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那一场雪,果然是好兆头呀哈哈!”

  “是呀是呀,好兆头好兆头!”

  “今年肯定是个大丰收年!”

  “那必须的!”

  “新年好!新年好!”

  “新年好呀哈哈!”

  人们脸上带笑,脚下生风,开始了春节里热热闹闹的走亲串友活动。

  谈资里无一例外这场大雨处于绝对的C位,谁都得说上几句,怎么说都不腻。

  有那心急的,正月里就开始盘算着要春耕了。

  流民们也坐不住了。

  迫不得已离开家乡讨生活,但故土是根之所在,那一方水土嵌入骨髓、深入血脉,谁能轻易割舍忘怀?

  出来的迟早是要回去的。

  哪怕家乡并不富庶,哪怕只有那几亩薄田和一座旧屋。

  这片儿下了雨,流民们少不得会想到自己的家乡:既然这儿下了,家乡肯定也下了吧?

  越这么想,越按奈不住。

  终于,归心似箭的一群人拉拉扯扯的去找柳采春,结结巴巴的表示自己想要回家乡。

  柳采春当然不会拒绝。

  每个人都有思念家乡、回归家乡的权力,那是根之所在的地方,流民们若是对自己的家乡好不牵挂那才不对劲儿。

  柳采春干脆集合了所有流民,向众人说道:“我们这儿下雪下雨,想必你们的家乡也一样,大半年的干旱终于过去了,你们想要回家乡我绝不阻拦。我给你们两天时间考虑,考虑好了的上我这儿结算工钱,早日回想,不想回去的,也可以留下来。长留、短留都可以商量——”

  柳采春后头的话压根儿还没有来得及说完,现场已经被不敢置信的流民们炸开了。

  “什么什么?结算工钱?我们有工钱?”

  “工钱!真的假的?我没有听错吧?”

  “前边的你没有听错,我也听到了,夫人要给我们结算工钱哈哈哈!”

  “原本我还担心回去的路费怎么办,这下好了,我们一家子节省些,总比一个子儿没有强太多啦!”

  “谁说不是呢?我也这么想!”

  “夫人好人啊!多谢夫人!”

  “多谢夫人!多谢夫人!”

  声音渐渐变得整齐划一而响亮,一句句的全都是“多谢夫人!多谢夫人!”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跪了下去,呼啦啦跪了一地,许多人忍不住抹眼睛哭了起来。

  他们过来干活儿之后,所得到的待遇如何,大家伙儿都有亲身体验,夫人作为主家,待他们不薄。

  原本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担心路费的原因犹豫不决要不要回去的,这下子也下了决心:还是要回去看看!

  柳采春等乱糟糟的现场终于渐渐平复,将手一挥:“好啦都起来吧,不兴这一套啊,你们心里记着我的好就行了。”

  她就是这么大言不惭,她坦然觉得自己受得起。

  来到这儿干活儿的流民们,不说吃好,顿顿吃饱没问题的,从没缺油少盐,肉是不可能有,但荤油没少放。住这儿将将两个月,小孩儿脸颊都长肉鼓起来了,老人脸上也没了那种只剩下一口气强撑着的菜色。

  “你们来我这儿满打满算两个月,我就按照两个月给你们算,中青年壮劳力一个月一百文,老人和少年人一个月七十文,再按人口一人发放十五斤杂粮、一两盐——都别吵,先听我把话说完。再吵吵什么都没有了啊。无论留下的还是要走的,都这么结算,想要留下的便继续留,短留可以再留一个月,若是不打算回去了,也可长留,签契约,做我家的佃户。条件到时细谈,亏不了你们。”

  憋的好辛苦不敢说话打断柳采春的流民们再次炸开了。

  “多少?一个人多少?一百文!一百文啊!”

  “对对,夫人说一个月一百文,发财啦哈哈!”

  “可不是,回去了还能剩下不少,节省些能凑合到今年秋收啊。”

  “谁说不是......”

  “好好好,真是太好了......”

  “你们现在要走吗?我想多留一个月,还能多赚些。”

  “我爹我娘着急回去,要不让他们和我家兄弟他们先走,我们两口子再干一个月。”

  “能这样吗?能这样我们家也分开好了!”

  “对对,这样更好!能多赚点钱!咱问问夫人行不行。”

  “你们呢?咋打算?”

  “啊?我们啊、我们还不知道,还要再想一想......”

  现场闹哄哄的比刚才还要闹,柳采春索性懒得多说话,挥了挥手:“你们商量好了再找我。”

  “是,夫人!”

  “好的夫人!”

  “夫人慢走!”

  无论是归心似箭的、还是决定留下来的,大家对工钱期盼的心显然一样的都是那么火急火燎一刻不想等。

  当天下午,便都去找柳采春了。

  柳采春便叫一家家排队,一家家的结算。

  想清楚的落子无悔,还在犹豫的可以再想两天,都没关系。

  她自己懒散惯了,对旁人很多时候要求都很宽容。

  只要不踩踏她的底线,她很好通融。

  一大半的人想要离开,领了工钱和杂粮,再三道谢,表示明天一大早就走。

  小部分留下来准备再干一个月再走。

  愿意留下来当佃户的共有八户,大小三十七人。

  柳采春觉得这结果不错,留下来的一看都是老实憨厚能干活儿的。

  留下来的人也有留下来的道理,在家乡没有什么牵挂了,田地又少又贫瘠,还不如出来找条活路。

  夫人这儿有活干,又不是那把人扒层皮的狠毒抠门人,留在这儿岂不是要比回去的好?

  初七看着柳采春有条不紊的安排这些事儿,指挥着人给她打下手,笑容骄傲又自豪,心里柔软的一塌糊涂:看看他媳妇多善良、多能干!

  第二天,归心似箭的流民们该走的都走了,留下来的也开始干活儿。

  趁着下过雪下过雨,泥土湿润,正好可以挖树坑。

  存放在空间里的花椒、八角、猕猴桃、以及从省城季大少夫人那里买回来的各种果树苗,等天气暖和了正好可以种上。

  除了这些,木薯和土豆也要种,只要整地,不用挖坑。

  人少了也有人少的好处,安排起来更清晰分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农家下堂妇:我靠种田翻身了,农家下堂妇:我靠种田翻身了最新章节,农家下堂妇:我靠种田翻身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