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提出了想要印刷纸币的构想,他老师李善长跟杨宪,自然也不可能反对。
只是这原因,还是要过问一下的。
李善长便道:“你说你要印刷纸币?元朝的时候,就印了很多的纸币,结果最后弄得是民不聊生。你那么想印刷纸币的理由是什么?”
李可便道:“国家经济要想恢复活力,少不了交易的媒介,而不管是铜钱,还是金银,都太重了,若能发行纸币,则可以便利商旅,何况,来年,李以应该就从南洋带回来大量的香料。”
“商人购买香料,带着铜钱跟金银极不便利,至于元朝发行纸币弄得民不聊生,主要是由于他们一直在滥发,什么东西滥发了,肯定都坏事,只要我们可以控制纸币发行量,就不会对百姓有任何坏的影响,只会有积极的作用。”
“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孝宗时期,由于宋孝宗采取了‘限发、回收、兑现、减税’等政策,使得纸币在民间一度比铜钱还要受欢迎。”
李可嘴里忽然蹦出来一个宋孝宗。
以至于李善长都不禁是愣了一愣。
主要是李可那么多的皇帝都不说,偏偏说一个宋孝宗,就是他这个当老师的,都不一定能说是全才,说自己知道这些。
不过……李善长毕竟是管钱粮的,他当然清楚如何控制纸币。问题是,到时候,你怎么控制陛下,不让陛下乱发纸币,这才是关键。
是的!
问题的根源从来都不在纸币身上,而是在陛下身上,在大明的财政身上。
李善长便又问道:“你是真觉得,这纸币非发行不可?”
李可便回道:“为了大明的经济可以尽快地复苏,弟子以为,越早发行越好。”
李善长的头便转到杨宪那边去,“右丞怎么看?”
杨宪其实是朱元璋的人,专门留下来盯着李善长的,闻言,也是一脸回过神来的表情道:“本丞对这个不熟,反正,左丞相跟李参政说好,那就好。”
杨宪已经把李可视为对手,没道理为对方完善政策。
毕竟这政策推行得再好也不关他事,他又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李善长便转过头对李可道:“你再回去认真好好地想想,把各个细节,都想好了。”
见自己老师都这么说了,李可也只好回去慢慢地深化一下。
比如说:
到时候,这管理银行的人从哪里招?
大明如今六部的官员都凑不齐,你觉得银行的人就能够凑齐?
不过银行的人倒是不需要有多么高的四书五经的学识就是了。
只需要会写字,然后会算数、会记账即可。
很快,李可便回到了张尚贤身边,从招人开始琢磨。
感觉……
应该弄一个考试。
至于纸币发行是否有必要,那是毫无疑问的,肯定有必要,不然谁来买他的香料?
他卖起来也不方便。
直到这天下值,他老师李善长这才把对方忧虑的,给李可说了说。
李可听了他老师的担忧,实话实说,这就全凭皇帝自觉了。
他尽可能地去劝劝吧!毕竟想不想千秋万代,想的话,就别乱搞。
忙完了一天。
回到公主府。
李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朱镜静虽说仅仅只有九岁,但是,却是颇有贤妻的风范。
他刚回来,就看到了朱镜静在正堂等着他。
李可看到后,也是问道:“怎么坐这?”
“等驸马你回来。”朱镜静的声音低而软。
“有事?”
“无事。”
“那等我干什么?”
这时一旁的奴婢也是多嘴道:“公主说,等驸马回来一起用膳。”
李可闻言,只好走了上去,凑到人家面前:“公主这么贤惠的吗?”
朱镜静抬眼看他,唇角微弯,却不答话。
难道要她回答,我就是这么贤惠。
她可没有李可这么厚的脸皮。
本来李可可以在宫里吃完再回来的,可在宫里吃,哪有在家里吃好啊!
“春容,给我打一盆水来,我先洗洗手。”
“是。”
接下来两人便默默地用晚膳。
同时简单地跟对方提了一嘴道:“你父皇已经提拔我为中书省的参知政事,你知道参知政事?”
朱镜静肯定不懂。
果然,朱镜静随后便问道:“参知政事是做什么的?”
李可回道:“做什么不重要,而且看名字就知道是做什么的,关键是,从二品!”
朱镜静问道:“从二品很高吗?”
李可想了想,便道:“不算武官,就只算如今中书省的文官,如今大明我算是排第三、第四吧。”
四周的宫女听了已经在心中倒吸了一口凉气。
她们可能有想过驸马很厉害。
但却没想到这么厉害!
朱镜静倒是不关心这个,只是道:“那以后你可要好好地当值。”
李可看着对方明明才九岁,却如此镇定,也是不禁一乐。
……
接下来的接连数日。
李可成为参知政事的事也是传得人尽皆知。
太可怕了!
这就参知政事了?
别的人一辈子都爬不上的位置,而李可仅仅只花了一年。
以至于当初在礼贤馆的那位老哥听说了此消息后都惊了,一拍大腿,大叫道:“嗨呀!没想到那颗居然是金蛋!当初怎么不套多点近乎!”
而这数日以来,李可也是认认真真地筹谋建立银行之事,另外……李可还提前做了一件事。
“《专利法》?”
朱元璋真的是,每次都能从李可这听到新的东西。
李可答道:“对!我打算弄一部这样的律法。”
朱元璋便道:“那律法呢?”
李可:“我还没写呢。”
朱元璋:“……”
李可:“在编了,现在不是跟陛下您提前说说事嘛,我的想法是这样,光吃香料这生意,肯定做不长久,而且香料嘛,也就富人能够用得起。”
“那天下富人一年的香料用量,又是基本恒定的,就导致香料当卖到了一定的临界点后,就可能会卖不出去。”
“所以臣以为,接下来应该要开发更多的可以供富人消遣的东西,才能继续进一步地促使他们花钱。”
“而《专利法》,就是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是一项可以保护百姓的创作成果不受侵犯,从而刺激他们更进一步地去进行创作、进行发明的律法。”
朱元璋摇了摇头:“朕听不懂。”
李可便道:“那你帮我下一道旨意就好。就下……接下来一年时间内,征集天下各类能工巧匠所制作的带有一定巧思的新颖作品,以及文学小说作品参加工匠类比赛,以及文学小说作品类比赛,第一名,奖励银二十两,第二名,奖励银十五两,第三名,奖励银十两。地方远的,可交由当地府衙转送应天府,地方近的,也可以自己送来。当地府衙不得推诿。”
“对了!陛下,我要一个专属于我的府衙,就叫它……专利局吧!把所有东西都送专利局。”
只是这原因,还是要过问一下的。
李善长便道:“你说你要印刷纸币?元朝的时候,就印了很多的纸币,结果最后弄得是民不聊生。你那么想印刷纸币的理由是什么?”
李可便道:“国家经济要想恢复活力,少不了交易的媒介,而不管是铜钱,还是金银,都太重了,若能发行纸币,则可以便利商旅,何况,来年,李以应该就从南洋带回来大量的香料。”
“商人购买香料,带着铜钱跟金银极不便利,至于元朝发行纸币弄得民不聊生,主要是由于他们一直在滥发,什么东西滥发了,肯定都坏事,只要我们可以控制纸币发行量,就不会对百姓有任何坏的影响,只会有积极的作用。”
“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孝宗时期,由于宋孝宗采取了‘限发、回收、兑现、减税’等政策,使得纸币在民间一度比铜钱还要受欢迎。”
李可嘴里忽然蹦出来一个宋孝宗。
以至于李善长都不禁是愣了一愣。
主要是李可那么多的皇帝都不说,偏偏说一个宋孝宗,就是他这个当老师的,都不一定能说是全才,说自己知道这些。
不过……李善长毕竟是管钱粮的,他当然清楚如何控制纸币。问题是,到时候,你怎么控制陛下,不让陛下乱发纸币,这才是关键。
是的!
问题的根源从来都不在纸币身上,而是在陛下身上,在大明的财政身上。
李善长便又问道:“你是真觉得,这纸币非发行不可?”
李可便回道:“为了大明的经济可以尽快地复苏,弟子以为,越早发行越好。”
李善长的头便转到杨宪那边去,“右丞怎么看?”
杨宪其实是朱元璋的人,专门留下来盯着李善长的,闻言,也是一脸回过神来的表情道:“本丞对这个不熟,反正,左丞相跟李参政说好,那就好。”
杨宪已经把李可视为对手,没道理为对方完善政策。
毕竟这政策推行得再好也不关他事,他又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李善长便转过头对李可道:“你再回去认真好好地想想,把各个细节,都想好了。”
见自己老师都这么说了,李可也只好回去慢慢地深化一下。
比如说:
到时候,这管理银行的人从哪里招?
大明如今六部的官员都凑不齐,你觉得银行的人就能够凑齐?
不过银行的人倒是不需要有多么高的四书五经的学识就是了。
只需要会写字,然后会算数、会记账即可。
很快,李可便回到了张尚贤身边,从招人开始琢磨。
感觉……
应该弄一个考试。
至于纸币发行是否有必要,那是毫无疑问的,肯定有必要,不然谁来买他的香料?
他卖起来也不方便。
直到这天下值,他老师李善长这才把对方忧虑的,给李可说了说。
李可听了他老师的担忧,实话实说,这就全凭皇帝自觉了。
他尽可能地去劝劝吧!毕竟想不想千秋万代,想的话,就别乱搞。
忙完了一天。
回到公主府。
李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朱镜静虽说仅仅只有九岁,但是,却是颇有贤妻的风范。
他刚回来,就看到了朱镜静在正堂等着他。
李可看到后,也是问道:“怎么坐这?”
“等驸马你回来。”朱镜静的声音低而软。
“有事?”
“无事。”
“那等我干什么?”
这时一旁的奴婢也是多嘴道:“公主说,等驸马回来一起用膳。”
李可闻言,只好走了上去,凑到人家面前:“公主这么贤惠的吗?”
朱镜静抬眼看他,唇角微弯,却不答话。
难道要她回答,我就是这么贤惠。
她可没有李可这么厚的脸皮。
本来李可可以在宫里吃完再回来的,可在宫里吃,哪有在家里吃好啊!
“春容,给我打一盆水来,我先洗洗手。”
“是。”
接下来两人便默默地用晚膳。
同时简单地跟对方提了一嘴道:“你父皇已经提拔我为中书省的参知政事,你知道参知政事?”
朱镜静肯定不懂。
果然,朱镜静随后便问道:“参知政事是做什么的?”
李可回道:“做什么不重要,而且看名字就知道是做什么的,关键是,从二品!”
朱镜静问道:“从二品很高吗?”
李可想了想,便道:“不算武官,就只算如今中书省的文官,如今大明我算是排第三、第四吧。”
四周的宫女听了已经在心中倒吸了一口凉气。
她们可能有想过驸马很厉害。
但却没想到这么厉害!
朱镜静倒是不关心这个,只是道:“那以后你可要好好地当值。”
李可看着对方明明才九岁,却如此镇定,也是不禁一乐。
……
接下来的接连数日。
李可成为参知政事的事也是传得人尽皆知。
太可怕了!
这就参知政事了?
别的人一辈子都爬不上的位置,而李可仅仅只花了一年。
以至于当初在礼贤馆的那位老哥听说了此消息后都惊了,一拍大腿,大叫道:“嗨呀!没想到那颗居然是金蛋!当初怎么不套多点近乎!”
而这数日以来,李可也是认认真真地筹谋建立银行之事,另外……李可还提前做了一件事。
“《专利法》?”
朱元璋真的是,每次都能从李可这听到新的东西。
李可答道:“对!我打算弄一部这样的律法。”
朱元璋便道:“那律法呢?”
李可:“我还没写呢。”
朱元璋:“……”
李可:“在编了,现在不是跟陛下您提前说说事嘛,我的想法是这样,光吃香料这生意,肯定做不长久,而且香料嘛,也就富人能够用得起。”
“那天下富人一年的香料用量,又是基本恒定的,就导致香料当卖到了一定的临界点后,就可能会卖不出去。”
“所以臣以为,接下来应该要开发更多的可以供富人消遣的东西,才能继续进一步地促使他们花钱。”
“而《专利法》,就是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是一项可以保护百姓的创作成果不受侵犯,从而刺激他们更进一步地去进行创作、进行发明的律法。”
朱元璋摇了摇头:“朕听不懂。”
李可便道:“那你帮我下一道旨意就好。就下……接下来一年时间内,征集天下各类能工巧匠所制作的带有一定巧思的新颖作品,以及文学小说作品参加工匠类比赛,以及文学小说作品类比赛,第一名,奖励银二十两,第二名,奖励银十五两,第三名,奖励银十两。地方远的,可交由当地府衙转送应天府,地方近的,也可以自己送来。当地府衙不得推诿。”
“对了!陛下,我要一个专属于我的府衙,就叫它……专利局吧!把所有东西都送专利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最新章节,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最新章节,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