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刀妖噬主”的恐怖传说,如同长了翅膀的瘟疫,一夜之间席卷了整个外门杂役区。刘胖子声泪俱下的控诉,以及他湿透的裤裆,为这个传说增添了无比可信的细节。杂役弟子们谈刀色变,甚至有人去膳堂打饭都自带木勺,生怕那里的刀叉突然活过来给自己一下。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凌墨,其“瘟神”、“扫把星”、“移动天灾”的恶名,也彻底坐实,并伴随着“能引刀兵成精”的诡异新标签,荣登杂役区“最不受欢迎人物”榜首。丁字柒叁贰号石屋的门洞钉得更严实了,但王二狗等人看他的眼神,已经从恐惧疏离,进化到了看某种不可名状之物的敬畏。连赵铁柱的悲愤,都在这种集体性的敬畏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了。

  黄组长和刘胖子联名上报,坚决要求将凌墨调离一切“涉及工具、建筑、乃至可能产生不稳定能量”的岗位。管事堂的执事捏着鼻子看完报告,再想想净房塌掉的半堵墙和膳堂房梁上那个醒目的刀孔,大手一挥,批了两个字:“闲置”。

  于是,凌墨获得了一份史无前例的“美差”——没有固定任务。美其名曰:休养调整,静思己过。

  这对凌墨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他终于可以暂时摆脱那些能引发灾难性连锁反应的具体劳作,安心地缩回他那湿气未散、依旧漏风、但至少暂时安全的墙角。

  时间,成了他最充裕的资源。代价是,月例灵石被象征性地扣掉了一块,只剩下两块“泥蛋”。这让他本就艰难的“舔砖”修炼,雪上加霜。

  夜凉如水,月光艰难地挤过门板上新钉的破木板的缝隙,在冰冷的地面上投下几道惨白的光斑。石屋内鼾声起伏,钱多多偶尔在梦中啜泣两声,赵铁柱则发出沉闷的磨牙声,像是在啃噬着失去的灵石。

  凌墨盘膝坐在自己那片最阴暗、最潮湿的角落,努力将自己蜷缩得更小。他摊开那卷早已被他摩挲得边缘起毛、字迹模糊的《忘了吗神功》残卷,目光死死锁在“引气篇”之后,那几行更加晦涩、笔画扭曲如同鬼画符的文字上——敛息篇。

  “气若游丝,神归混沌…形如顽石,意同朽木…七窍闭塞,百骸归寂…存乎一隙,忘乎己身…”

  这些字句他早已倒背如流,之前也尝试过无数次,但收效甚微。顶多是在静止不动时,气息能微弱一些,像个安静的背景板。但“顽石”级的存在感,显然无法应对日益凶险的灾厄环境——一块石头太显眼,太容易被路过的人不小心踢到,从而引发山崩。

  他需要更深层次的“消失”。

  他拿起一块冰冷的“泥蛋”灵石,犹豫了一下,伸出舌头,极其缓慢、极其珍惜地舔舐着那粗糙泥壳的表面。微弱的灵气带着顽固的土腥味,艰难地渗入干涸的经脉。丹田内,炼气三层的灵力如同将熄的烛火,微弱地摇曳着。

  他一边汲取着这点可怜的“养分”,一边在脑海中反复咀嚼着“敛息篇”的要义。

  “形如顽石,意同朽木…” 顽石…朽木…太死寂,太刻意。刻意去模仿石头木头,反而会留下“模仿”的痕迹,就像一块试图伪装成石头的木头,在行家眼里破绽百出。

  “存乎一隙,忘乎己身…” 忘…忘掉自己?怎么忘?

  他的目光无意识地扫过墙角。那里,不知是哪个前任杂役留下的遗物,一盆早已枯死、只剩下几根干瘪扭曲枝桠的盆栽,落满了灰尘,歪斜地靠在冰冷的石壁上。它就在那里,无声无息,如同屋子里一件毫无意义的摆设。没人会多看它一眼,没人会在意它是死是活,它只是…存在着,却又被所有人习惯性地忽略着。

  凌墨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一道灵光,如同划破浓雾的闪电,瞬间劈开了他脑海中的混沌!

  不是顽石!不是朽木!

  是盆栽!

  一盆普普通通、随处可见、毫无威胁、毫无价值、甚至已经死掉的盆栽!

  它就在那里,但它不“在”。它不发出声音,不散发特殊气味,不引起任何情绪波动(喜爱或厌恶),它只是环境的一部分,如同空气,如同灰尘!人们看到它,目光会自然地滑过,不会停留,不会思考,潜意识里就将其归类为“无需关注之物”!

  这就是“忘乎己身”的真谛!不是强行抹去,而是让自己变得如此普通、如此无害、如此融入背景,以至于别人的感知会自动将其过滤掉!

  “气若游丝…七窍闭塞…百骸归寂…” 凌墨福至心灵!他不再刻意地去压制气息、收敛精神,而是尝试着引导体内那微弱的气息,模拟一种…“植物”的状态!

  微弱,缓慢,如同枯枝内残存的一丝水汽在极其缓慢地蒸腾。

  内敛,沉寂,将所有的精神波动、情绪起伏,都如同落叶归根般,沉入意识最深处那片“土壤”。

  身体放松,姿态自然,却带着一种植物特有的、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固定感”。

  他缓缓调整呼吸,极其悠长,极其细微,如同枯叶在风中最后一丝几乎听不见的颤动。他将那点可怜的灵力不再用于强化自身存在,而是均匀地、如同植物输送养分般,弥散到四肢百骸最细微的末梢,维持着一种最低限度的、如同植物光合作用般的“生机循环”。

  他整个人,从紧绷的状态,慢慢松弛下来,如同那盆枯死的盆栽旁,又多了一盆不起眼的、灰扑扑的“植物”。

  月光移动,屋内光影变幻。

  凌墨维持着这种奇异的状态,一边缓慢地舔舐着泥灵石,一边沉浸在这种“盆栽观想”之中。疲惫感如潮水般褪去,心神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空明宁静。他甚至能“听”到墙角那盆真盆栽里,干枯木质纤维在极其缓慢地崩解时发出的、几乎不存在的细微**。

  时间失去了意义。

  当他舔完最后一点泥壳,感受着那块灵石彻底化为齑粉从指间滑落时,一股微弱却异常精纯的暖流,从丹田深处悄然滋生,自然而然地流遍全身。

  炼气三层巅峰的壁垒,如同被春雨浸润的枯木表皮,无声无息地软化、突破!

  炼气四层!

  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没有气息的剧烈波动。他就如同墙角那盆枯死的盆栽,在无人知晓的夜里,极其自然地完成了一次微不足道的“抽芽”。

  凌墨缓缓睁开眼。世界似乎有了一丝微妙的不同。空气的流动,尘埃的飘落,甚至远处其他石屋传来的模糊人声,都变得更加清晰,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距离感”。他低头看了看自己布满污迹的灰衣,又看了看旁边那盆真正的枯枝盆栽。

  一种前所未有的“透明”感,包裹着他。

  ***

  翌日清晨,外门传功坪。

  这是一片开阔的青石广场,位于杂役区与正式弟子居住区交界处。平日里是杂役弟子们演练粗浅拳脚的地方。每逢初一、十五,则会有传功师兄前来,为所有未入内门的杂役弟子讲解最基础的引气法门和修行常识,这是杂役弟子们为数不多能接触“仙道”的机会。

  今日正是十五。天刚蒙蒙亮,青石坪上已经密密麻麻坐满了灰衣杂役,足有数百人。人头攒动,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杂着汗味、尘土味和渴望的躁动气息。

  传功师兄姓李,是个面容严肃、身形挺拔的青年,穿着代表内门弟子身份的青色道袍,站在青石坪前方一个稍高的石台上。他目光锐利,如同鹰隼般扫视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带着一种天然的居高临下和淡淡的不耐烦。

  “肃静!”李师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带着一股无形的威压,“引气入体,乃仙道根基!尔等杂役,根骨驳杂,灵窍未开,更需勤勉不辍,以勤补拙!今日,再讲《青云引气诀》第一重关隘…”

  他的声音刻板而冰冷,如同在宣读某种规章。下方的杂役弟子们屏息凝神,努力捕捉着每一个字眼,生怕错过一丝机缘。也有不少心思活络的,偷偷打量着李师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凌墨也来了。

  他缩在广场最边缘、最不起眼的一个角落。这里靠近一片半人高的荒草,远离人群中心。他选了一块被阴影覆盖、还沾着露水的冰凉青石坐下,努力运转着昨夜新悟的“盆栽级”《忘了吗神功》。

  气息微弱悠长,如同荒草在晨风中自然的呼吸。

  精神内敛沉寂,如同脚下这块冰冷无言的石头。

  姿态放松自然,微微佝偻着背,像一株被风雨吹打得有些蔫头耷脑的野草。

  他把自己想象成传功坪边缘无数杂草中的一员,一块青石旁毫不起眼的苔藓,甚至是石台边角处一道无关紧要的裂纹。

  李师兄的声音清晰地传入耳中,每一个字都如同清泉,滋润着他干渴的修行认知。凌墨贪婪地吸收着,与自己摸索的《忘了吗神功》相互印证。

  “气感生于丹田,游走于经脉…需心神空明,杂念不生…”李师兄讲解着,目光习惯性地扫视全场,维持秩序,也带着审视。

  他的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过前排那些坐得笔直、眼神热切的弟子,扫过中间交头接耳被他一瞪立刻噤若寒蝉的几人,扫过几个昏昏欲睡被他冷哼惊醒的家伙…

  目光掠过边缘地带。

  掠过那片荒草。

  掠过荒草旁那块青石。

  掠过青石边那个灰扑扑、缩成一团的身影…

  没有停留。

  如同掠过一阵微风,一片落叶,一粒尘埃。

  李师兄的目光没有丝毫波动,甚至没有聚焦在那个方向哪怕一瞬,就自然而然地移开了,继续投向人群更密集的区域。仿佛那里只有荒草、石头和空气,根本不存在一个名叫凌墨的杂役弟子。

  一次。

  两次。

  三次。

  李师兄的目光在维持秩序和讲解间隙,数次扫过那片区域,每一次都如同最精密的探测法术掠过一片真正的真空地带,毫无反应。

  凌墨的心,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起来!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狂喜!

  成功了!

  “盆栽级”敛息!

  他真的像那盆枯死的盆栽一样,被彻底“忽略”了!

  他不再是那个引人注目的“顽石”,他成了背景板的一部分,成了环境本身!传功师兄那炼气后期、带着审视意味的目光,竟然真的“忘记”了他的存在!

  这种“透明”带来的安全感,比突破炼气四层更让他振奋!

  他如同沙漠中即将渴死的旅人,贪婪地汲取着李师兄讲解的每一个字句,关于灵力运转的细微控制,关于心神收束的技巧,关于如何更有效地感应天地间稀薄的灵气…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对他而言,却是无价之宝。以往他只能靠自己瞎琢磨,现在,他终于能“合法”地偷师了!

  “……引气之道,贵在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切忌心浮气躁,更不可行差踏错,否则根基受损,悔之晚矣。”李师兄结束了今日的讲解,语气依旧平淡无波,“散了吧。”

  他袍袖一挥,不再看下方如蒙大赦又带着意犹未尽的杂役弟子们,转身飘然而去,青色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通往内门的山道尽头。

  杂役弟子们纷纷起身,活动着坐麻的腿脚,三三两两地议论着刚才听到的内容,脸上带着或兴奋、或迷茫、或沮丧的表情,慢慢散去。

  凌墨依旧坐在那块冰冷的青石上,一动不动,如同一尊真正的石像。

  直到广场上的人几乎走光了,只剩下几个步履蹒跚的老杂役,他才缓缓地、极其轻微地吐出一口悠长的浊气。

  他站起身,动作带着一种刻意的、模仿植物舒展枝叶般的缓慢和自然。晨光落在他灰扑扑的杂役服上,却仿佛穿透了一层无形的薄膜,并未在他身上投下清晰的影子。

  他低头,看着自己布满污迹和老茧的双手,感受着丹田内那比昨日凝实、活跃了许多的炼气四层灵力。

  再抬眼,望向传功坪尽头,那云雾缭绕、象征着更高境界和地位的内门山峰。

  凌墨的嘴角,极其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形成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盆栽又如何?

  杂草又如何?

  至少,他暂时安全了。

  至少,他“听”到了通往更高处的路。

  他拢了拢破旧的衣襟,像一个真正的、无人注意的影子,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散场人群最边缘的阴影里,朝着丁字柒叁贰号石屋的方向,慢慢走去。步伐很轻,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希望”的微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灾厄圣体:我靠隐身苟成仙,灾厄圣体:我靠隐身苟成仙最新章节,灾厄圣体:我靠隐身苟成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