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为大法则。

  天地之道、为政之道、君臣之道、创守之道、天人生克之道、万物互动之道,等等,《阴符经》中,无所不包。

  将这些大道理揣摩深透,何愁不能窥透天下奥秘?

  纵天地之大,又何处不可去?

  当年师父胡毋生将亘古奇书付他,本意是想他在有生之年参透天地法则,以生灭之理,了却未能宏图大展的遗憾。

  将公羊家传承交付董仲舒,其意是想以董仲舒智慧,重走先圣孔子列国传道,推广公羊,推广儒学。

  单以结果来说,他和董仲舒都达成了师父死前的交代,方式方法却有不同。

  董仲舒没有布道天下,而是走了捷径,与天子达成合作,终结黄老道学,一度把公羊儒学推至大汉国学的地位,创造了儒家从未有过的“盛世”。

  哪怕是昙花一现。

  他呢,竟在甲子年后,两度入朝做官,以天地的生灭道理,成就了大汉文臣巅峰,心中的遗憾是没有了,因为宏图大志实现了。

  然而,师门相杀的桥段,总会让少者欣喜,却让老者黯然。

  可能是种诅咒吧?

  公孙弘看向望眼欲穿的霍光、陈莫,又看向了墨子墨,幽幽一叹。

  从师祖公羊寿以降,公羊学就分成了两派,胡毋生和子都。

  或许是师祖将所有的喜爱都留给了师父,使得师叔子都,并不以学问见于世,也没有什么显赫能力闻名于世,一门儿孙,已经名不见经传。

  “胡门”,大兴于世。

  再传之下。

  公孙弘、董仲舒,又是两派。

  公孙一门,董门。

  难言的是,董门四大弟子,褚大、殷忠、嬴公、吕步舒,四个之中,就有三个死在了自己一门的手中,剩下那个上蹿下跳宛如猴子一般的吕步舒,恐怕很难承袭门学。

  或会与师叔子都一派一样,无声地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

  自己这一门……成分太复杂,如果墨子墨没有充分的能力压制住霍光、陈莫,以后的大汉,就是自己徒弟火拼的战场。

  公孙弘没有觉得多么骄傲,隐约感受到了荀子、鬼谷子的悲哀,门内相残,孰胜孰败,心潮难平。

  作为授业之师,虽然预见了未来,但却无法避免。

  公孙弘授《阴符经》于墨子墨。

  墨子墨谨遵教诲,翻手间,羊皮书便藏于了袖中,从外观上看,却没有什么藏书痕迹,留作后看。

  霍光、陈莫看着这一幕,后槽牙都快咬碎了,墨家传承有太多诡异的地方,要不是不相信法术的存在,这一手,都能当成袖里乾坤。

  掌握别人不知道的知识,了不起啊?

  墨子墨退回原位。

  余光扫过,铜箱里,还有一张羊皮,但不像是书册,更像是,图?

  这图未免太大了些,整个铜箱下层似乎都是个整体。

  公孙弘再次唤声道:“小光。”

  “弟子在。”

  “近前来。”

  霍光几乎是蹦到书案前的,公孙弘没有把羊皮大图从中取出,而是展开了一角,看清题目,霍光瞬间便瞪大了眼睛。

  这是《一千八百诸侯图》?

  相传“大禹时万国,商汤时三千,周武王时一千八百诸侯“,万国林立。

  当然,这更多是述说夏商周时诸侯较多的状态,而不是真的有这么多诸侯国,虚数而已。

  直到西周初期,华夏大地上的诸侯国数量还是比较多,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因兼并战争锐减,《左传》记载春秋时仅一百八十一国。

  《荀子》明确记载西周分封“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诸侯占五十三个。

  《吕氏春秋》提到“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即直接分封的诸侯约四百个,加上臣服的原有氏族国家约八百个,合计约一千二百个。

  《礼记·王制》记载,天下直属于天子的封国为一千七百七十三个,共八州,每州二百一十国,再加上畿内九十三国,但未包含附庸国和天子附庸。

  至于说到底有多少,不同记载不同方式,使之各家所说大相径庭。

  而有感于天下兴亡,周室太史令老聃绘制了一幅巨著,并对那张图做了详细注文,注明了其上每个诸侯国的始封时间、历代君主和故事及灭亡时间,图文并茂,堪称上古之世最简明的天下诸侯兴亡史。

  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霍光惊得一个激灵,旋即便认识到这副羊皮大图的价值。

  “小光,你总是想学我剖析万事万物直指根本的本事,什么时候你知道了这部华夏史的皮毛,便有了我的本事。”公孙弘喘息了一下,款款说道。

  华夏的历史太长了,大河流域的人太多了,智者如恒河沙数,在此过程中,华夏试验了千万种可能,只为探求最适合华夏的道路。

  前人、今人、后人,谁也不比谁聪明,一千八百诸侯国,便有一千八百诸侯国制,也有一千八百种国情,这就使得,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的当代史也是后代史。

  无奈的是,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学到过任何教训。

  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可以掌握一千八百种可能,便是旷古奇才了。

  公孙弘不记得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种可能,或许是几十种,或许是几百种,便有了如今的身份地位。

  “小光,你是我儒家的传人,为师希望有那么一天,你能吃透这部华夏史,为儒家找到一条真正切实可行的道路,而不再是一味地拿取其他学问的精华。”公孙弘毫不避讳地说道。

  墨子墨是墨家人,陈莫是道家人,只有霍光,才是儒家人,是自己在儒家的传人。

  甚至毫不留情点明了现今儒家的问题所在,孔子之后,就没有了自己的东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好的,可也不能总是别人的精华,自己糟粕在世。

  所以,公孙弘不仅把霍光视为自己的传人,更是视为儒家的未来,如大山般的责任,瞬间压在了霍光的肩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最新章节,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