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的扬州,风有点冷。

  扬州的税入稳居全国前三,实际却是全国第一,大明爱扬州远胜苏松。苏松的税入只停留在纸面,而扬州能真金白银的进入国库,黄立极有十分之一的底气来自扬州。

  天启八年,单单扬州盐税就达到一百五十万两,而全国不过二百万两。

  当然,这一年的盐税因为“杨砍头”杨嗣昌在天津差点把长芦砍没,而两淮得到了福王朱常洵朱三爷的皇家资本注水。

  大明在神仙小皇帝登基以后,已经有复兴向好的趋势了,但扬州的这个春节很冷。

  “这是皇家福康安出售的盐!”一个操作秦腔的汉子把一个标准一斤盐的纸包砸在了餐桌上,将满桌的鱼肉酒器震得哗哗做响。

  “我收到消息,元宵后,徽州那帮人也要销售这种纸盐。”

  酒桌上,全是老秦人。

  惊扰大家春节聚会的汉子叫刘子春,刘家兄弟的老二,泾阳人。召集聚会的老者叫梁从书,三原人。次席的老者叫张言和,也是泾阳人。

  这场宴会摆了整整十二桌,刘子春并不第一桌,第一桌坐的是他大哥刘纯堂。这里济济百人,全是陕西人。

  很难想象陕西人的餐桌是考究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因为各级主官上报中枢的情况一般是草根树皮,观音土甚至人肉。

  当然,他们或许已经不能算陕西人了,很多人来到扬州后基本就没有回过陕西。

  刘子春摔出纸盐时,梁从书和张言和早就放下了酒杯,正在研究重启两通宝和重启银元。

  张言和在和梁从书低声交流。

  “双面一体冲压,确实仿不了。全大明也只有南京能造,高墙深院,铳炮林立,守卫森严得很,靠近都要被抓去修几天城墙,我下面两个伙计就遭了无妄之灾。”

  梁从书抚摸着银元的浮雕。

  “好东西啊。正旦圣谕说十年后禁止白银流通,以后要全用这个了。可是这个东西那来的一两,朝廷这是脸都不要了。”

  张言和点头赞同。

  “这是刘大奸贼的主意,黄首辅也没办法的,国库没钱,他也只能顺手推舟。十年,十年后圣上就长大了,就该亲政了,刘一燝就等着被砍头吧。”

  两个秦帮的领头人正在腹诽大明阁老,刘子春在第二桌不知道听到了什么,炸了,一包盐惊得满堂禁声。

  张言和对刘子春的无礼有些生气,仰头问他。

  “这盐有什么问题吗?”

  刘子春冷着脸。

  “皇盐,一枚大通宝一包,也就是十文,最偏远地区不得超过二十文。”

  满堂轰然,梁从书拿过盐包,看着大明皇家盐业几个楷书和一个巨大的变体红色盐字,一阵愣神,小心打开,脸色更是大变,用食指沾了点放进口中,一脸便秘。

  “精盐,这怎么可能?”

  无数人起身,挤到了第一桌,看着那包所谓的纸盐,集体失声。

  张言和也抓了一把盐在手心,脸色严肃。

  “哪里可以买到这种盐?”

  刘子春冷笑。

  “就在扬州,昭武卫的地盘上。”

  梁从书感觉到裘衣裹着的身体一阵冰凉。

  “朝廷是什么意思?这盐一出,谁买官盐?”

  刘子春拔出腰间短刀,直接插到了秦帮两位大佬面前。

  “王之心的说法是,走私盐的路,让私盐无路可走。三年后,天下再无官盐私盐之分,只有皇盐。”

  张言和冷笑一声。

  “盐引何在?税纲何存?朝廷莫非自断财路?”

  刘纯堂起身拔掉短刀,盯着刘子春。

  “你想干什么?想害死全家吗?昭武卫荡平常熟只用了一夜上,太湖上的人现在都不敢露面,你比他们还有本事?咋咋呼呼的不长脑子吗?”

  刘子春有些委屈。

  “哥!”

  “坐下。”刘纯堂同样厉喝,但又放缓语气。“好好说。”

  “谁知道怎么回事?”梁从书望向围过来的众人。

  一个刚刚和刘子春同桌的三十来岁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叫申廷宣,西安人。

  “梁老,张老。这是从皇家福康安买到的,正旦后才刚刚开售。

  是淮南盐场的货,负责人是内廷的王之心。据说,他们已经拿下长芦的经营权,准备将天下盐场收归大明皇家盐业。

  他们只收重启通宝和重启银元,零售同样如此。要买此盐,无需盐引,也无需盐税,只是需要日月商会的资格。”

  刘纯堂看着申廷宣,

  “日月商会是要交税,税还多得很,每种商品的税率都不一样,更有用工法,加入日月商会,大家就毫无商业机密可言了。你拿出这包盐是更想怂恿大家加入那个日月商会吧?”

  申廷宣摇摇头。

  “日月商会的确有很多不便,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用给各级官员上贡,他们也管不了日月商会。

  而且,日月商会依法纳税信誉良好就可以向两大银行贷款,海上的机会,我们秦商也就有了参与的资格。

  是的,加入商会,私盐这块肥肉肯定没了。但大伙仔细看看扬州吧,徽商凭什么能压我们一头,便是你们依为盟友的晋商,据我所知,他们也有人去南京了。”

  梁从书和张言和互相对视一眼,暗自摇头。

  梁从书开口。

  “今日只为宴聚,不谈此事,诸位回座吧。昭闻请坐过来。”

  申廷宣还是很尊敬两位前辈的,便拉了椅子在第一桌最末位加入,旁边一人还给他倒酒。

  张言和还是很关心盐业,秦商大部分都是吃“开中法”的红利起家的。

  “你说的这个皇家盐业和诸王的皇家投资公司是什么关系?”

  申廷宣苦笑了下,张言和人脉深厚,和首辅、福王都有关系,但是很明显,朝廷盐政变化,他没有收到风声。

  “张老,我觉得没有关系。淮北盐场归皇家公司,而淮南归皇家盐业,如果真有关系,何必多此一举。”

  张言和点点头。

  “也就是说,虽然都叫皇家,我们依附的这个皇家是亲王们的皇家,而淮南这个是圣上的皇家?”

  申廷宣拱手低头。

  “张老说得是。不过,后者更像是内廷打着圣上的名号办的,王之心要归曹化淳管。”

  张言和摇摇头,

  “别找曹化淳了,我们这点小钱人家看不上,他是张太后的人,圣上都要给面子的。精盐卖这个价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昭闻有打听到吗?”

  申廷宣点头。

  “晒盐法,加上山西的煤。都是他们自己的产业,价格自然很低。听盐场老盐工说,规模很大,成本平均下来非常低。昭武卫还直接用他们的盐腌制咸鱼,齁得很。”

  梁从书皱着眉头,问了另一个问题。

  “你说晋商去了南京是什么意思?”

  申廷宣看了眼刘氏兄弟,笑道:

  “当然是加入日月商会,据说牵了金英的线,范永斗还想见圣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