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经济特区的讨论在南京高层中酝酿,反腐倡廉的活动在南京中下层官员间深入。
南京商人在咒骂孙阁老,南京士兵在打听新宝船,南京百姓在参加丰富的佛道盛会,只有南京士子在提心吊胆什么取消科举的谣言。
这日,动荡而又繁荣的南京留都迎来了大明首辅黄立极,黄首辅的肥大身躯出现在龙江码头时,锦衣卫早已经清空了街道,惹得商人抱怨,力夫好奇。
内阁前来迎接黄首辅的是太子太保、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孙承宗和刘一燝都有些不待见首辅。
南礼部尚书孔贞运也来了,随同黄首辅南下的官员,包括礼部尚书孟绍虞、礼部左侍郎温体仁,礼部右侍郎贺逢圣,北京礼部打包南下了。
内廷来迎接的人是监国司掌印,司礼监秉笔刘若愚,黄首辅的同行之人还有南监国朱由崧和他两个弟弟,他们是从北京奔丧归来的,虽然顶着监国之名,但朱由崧自觉变随从。
此外还有佥军卫指挥使、驸马都尉巩永固,不知道他是代表皇帝来迎接首辅,还是代表宗室来迎接监国,或者代表公主来迎接礼部,也许兼而有之。
“中五一路辛苦了。”徐光启首先迎了上去,亲切的握住黄立极的手。
黄立极刚想拱手就被他硬控,只好微笑。
“倒是劳烦子先兄了。”
徐光启凑到黄立极耳边,“陛下一定会问郧阳,中五千万别赞成。”
黄立极点点头,他是要先去陛见才会到内阁的,虽然他不知道郧阳是什么鬼,但徐光启特别靠近提醒,说明这事很重要,内阁有分歧。
本来他还要问夏粮、反腐、招安和最重要的科举的,但刘若愚没有给他们机会,也迎了上来了来。
“黄先生,咱家带来了陛下的新马车,陛下特许先生乘坐入宫。”
黄立极立马从徐光启手中抽回手,本来想拱手,没想到手中还有异物,又赶紧握紧。冲乾清宫方向抱拳鞠躬,一脸感恩戴德的模样无比丝滑,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老朽何德何能,怎得陛下如此厚爱!”
谦辞再三才坐上马车,直趋乾清宫。黄立极在马车中打开手中纸团:投资郧阳勿允,土司入滇须慎,蒙古事务宜缓,废除科举莫争。
好家伙,这是刘一燝的字迹吧,这混蛋居然指挥起老夫来了。前三件事具体详情都不知道,老夫南下不就是为了科举而来吗,什么叫莫争?
朱慈炅是在御书房等着黄立极的,刘若愚刚领着首辅进到崭新的宫门,朱慈炅就下了御座,下阶亲迎。
“黄先生一路辛苦了。”
“老臣叩见陛下!”
黄立极一头就跪倒,朱慈炅赶紧上前搀扶,黄立极泪眼婆娑的顺势起身。
“陛下高了一点,见到陛下安康,老臣欣慰无比。”
朱慈炅拉着黄立极的手,引入圈椅。
“见到先生,朕也开心,国事仰先生辛苦了。”
君臣二人互相飙了下热情演技才分开,御书房内大珰王坤、邱致中,亲自为黄立极奉上茶水、果盘。
黄立极入仕后一直是京官,除了早年做行人那会,出北京都少,这次南行当真是大开眼界了,心中多少有些感叹。
小皇帝的模样和北京分别时已经有了不少区别,虽然依然幼小,但亲上过战场,主持过大祭,牢牢控制了南京,已经不是当初什么都担心,开口就十策的幼稚了。
“黄先生,尝尝南方的荔枝,昨天刚到的,还新鲜着呢。”朱慈炅招呼黄立极随意,小胖脸一直带着笑容。
“这东西如果以前在北京吃,估计要被天下骂惨。还好南京到广州的固定海运开通了,顺风也就几日时间,也不用专门运送。自唐以来,时代进步了啊。”
黄立极掩嘴突出果核,也是一脸笑意。
“这全赖陛下开通海运之德,不过离京前,太后也送了些到内阁,老臣嘴馋倒是先尝过了。这海运是快,可是老臣一路南下,运河漕工也的确大受影响啊。这天下事总是有利有弊,教人好难取舍。”
朱慈炅脸上笑容开始如风吹散。
“先生所言甚是,如今朝中无事,先生不妨到地方州县考察一二,再回京师。朕尚幼,先生也没有历官州府过,我们做出的决断取舍,到了下面会走形成什么样,其实我们都不知道。”
黄立极稍微错愕了一下,小皇帝的确成长了啊,说起话来也绵里藏针了,他瞥了眼起居官李世熊,点点头。
“老臣遵旨,不知道陛下可有推荐的地方?”
朱慈炅随意从御案的文书中抽出一本文书。
“有啊,先生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池州、九江、安庆、汉阳、承天府、襄阳、郧阳,然后换陆路经商州到西安,经潼关而洛阳,最后沿卫辉、彰德、顺德、真定、保定回京。”
黄立极捧着茶碗的手不自觉的抖了两下。
“如此一趟,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也不知道老臣这把身子骨,吃不吃得消。”
朱慈炅脸上迟疑。
“无妨,南直湖广先生都是坐船,陕西河南直隶也有航道,朕可以遣骧云卫锦衣卫为先生随扈。孙次辅来南京也走了一个多月,先生这趟连考察地方在内,应该也不会超过两个月。
对了,朕的新马车也可以送给先生,朕都没坐过,先生觉得这新马车稳当不稳当?”
黄立极一脸苦涩,低头喝了一口茶。
“多谢陛下厚爱,这马车感觉倒是轻快,南京城的路修得不错。”
朱慈炅从御案上拿起一块钢圈,王坤连忙接过,转身递给黄立极。黄立极慎重的接过来,那东西两圈厚壁中间夹着无数钢珠,却听到朱慈炅的声音。
“这东西叫轴承,是古锏改良,可涂油脂,车轮使用后更加快速,载重也更可以更多。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如今只能手工打造,如果不能普及,意义不大。
不过南直的炼钢技术突破了,已经可以量产,这对于大明意义非凡,朕刚刚从内库给他们批了一万两银元奖励。先生,你看户部是不是再加一万两?”
黄立极放下轴承又将朱慈炅传来的文书捧在眼前,他一直有老花眼,天工院拟的文书又详细无比,他除了文末朱慈炅御批——着内库奖一万元,什么也没有看清。
“这个,老臣带回内阁研究下吧。”
朱慈炅瘪着嘴。
“不用了。刘一燝已经知道此事了,老东西欺负朕,说内库一万两已经很多了,他不同意,短视得很,还好先生来了。”
黄立极又微微抖了下,这小皇帝已经进化到这个地步了吗?拖字诀都无用了?他摇摇头。
“陛下,老臣的叆叇还在孙之獬那里,看不太清。况且南直既然否了,肯定也有理由,老臣又是刚到南京,也不清楚情况。一点小事,陛下还是不要背后腹诽的好。”
朱慈炅咯咯大笑。
“黄先生也不帮朕了吗?果然还是疏远了啊!朕可是有好多事想要和先生参详呢。”
南京商人在咒骂孙阁老,南京士兵在打听新宝船,南京百姓在参加丰富的佛道盛会,只有南京士子在提心吊胆什么取消科举的谣言。
这日,动荡而又繁荣的南京留都迎来了大明首辅黄立极,黄首辅的肥大身躯出现在龙江码头时,锦衣卫早已经清空了街道,惹得商人抱怨,力夫好奇。
内阁前来迎接黄首辅的是太子太保、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孙承宗和刘一燝都有些不待见首辅。
南礼部尚书孔贞运也来了,随同黄首辅南下的官员,包括礼部尚书孟绍虞、礼部左侍郎温体仁,礼部右侍郎贺逢圣,北京礼部打包南下了。
内廷来迎接的人是监国司掌印,司礼监秉笔刘若愚,黄首辅的同行之人还有南监国朱由崧和他两个弟弟,他们是从北京奔丧归来的,虽然顶着监国之名,但朱由崧自觉变随从。
此外还有佥军卫指挥使、驸马都尉巩永固,不知道他是代表皇帝来迎接首辅,还是代表宗室来迎接监国,或者代表公主来迎接礼部,也许兼而有之。
“中五一路辛苦了。”徐光启首先迎了上去,亲切的握住黄立极的手。
黄立极刚想拱手就被他硬控,只好微笑。
“倒是劳烦子先兄了。”
徐光启凑到黄立极耳边,“陛下一定会问郧阳,中五千万别赞成。”
黄立极点点头,他是要先去陛见才会到内阁的,虽然他不知道郧阳是什么鬼,但徐光启特别靠近提醒,说明这事很重要,内阁有分歧。
本来他还要问夏粮、反腐、招安和最重要的科举的,但刘若愚没有给他们机会,也迎了上来了来。
“黄先生,咱家带来了陛下的新马车,陛下特许先生乘坐入宫。”
黄立极立马从徐光启手中抽回手,本来想拱手,没想到手中还有异物,又赶紧握紧。冲乾清宫方向抱拳鞠躬,一脸感恩戴德的模样无比丝滑,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老朽何德何能,怎得陛下如此厚爱!”
谦辞再三才坐上马车,直趋乾清宫。黄立极在马车中打开手中纸团:投资郧阳勿允,土司入滇须慎,蒙古事务宜缓,废除科举莫争。
好家伙,这是刘一燝的字迹吧,这混蛋居然指挥起老夫来了。前三件事具体详情都不知道,老夫南下不就是为了科举而来吗,什么叫莫争?
朱慈炅是在御书房等着黄立极的,刘若愚刚领着首辅进到崭新的宫门,朱慈炅就下了御座,下阶亲迎。
“黄先生一路辛苦了。”
“老臣叩见陛下!”
黄立极一头就跪倒,朱慈炅赶紧上前搀扶,黄立极泪眼婆娑的顺势起身。
“陛下高了一点,见到陛下安康,老臣欣慰无比。”
朱慈炅拉着黄立极的手,引入圈椅。
“见到先生,朕也开心,国事仰先生辛苦了。”
君臣二人互相飙了下热情演技才分开,御书房内大珰王坤、邱致中,亲自为黄立极奉上茶水、果盘。
黄立极入仕后一直是京官,除了早年做行人那会,出北京都少,这次南行当真是大开眼界了,心中多少有些感叹。
小皇帝的模样和北京分别时已经有了不少区别,虽然依然幼小,但亲上过战场,主持过大祭,牢牢控制了南京,已经不是当初什么都担心,开口就十策的幼稚了。
“黄先生,尝尝南方的荔枝,昨天刚到的,还新鲜着呢。”朱慈炅招呼黄立极随意,小胖脸一直带着笑容。
“这东西如果以前在北京吃,估计要被天下骂惨。还好南京到广州的固定海运开通了,顺风也就几日时间,也不用专门运送。自唐以来,时代进步了啊。”
黄立极掩嘴突出果核,也是一脸笑意。
“这全赖陛下开通海运之德,不过离京前,太后也送了些到内阁,老臣嘴馋倒是先尝过了。这海运是快,可是老臣一路南下,运河漕工也的确大受影响啊。这天下事总是有利有弊,教人好难取舍。”
朱慈炅脸上笑容开始如风吹散。
“先生所言甚是,如今朝中无事,先生不妨到地方州县考察一二,再回京师。朕尚幼,先生也没有历官州府过,我们做出的决断取舍,到了下面会走形成什么样,其实我们都不知道。”
黄立极稍微错愕了一下,小皇帝的确成长了啊,说起话来也绵里藏针了,他瞥了眼起居官李世熊,点点头。
“老臣遵旨,不知道陛下可有推荐的地方?”
朱慈炅随意从御案的文书中抽出一本文书。
“有啊,先生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池州、九江、安庆、汉阳、承天府、襄阳、郧阳,然后换陆路经商州到西安,经潼关而洛阳,最后沿卫辉、彰德、顺德、真定、保定回京。”
黄立极捧着茶碗的手不自觉的抖了两下。
“如此一趟,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也不知道老臣这把身子骨,吃不吃得消。”
朱慈炅脸上迟疑。
“无妨,南直湖广先生都是坐船,陕西河南直隶也有航道,朕可以遣骧云卫锦衣卫为先生随扈。孙次辅来南京也走了一个多月,先生这趟连考察地方在内,应该也不会超过两个月。
对了,朕的新马车也可以送给先生,朕都没坐过,先生觉得这新马车稳当不稳当?”
黄立极一脸苦涩,低头喝了一口茶。
“多谢陛下厚爱,这马车感觉倒是轻快,南京城的路修得不错。”
朱慈炅从御案上拿起一块钢圈,王坤连忙接过,转身递给黄立极。黄立极慎重的接过来,那东西两圈厚壁中间夹着无数钢珠,却听到朱慈炅的声音。
“这东西叫轴承,是古锏改良,可涂油脂,车轮使用后更加快速,载重也更可以更多。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如今只能手工打造,如果不能普及,意义不大。
不过南直的炼钢技术突破了,已经可以量产,这对于大明意义非凡,朕刚刚从内库给他们批了一万两银元奖励。先生,你看户部是不是再加一万两?”
黄立极放下轴承又将朱慈炅传来的文书捧在眼前,他一直有老花眼,天工院拟的文书又详细无比,他除了文末朱慈炅御批——着内库奖一万元,什么也没有看清。
“这个,老臣带回内阁研究下吧。”
朱慈炅瘪着嘴。
“不用了。刘一燝已经知道此事了,老东西欺负朕,说内库一万两已经很多了,他不同意,短视得很,还好先生来了。”
黄立极又微微抖了下,这小皇帝已经进化到这个地步了吗?拖字诀都无用了?他摇摇头。
“陛下,老臣的叆叇还在孙之獬那里,看不太清。况且南直既然否了,肯定也有理由,老臣又是刚到南京,也不清楚情况。一点小事,陛下还是不要背后腹诽的好。”
朱慈炅咯咯大笑。
“黄先生也不帮朕了吗?果然还是疏远了啊!朕可是有好多事想要和先生参详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