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前辈?

  2015年10月7日,也就是前几天,吉省一家姓长名光字卫星的公司,成功完成首批一箭四星发射任务。

  这四颗星包括一颗分辨率0.72米的光学遥感卫星、两颗视频卫星和一颗技术验证星。

  以此组成一个功能互补的微型星座,进行综合对地观测和技术试验。

  星界航天的“星斗一号”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计划,与姓长名光字卫星的“吉省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项目,不能说长得一模一样,只能说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只不过出模以后,星界航天进行了一些很有前瞻性的优化与升级。

  在复刻了“吉省一号”的性能之外,“星斗一号”还能做成一些“吉省一号”暂时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

  比如高速数据下行与在轨处理能力。

  星界航天为“星斗一号”计划的卫星配备了更先进的数传系统和在轨智能处理系统。

  它们优先筛选和下发有价值的信息,极大提升从数据获取到应用的效率。

  又比如深度数据融合与服务。

  借助于集团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积累,“星斗一号”计划的卫星获取的遥感数据可以与全社会的多源数据如交通、人口、经济等,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应用模型和商业洞察。

  还比如高度的平台化和可升级性。

  星界航天对卫星采用了模块化、软件定义的设计,允许在轨通过远程指令更新部分功能或算法,从而延长技术生命周期,快速响应新的市场需求。

  简单理解,“星斗一号”就是“吉省一号”的prO版本。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已经有了“吉省一号”,而且“吉省一号”还是由国内一家非常值得信赖的企业自行研制和运营的优秀航天项目,

  星界航天为什么要对它进行复刻与升级呢?

  这般做,不仅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内耗,还极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答案其实很简单。

  星界航天不是来和姓长名光的公司抢饭吃的,而是来与它达成携手共建“适度竞争+互补合作”的健康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的!

  适度竞争,指的是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商业推广等方面,两家企业进行创新竞争,携手做大行业蛋糕。

  互补合作,指的则是两家企业的技术起点一致,但后续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星界航天后续会主攻高时间分辨率,也就是重访频率;而姓长名光者将会主攻高空间分辨率,也就是影像清晰度。

  正是达成了以上的共识,以星界航天为核心的“空天地一体化”事业群提出的“星斗一号”计划,方才通过了集团的批准,也获得了国家的支持。

  王诩向来极为关注星界航天的发展。

  每有意义重大的发射任务,一定会想方设法抽出时间,到达发射中心现场观摩。

  与前几次一样,星界航天这边派出了一支非技术出身的团队热烈迎接了王总的莅临。

  并全程陪同王总观摩发射任务。

  王诩也一如既往的安分观摩发射。

  此次发射任务也和星界航天以前进行的发射任务一样,从过程到结果,都很圆满。

  一箭四星,全部入轨!

  发射完成之后,王诩发表了一番简短的讲话,肯定了星界航天所有工作人员的功劳。

  以口头夸奖+转账撒币的形式。

  “星斗一号”项目的成员们为此欢呼不已。

  王总不愧是王总,绝不画饼,从来都是现场烙给你吃!

  撒币完之后,王诩挥手告别了“星斗一号”项目的成员们,然后喊上星界航天的CEO、首席科学家、首席工程师三人,开一个小会。

  “有一个问题我很好奇,‘星斗一号’可以拍到航母吗?”进了会议室,在主位上坐好,王诩立即问出了观摩发射过程中心里冒出的疑问。

  星界航天的CEO也是老航天人。

  但是他离开技术岗位已久,对许多前沿领域的知识已经非常生疏。

  因而听到王总的询问以后,并没有开口回答,而是把机会让给了首席科学家和首席工程师。

  首席科学家与首席工程师对视了一眼,进行了一番十分默契的无言商量。

  片刻后,首席科学家迎着王诩灼灼如火的注视,清了清嗓子说道:

  “王总,‘星斗一号’目前发射的四颗卫星用的‘吉省一号’的技术底子。

  在轨高度约650公里,处于太阳同步轨道,以保证对地观测时光照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影像数据的对比分析。

  核心分辨率为全色0.72米、多光谱2.88米。

  具备常规推扫、大角度侧摆、同轨立体、多条带拼接等成像模式。

  具备分辨率1.12米、90秒/25帧的高清彩色视频拍摄能力。

  此外,我们在高速数据下行与在轨处理能力上进行了优化与升级。

  从理论上来讲,‘星斗一号’完全有能力发现并持续监视航母。”

  说到这里,首席科学家停顿下来,斟酌了一番语言,方才继续说道:

  “这么和您说吧,王总。

  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一艘这个级别的航母长约330米,宽约70-80米。

  在广阔的海域上,这样一个巨大且特征明显的人造物体,对于0.72米分辨率的全色影像来说,是一个极其显眼的目标。

  因此,‘星斗一号’看到‘它’,在理论上是轻而易举的。”

  听到这里,王诩微微蹙着眉头,插话问道:“理论上轻而易举,实际上呢?有什么困难之处吗?”

  首席科学家想了想,如实回道:

  “发现不难,识别也不难,难点是跟踪与监视。

  想要实现对一艘航母的无缝、持续、实时跟踪与监视,必须克服四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重访周期。

  即便‘星斗一号’计划的卫星具备大角度侧摆能力,但是对于大洋上的一个移动目标,目前的由四颗卫星组成的微型星座,其重访周期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

  在这几个小时里,航母已经跑出去上百乃至几百公里了。

  其次是天气影响。

  光学成像无法穿透厚密云层。

  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微波遥感器虽然可以穿透云雾,不受昼夜限制,但是SAR数据的处理和识别比光学影像更复杂。

  以目前的技术,等到完成SAR数据处理和识别,航母也已经跑远了。

  再次是机动与欺骗。

  航母不会待在一个地方不动,也不是毫无反卫星侦察手段。

  它可能会进行机动,利用气象条件规避,或者实施电子/光学欺骗,以摆脱卫星的跟踪与监视。

  最后是系统协同。

  想要真正高效的实时的盯住一艘航母,必须建设一个齐全的侦查体系与信息网络。

  ‘星斗一号’计划的卫星作为遥感卫星,或许能够成为这个侦查体系与信息网络的关键一环,但是难以独立完成所有任务。

  除非……”

  说着,首席科学家突然停了下来,没有展开往下讲。

  王诩立即关切追问道:“除非什么?”

  首席科学家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坐在一旁的首席工程师咬了咬后槽牙,站出来回道:“除非集团获准多多发射光学侦查卫星、电子侦查卫星,并建造远程雷辶……”

  “咳咳……”星界航天CEO突然用力咳嗽起来,似乎喝水呛到了。

  咳嗽动静之大,直接盖过了首席工程师的声音。

  首席工程师见状,挑了挑眉,闭口不言。

  王诩却听明白了对方的未竟之言。

  不过考虑到话题过于敏感,他便也没有往下追问,转而说道:“你们稍等一下,我先问个消息,等会儿我们再聊。”

  这让星界航天的CEO松了一口气,随后在心里暗自吐槽起来——

  王总啊,咱星界航天的定位是商业航天公司。

  无论是火箭,还是卫星,都应该用在商业用途上。

  动不动就要拍摄、跟踪与监视航母,这是闹哪样啊?

  王诩没有“他心通”,听不到星界航天CEO心里的吐槽。

  不过就算听到了,也不会在意。

  他径自示意安保主管成钢取来一部卫星加密通讯终端,给某个人发出一条加密短信。

  过了一会儿,王诩收到了对方的回复。

  随后,他对星界航天CEO、首席科学家、首席工程师说道:

  “三天后的上午10点30分,北纬XX°XX'XX“,东经XX°XX'XX“。

  大致是这个时间和这个位置,‘星斗一号’能拍几张清晰的图像吗?”

  “咳咳咳……”闻言,星界航天的CEO又开始剧烈咳嗽起来。

  这一次,他是真被呛到了。

  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首席科学家和首席工程师也感到非常震惊。

  结合王总之前的询问,不难推测出,这个时间的这个地点会经过一艘怎样的船。

  关键在于,王总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的?

  唔……细思极恐,不能细思。

  首席科学家和首席工程师对视一眼,从默契的老搭档眼里看见了同样的想法。

  两人随后异口同声回道:“没问题。”

  得到肯定的答复,王诩脸上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笑容。

  于是,三天后,星界航天对外发布喜讯——

  【热烈庆祝我司‘星斗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计划首次发射任务暨首次技术验证任务圆满成功】

  喜讯标题很长,正文却只有一张图片。

  航行中的航母编队.ipg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最新章节,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