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执意要将陆逊调离陆口,不再驻守军事重镇陆口。

  张昭坚决反对。

  主臣二人反复争辩,却见张昭劝谏之意越来越坚决,越来越恳切。

  孙权气极,抓起刀猛击桌案,怒道:“孤对你之忍耐,已到极点,但你数次驳斥于孤,是何道理?!“

  张昭注视孙权良久,方才说道:

  “忠言逆耳,老臣虽知主公不会听从,但每次仍竭尽愚忠劝诫主公,皆因当初伯符临终时遗命叮嘱之言,如今犹在耳旁啊!”

  “主公今既嫌弃老臣,老臣此后便闭门不出,退居不事。”

  说罢,张昭涕泣横流告退。

  孙权遂掷刀于地,气呼呼望着张昭离去的背影,暗生闷气。

  最终,孙权还是派朱然往陆口镇守,代替陆逊之职,调陆逊为长兴县令(今湖州),往吴郡上任。

  随后,孙权又命令兵士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以表示其永远不必再出门了。

  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

  ………

  江陵,

  议事厅,

  众将望着哈哈大笑的关羽。皆是不明所以。

  陆逊被调离陆口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里,同时传到的消息还有孙权与张昭不和的消息。

  众将不明白,为何关将军会如此重视陆逊,这么一个从未领过兵的儒子,还费尽心思派人说降,用计离间。

  在大家看来,曹魏的五子良将之首于禁都被关将军生擒了,曹仁都被打怕了,缩在宛城不敢冒头。

  放眼天下,还有谁是关将军的对手?!

  区区陆逊而已,直接率军打过去推平陆口就是,何必如此麻烦?

  只有法正略知其中缘由。

  法正前番在与陆逊一番交涉中被后者全方位碾压,已经深刻意识到陆逊不简单,知其是有真本事的。

  关羽这么做非常合理,因为以陆逊的能力,荆州军很难从正面找到破绽而击败他。

  但令法正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好歹还亲眼见过陆逊,与后者打过交道,所以知道后者深藏不露。

  但关羽是如何仅凭一封信上的寥寥数语,就断定陆逊有真本事的?

  面对众人疑问,关羽含笑不语,并不解释。

  心下却惊讶于蝴蝶效应。

  张昭与孙权闹翻这件原本该是发生在十二年之后的事,居然提前发生了。

  至于孙权把陆逊调到一处无关紧要的职务上晾起之事,倒是早有预料。

  只要忠诚的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忠诚,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主公能忍受下属是这种情况。

  这个时空里,因荆州之失没有发生,陆逊没有显露军事才能的机会,是以并不被孙权重视,区区小计便已奏效。

  不过就算孙权重视陆逊,忍住心中猜疑,不做反应。

  关羽也还有后招。

  攻心计中“主臣相疑,其后谤成”的关键,在于主臣产生相疑之后的操作(构陷)。

  如果此时孙权没有调离陆逊,那关羽随后就派使者隔三差五携礼前往陆口拜访陆逊,同时派使者隔三差五顺江而下到建业给陆家送礼送东西。

  在没有完全撕破脸之前,陆逊根本无法应对。

  要防住此计,需要主臣双方都拥有极高的信任度,以及极高的政治天赋。

  很显然,这两个条件孙权和陆逊都不具备。

  首先孙权和陆逊信任度并不够,且已经产生了猜疑。

  政治天赋方面,孙权略差一些,但勉强够用;而陆逊的政治天赋就很一般了,不然原时空也不会因参与两宫之争,最终忧愤而死。

  在这方面,诸葛亮完全可以当陆逊的老师。

  在面对刘备立嗣问题时,诸葛亮仅用一句“此乃家事,可问关、张”,就把烫手山芋甩出去了。

  而原来的关羽因为政治天赋不够高,就傻乎乎发表了一番看法,引得刘封嫉恨,埋下伏笔。

  不过这都是以前了。

  现在的关羽,政治天赋方面可说是几无短板,就连那些不是绝对可靠的下属,关羽都可以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才能和作用。

  如傅士仁,水淹七军回到江陵之后,关羽并没有第一时间处死傅士仁,仅仅只将其调离关键位置,安排为军中先锋,就立即激发了傅士仁的斗志和忠诚。

  如糜芳,关羽也没有动他的南郡太守一职,却通过将其实权架空,并加以监视的简单手段,就轻松化解了一个难题和隐患。

  现如今,陆逊已被调离关键位置,挡在荆州军东征路上的两个拦路虎,目前只剩下曹操了,

  曹操的生命还剩一个多月。

  曹操归西之日,便是东征东吴之时!

  关羽起身环顾众人,一一发出指令。

  命众人加紧准备军械,船只,以备后用。

  至于最紧缺的粮草军资,关羽别有打算。

  这个打算就落在了荆州首富糜芳的身上。

  也是时候该回江陵打地主了。

  ………

  成都,军师将军府。

  陆逊被调离陆口的消息也传递到了这里。

  诸葛亮看罢各地送来的情报,从书案中找出法正的信件又看了一遍,久久沉吟。

  水淹七军,智谋超群;

  化解江东偷袭计划,心细如发,战场感知力惊人;

  袭取襄樊,兵贵神速;

  游说反间,洞悉人性弱点;

  这是关羽?!

  韩信复生也没有这么强吧?

  以前的关羽确实也很强,但其强项都在武勇和治军上,谋略和政治是弱项,不然也不会在几个月前说出“封乃螟蛉之子”这种低政治素养的话来。

  关羽只需一句“古来立嫡不立庶”就足以完美回答刘备所问,且让刘封挑不出毛病。

  然而现在的关羽却是武勇,治军,谋略,政治,全都顶尖了。

  以上诸事,如果关羽只是做到其中一两件的话,诸葛亮或许还不会这么惊讶,全部都完美做到,这就让他很吃惊了。

  如果关羽真有这么强,那刘备是怎么从北逃到南,屡战屡败,二十多年一事无成,最后靠着三顾茅庐请出了他诸葛亮,才一点点积攒出基业?

  仅仅是数月,变化竟如此之大?

  这已经是诸葛亮第二次产生了这样的疑惑了,一时间竟萌发出强烈的前往荆州与关羽见一面的冲动。

  片刻后,诸葛亮又冷静了下来。

  国事繁多,走不开啊。

  不过可以修书一封,与关羽探讨一下后续计划。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关羽,从水淹七军开始,穿越关羽,从水淹七军开始最新章节,穿越关羽,从水淹七军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