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算下来也不过八九千字,墨迹七十来页,读的也快。鱼肉还在锅中烧,粟米也在煮着,就大致翻完了一遍。
老鹿山神感慨。
“走错路了。”
这段时间,李白和元丹丘见识到不少仙道奇闻,甚至与山神鬼怪同游,以为修道便是这样精彩。
途中有精魅,有妖鬼,有宴席,有美酒。
读完这一本手札,阅过金元上人周陵的一生。才想到那狷介的邪道人,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心崇道,舍弃凡俗的弟子。
心中不免触动。
李白想起那殿中的枯骨。
修道一生,所有的痛苦和执拗全都消失,最终被风吹去,化作泥土灰尘,润泽山川草木。
老鹿山神常年为山间异兽讲道,更明白入道的艰难。
见他们有些恍神,便靠坐在椅上。
笑问:“可有何种所思?”
元丹丘叹息。
他道:“我曾经听太白说那猛虎谈论死生,心里赞叹,以为妙绝。先生也说,这种想法属于上乘。”
“但如今来看,这周陵昔时也是看淡死生,不懂常人为何惋惜。历经几次至亲生死,自己也到暮年,才逐渐意识到大道艰难,人事繁复,而自己已经错过了一生。”
“是人都会如此吗?”
树影葱葱,江涉靠在凭几上,听着老鹿山神如何说。
老鹿山神仔细想了想,没有轻慢去回答,一字一句说的很慎重。
“多半是这样的。”
“所以上乘很难。”
“你看稚子年幼时,喜上山爬树,喜下河摸鱼,常人瞧见危急,他却浑然无畏。”
“少年人读书,读司马公论死生‘人有一死,或重泰山,或轻鸿毛’,读项籍垓下歌。都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到了年长,知世事艰难,功名钱财诱人。”
“便有另一重想法。”
李白问:“等快死了,便是那周陵说的,见死之将至,惶惶畏惧?”
老鹿山神抚须,颔首。
他道:“凡人呢,过的差的,生活困苦,恨不得早二十年去死。过的好的,还想继续享乐,所以炼药服丹,求仙问道,想要延长寿命。”
“修道中人便不是这样了,毕竟,真有法子可走。如此,虽断绝了道途,但也可以延寿几年。”
“若是幸运些的,也可以领受诏令,被官府立为城隍、为地祇。”
“便是两位小友,这两月所见之流。”
“所以大道向来隐蔽,天下行小道者众。”
“就连我,也不能看脱寿数。”老鹿山神说的坦然,“不然也不会在这里同游了。”
江涉坐在树下,听着几人说话,不禁一笑,端起水碗喝水。
他明白,老鹿山神说的是很真心,很坦然的话了。
能明悟到这里,已经极为难得。
也不负其八百年修行。
满院的风吹来,都是鱼肉的香气。张家嫂子把飘香的鱼汤端过来,招呼客人来吃。又去菜园摘了菘菜和韭菜,烫过了盛在盘里。
主食是粟米饭,也就是黄梁饭,是乡下人家常吃的。
饭桌上,张父问几位客人。
“客人是要游历到何处?”
江涉道:“先去洛阳,歇息一阵,再到兖州去,瞧瞧泰山。”
张父呦了一声,“要去那么远?路上可难着,得多小心些。郎君是哪里人?”
“之前在蜀中住过几年。”
张家嫂子不住给客人添饭,在旁边想起来说,“俺听里长和村长说,皇帝今年也得去泰山,让俺们有什么稀罕玩意都跟他说说,里长好报到上头去。”
乡下人不知道啥叫祥瑞,只知道是稀罕东西。
江涉笑了笑。
他问:“此地离洛阳近,几位去没去过洛阳瞧瞧?”
“郎君是想打听路?”
张父说:“俺家和内子家里都没跑那么远过,倒是村长家的小子去过洛阳,回来说了半年。”
“那里头花都是好看的,到处都是商船,街头上就能碰见贵人,还有绿眼睛蓝眼睛胡人,瞧着真个骇人。”
“他去的那回逢着皇帝过寿,那么多灯飘在天上,王家就看过一回,到现在他还惦记。”
江涉细细听着。
到了最后,张父和妻子甚至有些绞尽脑汁,回想着自己知道的东西。
江涉注意到了。
“多谢了。”
元丹丘李白也跟着道谢。他们看得出,这家已经把最好的饭请客人吃了。
张家嫂子举着筷子,忙说:“这有什么,鱼俺家还没吃完呢,这鱼可香,从前都没吃过这味。”
两个孩子也嚷着好吃。
猫呼噜呼噜低着脑袋吃肉。
老鹿山神在一旁,笑眯了眼睛。
江涉一行人用过饭,便就告辞了。
日头虽还亮,但已经是酉时了,在乡下再过一个时辰就该入睡了。张家想要请他们留宿一晚,瞅瞅自家的夯土小屋,确实没地方住。
便没挽留。
这些客人刚走不久,邻家听着热闹散去了,推门出来。李婆子凑过来,站在门前叫住张家嫂子。
“你听说没,西边那四郎君庙塌了!”
张家嫂子一惊:“什么时候的事?俺还想攒些钱去拜拜。”
李婆子有声有色地学了一遍,说:“你是不知道,瞧着可让人害怕,一下子砖啊瓦啊全都掉下来了……村里那王家的,好似还中邪了,一直嚷嚷着疼!”
“他家有钱,没请郎中看看去?”
“去了,大夫都被别人家请走了,他没请上。也不晓得怎么回事,从庙里回来就喊着疼,俺家小叔还去前头凑热闹看了,也没看他是少了胳膊,还是少了腿。”
说着这种事,张父和张家的两个孩子也都在院子里,竖着耳朵听。
村童眼睛晶亮。
父母和邻居一起说四郎君庙忽然塌了的事。
他站在门口,听着说话声。忍不住探着脑袋,向外面张望。
道上,看不到神仙的背影。
已经走远了啊。
今日的发生的事。
那离奇被收入袖中的马车,还有忽然飘过来的城隍爷爷,从神像中走出来的道士模样的人,还有那吓死人的骸骨。从高处滚下来的金台,忽然倒塌的庙,庇佑妹妹的铜钱……
深深印在村童幼小的脑子里。
原来神仙就行走在人间……
往后很多年,他都一直把这一日见闻,说给村里儿孙子弟听。
……
……
洛阳城。
酒宴正酣。
王维有些没滋没味地喝着酒,看着楼台下的歌舞,往日听着不错的丝竹声,如今也颇觉乏味。
朋友端着酒盏,瞧过来:
“怎么一晚上也没见你动几下筷子。”
“吃饱了来的?”
王维食不下咽,放下酒杯。
看向裴迪:“君可听闻神仙事?”
……
……
求月票,顺便,猫叫什么好呢,我还没想好,你们帮我想想……
老鹿山神感慨。
“走错路了。”
这段时间,李白和元丹丘见识到不少仙道奇闻,甚至与山神鬼怪同游,以为修道便是这样精彩。
途中有精魅,有妖鬼,有宴席,有美酒。
读完这一本手札,阅过金元上人周陵的一生。才想到那狷介的邪道人,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心崇道,舍弃凡俗的弟子。
心中不免触动。
李白想起那殿中的枯骨。
修道一生,所有的痛苦和执拗全都消失,最终被风吹去,化作泥土灰尘,润泽山川草木。
老鹿山神常年为山间异兽讲道,更明白入道的艰难。
见他们有些恍神,便靠坐在椅上。
笑问:“可有何种所思?”
元丹丘叹息。
他道:“我曾经听太白说那猛虎谈论死生,心里赞叹,以为妙绝。先生也说,这种想法属于上乘。”
“但如今来看,这周陵昔时也是看淡死生,不懂常人为何惋惜。历经几次至亲生死,自己也到暮年,才逐渐意识到大道艰难,人事繁复,而自己已经错过了一生。”
“是人都会如此吗?”
树影葱葱,江涉靠在凭几上,听着老鹿山神如何说。
老鹿山神仔细想了想,没有轻慢去回答,一字一句说的很慎重。
“多半是这样的。”
“所以上乘很难。”
“你看稚子年幼时,喜上山爬树,喜下河摸鱼,常人瞧见危急,他却浑然无畏。”
“少年人读书,读司马公论死生‘人有一死,或重泰山,或轻鸿毛’,读项籍垓下歌。都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到了年长,知世事艰难,功名钱财诱人。”
“便有另一重想法。”
李白问:“等快死了,便是那周陵说的,见死之将至,惶惶畏惧?”
老鹿山神抚须,颔首。
他道:“凡人呢,过的差的,生活困苦,恨不得早二十年去死。过的好的,还想继续享乐,所以炼药服丹,求仙问道,想要延长寿命。”
“修道中人便不是这样了,毕竟,真有法子可走。如此,虽断绝了道途,但也可以延寿几年。”
“若是幸运些的,也可以领受诏令,被官府立为城隍、为地祇。”
“便是两位小友,这两月所见之流。”
“所以大道向来隐蔽,天下行小道者众。”
“就连我,也不能看脱寿数。”老鹿山神说的坦然,“不然也不会在这里同游了。”
江涉坐在树下,听着几人说话,不禁一笑,端起水碗喝水。
他明白,老鹿山神说的是很真心,很坦然的话了。
能明悟到这里,已经极为难得。
也不负其八百年修行。
满院的风吹来,都是鱼肉的香气。张家嫂子把飘香的鱼汤端过来,招呼客人来吃。又去菜园摘了菘菜和韭菜,烫过了盛在盘里。
主食是粟米饭,也就是黄梁饭,是乡下人家常吃的。
饭桌上,张父问几位客人。
“客人是要游历到何处?”
江涉道:“先去洛阳,歇息一阵,再到兖州去,瞧瞧泰山。”
张父呦了一声,“要去那么远?路上可难着,得多小心些。郎君是哪里人?”
“之前在蜀中住过几年。”
张家嫂子不住给客人添饭,在旁边想起来说,“俺听里长和村长说,皇帝今年也得去泰山,让俺们有什么稀罕玩意都跟他说说,里长好报到上头去。”
乡下人不知道啥叫祥瑞,只知道是稀罕东西。
江涉笑了笑。
他问:“此地离洛阳近,几位去没去过洛阳瞧瞧?”
“郎君是想打听路?”
张父说:“俺家和内子家里都没跑那么远过,倒是村长家的小子去过洛阳,回来说了半年。”
“那里头花都是好看的,到处都是商船,街头上就能碰见贵人,还有绿眼睛蓝眼睛胡人,瞧着真个骇人。”
“他去的那回逢着皇帝过寿,那么多灯飘在天上,王家就看过一回,到现在他还惦记。”
江涉细细听着。
到了最后,张父和妻子甚至有些绞尽脑汁,回想着自己知道的东西。
江涉注意到了。
“多谢了。”
元丹丘李白也跟着道谢。他们看得出,这家已经把最好的饭请客人吃了。
张家嫂子举着筷子,忙说:“这有什么,鱼俺家还没吃完呢,这鱼可香,从前都没吃过这味。”
两个孩子也嚷着好吃。
猫呼噜呼噜低着脑袋吃肉。
老鹿山神在一旁,笑眯了眼睛。
江涉一行人用过饭,便就告辞了。
日头虽还亮,但已经是酉时了,在乡下再过一个时辰就该入睡了。张家想要请他们留宿一晚,瞅瞅自家的夯土小屋,确实没地方住。
便没挽留。
这些客人刚走不久,邻家听着热闹散去了,推门出来。李婆子凑过来,站在门前叫住张家嫂子。
“你听说没,西边那四郎君庙塌了!”
张家嫂子一惊:“什么时候的事?俺还想攒些钱去拜拜。”
李婆子有声有色地学了一遍,说:“你是不知道,瞧着可让人害怕,一下子砖啊瓦啊全都掉下来了……村里那王家的,好似还中邪了,一直嚷嚷着疼!”
“他家有钱,没请郎中看看去?”
“去了,大夫都被别人家请走了,他没请上。也不晓得怎么回事,从庙里回来就喊着疼,俺家小叔还去前头凑热闹看了,也没看他是少了胳膊,还是少了腿。”
说着这种事,张父和张家的两个孩子也都在院子里,竖着耳朵听。
村童眼睛晶亮。
父母和邻居一起说四郎君庙忽然塌了的事。
他站在门口,听着说话声。忍不住探着脑袋,向外面张望。
道上,看不到神仙的背影。
已经走远了啊。
今日的发生的事。
那离奇被收入袖中的马车,还有忽然飘过来的城隍爷爷,从神像中走出来的道士模样的人,还有那吓死人的骸骨。从高处滚下来的金台,忽然倒塌的庙,庇佑妹妹的铜钱……
深深印在村童幼小的脑子里。
原来神仙就行走在人间……
往后很多年,他都一直把这一日见闻,说给村里儿孙子弟听。
……
……
洛阳城。
酒宴正酣。
王维有些没滋没味地喝着酒,看着楼台下的歌舞,往日听着不错的丝竹声,如今也颇觉乏味。
朋友端着酒盏,瞧过来:
“怎么一晚上也没见你动几下筷子。”
“吃饱了来的?”
王维食不下咽,放下酒杯。
看向裴迪:“君可听闻神仙事?”
……
……
求月票,顺便,猫叫什么好呢,我还没想好,你们帮我想想……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唐朝当神仙,我在唐朝当神仙最新章节,我在唐朝当神仙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唐朝当神仙,我在唐朝当神仙最新章节,我在唐朝当神仙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