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深。
养心殿内,烛火通明。皇帝李承业批阅完最后一本奏折,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心腹太监王福连忙奉上一杯参茶。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李承业嗯了一声,却没有动。他脑海中,还在回放着日间朝堂上的那一幕。老大和太子的冲突,老二的鬼祟,老三的沉默……每一个儿子的表情,都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身为帝王,他乐于见到儿子们有竞争之心,这能磨砺出合格的继承人。但他绝不希望看到这种竞争,演变成足以动摇国本的内耗。
老大,勇则勇矣,谋略不足,不堪大用。
老二,心机深沉,但格局太小,手段阴狠,非仁君之相。
至于太子……
李承业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这个儿子,像是一团迷雾,他越是想看清,就越是觉得深不可测。从前的纨绔草包,到如今的沉稳狠辣,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的通传声。
“陛下,柳淑妃娘娘求见,说给您炖了安神的莲子羹。”
“让她进来吧。”李承业的语气缓和了几分。
很快,一道婀娜的身影款款而入。柳淑妃年方二十有五,正是风华绝代的年纪。她身着一袭淡紫色宫装,肌肤赛雪,眉眼含春,一颦一笑间,都带着江南水乡女子特有的温婉柔媚。
“臣妾参见陛下。”她盈盈一拜,声音如黄莺出谷,清脆动人。
“爱妃免礼。”李承业朝她招了招手,“这么晚了,怎么还没歇息?”
“臣妾记挂着陛下的龙体。”柳淑妃将手中的食盒打开,盛出一碗晶莹剔透的莲子羹,亲自递到李承业面前,“陛下日理万机,定是又忘了时辰。臣妾特意炖了羹汤,为您安神。”
李承业接过羹汤,心中划过一丝暖流。后宫佳丽三千,唯有这个柳淑妃,最是体贴入微,善解人意。
柳淑妃见皇帝面露疲色,便走到他身后,伸出纤纤玉手,力道适中地为他按揉着太阳穴。她一边按,一边状似无意地柔声开口:“陛下今日,似乎心事重重,可是为了朝堂上的事烦心?”
“还不是那几个不省心的东西。”李承业叹了口气。
柳淑妃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精光,语气却愈发温柔:“臣妾也听说了。大皇子殿下性子是直率了些,但对陛下绝对是忠心耿耿。想来,也是被那些流言蜚语气昏了头,才做出那等糊涂事。”
她先是为大皇子说了句好话,显得自己公正无私。
李承业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柳淑妃又道:“说起来,太子殿下如今真是越发有储君风范了。面对兄长的指责,还能那般沉稳应对,不骄不躁,这份气度,连臣妾听了都心生敬佩呢。想来,陛下后继有人,该是最高兴的才是。”
这番话,听着是夸赞,实则暗藏机锋。
李承业喝汤的动作顿了一下。他眯起眼睛,柳淑妃的话,正说中了他心中的一丝隐忧。
是啊,太子是越来越出色了。但……也越来越锋芒毕露了。今日之事,他应对得堪称完美,可那份完美背后,所展现出的心机和手腕,让李承业这个做父亲的,都感到了一丝心惊。
柳淑妃仿佛没有察觉到皇帝的异样,继续用那绵里藏针的语气说道:“只是……太子殿下锋芒太盛,未免会让几位皇子心生不安。今日是大皇子,明日……会不会是二皇子、三皇子呢?兄弟之间,若总是这般猜忌提防,陛下您夹在中间,该有多为难,多心累啊。”
她幽幽一叹,声音里充满了对皇帝的心疼:“说到底,还是太子殿下太过优秀,太过能干了。有时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储君之位,除了能力,或许……还需要一些让兄弟们都能安心的‘仁厚’吧。”
一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句句都在为皇帝着想,没有一句是直接攻击太子,却字字都在暗示太子“不仁”,刻薄寡恩,导致兄弟失和,让君父劳心。
这“枕边风”,吹得实在是高明。
李承业喝完了最后一口莲子羹,将碗放下,心中已是波澜起伏。柳淑妃的话,像一根小小的针,精准地刺中了他心中那根名为“帝王平衡术”的弦。
他不能让任何一个儿子一家独大,哪怕是太子。他需要他们相互制衡,相互竞争,最终的掌控权,必须牢牢握在他自己手中。
“爱妃说得有理。”李承业拍了拍柳淑妃的手,“朕,心中有数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温柔体贴的妃子,心中很是满意。却不知,这具温香软玉的身体里,藏着的是她青梅竹马的三皇子李毅的野心和算计。
……
次日,李轩正在东宫的书房中,与萧凝霜一同研究一张京城的布防图。
经过昨日朝堂风波,两人的关系愈发亲密。萧凝霜不再拘泥于小女儿情态,而是真正将自己代入到了“太子妃”和“盟友”的角色中。她出身将门,对军事布防有着天生的敏感。
“京畿卫戍分为内外两层,大皇兄掌管的,主要是外城的防御和京郊的驻军。而真正核心的,是皇城和宫城的禁军,以及负责京城治安巡逻的金吾卫。”萧凝霜指着地图,分析得头头是道,“这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将领掌管,互不统属,直接对父皇负责。你想动任何一处,都难如登天。”
李轩点了点头,他要的,也并非是现在就去染指兵权。他要做的,是让皇帝看到他的能力,然后心甘情愿地,将权力交到他手上。
就在此时,王富贵匆匆走了进来。
“殿下,宫里来人了,陛下召您即刻去养心殿觐见。”
李轩与萧凝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昨日风波刚过,今日便单独召见,绝非小事。
“知道了。”李轩站起身,整了整衣冠。
临出门前,萧凝霜忽然拉住了他的衣袖,低声道:“万事小心。君心难测。”
李轩心中一暖,反手握了握她微凉的手,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放心。”
来到养心殿,李轩发现,皇帝正在临摹一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说道:“来了?先看看朕这幅字,写得如何。”
李轩走上前,只见宣纸上的字迹铁画银钩,力透纸背,已颇有几分原作神韵。
“父皇的字,风骨天成,已入化境。”李轩由衷赞道。
李承业放下笔,目光如炬地看着他:“字如其人。笔锋太利,虽能刻石,却也易折。你昨日在朝堂上的表现,就是这过于锋利的笔锋。虽是自保,却也伤了你大哥的颜面,惊了你二哥的心。轩儿,你懂朕的意思吗?”
来了,真正的考验来了。
李轩心中一凛,面上却是一副恭敬受教的模样:“儿臣愚钝,请父皇示下。”
“朕问你,何为储君?”李承业问道。
李轩沉吟片刻,朗声道:“上能为君父分忧,下能为万民立命,中能使兄弟和睦,使朝堂安稳。此为储君。”
“说得好!”李承业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那昨日之事,你可有做到‘使兄弟和睦’?”
李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父皇,若有一良医,为治病救人,不得不下猛药,虽一时让病人痛苦,却能根除其病灶。此医,为良医还是庸医?”
李承业一愣,随即明白了李轩的意思:“你是说,昨日之事,你是故意为之,是在下猛药?”
“儿臣不敢。”李轩躬身道,“儿臣只是觉得,兄弟阋墙,乃是国之大不幸。与其让那藏在暗处的毒疮慢慢溃烂,侵蚀我李氏皇族的根基,不如趁早将其揭开,虽一时疼痛,却能刮骨疗毒,永绝后患!若因此让儿臣背上一些骂名,让皇兄们对我心生芥蒂,儿臣……甘之如饴。”
他抬起头,目光坦荡,充满了为国为家的赤诚:“只要能换来大周的长治久安,换来父皇的江山稳固,儿臣一人之荣辱,何足挂齿!”
好一个“刮骨疗毒”!好一个“甘之如饴”!
李承业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原本是想敲打一下这个锋芒过露的儿子,却没想到,反被儿子的一番宏论给震撼了。
这番话,不仅完美解释了他昨日的行为,更将其动机,上升到了稳固江山社稷的无私高度!这等胸襟,这等气魄……
李承业沉默了良久,忽然大笑起来:“好!说得好!不愧是朕的儿子!”
他走到李轩面前,亲手将他扶起,眼神中充满了欣慰:“你能有这份心,朕心甚慰。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朕现在,就交给你一个真正的烂摊子,你可敢接?”
李轩心中一动,知道正题来了:“请父皇吩咐,儿臣万死不辞!”
李承业转身从御案上拿起一枚令牌,递到李轩手中。令牌由玄铁打造,正面刻着一个狰狞的龙头,背面则是一个篆体的“金”字。
“此乃金吾卫左营的调兵令。”李承业沉声道,“金吾卫负责京城治安,共有左右两营。右营指挥使是朕的亲信,忠心耿耿。但左营,近年来却是乌烟瘴气,贪腐横行,拉帮结派,几乎成了某些人私人的势力范围。”
他看着李轩,一字一句地说道:“朕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将金吾卫左营给朕彻底整顿干净!朕不要听任何理由,只要结果。你,能做到吗?”
李轩握着手中冰冷的令牌,瞬间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这既是考验,也是一份天大的授权!金吾卫,乃是京城除了禁军之外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皇帝将左营交给他,等于是将半个京城的治安大权,都交到了他手上。
但这块蛋糕,剧毒无比。金吾卫左营盘根错节,背后不知牵扯了多少王公贵族的利益,想动它,无异于捅一个巨大的马蜂窝。
做得好,他将真正手握实权,在京城站稳脚跟。
做不好,他将会被无数暗箭射得体无完肤,甚至连太子之位都可能不保。
这是一场豪赌,赌注,是他的前途和性命。
面对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轩的眼中,却燃起了熊熊的战意。
他单膝跪地,将令牌高高举起,声音如金石相击,响彻整个养心殿。
“儿臣,领旨!”
养心殿内,烛火通明。皇帝李承业批阅完最后一本奏折,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心腹太监王福连忙奉上一杯参茶。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李承业嗯了一声,却没有动。他脑海中,还在回放着日间朝堂上的那一幕。老大和太子的冲突,老二的鬼祟,老三的沉默……每一个儿子的表情,都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身为帝王,他乐于见到儿子们有竞争之心,这能磨砺出合格的继承人。但他绝不希望看到这种竞争,演变成足以动摇国本的内耗。
老大,勇则勇矣,谋略不足,不堪大用。
老二,心机深沉,但格局太小,手段阴狠,非仁君之相。
至于太子……
李承业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这个儿子,像是一团迷雾,他越是想看清,就越是觉得深不可测。从前的纨绔草包,到如今的沉稳狠辣,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的通传声。
“陛下,柳淑妃娘娘求见,说给您炖了安神的莲子羹。”
“让她进来吧。”李承业的语气缓和了几分。
很快,一道婀娜的身影款款而入。柳淑妃年方二十有五,正是风华绝代的年纪。她身着一袭淡紫色宫装,肌肤赛雪,眉眼含春,一颦一笑间,都带着江南水乡女子特有的温婉柔媚。
“臣妾参见陛下。”她盈盈一拜,声音如黄莺出谷,清脆动人。
“爱妃免礼。”李承业朝她招了招手,“这么晚了,怎么还没歇息?”
“臣妾记挂着陛下的龙体。”柳淑妃将手中的食盒打开,盛出一碗晶莹剔透的莲子羹,亲自递到李承业面前,“陛下日理万机,定是又忘了时辰。臣妾特意炖了羹汤,为您安神。”
李承业接过羹汤,心中划过一丝暖流。后宫佳丽三千,唯有这个柳淑妃,最是体贴入微,善解人意。
柳淑妃见皇帝面露疲色,便走到他身后,伸出纤纤玉手,力道适中地为他按揉着太阳穴。她一边按,一边状似无意地柔声开口:“陛下今日,似乎心事重重,可是为了朝堂上的事烦心?”
“还不是那几个不省心的东西。”李承业叹了口气。
柳淑妃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精光,语气却愈发温柔:“臣妾也听说了。大皇子殿下性子是直率了些,但对陛下绝对是忠心耿耿。想来,也是被那些流言蜚语气昏了头,才做出那等糊涂事。”
她先是为大皇子说了句好话,显得自己公正无私。
李承业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柳淑妃又道:“说起来,太子殿下如今真是越发有储君风范了。面对兄长的指责,还能那般沉稳应对,不骄不躁,这份气度,连臣妾听了都心生敬佩呢。想来,陛下后继有人,该是最高兴的才是。”
这番话,听着是夸赞,实则暗藏机锋。
李承业喝汤的动作顿了一下。他眯起眼睛,柳淑妃的话,正说中了他心中的一丝隐忧。
是啊,太子是越来越出色了。但……也越来越锋芒毕露了。今日之事,他应对得堪称完美,可那份完美背后,所展现出的心机和手腕,让李承业这个做父亲的,都感到了一丝心惊。
柳淑妃仿佛没有察觉到皇帝的异样,继续用那绵里藏针的语气说道:“只是……太子殿下锋芒太盛,未免会让几位皇子心生不安。今日是大皇子,明日……会不会是二皇子、三皇子呢?兄弟之间,若总是这般猜忌提防,陛下您夹在中间,该有多为难,多心累啊。”
她幽幽一叹,声音里充满了对皇帝的心疼:“说到底,还是太子殿下太过优秀,太过能干了。有时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储君之位,除了能力,或许……还需要一些让兄弟们都能安心的‘仁厚’吧。”
一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句句都在为皇帝着想,没有一句是直接攻击太子,却字字都在暗示太子“不仁”,刻薄寡恩,导致兄弟失和,让君父劳心。
这“枕边风”,吹得实在是高明。
李承业喝完了最后一口莲子羹,将碗放下,心中已是波澜起伏。柳淑妃的话,像一根小小的针,精准地刺中了他心中那根名为“帝王平衡术”的弦。
他不能让任何一个儿子一家独大,哪怕是太子。他需要他们相互制衡,相互竞争,最终的掌控权,必须牢牢握在他自己手中。
“爱妃说得有理。”李承业拍了拍柳淑妃的手,“朕,心中有数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温柔体贴的妃子,心中很是满意。却不知,这具温香软玉的身体里,藏着的是她青梅竹马的三皇子李毅的野心和算计。
……
次日,李轩正在东宫的书房中,与萧凝霜一同研究一张京城的布防图。
经过昨日朝堂风波,两人的关系愈发亲密。萧凝霜不再拘泥于小女儿情态,而是真正将自己代入到了“太子妃”和“盟友”的角色中。她出身将门,对军事布防有着天生的敏感。
“京畿卫戍分为内外两层,大皇兄掌管的,主要是外城的防御和京郊的驻军。而真正核心的,是皇城和宫城的禁军,以及负责京城治安巡逻的金吾卫。”萧凝霜指着地图,分析得头头是道,“这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将领掌管,互不统属,直接对父皇负责。你想动任何一处,都难如登天。”
李轩点了点头,他要的,也并非是现在就去染指兵权。他要做的,是让皇帝看到他的能力,然后心甘情愿地,将权力交到他手上。
就在此时,王富贵匆匆走了进来。
“殿下,宫里来人了,陛下召您即刻去养心殿觐见。”
李轩与萧凝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昨日风波刚过,今日便单独召见,绝非小事。
“知道了。”李轩站起身,整了整衣冠。
临出门前,萧凝霜忽然拉住了他的衣袖,低声道:“万事小心。君心难测。”
李轩心中一暖,反手握了握她微凉的手,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放心。”
来到养心殿,李轩发现,皇帝正在临摹一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说道:“来了?先看看朕这幅字,写得如何。”
李轩走上前,只见宣纸上的字迹铁画银钩,力透纸背,已颇有几分原作神韵。
“父皇的字,风骨天成,已入化境。”李轩由衷赞道。
李承业放下笔,目光如炬地看着他:“字如其人。笔锋太利,虽能刻石,却也易折。你昨日在朝堂上的表现,就是这过于锋利的笔锋。虽是自保,却也伤了你大哥的颜面,惊了你二哥的心。轩儿,你懂朕的意思吗?”
来了,真正的考验来了。
李轩心中一凛,面上却是一副恭敬受教的模样:“儿臣愚钝,请父皇示下。”
“朕问你,何为储君?”李承业问道。
李轩沉吟片刻,朗声道:“上能为君父分忧,下能为万民立命,中能使兄弟和睦,使朝堂安稳。此为储君。”
“说得好!”李承业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那昨日之事,你可有做到‘使兄弟和睦’?”
李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父皇,若有一良医,为治病救人,不得不下猛药,虽一时让病人痛苦,却能根除其病灶。此医,为良医还是庸医?”
李承业一愣,随即明白了李轩的意思:“你是说,昨日之事,你是故意为之,是在下猛药?”
“儿臣不敢。”李轩躬身道,“儿臣只是觉得,兄弟阋墙,乃是国之大不幸。与其让那藏在暗处的毒疮慢慢溃烂,侵蚀我李氏皇族的根基,不如趁早将其揭开,虽一时疼痛,却能刮骨疗毒,永绝后患!若因此让儿臣背上一些骂名,让皇兄们对我心生芥蒂,儿臣……甘之如饴。”
他抬起头,目光坦荡,充满了为国为家的赤诚:“只要能换来大周的长治久安,换来父皇的江山稳固,儿臣一人之荣辱,何足挂齿!”
好一个“刮骨疗毒”!好一个“甘之如饴”!
李承业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原本是想敲打一下这个锋芒过露的儿子,却没想到,反被儿子的一番宏论给震撼了。
这番话,不仅完美解释了他昨日的行为,更将其动机,上升到了稳固江山社稷的无私高度!这等胸襟,这等气魄……
李承业沉默了良久,忽然大笑起来:“好!说得好!不愧是朕的儿子!”
他走到李轩面前,亲手将他扶起,眼神中充满了欣慰:“你能有这份心,朕心甚慰。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朕现在,就交给你一个真正的烂摊子,你可敢接?”
李轩心中一动,知道正题来了:“请父皇吩咐,儿臣万死不辞!”
李承业转身从御案上拿起一枚令牌,递到李轩手中。令牌由玄铁打造,正面刻着一个狰狞的龙头,背面则是一个篆体的“金”字。
“此乃金吾卫左营的调兵令。”李承业沉声道,“金吾卫负责京城治安,共有左右两营。右营指挥使是朕的亲信,忠心耿耿。但左营,近年来却是乌烟瘴气,贪腐横行,拉帮结派,几乎成了某些人私人的势力范围。”
他看着李轩,一字一句地说道:“朕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将金吾卫左营给朕彻底整顿干净!朕不要听任何理由,只要结果。你,能做到吗?”
李轩握着手中冰冷的令牌,瞬间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这既是考验,也是一份天大的授权!金吾卫,乃是京城除了禁军之外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皇帝将左营交给他,等于是将半个京城的治安大权,都交到了他手上。
但这块蛋糕,剧毒无比。金吾卫左营盘根错节,背后不知牵扯了多少王公贵族的利益,想动它,无异于捅一个巨大的马蜂窝。
做得好,他将真正手握实权,在京城站稳脚跟。
做不好,他将会被无数暗箭射得体无完肤,甚至连太子之位都可能不保。
这是一场豪赌,赌注,是他的前途和性命。
面对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轩的眼中,却燃起了熊熊的战意。
他单膝跪地,将令牌高高举起,声音如金石相击,响彻整个养心殿。
“儿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