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欢非常震惊。
不光是因为这个节目本身的创意构想。
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刚加入魔都电视台那会儿,台里曾搞过一个节目创意大赛。
说是鼓励竞争上岗,孵化更多优质创新节目。
何欢那时候还是新人,信了台领导鬼话,满怀期冀的将自己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心心念的一个读书节目做成几万字的策划案,报了上去。
结果——
自然是石沉大海。
为此,何欢还被白杨好一顿嘲笑。
其他同事都知道这是陪太子读书,台里真正要扶持的节目早内定了,所以大家都只是应付了事。
就何欢一个人傻傻当真了。
从那时候起,这个读书节目就成了何欢心头最大的遗憾。
谁能想到,精言集团这次赞助台里的居然也是一档读书节目。
而且还指名让自己担任主持人。
这让何欢有种天上掉馅饼砸在脑袋上的梦幻感。
不过惊喜归惊喜,何欢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菜鸟,听风就是雨。
何欢首先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精言集团赞助这么一个节目,图什么啊?
如果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打响名气,应该去赞助那些收视率高的节目。
总不可能是因为自己在网上小有了一点名气,精言集团因为自己就决定赞助自己做一个节目吧?
何欢很清楚,自己没有那么大牌面。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啊?
在搞懂这个问题前,何欢肯定是不会随便答应的。
杨牧野开口解释道:“叶总在我的老家大理云苗村投资了一个图书馆项目,名字叫做韶华书屋,何小姐可以把《我在岛屿读书》这个节目看作是这个图书馆项目的先导预告。”
“云苗村的韶华书屋预计要到明后年才能建成,所以我们打算先找个风景秀丽,适合慢生活度假的海岛,找栋合适的房子改造成韶华书屋分院,目前拍摄地点暂定在鼓浪屿。”
杨牧野说着从座位上站起身,走到那面书墙前,拿了两本书,回来后一本递给何欢。
何欢接过一看,书名叫做
——《迷失·鼓浪屿》
是一本图文旅游随笔,作者是一对在鼓浪屿旅居多年的老外夫妇。
正准备翻开,杨牧野却告诉何欢不必着急,书可以让她带回去慢慢看。
看完记得还回来就行。
说着杨牧野又把另一本书递给叶谨言。
书名叫做
——《鼓浪屿的老别墅》
“叶总,这本书我看着还是崭新的,你买来应该都没怎么翻过吧?”
叶谨言接过后看了一眼书封面。
“这书名有些眼熟,我不记得是自己买的,还是朋友送的。”
这边几千本书,其中一半都是朋友送的,剩下一半才是叶谨言自己买的。
叶谨言很喜欢买书,但是买回来后又没时间看,放在书架上过一阵子就忘了。
“我刚刚随便翻了一下,发现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鼓浪屿岛上那些老别墅,要不叶总您挑一栋,看能不能租下来改造成韶华书屋分院。”
杨牧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这语气,就好像是让叶谨言从路边大白菜摊上随便挑一颗似的。
叶谨言翻开书看了两页,抬起头。
杨牧野正诧异——
这么快就看完了?
“我想起来了,这本书我以前看过,是在一个朋友家里看的,看完后记下书名,让范金刚又买了一本新的做收藏。”
杨牧野听后点了点头。
“所以叶总已经想好要租哪一栋老别墅了?”
“我让范金刚联系了鼓浪屿当地有关部门,正好我看上那一栋老别墅近期准备保护性出租,我已经决定派人过去洽谈了。”
“是吗?”
对于叶谨言办事效率,杨牧野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毕竟韶华书屋是叶谨言毕生的爱好追求,享受这样的“亲儿子待遇”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叶总看上哪一栋了?”
叶谨言重新翻开手里那本书,检索目录,很快就翻到了自己要找的内容。
“它!”
杨牧野接过书,发现叶谨言翻到的部分正好是介绍鼓浪屿十大老别墅海天堂构的内容。
海天堂构是由五栋风格迥异的别墅构成的建筑群,中西合璧又和谐统一。
这还真是巧了。
上辈子杨牧野在陪某位小女朋友来鼓浪屿度假时,曾经就逛过海天堂构。
那会儿海天堂构已经由原先的咖啡馆,改造成了一家特色书店。
其实就是一个将书店和咖啡店融合的复合业态。
叶谨言不愧是在建筑业浸淫十数载的行业大佬,提前十年就看出这地方适合改造成书店这类的文化场景,这份眼光真不是盖的。
最重要的是叶谨言不仅有这份眼光,而且他真的有实力把这地方租下来。
叶谨言扶了扶眼镜,抬头看着杨牧野。
“你觉得这地方怎么样?”
杨牧野把书递给一旁的何欢。
“何小姐,你觉得这地方适合拍摄我刚刚说那个节目吗?”
何欢接过书,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海天堂构?
叶谨言要把这栋在鼓浪屿岛上能够排进前五的老别墅租下来改造成图书馆?
何欢倒不是怀疑叶谨言有没有这个实力,只是觉得这么做是不是……太奢侈了一些?
何欢小心翼翼开口:“叶总,这个地方改造成韶华书屋分院肯定是合适的,只不过这样一来节目的制作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叶谨言再度看向杨牧野。
“高吗?”
杨牧野果断摇头。
“不高!对于叶总您这个层次的人来说,钱只是账户上的一串数字,而情怀是无价的!”
叶谨言笑了。
“反正又不用你出钱,马屁随便拍是吧?”
心思被说破,杨牧野无所谓的耸了耸肩。
“叶总,咱们当初可是说得好好的,我出节目创意,你出钱,再说这钱也不是白出,这不是在帮韶华书屋和精言集团一起打广告吗?”
话音刚落,何欢突然插话进来:
“叶总,说到打广告,我觉得有必要提醒您,哪怕您邀请了余桦老师当嘉宾,再把我这个主持人也算上,也改变不了这是一档非常小众的读书类节目,不管怎么做宣传,节目收视率都不会太高。”
没等叶谨言做出回应,杨牧野的声音先响了起来。
“何小姐,你还漏掉了一个人。”
“杨总,我当然知道只靠余桦老师一个人肯定撑不起这档节目,而我没有猜错的话,你们应该还打算邀请别的知名作家作为嘉宾,最后搞成一个‘老友读书会’这样的形式对吧?”
杨牧野点点头,一言不发的等待着何欢的下文。
“恕我直言,我曾经也想要做一档类似的节目,结果就是被台里直接给毙了,当时我不甘心,四处找同事和领导询问原因,最后他们给出的评价出奇的一致——大家都觉得我这个节目不知天高地厚。”
“原因很简单,找两个作家一起上这种谈话节目,双方地位相差太远,容易造成没什么话题可聊的尴尬局面,而要是双方地位相当,又容易出现文人相轻,两人要是在节目上发生意见分歧吵起来,场面又会闹得难以收场。”
何欢刚说完,杨牧野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何小姐的意思是,节目还缺少一个重量级的嘉宾,就是能够镇住场子的人物?”
何欢点点头,认可了杨牧野的说法。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节目制作单位足够有牌面,能够镇住嘉宾。
比如说央妈。
但由央妈来制作这档节目的话,节目拍摄过程的条条框框就会很多,嘉宾没法畅所欲言,也就失去这个节目最大的价值和看点。
“何小姐,你觉得叶总来做这个镇场子的嘉宾怎么样?”杨牧野嘴里突然冒出一句。
什么,叶谨言也要上这个节目?
何欢愣住的同时,偷偷看了一眼对面的叶谨言。
而叶谨言的脸上并没有露出任何诧异的表情。
何欢这才反应过来,杨牧野之前说她漏掉了一个人,说的就是叶谨言。
只不过是自己理解错了,还以为杨牧野说的是其他的嘉宾。
就事论事,让叶谨言做节目嘉宾还真是一个神来之笔的安排。
且不说叶谨言自身的文学素养如何,光凭他商业大佬的身份,以及对于建造图书馆项目的那份情怀追求,便已经有足够面子让上这个节目的作家们收敛起桀骜的脾气。
更不要说,叶谨言还是节目的金主爸爸,谁来了也得给他三分薄面不是?
唯一让何欢想不通的是,杨牧野究竟给叶谨言灌了什么“迷魂汤”,居然能说服叶谨言又出钱又出人,这般义无反顾的支持这个节目。
杨牧野并没有跟何欢解释原因,只是把节目的拍摄构想更深入细致的解释了一遍。
由叶谨言、余桦担任韶华书屋的主理人,何欢担任店员。
每期节目邀请一位余桦的文坛好友来书屋做客,大家吃住在一起,有空读书,没事闲聊。
不拘泥于形式和常说,也不设固定话题。
比何欢之前设想的老友读书会那种形式更加自由和随心所欲。
这也解决了传统读书节目中,几人坐在一起聊天的那种枯燥。
嘉宾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呈现真实状态,通过日常互动与情感共鸣引发观众代入感。
这种户外慢综艺的录制理念,对此时的何欢无异于降维打击。
足足花了好几分钟时间,何欢才回过神来。
正准备向杨牧野进一步请教。
“咚咚咚!”
范金刚站在办公室门口,敲响了房门。
“叶总,会议室里人都到齐了,就等着您过去了。”
叶谨言站起身,抱歉地跟杨牧野、何欢解释道:
“我有个会,中午要没什么事的话一起吃个饭,继续再聊?”
何欢当即站起身。
“叶总,吃饭就不用了,我还要赶回台里,有个采访的稿子下午前就要交。”
叶谨言点点头,随即吩咐范金刚安排车送何欢回电视台。
“何小姐,别忘了你的书。”
杨牧野拿起何欢落下的那本《迷失·鼓浪屿》递了过去。
何欢笑着摇摇头:
“杨总,这本书我其实在大学的时候就看过……另外我老家就在厦门,鼓浪屿我去过很多次,那地方我应该比你们都要熟悉。”
啊?
杨牧野有些意外。
叶谨言难得见杨牧野有吃蹩的时候,转头跟范金刚说:“别愣着了,赶紧安排车送何小姐回电视台,别耽误人家工作。”
“另外再安排一辆车,送杨总回学校。”
范金刚正要答应,杨牧野的声音先响了起来。
“不用那么麻烦,我跟何小姐坐一辆车回去就行了,反正我也不赶时间。”
叶谨言点点头,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范金刚亲自把杨牧野、何欢送到地下停车场,目送两人上了车后才离开。
路上,何欢倒是想问杨牧野是怎么说服叶谨言担任节目嘉宾的,可是碍于司机在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开口。
回到电视台,何欢第一时间把白杨约到“老地方”见面。
在兴致勃勃的将《我在岛屿读书》这个节目的拍摄构想跟白杨说了一遍后,何欢本来是想问白杨对这个节目的看法。
可话到嘴边,忽然意识到自己这么问难免会给人一种故意显摆炫耀的感觉。
思来想去,何欢还是决定先让白杨帮自己分析一下,叶谨言为什么会同意担任节目嘉宾。
“还记得03年王实登顶珠峰的新闻吗?”白杨答非所问的来了一句。
“记得啊。”
何欢疑惑地看着白杨,不明白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当然硬要说联系也有,王实和叶谨言都是地产行业的大佬。
“现在一直有消息说,王实准备在六十岁以前,再登上一次珠峰,你说他图什么啊?”
白杨又问。
何欢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当然是图名气啊!征服世界第一高峰,对于王实这种已经彻底财富自由的人来说,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错了,这是一种企业家的人设!你有没有发现,随着王实登顶珠峰,万柯集团的名气和业务都在进一步扩大,就算王实把自己花在登山上的钱全用来给万柯打广告,效果绝对不会比他亲自登上珠峰更好。”
说到这里,白杨深深看了一眼何欢。
“现在你知道叶谨言为什么会同意当节目嘉宾了吧?”
不光是因为这个节目本身的创意构想。
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刚加入魔都电视台那会儿,台里曾搞过一个节目创意大赛。
说是鼓励竞争上岗,孵化更多优质创新节目。
何欢那时候还是新人,信了台领导鬼话,满怀期冀的将自己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心心念的一个读书节目做成几万字的策划案,报了上去。
结果——
自然是石沉大海。
为此,何欢还被白杨好一顿嘲笑。
其他同事都知道这是陪太子读书,台里真正要扶持的节目早内定了,所以大家都只是应付了事。
就何欢一个人傻傻当真了。
从那时候起,这个读书节目就成了何欢心头最大的遗憾。
谁能想到,精言集团这次赞助台里的居然也是一档读书节目。
而且还指名让自己担任主持人。
这让何欢有种天上掉馅饼砸在脑袋上的梦幻感。
不过惊喜归惊喜,何欢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菜鸟,听风就是雨。
何欢首先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精言集团赞助这么一个节目,图什么啊?
如果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打响名气,应该去赞助那些收视率高的节目。
总不可能是因为自己在网上小有了一点名气,精言集团因为自己就决定赞助自己做一个节目吧?
何欢很清楚,自己没有那么大牌面。
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啊?
在搞懂这个问题前,何欢肯定是不会随便答应的。
杨牧野开口解释道:“叶总在我的老家大理云苗村投资了一个图书馆项目,名字叫做韶华书屋,何小姐可以把《我在岛屿读书》这个节目看作是这个图书馆项目的先导预告。”
“云苗村的韶华书屋预计要到明后年才能建成,所以我们打算先找个风景秀丽,适合慢生活度假的海岛,找栋合适的房子改造成韶华书屋分院,目前拍摄地点暂定在鼓浪屿。”
杨牧野说着从座位上站起身,走到那面书墙前,拿了两本书,回来后一本递给何欢。
何欢接过一看,书名叫做
——《迷失·鼓浪屿》
是一本图文旅游随笔,作者是一对在鼓浪屿旅居多年的老外夫妇。
正准备翻开,杨牧野却告诉何欢不必着急,书可以让她带回去慢慢看。
看完记得还回来就行。
说着杨牧野又把另一本书递给叶谨言。
书名叫做
——《鼓浪屿的老别墅》
“叶总,这本书我看着还是崭新的,你买来应该都没怎么翻过吧?”
叶谨言接过后看了一眼书封面。
“这书名有些眼熟,我不记得是自己买的,还是朋友送的。”
这边几千本书,其中一半都是朋友送的,剩下一半才是叶谨言自己买的。
叶谨言很喜欢买书,但是买回来后又没时间看,放在书架上过一阵子就忘了。
“我刚刚随便翻了一下,发现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鼓浪屿岛上那些老别墅,要不叶总您挑一栋,看能不能租下来改造成韶华书屋分院。”
杨牧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这语气,就好像是让叶谨言从路边大白菜摊上随便挑一颗似的。
叶谨言翻开书看了两页,抬起头。
杨牧野正诧异——
这么快就看完了?
“我想起来了,这本书我以前看过,是在一个朋友家里看的,看完后记下书名,让范金刚又买了一本新的做收藏。”
杨牧野听后点了点头。
“所以叶总已经想好要租哪一栋老别墅了?”
“我让范金刚联系了鼓浪屿当地有关部门,正好我看上那一栋老别墅近期准备保护性出租,我已经决定派人过去洽谈了。”
“是吗?”
对于叶谨言办事效率,杨牧野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毕竟韶华书屋是叶谨言毕生的爱好追求,享受这样的“亲儿子待遇”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叶总看上哪一栋了?”
叶谨言重新翻开手里那本书,检索目录,很快就翻到了自己要找的内容。
“它!”
杨牧野接过书,发现叶谨言翻到的部分正好是介绍鼓浪屿十大老别墅海天堂构的内容。
海天堂构是由五栋风格迥异的别墅构成的建筑群,中西合璧又和谐统一。
这还真是巧了。
上辈子杨牧野在陪某位小女朋友来鼓浪屿度假时,曾经就逛过海天堂构。
那会儿海天堂构已经由原先的咖啡馆,改造成了一家特色书店。
其实就是一个将书店和咖啡店融合的复合业态。
叶谨言不愧是在建筑业浸淫十数载的行业大佬,提前十年就看出这地方适合改造成书店这类的文化场景,这份眼光真不是盖的。
最重要的是叶谨言不仅有这份眼光,而且他真的有实力把这地方租下来。
叶谨言扶了扶眼镜,抬头看着杨牧野。
“你觉得这地方怎么样?”
杨牧野把书递给一旁的何欢。
“何小姐,你觉得这地方适合拍摄我刚刚说那个节目吗?”
何欢接过书,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海天堂构?
叶谨言要把这栋在鼓浪屿岛上能够排进前五的老别墅租下来改造成图书馆?
何欢倒不是怀疑叶谨言有没有这个实力,只是觉得这么做是不是……太奢侈了一些?
何欢小心翼翼开口:“叶总,这个地方改造成韶华书屋分院肯定是合适的,只不过这样一来节目的制作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叶谨言再度看向杨牧野。
“高吗?”
杨牧野果断摇头。
“不高!对于叶总您这个层次的人来说,钱只是账户上的一串数字,而情怀是无价的!”
叶谨言笑了。
“反正又不用你出钱,马屁随便拍是吧?”
心思被说破,杨牧野无所谓的耸了耸肩。
“叶总,咱们当初可是说得好好的,我出节目创意,你出钱,再说这钱也不是白出,这不是在帮韶华书屋和精言集团一起打广告吗?”
话音刚落,何欢突然插话进来:
“叶总,说到打广告,我觉得有必要提醒您,哪怕您邀请了余桦老师当嘉宾,再把我这个主持人也算上,也改变不了这是一档非常小众的读书类节目,不管怎么做宣传,节目收视率都不会太高。”
没等叶谨言做出回应,杨牧野的声音先响了起来。
“何小姐,你还漏掉了一个人。”
“杨总,我当然知道只靠余桦老师一个人肯定撑不起这档节目,而我没有猜错的话,你们应该还打算邀请别的知名作家作为嘉宾,最后搞成一个‘老友读书会’这样的形式对吧?”
杨牧野点点头,一言不发的等待着何欢的下文。
“恕我直言,我曾经也想要做一档类似的节目,结果就是被台里直接给毙了,当时我不甘心,四处找同事和领导询问原因,最后他们给出的评价出奇的一致——大家都觉得我这个节目不知天高地厚。”
“原因很简单,找两个作家一起上这种谈话节目,双方地位相差太远,容易造成没什么话题可聊的尴尬局面,而要是双方地位相当,又容易出现文人相轻,两人要是在节目上发生意见分歧吵起来,场面又会闹得难以收场。”
何欢刚说完,杨牧野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何小姐的意思是,节目还缺少一个重量级的嘉宾,就是能够镇住场子的人物?”
何欢点点头,认可了杨牧野的说法。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节目制作单位足够有牌面,能够镇住嘉宾。
比如说央妈。
但由央妈来制作这档节目的话,节目拍摄过程的条条框框就会很多,嘉宾没法畅所欲言,也就失去这个节目最大的价值和看点。
“何小姐,你觉得叶总来做这个镇场子的嘉宾怎么样?”杨牧野嘴里突然冒出一句。
什么,叶谨言也要上这个节目?
何欢愣住的同时,偷偷看了一眼对面的叶谨言。
而叶谨言的脸上并没有露出任何诧异的表情。
何欢这才反应过来,杨牧野之前说她漏掉了一个人,说的就是叶谨言。
只不过是自己理解错了,还以为杨牧野说的是其他的嘉宾。
就事论事,让叶谨言做节目嘉宾还真是一个神来之笔的安排。
且不说叶谨言自身的文学素养如何,光凭他商业大佬的身份,以及对于建造图书馆项目的那份情怀追求,便已经有足够面子让上这个节目的作家们收敛起桀骜的脾气。
更不要说,叶谨言还是节目的金主爸爸,谁来了也得给他三分薄面不是?
唯一让何欢想不通的是,杨牧野究竟给叶谨言灌了什么“迷魂汤”,居然能说服叶谨言又出钱又出人,这般义无反顾的支持这个节目。
杨牧野并没有跟何欢解释原因,只是把节目的拍摄构想更深入细致的解释了一遍。
由叶谨言、余桦担任韶华书屋的主理人,何欢担任店员。
每期节目邀请一位余桦的文坛好友来书屋做客,大家吃住在一起,有空读书,没事闲聊。
不拘泥于形式和常说,也不设固定话题。
比何欢之前设想的老友读书会那种形式更加自由和随心所欲。
这也解决了传统读书节目中,几人坐在一起聊天的那种枯燥。
嘉宾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呈现真实状态,通过日常互动与情感共鸣引发观众代入感。
这种户外慢综艺的录制理念,对此时的何欢无异于降维打击。
足足花了好几分钟时间,何欢才回过神来。
正准备向杨牧野进一步请教。
“咚咚咚!”
范金刚站在办公室门口,敲响了房门。
“叶总,会议室里人都到齐了,就等着您过去了。”
叶谨言站起身,抱歉地跟杨牧野、何欢解释道:
“我有个会,中午要没什么事的话一起吃个饭,继续再聊?”
何欢当即站起身。
“叶总,吃饭就不用了,我还要赶回台里,有个采访的稿子下午前就要交。”
叶谨言点点头,随即吩咐范金刚安排车送何欢回电视台。
“何小姐,别忘了你的书。”
杨牧野拿起何欢落下的那本《迷失·鼓浪屿》递了过去。
何欢笑着摇摇头:
“杨总,这本书我其实在大学的时候就看过……另外我老家就在厦门,鼓浪屿我去过很多次,那地方我应该比你们都要熟悉。”
啊?
杨牧野有些意外。
叶谨言难得见杨牧野有吃蹩的时候,转头跟范金刚说:“别愣着了,赶紧安排车送何小姐回电视台,别耽误人家工作。”
“另外再安排一辆车,送杨总回学校。”
范金刚正要答应,杨牧野的声音先响了起来。
“不用那么麻烦,我跟何小姐坐一辆车回去就行了,反正我也不赶时间。”
叶谨言点点头,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范金刚亲自把杨牧野、何欢送到地下停车场,目送两人上了车后才离开。
路上,何欢倒是想问杨牧野是怎么说服叶谨言担任节目嘉宾的,可是碍于司机在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开口。
回到电视台,何欢第一时间把白杨约到“老地方”见面。
在兴致勃勃的将《我在岛屿读书》这个节目的拍摄构想跟白杨说了一遍后,何欢本来是想问白杨对这个节目的看法。
可话到嘴边,忽然意识到自己这么问难免会给人一种故意显摆炫耀的感觉。
思来想去,何欢还是决定先让白杨帮自己分析一下,叶谨言为什么会同意担任节目嘉宾。
“还记得03年王实登顶珠峰的新闻吗?”白杨答非所问的来了一句。
“记得啊。”
何欢疑惑地看着白杨,不明白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当然硬要说联系也有,王实和叶谨言都是地产行业的大佬。
“现在一直有消息说,王实准备在六十岁以前,再登上一次珠峰,你说他图什么啊?”
白杨又问。
何欢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当然是图名气啊!征服世界第一高峰,对于王实这种已经彻底财富自由的人来说,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错了,这是一种企业家的人设!你有没有发现,随着王实登顶珠峰,万柯集团的名气和业务都在进一步扩大,就算王实把自己花在登山上的钱全用来给万柯打广告,效果绝对不会比他亲自登上珠峰更好。”
说到这里,白杨深深看了一眼何欢。
“现在你知道叶谨言为什么会同意当节目嘉宾了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后浪,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后浪最新章节,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后浪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后浪,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后浪最新章节,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后浪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