
又因此次乃是八大家的独家生意,不会再被晋商砸价格,八大家必能赚一笔弥补此前的损失,资金危机已解除。
八大家将市场上的瓷器、茶叶等供应都牢牢掌握在手中,市面上有多少,他们就能吞多少,还能有钱买船引,别人再想插手这远洋贸易,已是难如登天了。
于八大家而言,这自是天大的好事,对其他大大小小的商贾而言,则是幻想的破灭。
至此大局已定,绝大部分人都无法从远洋贸易中分一杯羹。
接下来三日,大大小小的商贾陆续离开锦州。
如此情况变化,张润杰自是都看在眼里。
不过对于他而言,这实在无足轻重。
远洋贸易,要的是足够的家底、货源。
他要牢牢拽住八大家,再安抚晋商与大隆钱庄的少东家,毕竟水师的数额决定了他每个月只能有十份船引,只能满足大户。
那些小商小贩,不过是在初期为他造势,为锦州增加些人气罢了。
当他得知心烦碍眼的陈砚也离开锦州后,就觉天更蓝了,草更绿了,连梦都变好了。
距离锦州城一里地有一个草棚,里面有三张方桌,最左边有一个炉子,炉子上方放着个铁壶,一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正往炉子里添柴火,将火烧得极旺,很快就将铁壶里的水烧开,再把铁壶里的开水倒入旁边的陶壶里。
另一年轻人抓了把碎茶叶丢进陶壶里,抓了两个碗就往路中间跑,一名抱着一堆画的年轻人赶忙小跑着跟上去。
烧水的小伙子又将铁壶装满水,继续守着火。
不久后,就有人挑着一担水回来,倒进炉子旁边的水缸里,坐着歇会儿,就又挑着空桶离开。
眼看柴火快没了,正着急呢,就有人就挑着一担柴火回来了。
在忙碌的茶棚不远处,一辆马车停在人来人往的路边,其前后围着十来名护卫。
坐在车辕上的,便是陈砚的护卫长陈茂。
不远处,就有不少陈砚的护卫们穿着便装,给离开锦州城的商人们倒茶,再顺势塞一张贸易岛的规划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最新章节,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最新章节,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