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远的部队来到槐林嘴西北向家冲后,在一户魏木匠家的地方建起了巢湖船舶登记所,以此为据点开始收税。这一消息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引得焦湖内南来北往的船主、商号纷纷议论。他们听闻新四军竟敢在此设卡收费,心中不禁充满疑虑。有人低声嘀咕:“新四军胆子也太大了,就他们那几杆破枪,还开着路条,湖内各路小爷、湖匪能买账吗?”

  面对众人的质疑,郑跃柏一脸坚毅,他把驳壳枪往身后一甩,大声说道:“各位掌柜的,请拿着合肥程三爷的名片。要是被哪路小爷扣了船,掠了货,打了人,再来找我们就是了。”

  自抗战爆发以来,局势愈发混乱,到处狼烟四起,政府对一些地区处于三管三不管的状态,这种情况逐年蔓延。而这三百里焦湖,更是成了土匪强人的聚集之地。其中势力较大的有三家,为首的分别是夏祖三、郭道发、夏可三。小一些的土匪头目则有朱小爷朱启后、赵小爷赵直夫,以及侯老六、侯老七等等。单说夏祖山这一股土匪,就拥有 300 多条枪,一挺重机枪,11 挺轻机枪,大小头目清一色配备德国造 4 级匣子枪,甚至大当家的亲卫马蒙还是双匣子枪。焦湖周边土匪帮派林立,鱼龙混杂,形势极为复杂。

  新四军派出的干部程明远、桂俊亭、桂林栖、蒋天然等人,所带的所有武装加起来还不到一个连。若要与这些土匪硬拼,显然是不智之举。而且,新四军处于发展阶段,湖匪同样也在不断壮大。他们不仅人手一枪,子弹充足,还对当地地形熟悉,手段狠辣。但令人无奈的是,这些湖匪真正愿意降日抗日的寥寥无几。

  新四军试图招安他们,却面临重重困难。毕竟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开出的条件比共★★要优惠得多。程明远在权衡利弊之后,征得上级同意,想出了一个联合湖★★同袭击日军的策略。程明远向湖匪提出,凡愿意配合行动的,战后可分得一部分物资。但有几个重要条件:双方要在互不侵犯的原则下进行合作;湖匪不可抢劫焦湖周边的穷苦百姓;最关键的是,绝不可当汉奸。这一策略能否成功实施,不仅关乎新四军在焦湖地区的立足与发展,更关系到能否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抗击日寇,给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带来一丝和平的曙光。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的阴霾沉重地笼罩着新四军,然而,中★★央迅速做出果断决策,命令新四军重建军部,并将全军部队整编为 7 个师及一个独立旅,以图在艰难时局中重振抗日力量。

  此时,巢湖地区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为了尽快打开巢湖局面并打通水上通道,程明远经过深思熟虑,向七师师部详细汇报了有关教育、统战巢湖土匪的意见和办法。他提出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土匪:对于那些投靠敌人、沦为汉奸的,必须给予坚决打击,以彰显新四军抗日的坚定立场;对于只是偶尔扰民,但尚有改造可能的,要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走上正轨;而对于那些愿意协助新四军打击日寇的,则应给予奖励,以此激励更多土匪投身抗日大业。程明远的这一观点切中时弊,得到了师部的一致认同,为新四军在巢湖地区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彼时,新四军二师四五旅主要活跃在淮南地区,在津浦路东、西两侧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坚守着皖东抗日根据地;七师十九旅则主要活动在巢湖东南至南京以西的长江南北地区,全力捍卫着皖中抗日根据地。然而,令人棘手的是,这两块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肥东地区,被日伪顽三股势力牢牢控制。这不仅严重阻碍了二师和七师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更对整个抗日战局造成了致命的破坏。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新四军军部当机立断,决定迅速开辟二师和七师之间的交通线。这条交通线的开辟,不仅关乎两块根据地之间的物资输送、情报传递,更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形成更为紧密的战斗合力,对打破日伪顽的封锁、推进抗日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这一艰巨任务的背后,是新四军全体将士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的坚定决心。

  1941 年 10 月,秋意渐浓,中共皖东津浦路西区党委派驻广兴集的合肥县委书记岳炎(又名严佑民),肩负着重要使命,率领一个约 50 人的武装排,来到西山驿、山王集一带。在这里,他们成立了中国和朝工委。工委领导班子中,岳炎担任书记,宣济、林轩(女:)、王卓为委员。工委所领导的武装被命名为淮南游击支队,宣济民出任支队长,岳炎兼任政委。

  在成立工委之前,喻言经程明远介绍,结识了家住巢北周家疃的周心抚。周心抚是巢湖地区的老党员,对革命事业充满热忱。他深知斗争环境的复杂和危险,便为岳炎准备了一条小船,将其藏在自家后面的芦苇荡中。一旦环境变得紧张,喻言等人便可借助这条小船,迅速向巢南程明远部靠拢,寻求支援与庇护。

  与此同时,在巢湖地区,力量整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程明远的巢湖独立连与桂俊亭的巢南部队,在巢湖高林桥搬家巷河边进行了进一步的组织建设。他们组建了一支新的部队,任命桂俊亭为营长,程明远担任政委,这支部队隶属七师领导。这一系列举措,使得皖东津浦路西与巢湖地区的抗日力量得以强化和整合,为应对敌伪顽的复杂局势,更有效地开展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支部队之间相互呼应、协同作战,犹如一颗颗紧密相连的棋子,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逐步构建起一张有力的抗日大网,为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注入了强大动力。

  初夏时节,巢湖地区的新四军各部力量尚显薄弱,敌伪顽三方牢牢掌控着城市与乡镇,局势对新四军极为不利。岳炎所率的部队中,有两名年轻战士,自恃手中有枪,觉得打死一两个鬼子并非难事。他们未经请示,便悄悄摸到桥头集鬼子的炮楼附近,瞅准时机,对准炮楼上的鬼子“砰砰”就是两枪。

  这两声枪响,瞬间打破了周边的平静,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鬼子和伪军听闻枪声,立刻出动了200多人,气势汹汹地朝着打枪的方向包抄过来。两名战士见势不妙,心中暗叫不好,不敢往其他方向转移,慌乱之中,直接朝着巢湖周家疃的方向狂奔而去。

  宣老五(宣醒民:)得知这两名战士闯下大祸后,赶忙将情况报告给岳炎。此时,大批追兵已将他们临时的据点团团包围。岳炎心里清楚,若不及时撤离,很可能会全军覆没。于是,他果断下令率领部队边打边撤。然而,双方力量悬殊,眼看寡不敌众,岳炎无奈之下,只得决定放弃原计划,向巢南程明远部靠拢。他命令部队翻过铁路,抄小路向周家疃方向撤退。

  可没想到,半路上又与伪军遭遇。岳炎他们总共就几十条枪,而且子弹所剩不多,根本不是伪军的对手。宣老五一见此危急情形,当机立断,立马派两名战士抢先跑到芦苇荡中,将事先藏好的小船划了出来,接应败退下来的合巢工委成员及武装排。

  后面赶来的鬼子追到湖边时,宣老五一等人乘坐的小船已经离岸有一段距离。附近的鬼子根本没有船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群被他们称作“土八路”的新四军逃离。气急败坏的鬼子对着小船一阵疯狂扫射,可终究是无功而返,只能望着小船远去的方向,无奈地发泄着怒火。而岳炎等人虽历经惊险,但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向着巢南程明远部的方向继续前进,在这场危机中暂保了力量,为后续的抗日斗争保留了希望。

  高林桥至巢湖岸边,巢湖独立营的侦察兵眼尖,早早便发现远处驶来一条小船。经仔细盘查,确认是友邻部队,于是赶忙派人前往搬家巷,向程明远政委报告。程明远得知是岳炎一行,立刻放下手头事务,大步流星地出门迎接。

  此时,岳炎一行已来到门口,他们个个狼狈不堪,脸上汗水与湖水交织,灰头土脸,嘴唇干裂,显然是一路奔波,一整天都没吃饭了。程明远见状,大步上前,一把抱起身材魁梧的山西大汉岳炎,激动地转了一圈,说道:“总算把你盼来了!”接着,他又分别与宣老五、宣四股(宣济民:)来了个热情的大拥抱,感慨道:“也许这就是老天给的缘分啊!”说罢,程明远一手拉着岳炎,一手拽着宣济民,将他们往屋里拖,同时吩咐警卫员任克明:“通知伙食房赶紧烧饭!”任克明问道:“首长,烧几个人的饭?”程明远没好气地说道:“你自己看,这事还用问吗?”喻言赶忙插话:“50人就够了。”

  原来,岳炎带来的这支人马大多来自肥东东西山驿及山王乡,除了宣家一门,还有王铁的龚油坊、龚世泰(龚喆明:)一家。此时,岳炎把大家叫到屋内喝茶,然后逐一介绍起来:“这位是武装排排长张杰,肥东人;这位是肥东区委书记王焯;宣家的你都熟,龚世泰老大,龚世和老三,龚世铁老四都是肥东人。”宣四股笑着补充道:“呔,伙家、我俩是过命的兄弟。”程明远指着宣四股对岳炎笑道:“只要给你盯上了,不死也得脱层皮。老岳你听着,如果哪天我遇到事了,不管是他还是其他人,你可得帮我说句公道话。”这番话引得大家一阵大笑,众人纷纷感慨,没想到这次这群“烂兄烂弟”又聚到了一起,也不知道上辈子是程明远欠老宣的,还是老宣欠程明远的,从此大家结下了铁打的情谊。

  程明远让喻言一行痛痛快快地饱餐了一顿。刚吃完饭,程广普——程明远家班子里的侄子,见来了这么多人,壮着胆子来找大伯程明远理论:“我爹把我送你这儿来,是想让我扛枪打鬼子,听说新四军有随营学校,叫我去那儿上学,我难道不能在家里练吗?”程明远正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搭理程广普啰嗦,只见他拿起手摇式电话,说道:“喂,是七师师部吗?”电话那头,曾希圣接过电话:“哪位,请讲。”程明远将岳炎所率武装排遭袭后撤到巢湖的情况做了详细汇报。之后,经七师党委请示,华中局同意留岳炎在巢南工作。至此,岳炎及其部队在历经艰险后,在巢南落下脚来,为巢湖地区的抗日斗争增添了新的力量,而他们与陈明远及当地部队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一系列的经历中愈发深厚,共同为抗击敌伪顽的事业,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新的篇章。(未完待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徐吉标传,徐吉标传最新章节,徐吉标传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