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看着她们将红薯淀粉用水调匀,倒入大铁锅中薄薄的一层,变色微微焦边后揭起,一张大大的面皮儿平摊放在案板上。

  如此反复,没一会就摞了一指厚。

  接着用菜刀切成丝状,抖散。

  沈清看明白了,这就是红薯粉条啊!

  只是把用水煮这道改成了用锅烙。

  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才多长时间?已经研究出这个吃法了!

  做吃食的徐红梅被沈清看的不好意思,解释道:“这个老好吃了,平日里用猪油渣炖大白菜,再下入红薯粉条,有肉有菜再加上它,热乎乎饱肚子还有油水。”

  “是啊,这红薯不仅产量大,吃口还特好!精米白面的偶尔吃一顿就成,哪能天天顿顿吃?那得富裕成啥样了。

  况且这红薯粉老麻烦了,晚上吃它也对的起大伙。”

  “我们还有牛肉汤、羊汤配它哩,牛肉汤、羊杂汤里面下入红薯粉条,再撒上一把葱花或芫荽,老香了。”

  “沈清你放心吧,不寒酸。”

  沈清:......她想起来一个地方美食。

  淮南牛肉汤,配上烧饼,要是想单吃管饱也能下入红薯粉丝,一口喝下肚,全身通泰!

  她回道:“不寒酸,肯定老香了,而且不定就比精米白面差,有些食物配精米白面反而没粗粮好。”

  沈清的话简直说到众人心坎里去了!

  “对对,你说得对!像那个铁锅炖大鹅贴饼子,苞谷面的反而比纯白面的好吃,你说奇了怪了不?”

  “还有加了红枣熬的粥,小米反而比大米更香甜合适,也是稀奇。”

  她之前想着大米精贵,肯定好吃,试了下发现反而没小米熬出来的浓郁香甜。

  沈清顺着说道:“是啊,食物是各有各的好,只是咱们没发现罢了。

  你们这粉条就很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太麻烦了些。”

  这话一下子打开了众妇人的话匣子,说起吃食大家有说不完的话题。

  “谁说不是?又要调这个粉,又要热锅,还要摊面皮,这火不能大不能小,大了小了都容易不成功;

  也就是不赶时间,要是赶时间是万万来不及的。”

  “对,也就是办喜宴,想着让大家伙吃个新鲜吃食,加上牛骨汤羊杂汤本就是熬好的,不费事,不然真心来不及。”

  “这吃食就是费时间上,要是能直接拿出来下进锅里该有多省事啊。”

  沈清听到这儿,顺理成章接过话头:“说不定可以呢?同样是弄熟,要是在晒干保存,不就是熟的么?

  等吃的时候拿出来,下入锅里,是不是就一样?”

  徐红梅眼前一亮,惊喜道:“我觉得行!”

  “一张张摊平也怪费时间的......”

  沈清引导道:“咱们能不能用水煮?调成糊糊状,跟做面疙瘩似的,区别是做好后捞起来晒干保存,一次就能做一大批,为了下次吃的时候方便。”

  庄稼人的活计集中在一起了,平日里闲是很闲,只要弄好一日三餐,但忙的时候甚至扒口饭都没时间,所以食物要趁闲的时候准备好。

  二来也是换口味,好保存。

  “哎呀,我之前弄过,它和面疙瘩可不同,面疙瘩多煮一会就熟了,它煮来煮去里面还是有个浆白的疙瘩,咬不动不好吃。”

  “你那是热水下锅,外面的熟了里面的还是生的!包裹住了所以里面就没法熟;

  不过这样的话,咱们干嘛不做细一点?不就容易熟么?”

  “怎么做细?它又不是面条,还能拉细,我一弄它就断了。”

  “要不用模具?木头啥的应该可以吧?”

  热火朝天的讨论声中,沈清悄悄插上一句:“用葫芦瓢吧?调成好的糊糊装进去,下面打上几个细细的孔,漏出来是不是就成粉条了?”

  “对对!这个法子好,咱们去找关木匠,他手稳,钻出来的孔必然又小又均匀。”

  “成,现在就去么?”

  “去吧去吧,不去我这心里总搁着事,再说咱们好不容易凑一起,又有现成的食材,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好,这就去~”

  沈清:......对于做吃食,厨艺好的人果然是行动派的。

  当天晚上,全村人又吃上了新鲜吃食。

  牛肉汤、羊杂汤里面下入红薯粉条。

  和烙出来的面皮切片不同,这次直接水煮,深褐色略微透明的粉条,配上热乎乎加了辣子油的肉汤,吸饱了汤汁,滋味浓郁又带着股红薯的清甜,哗啦啦吃进肚子里,别提多满足了!

  苏木一边吃一边惊叹。

  悄声问道:“婶子,这就是你给我的红薯做出来的么?”

  婶子给的时候就说它产量大,吃起来不错,没说这么好吃啊。

  而且看起来完全不同,她们怎么想到这个吃法的?

  沈清笑着点了点头:“是,村子上这些妇人厉害,想出来的新吃法;

  你那牛羊肉吃得多,配它很合适。”

  苏木心中的重视越发浓郁,她忙问道:“向南对红薯了解不?我想请教他。”

  她和江向北关系也很好,但江向北更会做生意些,如今好几个吃食铺子,忙的脚不沾地;而江向南爱好吃,去了沈州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到处找不同比例的韭菜花酱给京城铺子送去。

  还有不同牧场的牛羊.....芝麻花生产地的区别......

  她觉得和江向南讨论红薯应该更合适。

  “就老三对食物的那股劲头,没有比他更了解的了。”沈清打趣道。

  苏木放下心来,正好,江雨成婚,江向北虽然在京城看守铺子,但江向南在啊。

  接下来的几天,村子上妇人忙着对粉条反复调试,改造。

  沈清让江向中全程参与,跟着记录——失败了的也要总结出原因,到了这一步骤时要记上一笔,用作提醒。

  沈清愈发觉得这本更像是教做吃食书籍。

  妇人们哪里见过这阵仗,头一次有人拿着纸笔在旁边记录,只觉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摆放了。

  听到可能整个大靖朝都按照书上学,顿时雄赳赳气昂昂劲头更足!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成搅家精婆婆,统领全家逃荒,穿成搅家精婆婆,统领全家逃荒最新章节,穿成搅家精婆婆,统领全家逃荒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