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越想越觉得心惊,越想越觉得荒谬。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帝王该有的思路。

  这是一种毁灭性的、不计后果的疯狂。

  可偏偏,他李林甫,现在成了这位疯狂帝王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

  明天,就在那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上,他要亲手将这份伪造的“罪证”公之于众。

  他要用自己经营了一辈子的名声和威望,为这份谎言背书。

  他要用最慷慨激昂的语调,去控诉那些曾经连他都要小心应对的世家大族“通敌叛国”。

  他可以想象,当他念出那些罪状时,朝堂上会是怎样一副光景。

  那些出身世家的官员们,会用怎样震惊、愤怒、不敢置信的眼神看着自己。

  而他,将站在陛下的身边,承受着所有的目光。

  呵呵……

  自己不过是一条被扼住了喉咙,不得不听从主人命令的狗罢了。

  马车猛地一晃,停了下来。

  右相府到了。

  李林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深吸一口气,那股发自内心的恐惧被他强行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数十年官场生涯磨砺出的老谋深算与冷酷。

  既然已经上了船,那就没有回头路了。

  要么,跟着这位疯狂的陛下,一路乘风破浪,站到权力的最高峰,看一看那从未有过的风景。

  要么,船毁人亡,被这滔天巨浪,连同那些庞然大物一起,撕成碎片,尸骨无存。

  “来人。”

  他掀开车帘,声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去,把老夫的书房收拾出来,任何人不得靠近。另外,备笔墨,老夫……要连夜写一份奏疏。”

  他要将这份“罪证”,变成一份逻辑缜密、辞藻华丽、充满了“正义感”和“家国情怀”的弹劾奏疏。

  他要让这把刀,变得更锋利,更致命。

  ……

  与右相府的灯火通明、暗流涌动不同。

  此刻的东宫,太子府,则是一片死寂。

  这里曾经是大唐未来的权力中心,车水马龙,宾客盈门。

  而现在,却门可罗雀。

  几盏昏黄的宫灯在寒风中摇曳,将廊柱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

  太子李亨,就坐在这片死寂的中央。

  他穿着一身素色的常服,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眼窝深陷,脸色蜡黄,像是大病了一场。

  曾经那属于太子的雍容气度,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深入骨髓的恐惧和茫然。

  他不敢睡,一闭上眼,就是李璘坐在龙椅上那冰冷的眼神。

  “殿下,夜深了,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

  一个老宦官端着茶盘,小心翼翼地走进来,声音放得极低,生怕惊扰了他。

  李亨像是没听见,依旧呆呆地望着窗外。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一名小黄门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脸上满是惊惶之色,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都变了调:

  “殿……殿下!不好了!清河崔氏的崔侍郎,还有王家、郑家的几位郎君……他们……他们闯进来了!”

  “什么?!”

  李亨猛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跌得粉碎。

  他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几个身影已经带着逼人的寒气,大步流星地跨进了殿门。

  为首一人,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留着一部打理得一丝不苟的长须,正是出自清河崔氏的吏部侍郎,崔仲淹。

  他身后跟着的,是太原王氏的王德景和荥阳郑氏的郑昶,无一不是各自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们脸上没有丝毫的恭敬,眼神锐利。

  “太子殿下!你看看你现在这副样子!”

  崔仲淹一开口,声音便如洪钟,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在这空旷的大殿里嗡嗡作响。

  他刻意加重了“太子殿下”四个字。

  李亨被他这气势汹汹的样子吓得后退了一步,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崔……崔侍郎……你们……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怎么来了?”

  郑昶脾气最是火爆,上前一步逼视着李亨,“我们再不来,你是不是就准备在这东宫里坐以待毙,等着那篡位的逆贼给你赐一杯毒酒,或者一条白绫了?”

  “我……”

  李亨被噎得面色涨红,又是羞愧又是恐惧,“我能怎么办?那李璘……他……他手里有兵……宫里宫外都是他的人……”

  “兵?他那也配叫兵?”

  郑昶不屑地嗤了一声,“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太子殿下,我们今天来,就是想问你一句话!”

  崔仲淹抬手,制止了还要继续发作的郑昶,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如鹰隼般死死盯住李亨,一字一顿地说道:“若不是那李璘竖子,行此兵谏的悖逆之举,这天下,早就是你的了!殿下,你可明白?!”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李亨的脑中炸开。

  他整个人都懵了,呆呆地看着崔仲淹,嘴巴微张,满脸的难以置信。

  “什……什么意思?崔侍郎……你……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原王氏的王德景,终于开了口,他的声音比崔仲淹要平缓,但那股子冷意却更甚。

  “殿下,事到如今,我们也不妨把话挑明了。范阳的安禄山,为何起兵?你当真以为,他是要反我大唐吗?”

  李亨的瞳孔骤然收缩。

  安禄山……

  他当然知道安禄山反了,也正是因为安禄山的反叛,才给了李璘可乘之机。

  可他从来没有想过,这背后……

  “他不是要反大唐。”

  王德景的声音冷得像冰,“他是要……清君侧!”

  “清的,是杨国忠之流的奸佞!”

  “扶的,是你这位名正言顺的东宫太子!”

  “我们五姓七望,在范阳投入了多少钱粮,许诺了多少好处,才让他下定决心,举起这面‘清君侧’的大旗!”

  “我们原定的计划是,由安禄山在河北制造声势,兵锋直指洛阳,造成天下震动的局面。届时,朝野上下必然人心惶惶,我们会联合朝中百官,一同上奏,逼迫太上皇退位,由你这位太子,登基,主持大局!”

  “等你登基之后,再下一道旨意,安抚安禄山,许他高官厚禄,河北的乱局,自然迎刃而解!到那时,你兵不血刃,便可坐稳皇位,而我等世家,亦可拨乱反正,重塑朝纲!这是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长安的荔枝:我拥兵百万被贬岭南,长安的荔枝:我拥兵百万被贬岭南最新章节,长安的荔枝:我拥兵百万被贬岭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