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整个陈家湾都沸腾了。

  起因是陈得寿想去祠堂祭拜,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九泉之下的陈老爷子。陈氏祠堂晚上是要锁起来的,钥匙在族长手里,陈得寿晚上敲开了陈族长的门。

  陈族长一听就懵了。

  “谁中童生了?”

  陈得寿:“我儿子,是我陈得寿的儿子陈砚中了童生!”

  因过于兴奋,声音极大,将附近几家人都给惊得开门出来看情况。

  附近有家养了狗,跟着吠叫。

  村里其他狗听见了,也纷纷跟着吠。

  农闲时的村子是极安静的,大家又舍不得费油点灯,天黑后家家户户吃完饭就睡觉。

  今晚却因为陈得寿的一句话热闹起来。

  陈家湾出了位童生!

  “了不得喽,文曲星下凡喽!”

  族老们和族长连夜赶到陈得寿家,新晋童生陈砚与他们一块坐在长条凳上,就连陈得寿也是站在一旁,村里其他人将老陈家围了个水泄不通。

  族长和族老们看陈砚,那简直就是看宝贝疙瘩。

  老陈家出了贵子,就是他们整个氏族出了贵子。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哦不。

  是族人守望相助。

  如此好事,必要摆宴席,让整个村子都高兴高兴,还要将陈氏的外嫁女们都请回来作客,告诉她们,娘家有人出息了。

  这么些年,陈氏嫁出去不少女儿,邻近各个村子都有,陈氏这么一番大动作,附近的村子全知道陈家湾出了位童生。

  整个陈家湾忙成一团,陈砚反倒是最闲的一个。

  自从那天夜里陈砚说要参加六月的院试后,族长当场命令族人不许打搅陈砚学习。

  就连陈得福都被族长亲自警告过。

  陈砚闲下来,正好继续画《孟子》。

  陈家湾摆了一天的流水席,还请了个戏班子来唱了一天戏,附近各个村子的人来吃完喝完,看场戏再归家。

  虽是其他村的人占了便宜,其他村子的人却极羡慕陈家湾的人。

  这番热闹结束,陈砚的《孟子》也画完了。

  当陈砚将剩余的漫画送给孟永长时,孟永长抱着画简直要哭出来。

  “若不是知道你要考府试,我必要去你家打地铺催稿!”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看到地上有钱却捡不起来。

  孟永长最近一直被这种痛苦包裹。

  自从《论语》大卖后,市面上多出不少其他四书五经的漫画,还都卖得不错,不过那些故事编排和画都比陈砚差远了。

  有些讲究的人家总来问墨竹轩何时出新漫画,就连孟家其他书肆的掌柜们都是一次次往这边跑,甚至将孟永长围起来哭诉。

  孟永长心肝都像有猫在挠,差点把陈砚之前画的那半部《孟子》给提前刊印了。

  后来还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生生给忍下了。

  陈砚很实在地应道:“你就算去了,我也不会画,还是读书更要紧。”

  孟永长虽悲愤无奈,却不觉得陈砚有什么不对。

  画画、写小说等终究都是小道,只能维持生活,上不得台面。

  只有入仕途方才是上上之选。

  陈砚小小年纪就中了童生,可见读书的天赋极高,前途无量。

  如他孟永长,今年已十二岁了,还未下场县试。

  这次孟永长足足给了一百四十两。

  陈砚有些诧异。

  上册是一百两,给的已经不少,下册虽比上册多些,一百四十两还是很多的。

  几年下来,两人相处极好,陈砚也就不客气地问道:“你给我这么多稿费,若书册卖得不够多,怕是还要亏本。”

  毕竟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孟子》,跟之前出《论语》时不同了。

  孟永长道:“你如今是童生了,身价自是要涨。我读书不如你,可论起做生意,十个你也比不过我,九渊还是抓紧画下一本吧,大梁万千启蒙幼童都在等着你。”

  九渊是陈砚的笔名,取自《庄子·列御寇》中“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正如孟永长所言,他所有的心眼都长在了做生意上。

  拿到画后,连夜让工匠雕版,连附近几个县书肆的工匠也被拽过来昼夜不停地印制。

  足足印了两千本方才停下,又让人在孟家的各个书肆外头都贴上“历时三年,漫画《论语》作者九渊终将《孟子》漫画完成,墨竹轩已刻印完成。”

  这还不够,又用白色的布印上其中一部分内容,往铺子外面一挂,让人随意看。

  其他家是有绘制的《孟子》,那就与墨竹轩的比比。

  大梁人还未见过有人会将书中内容贴出来,自是要驻足观看。

  这一看就停不下来。

  尤其是不少书院的学生,往常看《孟子》只觉枯燥乏味,先生便是讲了经义,转头也就忘了,可看到漫画《孟子》,才发觉原来此书的经义如此好记,里面的一个个故事竟丝毫不比那些大热的话本差。

  能上书院读书的,多是有些家底子。

  手头买书的钱还是有的,当即就有不少书院的学生冲进来买书。

  等真正要启蒙的幼童家中长辈来买时,书已经卖光了。

  墨竹轩的工匠们被逼得连家都不回,干脆睡在书肆。

  其他家书肆眼红墨竹轩的生意,竟跟着出了仿本。

  孟永长丝毫不客气,动用孟家的势力将其压下。

  随着《孟子》的大卖,“九渊”的名号也随之传开。

  先有《论语》,再有《孟子》,简直就是幼童启蒙的良师。

  当然,这名头传开时,陈砚三人再次到了东阳府。

  院试依旧在东阳府的贡院考,告示在六月中就贴了出来,八月底开考,陈砚和周既白报名后,又被杨夫子特训。

  府试考完后,陈砚和周既白在家中休息时,杨夫子已在为两人的院试做准备。

  因周荣外出游学还未归家,周夫人并不好为周既白摆酒席。

  只是接了陈得寿一家子过来一同吃了顿饭。

  这之后,杨夫子就将两人带到了东阳府。

  此次他并未住在客栈,而是在偏郊租了一个僻静的农家小院。

  府试时险些被算计的事让他心有余悸,宁愿住得远些也要规避麻烦。

  院试由朝廷委派的提学官担任主考,而掌管镇江省学政的乃是何若水,在士林中极有威望的大宗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最新章节,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