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郡,临渝。

  即便是在辽西十四县中,临渝也称得上一句贫瘠。

  大片大片的洼地使得耕地面积格外稀少,北方燕山山麓中弥漫过来的荒野气息也断绝了其与周围的道路;西面的柳城为乌桓单于蹋顿所据,封死了临渝与幽州的通道;南面时不时就要面对海水倒灌,使得许多本来适合耕种的平坦土地也成为了一片盐地。

  这样的地方,本不该有半点生机,但偏偏早在战国时候,古燕国的先人就已经在此建立郡县。

  这样的地方,本不该有繁荣的机会,但偏偏自从刘备、诸葛亮来到此地后,使得临渝爆发出别样的活力!成为这荒芜之地的一抹色彩。

  土地少,就重新开垦。

  洼地多,就疏通河道。

  道路阻,就建设渡口。

  海水倒灌,就修筑堤坝。

  人烟稀少,就效仿大汉制度,进行均田,减轻税率。

  久而久之,临渝之地,竟然冠绝辽西!

  这日刘备视察完边防之后,便颇为热情的去寻诸葛亮。

  “孔明在忙何事?”

  诸葛亮于素宅之内,将手中纸稿合拢。

  “只是在想,如今临渝人口到底稀少,而且牲畜也不易耕作。若是能够效仿水排、纺机那般借用外力从而节省人力、畜力,那临渝许多问题想必就不攻自破。”

  “……”

  诸葛亮说的话,显然已经触及到刘备的盲区。

  但刘备并不介意,反而兴致勃勃的从身后掏出一物交给诸葛亮:“孔明!看!”

  诸葛亮朝着刘备手中望去,却见是顶用髦牛尾结成的小帽。

  “此为我亲手编的草帽!”

  刘备言语间,无不透露出洋洋得意。

  “我见孔明时常又是去到田亩躬耕,又是去到军营练兵,便结了一顶小帽!孔明且试试这合不合适!”

  诸葛亮看着刘备强塞到自己手上的小帽,却是眉头一皱。

  “殿下是否无有远志,结小帽聊以消遣?”

  “额?”

  刘备愣在原地,同时双眼也开始飘忽。

  诸葛亮见刘备手足无措的像个孩子,也是轻轻一叹,将小帽放在桌上:“如今殿下身处辽东,虽有匡扶汉室之心,却如风中残烛,风浪稍微搅动一些,就有人死灯灭的下场,实在不该将心思放在这种世上。”

  刘备尴尬的低头看向自己的鞋尖:“这不是看袁绍大军已经撤走,一时欣喜嘛~”

  “袁军撤走,殿下更该警惕。”

  诸葛亮是苦口婆心。

  “孟子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矣!”

  刘备还敢还嘴:“可我去视察过,便是柳城的蹋顿都已经跟随袁绍去往了中原,现在我等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诸葛亮颇为无奈:“殿下只忧袁绍,而不虑公孙呼?”

  公孙?

  刘备此时才想起来,自己屁股后面好像确实还跟着一个公孙度。

  “可公孙度不是盟友吗?”

  “这世上哪有永远的盟友?袁绍和曹操之前不同样是盟友吗?”

  诸葛亮不厌其烦的与刘备解释:“之前公孙度愿意与殿下联盟,是因为殿下能够为其阻挡袁绍,避免辽东被袁绍屯兵。但如今袁绍不来进攻辽东,他怎么会继续容纳殿下呢?”

  “陛下当年曾说过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如今之东北,不正是如此吗?若是公孙度不需要殿下防御袁绍,那他还会继续容下殿下吗?”

  刘备听后,本来愉悦的心情瞬间无影无踪。

  “可……公孙度毕竟和大汉还有贸易。”

  “殿下,眼下袁绍即将南下,天下局势变幻不定,许多事情都并非一成不变。”

  诸葛亮轻摇羽扇,已经是猜到公孙度的心思。

  “他若是真的攻灭殿下,那将来不管谁胜,他都能够左右逢源。”

  “若袁绍胜,那这便是他的投名状。”

  “若陛下胜,那他便趁机侵入幽州,尽可能多的攻城略地,使陛下不得不与之谈判。”

  “无论怎么想,只要袁绍退兵,公孙度都会领兵来攻。所以臣才说,殿下如今实在不可松懈。”

  刘备此时忽然感到一股烦躁。

  这股烦躁不是针对诸葛亮,而是针对自己的局势。

  本以为袁军退走,就已经是万事大吉,但经过诸葛亮这么一提醒,刘备这才意识到还有公孙度在身后虎视眈眈!

  “孔明,那依你之见,要如何应对此事?”

  “不难。”

  诸葛亮始终云淡风轻,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只要殿下放出要进攻柳城的消息便可以了!”

  刘备遵循诸葛亮之计,放出要进攻柳城的消息。

  这消息传到辽东,传到襄平,传到公孙度耳中。

  “刘备……”

  襄平作为辽东郡治,也作为辽东与青州贸易的最大受益者,其与数年前相比,模样也是大有变化。

  原本低矮的城墙如今却有三丈高,规格与中原一些大城都并无不同。其中的坊市、渡口、宫室都可谓辽东之最!

  而且公孙度也效仿江东,开始制造有航海能力的船只,令其渐渐往南面的海域摸索、捕猎,再辅以辽东北部许多未开化之地尚存大量山珍猛兽,使得辽东不但风气狂野外放,其百姓的生活质量也较以前有了强有力的跃升。让公孙度在辽东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但公孙度并未因此高枕无忧。

  千好万好,偏偏旁边还有一个刘备。

  如今辽东有不少百姓都已经被刘备吸引到辽西去,若仅仅是寻常士卒倒也无妨,但近几日,就连在辽东隐居的名士管宁也都有前往临渝的心思,这不由让公孙度有些抑郁。

  “长此以往,这辽东究竟是姓公孙,还是姓刘呢?”

  公孙度的长子公孙康看出公孙度的顾虑,便主动提议:“反正如今袁绍已经撤兵,不再需要刘备,不如此时出兵将其覆灭!”

  公孙度并未着急答应。

  因为一海相隔的大汉,公孙度对进攻刘备始终还有些顾虑。

  而就在公孙度顾虑的时候,从临渝却传来一条消息——

  “刘备要进攻柳城?”

  “千真万确!”

  公孙度终于不能容忍。

  本就羽翼渐丰的刘备若是攻取了柳城,那几乎相当于占据了整个辽西!

  到时候,自己拿什么去制约刘备?

  “刘备,天下英雄也。”

  “非我不能容他,实在是他在我身边,恐怕为他所并!”

  但为了不得罪刘邈,公孙度还是找了一条冠冕堂皇的理由——

  “昔日刘备主动投靠袁绍,并助袁绍讨伐曹操,致使中原沦陷,天子被俘,实乃汉贼!故此理应讨伐!”

  公孙度写好檄文之后隐而未发,直接令自己麾下大将公孙模、张敞领步骑兵五千,急速行军,往临渝而去,誓要趁着如今临渝空虚的时候攻占刘备老巢!

  公孙模、张敞一路前进,很快就碰上了刘备军的哨所斥候。

  将这些哨岗一一拔除,整个路上辽东的军队都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这也让二人笃定,刘备果真是前往了柳城!

  就在二人行至辽西郡治阳乐附近的时候,异变陡生!

  一阔面重颐、姿颜雄伟的年轻小将穿银甲,骑白马,手持一杆银枪忽然领百骑冲出,直捣辽东军阵!

  公孙模大惊,立即喝问道:“来者何人?”

  “常山赵子龙!”

  “不过无名小辈!”

  听到不是刘备身边那两尊万人敌的关羽张飞,辽东军的军心渐渐安定。

  可此时本来紧闭的阳乐县城门却是大开!

  有两将,一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另一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不是关羽和张飞还是谁?

  而其身后的燕军行列整齐,人员齐备,哪里像是空虚的样子?

  看到这一幕,公孙模和张敞哪能不知道中计?

  “撤!”

  两人招呼士卒撤退,可却骤然发现来时的道路上,一支打着【诸葛】旗帜的军队已经不知何时截断其退路!

  “尔等死来!”

  赵云纵马上前!

  不过几百骑,却硬是冲出千军万马的气势!

  连续几个冲杀,军心涣散的辽东军便彻底没了阵型。

  关羽、张飞拍马赶到,手起刀落,斩下公孙模、张敞头颅,让一众辽东士卒只能是跪地投降!

  “倒当真如孔明所料!”

  刘备此时才有些后怕的姗姗来迟。

  若是没有诸葛亮提醒,打死他都想不到公孙度竟然真的会偷袭!

  幸好此时发现了公孙度的狼子野心!不然若是等自己真的前去进攻幽州的时候,公孙度忽然来这么一下那还了得?

  诸葛亮却并不感到轻松:“既然撕破脸皮,那公孙度恐怕就不会再顾忌颜面了。”

  “殿下之后,要更加小心。”

  “同时幽州的战事,恐怕也不能参与。这点务必也要尽快让陛下知晓。”

  本来的计划是刘备等到袁绍和刘邈中原大战的时候,他率领士卒前去侵扰幽州,但如今公孙度态度的转变,显然是让刘备没有了兵锋向西的机会。

  “驱虎吞狼啊。”

  诸葛亮轻摇羽扇。

  之前他就觉得不对劲。

  就算袁绍再下定决心与刘邈决战,也不可能直接将幽州的兵马全部调走。

  如此看来,恐怕袁绍是故意如此。

  没有了袁军这个外部压力,公孙度自然就会来进攻刘备。

  “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诸葛亮隐约觉得,这里面还有文章!

  “难道是……青州?”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都是为了大汉!,朕,都是为了大汉!最新章节,朕,都是为了大汉!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