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末的紫禁城内,朱墙黛瓦,白雪皑皑,显得格外静谧与庄重。

  可在这静谧的皇城下,武英殿内却传来阵阵怒不可遏的咆哮,震耳欲聋。

  “混账!一群混账!”

  “朕的几路勤王军,竟然全都哗变了?”

  崇祯猛地将奏折扔到首辅韩爌(kuang)面前,气得不停地在殿内踱步:

  “先是山西勤王军,然后是陕西,最后是甘肃;竟然全都兵变了?!”

  “乱臣贼子!一帮乱臣贼子!”

  他猛地停下脚步,转身盯着韩爌,声音愈加凌厉:

  “西北边军常年欠饷,朕尚且能理解。”

  “但辽军呢,一年600万饷银的辽军,怎么也兵变了?!”

  首辅韩爌捡起奏折,扫了一眼,随即跪伏在地:

  “陛下息怒,国事败坏至此,皆是因臣无能所致,臣有罪!”

  眼见首辅韩爌一个劲儿的请罪,崇祯也不好发难;

  于是他又指了指韩爌身后的次辅成基命(字靖之),开口道:

  “靖之,你说说看,难道朕失德至此?以至于全天下都要反了?!”

  次辅成基命闻言向前迈了一步,开口道:

  “陛下息怒,这辽兵素来敬重袁崇焕,如今主帅下狱,一时惊惧下,难免行差踏错。”

  他历经三朝,经验丰富,一听皇帝开口,便立刻意识到皇帝这是在找替罪羊。

  成基命深知,这位皇帝,是个缺乏担当的主。

  但他身为三朝元老,也不惯着崇祯,立马开口提醒皇帝:

  “前日锦衣卫捉拿袁督师之时,臣叩请陛下慎重处置,大敌当前,不可轻易换帅。”

  “如今辽军兵变已成事实,陛下应当先征集民壮,以固城防。”

  成基命这话有三个意思:

  第一,当时抓袁崇焕的时候,我已经提醒过你要慎重了,这锅我不接。

  第二,这决策是皇帝你自己拿的,你自己一意孤行,怪不得别人。

  第三,现在不是找人背锅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召集民壮,巩固城防。

  成基命很无奈,他当初两次跪求崇祯慎重处理袁崇焕,结果崇祯一意孤行,非要把袁崇焕办了。

  行,你办就办了,为什么非要当着祖大寿的面把袁崇焕给办了?

  听当时在场的锦衣卫说,当时祖大寿被吓得腿都软了,当天晚上就带着辽兵跑了。

  崇祯在成基命这儿吃了个软钉子,脸色愈发难看,今天他非得找人出了这口气不可。

  于是他把目光扫向一旁的首辅韩爌(字虞臣),语气森然:

  “虞臣,你来说说,现在该如何是好?”

  韩爌看着崇祯一脸阴沉的样子,连忙开口道:

  “陛下,成大人说的对,当务之急应当召集民壮,巩固城防。”

  “至于辽军兵变一事,孙尚书此时正在通州督军,可命其节制辽军。”

  韩爌也是个老谋深算的主,他根本不打算过问辽军的事,直接扔给了远在通州的兵部尚书孙承宗。

  辽军作为此次京师保卫战的主力,在广渠门和东虏血战多时,大胜而归,立下赫赫战功。

  可每次大战后,袁崇焕请求入城休整时,都被崇祯无情拒绝。

  哪怕是瓮城也不行,对此辽军可是早就心存怨念了。

  韩爌很无奈,平心而论,在城内休整和城外休整,的确有天壤之别。

  一堵城墙,不仅是防御的屏障,对于大战后的士兵来说更是一种心中的慰藉。

  如今事已至此,他也无能为力,韩爌暗暗叹了口气,对着皇帝低头叩首:

  “国事败坏至此,臣万死难辞其咎,臣请辞。”

  崇祯看着跪倒在地的韩爌,和一旁老老神在的成基命胸口直发闷。

  这两人,一个首辅一个次辅,一个认罪以退为进,一个谦恭绵里藏针,让崇祯好不难受。

  他本想找个软柿子捏一捏,把责任推出去,结果这两人,可谓是滴水不漏。

  崇祯一脸不耐烦,摆了摆手,转移起话题:

  “行了,此事暂且不提,先讲讲辽军兵变怎么处理,东虏可是还在京畿肆虐!”

  韩爌听罢,心中不禁一阵腹诽:

  “你也知道东虏还在,大敌当前,有什么事就不能等打完仗再说吗?”

  “刚打了几场胜仗,因为几句流言蜚语就急着把主帅治罪,又如何能不兵变?”

  虽然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这话韩爌可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他虽然贵为首辅,但却因袁崇焕通敌一案而被牵连弹劾,不敢轻易开口直言。

  无奈之下,他只得微微转头,递了个眼神给身后的次辅成基命,暗示他出面。

  成基命看见首辅求助的眼神,沉思片刻,对着崇祯开口道:

  “陛下,大敌当前,这军队万万不能再生乱,臣请拨内帑以作军资。”

  “孙尚书正在通州督军,可命其节制辽军。”

  崇祯听完不置可否,冷哼一声:

  “内帑内帑,你们一天天净盯着内帑了!那收上来的税款都哪去了?”

  “是不是内帑不拨银子,你们就让下面的兵将去纵兵抢粮,祸害百姓!?”

  崇祯从桌案上抓起一封奏折,猛地扔到成基命面前:

  “你们看看,这帮乱兵,都抢到驸马都尉头上了!”

  崇祯面色阴沉,语气冰冷;

  “据刘家所奏,一股乱兵洗劫了刘家庄上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刘家长辈藏在祠堂暗道,侥幸逃过一劫,等乱兵走后才敢现身。”

  崇祯顿了顿,紧接着道:

  “可乱兵刚走,马上又来了几千大军,为首的竟然是个叫江瀚的小旗;一番交涉后,刘家长辈这才得知延绥镇兵变的消息。”

  “千户李轩叛乱,总兵吴自勉死于乱军之中,小旗江瀚接过指挥权,击退李轩,将乱兵逐至刘家庄。”

  成基命听完眉头一皱,顿感不对,连忙反问道:

  “陛下,此事还有待验证,且不说兵变是如何发生的;区区一个小旗,是如何接过指挥权的?”

  “此事恐怕另有蹊跷!”

  崇祯点了点头,又转头看向一旁的王承恩:

  “大伴,可还有关于延绥镇大军的奏折,一并拿过来。”

  王承恩思索片刻,摇了摇头,躬身道:

  “陛下,自刘家这封奏折后,便再无延绥镇大军的消息了。”

  “不过据驸马都尉称,这个叫江瀚的小旗,仗着几千大军威逼利诱,从刘家抢了不少东西。”

  崇祯闻言冷哼一声:

  “简直是无法无天!区区一个小旗,仗着几千大军就敢强逼皇亲国戚?!”

  “要是让他再多领几万人,是不是要欺负到朕头上来?”

  崇祯心中暗暗发狠,我治不了首辅次辅,难道还治不了他一个小旗?!

  于是崇祯猛地一拍桌案,随即朝着首辅韩爌下令道:

  “给我查!我就不信了,这几千大军,还能飞到天上去了不成?!”

  “着三边总督杨鹤及沿途各级官员,严查这个小旗江瀚的下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最新章节,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