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知道从何时形成的政治传统,内阁是压制皇权的机构,如果内阁不能压制,那么就会被朝臣喷爆,自己滚蛋。

  如今的大明看起来是幼主在位,黄立极和刘一燝一北一南,大权在握,哪怕内阁再专权,朝堂也没有啥异议。

  远离中枢的孙承宗,对朱慈炅的跳脱和聪慧是有所了解的。他一直以为在南直的改革是刘一燝操纵的,因为这改革虽然激烈,但对江南实在太好了。

  他个人是极不认同这种变革的,南北差距无疑将在这些新政中加剧,对整个国家的稳定非常不好,他更倾向于平衡之道。

  他来南京其实更想压制刘一燝,压制皇权只是附带的传统技能,在他看来,朱慈炅吹得再神奇妖异,还不是上了刘一燝的贼船。

  侍卫的敌视虽然让他惊讶,但他内心更震动的是朱慈炅的实权,这有些颠覆他的认知,他陷入了沉思。

  会议室中人其实都默契的不想理会一个小侍卫爆发,徐光启也想将话题拉回正题。

  “皇上,我们还是讨论虎墩兔的事吧。黄首辅说,北京的意思是封他为正义王,让他回归漠北,继续牵制建奴。

  老臣是有些异议的,这个提议姑且不论虎墩兔接不接受,都有点一厢情愿。他未必愿意回漠北,漠北如果真的好,章世明就不可能拉出来一个天汗部。

  其次,就算虎墩兔真能在漠北扯起大旗,他还愿不愿意继续对抗建奴也是值得商榷的,毕竟陛下打出了天可汗的旗号。

  老臣担心,他极有可能拿到大明的好处后马上翻脸,和建奴联手对付大明,这就是养虎为患了。

  所以,老臣的意见是干脆一了百了,让他一家人来南京,在运河上弄条沉船。陛下只需要准备悼词悼念这位大明的好朋友,正式追封他为正义王就行了。”

  刘一燝轻轻点头。

  “皇上,老臣也看了六合卫的情报。虎墩兔现在的实力其实只有其本部不足两千帐,此外,只有漠西的和硕特、土尔扈特、辉特等部还认他这个大汗。

  他的实力非常有限,除了一个成吉思汗的名号,甚至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了。以老臣看来,封王其实都大可不必,我们没有必要太在乎这个人的。

  单单一个天汗部,对大明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负担。还有不断扩张的朵颜,必须要严格审查他们的牧民户籍了,不能来一个人就说是朵颜部的。

  蒙古虽美,却非我大明所能承受。有个朵颜拱卫北疆已经绰绰有余,皇上切莫好大喜功,万事都要量力而行。”

  朱慈炅皱着眉头,刘徐二人的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大明现在似乎也真的没有能力吃下蒙古。朱慈炅有些犹豫了,国内问题一大堆,这个时机的确不太好啊。

  但他始终有些不甘心,送到嘴边的肥肉,就这样吐了。

  朱慈炅低头沉思,却听到孙承宗的大嗓门打开。

  “胡说八道!虎墩兔最值钱的就是他的名号,既然他在大明,难道大明不能打着他的旗号,吞并土默特、察哈尔。

  仆失兔也跑了,土默特和察哈尔至少也是奉虎墩兔为大汗的。那边大把的土地,可以安置陕西流民,怎么可能对大明没有用?

  再说,蒙古人需要大明怎么养?他们自己就能养活自己,没有大明他们就活不下去了?老夫看来,是你们在南京活得太精致了。

  老夫的意见是,封王,但是不放归,扣在南京,九边都打着他的旗号进军草原。可以耕种的土地划归大明,不适合耕种的留给蒙古人。

  朵颜那种吞并,老夫是反对的,大明天天都在死人,蒙古人反而金贵了。大明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能安定蒙古,准许市易,以羊换盐,换铁锅。

  有了蒙古的羊,大明至少可以少死几个人。你俩同意不?”

  朱慈炅眨巴着大眼睛,对啊,孙先生说得对。不过,你在朕面前一口一个老夫,是不是太不把朕放眼里了。

  算了,朕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有点小脾气,朕是能忍的。真没想到,孙胡子的主张才是最接近朕的,真是太出乎意料了。

  不是,如果是这样,不给他留饭似乎有些不妥啊。

  刘一燝也不是没有脾气。

  “你将陕民安置蒙古,双方不发生矛盾吗?打起来怎么办?朝廷天天去平叛?”

  孙承宗昂着头。

  “在蒙古平叛好还是在陕西平叛好?刘季晦你真是安乐窝里呆久了,就这点见识?”

  刘一燝胡子都气炸了。

  “你孙稚绳有见识,陕西怎么回事?不停的要朝廷拨粮拨粮,不是老夫给你调配,你早饿死了。皇上就在这里,你说话什么语气,治你个大不敬,我看一点都不冤枉。”

  孙胡子的胡子非常浓密没有动,但七梁冠动了,拍案而起,口中一串连珠炮。

  “别扯皇上,皇上这么小,还不是受你蛊惑。你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思,天下谁人不知。

  诸王府收了一点银子,好家伙,你全投在江南修城修港口了,你知不知道北方有多少人吃着观音土?

  你鼓吹圣天子,好了,天下都供着皇帝,这和魏阉修生祠有何区别?皇帝不识人心,你这谄媚手段难道不是邪教所为?山东天天闹白莲,你刘一燝就是最大的白莲教徒。”

  “孙承宗!”刘一燝骈指如剑,几乎就要起身。但他深吸了一口气,又颓然坐下,老脸转向一边,一言不发,只剩胡须乱抖,胸口剧烈起伏。

  孙承宗以为自己压制了刘一燝,转头看向徐光启。

  “就照老夫意见回复北京,子先还有没补充?”

  徐光启微微有点发抖。

  “还是请皇上决断的好!”

  孙承宗闻言点头,转头又看向朱慈炅,露出微笑。

  “陛下觉得内阁的意见如何?”

  朱慈炅都有点懵了,这电光火石之间,他一时居然没有反应过来,因为他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他只剩下大大的眼睛无辜的看着孙承宗。

  “好——”

  孙承宗已经转头看向陈子壮了。

  “老夫隐约记得你,姓陈,是翰林是吧?陛下已经同意了,把老夫的意见传给黄我范,这事就这么定了。”

  朱慈炅已经回过神来了,冷笑一声。

  “好霸道的孙承宗!朕什么时候同意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