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朱慈炅左手捂着右手,抬头望着屋梁上的回纹发呆。卢九德滚出去了,但刘若愚和王坤都还在,两人互相对视,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就当自己不存在。
许久之后,大约是疼痛感消失了,朱慈炅从御案上的笔筒中抽出一只小号狼毫,刘若愚和王坤同时扑了上去,挤在一起。
没练过功夫的刘若愚下盘不稳,差点摔倒,还是王坤反应迅速,马上紧紧扶着他,并且识趣的退后一步,让刘掌印亲自去给皇上开墨。
朱慈炅听到身边动静了,但没有回头,刘若愚快速的伸手给他铺好宣纸,乖巧的在玉砚台里研墨,一点被王坤撞疼的感觉都没有。
朱慈炅蘸开笔尖,盯着面前的空白,久久没有下笔。
新六卫全体将士:朕是你们的统帅,大明皇帝朱慈炅。现在,朕遇到了一件为难的事,无法决断。朕想请你们化身判官,排除干扰,公平公正的代朕决断这起关乎你们每个人的案件。……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慈炅终于下笔写下了一封公开信。内容看起来开明无比,通过全军审判来决断焦龙文的命运,好像是皇权下移,但他的威望丝毫也不会受伤。
看起来给了焦龙文最公正最民主的审判,但朱慈炅自己知道,这是一场关于民主的权谋,焦龙文的命运依然掌握在他手中。
这封“民主诏”暗藏杀机——若止步千户将领,焦龙文尚可活命;若下至队正,便只剩三分生机;倘若真的传檄全军,便是借万军之口斩将!
小皇帝的权谋手段无比娴熟,但情感的伤痕也无比撕裂。王坤捧来剑印的时候,朱慈炅握着短剑,沉默了许久才交给刘若愚。
当刘若愚将火焰包裹的太阳终于印在宣纸上的那一刻,朱慈炅闭上了双眼。
“召天工院军事参谋。”
陈子壮去了北京,临时总召依序排到了王铎。当初以为翰林院比詹事府有前途的王铎早已经享受到来阁老随意指点的经验红利,为朱慈炅草拟天启遗诏的功勋更是可以让他吃一辈子。
别看他不显山不露水,如今已经不知不觉排到了天工院的第二席。就算陈子壮不翻车,他王铎未来也是次辅的有力竞争者,如果陈子壮也翻车了,那可就不好说了。
王铎对于文书处理还是非常强的,他比陈子壮熟练得多,也许不会有啥创见,但也很少犯啥错误。处在他的位置,不犯错,比什么都强。
内侍到天工院传旨,首先就是找坐到陈子壮值房的他。王铎听到是召参谋,犹豫了好一会才将孙传庭等人叫来,还叫上了李世熊。
前面两任半总召,倪元璐一般涉及军事问题,他就不去了,因为他实在不太懂。翁鸿业则是看心情,因为他还兼了史官,他觉得重要才去。陈子壮则是不管懂还是不懂的事情,他都会参加。
王铎觉得陈子壮的做得最好,所以他等到吴阿衡回来,人到齐后就领队一起去御书房。当然,他们要出天工院大门绕上一圈,没谁敢使用朱慈炅的专用通道。
等吴阿衡的过程中,几个人已经进行了简单勾通。
孙传庭觉得可能新六卫反腐,因为他手里还拿着巩驸马的文书,这回要处理的人有点多,最可惜的是焦龙文,孙传庭希望一会儿有机会大家给这个人求下情。
杨文岳觉得可能是陕西的事,因为皇帝这两天一直在查重臣资历,孙阁老可能不回陕西了,应该是要商议一个坐镇那边的重臣。
杨文岳想推荐王在晋,上海已经风平浪静了,他应该很快就要回南京。这个老头在,天工院跟兵部打交道实在是烦人。
好家伙,一群小官居然密谋要拱一个尚书级别的重臣,不知道朱慈炅知道后是何感想。
洪承畴觉得应该还有可能是雷霄卫的火箭炮,在上海演练的效果太好,工部和兵杖局想送到四川去看看实战效果,这第二版改良已经做了几百枚。
但是汪起龙死活不同意,要用就要雷霄卫亲自用,贵州那边山区效果肯定不好,不如去炸沈阳,万一要是把洪歹极弄死就走大运了。
洪承畴本人也支持汪起龙,他觉得四川贵州太远,这东西其实有点危险,就算运到,说不定朱燮元已经打完了。他吐槽工部的人不通地理,建议别让他们忽悠皇上。
吴阿衡回来了,很兴奋,说是他们的夹板船试航成功了,葡萄牙人都赞不绝口。他拉着洪承畴一路商量拨银子的事,把洪承畴直接整郁闷了。没钱了啊,就算皇帝同意也没用。
大家都是文官进士,王铎觉得自己和这几个家伙好像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他们都有点不干正事的样子。
你们不关心山东选十品官时的争议考题吗?什么圣与圣裔孰圣,这是要把衍圣公关到死的节奏啊,你们一点也不关心?前任同事翁鸿业可在曲阜做县令。
因为吴阿衡出城去了,朱慈炅等人的时间等得稍微有点久。不过,他的阴郁心情也稍微有点好转了。
鬼鬼祟祟的解学熊没有进来触霉头,被卢九德直接拉走了。
更关键的是,太后遣小荷花来叫皇帝哥哥晚饭去慈庆宫吃。小奶黄已经长成半大狗模样了,依然跟朱慈炅亲昵,冲他猛摇尾巴。
朱慈炅羡慕的看着无忧无虑的小荷花和小奶黄,挤出笑容答应,抚摸了小奶黄的狗头,又让刘若愚亲自遣人把她们送回去。
中间房袖也来过一次,说北京的太后给他送来了两套夏天的衣服。
经历了正月的移宫事件,张太后依然认他这个儿子,实在太难得了。朱慈炅乖乖的站起来让房袖比划看合不合身,然后又亲笔给张太后写信感谢问候。
刚把信送出,天工院六人就到了。李世熊熟练的找到他的角落位置,王铎呈上了昨日的天工院事务提纲,并没需要他亲自决断的大事。
孙传庭不出所料的呈上了他的大事,巩驸马上报的新六卫贪腐案。朱慈炅面无表情的翻开,贪污的银子都不多,但涉及的将领人数居然有两百多人,最高参将,最低百户。
朱慈炅长长的吐了一个浊气,新六卫的军官的确多,但又有几个两百多?本来一直纠结的他抄起先前的公开信,直接扔出。
“彦演,印发全军,包括退役新六卫成员。”
许久之后,大约是疼痛感消失了,朱慈炅从御案上的笔筒中抽出一只小号狼毫,刘若愚和王坤同时扑了上去,挤在一起。
没练过功夫的刘若愚下盘不稳,差点摔倒,还是王坤反应迅速,马上紧紧扶着他,并且识趣的退后一步,让刘掌印亲自去给皇上开墨。
朱慈炅听到身边动静了,但没有回头,刘若愚快速的伸手给他铺好宣纸,乖巧的在玉砚台里研墨,一点被王坤撞疼的感觉都没有。
朱慈炅蘸开笔尖,盯着面前的空白,久久没有下笔。
新六卫全体将士:朕是你们的统帅,大明皇帝朱慈炅。现在,朕遇到了一件为难的事,无法决断。朕想请你们化身判官,排除干扰,公平公正的代朕决断这起关乎你们每个人的案件。……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慈炅终于下笔写下了一封公开信。内容看起来开明无比,通过全军审判来决断焦龙文的命运,好像是皇权下移,但他的威望丝毫也不会受伤。
看起来给了焦龙文最公正最民主的审判,但朱慈炅自己知道,这是一场关于民主的权谋,焦龙文的命运依然掌握在他手中。
这封“民主诏”暗藏杀机——若止步千户将领,焦龙文尚可活命;若下至队正,便只剩三分生机;倘若真的传檄全军,便是借万军之口斩将!
小皇帝的权谋手段无比娴熟,但情感的伤痕也无比撕裂。王坤捧来剑印的时候,朱慈炅握着短剑,沉默了许久才交给刘若愚。
当刘若愚将火焰包裹的太阳终于印在宣纸上的那一刻,朱慈炅闭上了双眼。
“召天工院军事参谋。”
陈子壮去了北京,临时总召依序排到了王铎。当初以为翰林院比詹事府有前途的王铎早已经享受到来阁老随意指点的经验红利,为朱慈炅草拟天启遗诏的功勋更是可以让他吃一辈子。
别看他不显山不露水,如今已经不知不觉排到了天工院的第二席。就算陈子壮不翻车,他王铎未来也是次辅的有力竞争者,如果陈子壮也翻车了,那可就不好说了。
王铎对于文书处理还是非常强的,他比陈子壮熟练得多,也许不会有啥创见,但也很少犯啥错误。处在他的位置,不犯错,比什么都强。
内侍到天工院传旨,首先就是找坐到陈子壮值房的他。王铎听到是召参谋,犹豫了好一会才将孙传庭等人叫来,还叫上了李世熊。
前面两任半总召,倪元璐一般涉及军事问题,他就不去了,因为他实在不太懂。翁鸿业则是看心情,因为他还兼了史官,他觉得重要才去。陈子壮则是不管懂还是不懂的事情,他都会参加。
王铎觉得陈子壮的做得最好,所以他等到吴阿衡回来,人到齐后就领队一起去御书房。当然,他们要出天工院大门绕上一圈,没谁敢使用朱慈炅的专用通道。
等吴阿衡的过程中,几个人已经进行了简单勾通。
孙传庭觉得可能新六卫反腐,因为他手里还拿着巩驸马的文书,这回要处理的人有点多,最可惜的是焦龙文,孙传庭希望一会儿有机会大家给这个人求下情。
杨文岳觉得可能是陕西的事,因为皇帝这两天一直在查重臣资历,孙阁老可能不回陕西了,应该是要商议一个坐镇那边的重臣。
杨文岳想推荐王在晋,上海已经风平浪静了,他应该很快就要回南京。这个老头在,天工院跟兵部打交道实在是烦人。
好家伙,一群小官居然密谋要拱一个尚书级别的重臣,不知道朱慈炅知道后是何感想。
洪承畴觉得应该还有可能是雷霄卫的火箭炮,在上海演练的效果太好,工部和兵杖局想送到四川去看看实战效果,这第二版改良已经做了几百枚。
但是汪起龙死活不同意,要用就要雷霄卫亲自用,贵州那边山区效果肯定不好,不如去炸沈阳,万一要是把洪歹极弄死就走大运了。
洪承畴本人也支持汪起龙,他觉得四川贵州太远,这东西其实有点危险,就算运到,说不定朱燮元已经打完了。他吐槽工部的人不通地理,建议别让他们忽悠皇上。
吴阿衡回来了,很兴奋,说是他们的夹板船试航成功了,葡萄牙人都赞不绝口。他拉着洪承畴一路商量拨银子的事,把洪承畴直接整郁闷了。没钱了啊,就算皇帝同意也没用。
大家都是文官进士,王铎觉得自己和这几个家伙好像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他们都有点不干正事的样子。
你们不关心山东选十品官时的争议考题吗?什么圣与圣裔孰圣,这是要把衍圣公关到死的节奏啊,你们一点也不关心?前任同事翁鸿业可在曲阜做县令。
因为吴阿衡出城去了,朱慈炅等人的时间等得稍微有点久。不过,他的阴郁心情也稍微有点好转了。
鬼鬼祟祟的解学熊没有进来触霉头,被卢九德直接拉走了。
更关键的是,太后遣小荷花来叫皇帝哥哥晚饭去慈庆宫吃。小奶黄已经长成半大狗模样了,依然跟朱慈炅亲昵,冲他猛摇尾巴。
朱慈炅羡慕的看着无忧无虑的小荷花和小奶黄,挤出笑容答应,抚摸了小奶黄的狗头,又让刘若愚亲自遣人把她们送回去。
中间房袖也来过一次,说北京的太后给他送来了两套夏天的衣服。
经历了正月的移宫事件,张太后依然认他这个儿子,实在太难得了。朱慈炅乖乖的站起来让房袖比划看合不合身,然后又亲笔给张太后写信感谢问候。
刚把信送出,天工院六人就到了。李世熊熟练的找到他的角落位置,王铎呈上了昨日的天工院事务提纲,并没需要他亲自决断的大事。
孙传庭不出所料的呈上了他的大事,巩驸马上报的新六卫贪腐案。朱慈炅面无表情的翻开,贪污的银子都不多,但涉及的将领人数居然有两百多人,最高参将,最低百户。
朱慈炅长长的吐了一个浊气,新六卫的军官的确多,但又有几个两百多?本来一直纠结的他抄起先前的公开信,直接扔出。
“彦演,印发全军,包括退役新六卫成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