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十月廿七的秦安县火光冲天,羌人骑兵专挑官府新设的改良粮仓下手。张里正带着青壮刚把三百石粟米填进带竹管通风的粮窖,硫磺火把就从透气孔扔进来,毒烟熏得人涕泪横流。
羌人首领踩着仓顶的“贞观新仓“石碑狂笑:“唐狗学精了造粮窖?老子教你们用阎罗殿存粮!“碎瓦片混着烧焦的麦粒崩进孩童哭嚎的嘴里,县学明伦堂的《千字文》竹简被丢进火堆煮马肉,老童生王秀才捂着血流如注的耳朵,哆嗦着背“天地玄黄“却被塞了满口雪:“圣贤书能化雪水解渴?“
太极殿的炭火噼啪炸响,程咬金踏前两步,黄铜护腕撞在蟠龙柱上火星四溅:“陛下,臣愿意率领左武卫剿灭羌人,只是老程账下都是一帮粗人,打仗没问题但是军中的细务就上不了台面,陛下老程恳请陛下让康王殿下到老程的军中,就他那一手算学的好本事,李淳风都是甘拜下风啊,哈哈,不用留着可惜了。”
长孙无忌紫袍袖中的《武德七年诏》哗啦展开:“高祖明令'诸皇子不得典兵'!三郎如今只并无官职,程知节是要他触这杀头的忌讳?“老狐狸指尖戳着诏书鲜红大印,余光扫过龙椅上面沉如水的李二。
魏征的象牙笏板突然砸在青砖:“陛下,康王殿下的才情自是没有问题,可是康王殿下大病初愈这是其一,其二平康楼有内库一半的份额,康王应该悉心打理平康楼才是,其三皇子不参与军务是有法度的,忘陛下明鉴。.“他抖开的诗笺恰好盖住急报里“焚毁盐仓十六座“的血字,王珪趁机踢翻装军报的木匣,被烧焦的“盐仓“名录刺得人眼疼。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河北道的魏州,相州,博州,卫州,洺州,贝州六州鹅毛大雪已断断续续的下十八日,洛阳至魏州的运河冻出两尺厚冰层。工部尚书举着冻成石块的粟米饼哀嚎:“三万石救灾粮全捂在冰窟窿!“那硬饼“咚“地砸在《漕运图》青州位置,碎冰碴溅到房玄龄脸上划出血痕。二十艘破冰船卡在荥阳缺口动弹不得,水鬼凿冰时被冰棱刺穿喉咙的血染红了整段河道。洛阳南市每天清晨都能刨出冻毙的灾民,母亲怀里紧搂的三岁幼童还保持着吃奶的姿势。户部小吏哆嗦着念加急文书:“东都昨日冻毙灾民四百七,陛下如果再拿不出办法可就要出现易子而食者...“话未说完就被孔颖达颤巍巍打断:“客星犯紫微乃大凶之兆!“
李二指节在龙椅雕纹上捏得发白。他何尝不知老三的本事?就单论算学一道在大唐想找出一个和他抗衡的人几乎就是不可能,李淳风是什么人那都甘拜下风。可眼下长孙无忌搬出高祖遗诏,魏征看似不激烈的谏言实际上和长孙无忌说的是一个意思,连钦天监都扯星象——分明是防着再出个玄武门!哼,他们还没想明白现在羌人不是关键是河北道的雪灾才是重中之重啊。
“程知节,牛进达听旨,程知节为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先锋,给你们三日时间率军出征平叛。“李二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李二的指腹擦过奏折上“细盐“二字,墨迹里裹着未尽的话语。两日前老三刚呈上来的《细盐十二道》,独缺了最关键的木炭滤毒与反季晒盐两篇。这删简过的制盐法子,如今成了试刀的磨石——既钓着五姓七望窃取秘方,更试这雏鹰能否识破陷阱。
“康王闭门精研《细盐十二道》和监督将作监制造制盐的工具!“圣旨如铁索缚住翅翎。李二的目光锁死运河冰封图上洛阳段密密麻麻的叉号,那是工部标注的冰层薄弱处。
其实这时候李二想着的是曲江诗会上李平康的那句“莫道金笼锁羽翼,振翎自破九重天。”上次改建平康楼私藏木料一事没有锁住你的翅膀,我倒要看看这次河北道的漫天风雪能不能把你的翅膀冻住。
李二走进丽正殿时,长孙正在绣一幅雪压青松图。金线在烛火下跳了跳,针尖戳破缎面刺进指腹。
“观音婢的手艺愈发精进了。“李二捻起绣绷,血珠正凝在松针尖上,“这雪景倒是应景。“
长孙把染血的食指含进嘴里:“二郎今日在朝堂...“话没说完就被李二截断。
“羌人闹不出大风浪,知节半月就能平叛。“他解下玉带丢给宫女,故意把《漕运图》摊在绣架上,“倒是河北道这雪灾...“
长孙指尖抚过冰封的运河线:“听说魏州冻死了个刺史?“
“嗯,是有这么个事情,现在的魏州刺史是阳峤!“李二突然笑出声,从袖中摸出颗玉坠把玩,“老三前日献的暖玉倒是稀奇,说是能吸寒气。“玉坠里细密的纹路正组成个“康“字。
殿内炭火“噼啪“炸响。长孙慢慢缠着绣线:“康儿才大病初愈,上月咳疾才止住,夜里还盗汗...“
“所以更该去北边历练!“李二猛地扣下玉坠,震得茶盏叮当,“青雀去年就跟着药师巡视边关,老三还有两年也该成婚了!“
长孙的绣绷“咔“地裂了道缝。她记得去年李泰自请去陇右,回来时马鞍上挂着三颗羌人头颅。
“平康楼刚上正轨...“她低头拆解缠死的金线,“俞掌柜到底是个外人。“
“每月初八卖一天货的铺子,离了谁都转!“李二掰着手指冷笑,“贞观醉三百斤,琉璃镜二十面,那雪腴皂,瑶华膏还有其他的都是有定量的——老三亲口定的规矩。“
窗外的雪光突然映亮长孙的侧脸。她终于抬头:“二郎记得真清楚。“
“朕自然记得!“李二抓起她拆散的金线,“就像记得上月少府监记差的楠木...“金线在他掌心勒出血痕,“结果那些木头不都是变成了太极殿的龙椅龙书案还有你这里的家私和甘露殿里的陈设!“
长孙突然按住他渗血的手掌:“康儿毕竟还小一点,没管过赈灾...“
“所以老三算学的水平加上他的脑子应付的来!“李二甩开她的手,“朕连赈灾使的印信都备好了——用的是平康楼账册上的'康'字纹。“
铜炉里的银丝炭突然爆出火星。长孙看着李二从怀里掏出方金印,虎钮上果然刻着平康楼独有的缠枝纹。她想起三日前李平康送来的水晶算筹,每粒珠子都裹着层薄盐。
“臣妾新制了件狐裘...“长孙转身去开檀木箱,青丝垂下来遮住发红的眼眶,“平儿畏寒...“
李二按住箱盖:“河北道冻死灾民四千七,长安需要个皇子站在冰面上。“他指尖敲了敲箱面,“他这是代表的皇家的态度和朕的脸面。“
长孙的指甲抠进箱缝。她突然明白那日李平康为何要私藏木料——原来二郎早就在织这张网。
“陛下圣明。“她缓缓跪拜,金线混着血丝缠在裙裾上。李二俯身扶她时,袖口扫落那幅雪压青松图,血染的松针正刺在洛阳位置。
李二甩袖抖开圣旨时,朝堂静得能听见檐角冰棱落地的脆响:“着封康王李平康为河北道黜陟巡察使,代朕抚慰灾民!“这“黜陟“二字咬得格外重——前隋炀帝设黜陟使诛杀豪强,血染过整条运河。
长孙无忌袖一愣神,却见魏征抢先出列:“陛下圣明!“五姓七望的官员竟齐刷刷跟着喊圣明,活像排演过百八十遍。
退朝后张阿难收拾龙案,暗格里躺着三份百骑司密报:博陵崔氏在灾市倒卖官盐、范阳卢氏用霉粟换赈粮、赵郡李氏的炭窑熏死三百流民...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写着武德七年秦王巡视河北道时遇刺的旧案。
李平康接旨时正在试新制的棉袍,波斯长绒棉里掺着登州石棉线。圣旨上的黜陟使印鉴压着“康“字暗纹,和那日私藏木料的官批一模一样。
“啥意思?让我去河北道赈灾?这是哪一出?“他抖开棉袍对着日头瞧,石棉线在光下泛着冷芒。难道说是李二既要借他斩世家爪牙,又要用世家磨他锋芒,末了还能扣顶“残暴黜陟“的帽子——当年杨广杀的人头,可都算在黜陟使头上。
墨洁提醒:“殿下该谢恩了。“
“是该谢父皇赏的护身符。“李平康突然把圣旨裹在棉袍里,“去把平康楼存的石棉全搬出来,这玩意防火防刺——对了,给程伯伯送两车蜂窝煤,就说雪天烧炕最暖和。“
“哎,上次平康楼私藏木料的事情没过去几天呢,这是又给我挖了一个新坑啊。”李平康心理想着。
羌人首领踩着仓顶的“贞观新仓“石碑狂笑:“唐狗学精了造粮窖?老子教你们用阎罗殿存粮!“碎瓦片混着烧焦的麦粒崩进孩童哭嚎的嘴里,县学明伦堂的《千字文》竹简被丢进火堆煮马肉,老童生王秀才捂着血流如注的耳朵,哆嗦着背“天地玄黄“却被塞了满口雪:“圣贤书能化雪水解渴?“
太极殿的炭火噼啪炸响,程咬金踏前两步,黄铜护腕撞在蟠龙柱上火星四溅:“陛下,臣愿意率领左武卫剿灭羌人,只是老程账下都是一帮粗人,打仗没问题但是军中的细务就上不了台面,陛下老程恳请陛下让康王殿下到老程的军中,就他那一手算学的好本事,李淳风都是甘拜下风啊,哈哈,不用留着可惜了。”
长孙无忌紫袍袖中的《武德七年诏》哗啦展开:“高祖明令'诸皇子不得典兵'!三郎如今只并无官职,程知节是要他触这杀头的忌讳?“老狐狸指尖戳着诏书鲜红大印,余光扫过龙椅上面沉如水的李二。
魏征的象牙笏板突然砸在青砖:“陛下,康王殿下的才情自是没有问题,可是康王殿下大病初愈这是其一,其二平康楼有内库一半的份额,康王应该悉心打理平康楼才是,其三皇子不参与军务是有法度的,忘陛下明鉴。.“他抖开的诗笺恰好盖住急报里“焚毁盐仓十六座“的血字,王珪趁机踢翻装军报的木匣,被烧焦的“盐仓“名录刺得人眼疼。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河北道的魏州,相州,博州,卫州,洺州,贝州六州鹅毛大雪已断断续续的下十八日,洛阳至魏州的运河冻出两尺厚冰层。工部尚书举着冻成石块的粟米饼哀嚎:“三万石救灾粮全捂在冰窟窿!“那硬饼“咚“地砸在《漕运图》青州位置,碎冰碴溅到房玄龄脸上划出血痕。二十艘破冰船卡在荥阳缺口动弹不得,水鬼凿冰时被冰棱刺穿喉咙的血染红了整段河道。洛阳南市每天清晨都能刨出冻毙的灾民,母亲怀里紧搂的三岁幼童还保持着吃奶的姿势。户部小吏哆嗦着念加急文书:“东都昨日冻毙灾民四百七,陛下如果再拿不出办法可就要出现易子而食者...“话未说完就被孔颖达颤巍巍打断:“客星犯紫微乃大凶之兆!“
李二指节在龙椅雕纹上捏得发白。他何尝不知老三的本事?就单论算学一道在大唐想找出一个和他抗衡的人几乎就是不可能,李淳风是什么人那都甘拜下风。可眼下长孙无忌搬出高祖遗诏,魏征看似不激烈的谏言实际上和长孙无忌说的是一个意思,连钦天监都扯星象——分明是防着再出个玄武门!哼,他们还没想明白现在羌人不是关键是河北道的雪灾才是重中之重啊。
“程知节,牛进达听旨,程知节为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先锋,给你们三日时间率军出征平叛。“李二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李二的指腹擦过奏折上“细盐“二字,墨迹里裹着未尽的话语。两日前老三刚呈上来的《细盐十二道》,独缺了最关键的木炭滤毒与反季晒盐两篇。这删简过的制盐法子,如今成了试刀的磨石——既钓着五姓七望窃取秘方,更试这雏鹰能否识破陷阱。
“康王闭门精研《细盐十二道》和监督将作监制造制盐的工具!“圣旨如铁索缚住翅翎。李二的目光锁死运河冰封图上洛阳段密密麻麻的叉号,那是工部标注的冰层薄弱处。
其实这时候李二想着的是曲江诗会上李平康的那句“莫道金笼锁羽翼,振翎自破九重天。”上次改建平康楼私藏木料一事没有锁住你的翅膀,我倒要看看这次河北道的漫天风雪能不能把你的翅膀冻住。
李二走进丽正殿时,长孙正在绣一幅雪压青松图。金线在烛火下跳了跳,针尖戳破缎面刺进指腹。
“观音婢的手艺愈发精进了。“李二捻起绣绷,血珠正凝在松针尖上,“这雪景倒是应景。“
长孙把染血的食指含进嘴里:“二郎今日在朝堂...“话没说完就被李二截断。
“羌人闹不出大风浪,知节半月就能平叛。“他解下玉带丢给宫女,故意把《漕运图》摊在绣架上,“倒是河北道这雪灾...“
长孙指尖抚过冰封的运河线:“听说魏州冻死了个刺史?“
“嗯,是有这么个事情,现在的魏州刺史是阳峤!“李二突然笑出声,从袖中摸出颗玉坠把玩,“老三前日献的暖玉倒是稀奇,说是能吸寒气。“玉坠里细密的纹路正组成个“康“字。
殿内炭火“噼啪“炸响。长孙慢慢缠着绣线:“康儿才大病初愈,上月咳疾才止住,夜里还盗汗...“
“所以更该去北边历练!“李二猛地扣下玉坠,震得茶盏叮当,“青雀去年就跟着药师巡视边关,老三还有两年也该成婚了!“
长孙的绣绷“咔“地裂了道缝。她记得去年李泰自请去陇右,回来时马鞍上挂着三颗羌人头颅。
“平康楼刚上正轨...“她低头拆解缠死的金线,“俞掌柜到底是个外人。“
“每月初八卖一天货的铺子,离了谁都转!“李二掰着手指冷笑,“贞观醉三百斤,琉璃镜二十面,那雪腴皂,瑶华膏还有其他的都是有定量的——老三亲口定的规矩。“
窗外的雪光突然映亮长孙的侧脸。她终于抬头:“二郎记得真清楚。“
“朕自然记得!“李二抓起她拆散的金线,“就像记得上月少府监记差的楠木...“金线在他掌心勒出血痕,“结果那些木头不都是变成了太极殿的龙椅龙书案还有你这里的家私和甘露殿里的陈设!“
长孙突然按住他渗血的手掌:“康儿毕竟还小一点,没管过赈灾...“
“所以老三算学的水平加上他的脑子应付的来!“李二甩开她的手,“朕连赈灾使的印信都备好了——用的是平康楼账册上的'康'字纹。“
铜炉里的银丝炭突然爆出火星。长孙看着李二从怀里掏出方金印,虎钮上果然刻着平康楼独有的缠枝纹。她想起三日前李平康送来的水晶算筹,每粒珠子都裹着层薄盐。
“臣妾新制了件狐裘...“长孙转身去开檀木箱,青丝垂下来遮住发红的眼眶,“平儿畏寒...“
李二按住箱盖:“河北道冻死灾民四千七,长安需要个皇子站在冰面上。“他指尖敲了敲箱面,“他这是代表的皇家的态度和朕的脸面。“
长孙的指甲抠进箱缝。她突然明白那日李平康为何要私藏木料——原来二郎早就在织这张网。
“陛下圣明。“她缓缓跪拜,金线混着血丝缠在裙裾上。李二俯身扶她时,袖口扫落那幅雪压青松图,血染的松针正刺在洛阳位置。
李二甩袖抖开圣旨时,朝堂静得能听见檐角冰棱落地的脆响:“着封康王李平康为河北道黜陟巡察使,代朕抚慰灾民!“这“黜陟“二字咬得格外重——前隋炀帝设黜陟使诛杀豪强,血染过整条运河。
长孙无忌袖一愣神,却见魏征抢先出列:“陛下圣明!“五姓七望的官员竟齐刷刷跟着喊圣明,活像排演过百八十遍。
退朝后张阿难收拾龙案,暗格里躺着三份百骑司密报:博陵崔氏在灾市倒卖官盐、范阳卢氏用霉粟换赈粮、赵郡李氏的炭窑熏死三百流民...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写着武德七年秦王巡视河北道时遇刺的旧案。
李平康接旨时正在试新制的棉袍,波斯长绒棉里掺着登州石棉线。圣旨上的黜陟使印鉴压着“康“字暗纹,和那日私藏木料的官批一模一样。
“啥意思?让我去河北道赈灾?这是哪一出?“他抖开棉袍对着日头瞧,石棉线在光下泛着冷芒。难道说是李二既要借他斩世家爪牙,又要用世家磨他锋芒,末了还能扣顶“残暴黜陟“的帽子——当年杨广杀的人头,可都算在黜陟使头上。
墨洁提醒:“殿下该谢恩了。“
“是该谢父皇赏的护身符。“李平康突然把圣旨裹在棉袍里,“去把平康楼存的石棉全搬出来,这玩意防火防刺——对了,给程伯伯送两车蜂窝煤,就说雪天烧炕最暖和。“
“哎,上次平康楼私藏木料的事情没过去几天呢,这是又给我挖了一个新坑啊。”李平康心理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