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四年初夏。

  紫禁城中,万物生发,百官肃然。

  但在这一年,正阳门内,传来一桩惊天之变。

  太子朱见济薨逝。

  年仅八岁的皇太子,仅仅坐了三年东宫之位,便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热中昏迷不起,三日后夭折。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群臣震惊,舆情哗然。

  都察院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递上奉天殿,六部大臣更是连夜开会商讨应变。

  无子之皇,储位空悬,已非宫中之事,而是举国之难。

  皇帝朱祁钰痛不欲生,数日不上朝。

  有人说他在乾清宫内彻夜焚香祈愿,有人说他砸碎了整个书案,也有人说他彻夜梦呓“为何是他?”

  朝中众臣看得出来,这场打击,远比任何政治风浪更深地击中了这位帝王的内心。

  景泰帝不是不知道自己名分不正,他在位之初,为的是社稷稳定;

  可如今唯一血脉断绝,江山之根,也随之断了最后一丝“合法性”。

  自太祖以来,嫡长传承视为宗法根本。

  朱祁钰即位,本已动摇纲常。

  废黜英宗之子朱见深、改立亲子朱见济,不过三年,却天不佑之,太子夭折。

  百官无声,但目光中皆隐隐有问:“天意,难违?”

  这时,一名言官站了出来。

  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在一次朝议中直言进谏:“太子薨逝,非人事之错,乃天命昭然,陛下可回心以察皇天之意,审慎定储。”

  他并未明说让朱祁钰复立朱见深,但言外之意再清晰不过。

  更甚者,他借此列举了景泰朝几大弊政,言辞激烈,毫不避讳。

  言辞传至朱祁钰耳中,如一记猛雷。

  原本沉郁悲痛的皇帝,骤然震怒,拍案狂呼:“钟同何人!竟敢以死儿质朕?!”

  当日,钟同下狱。

  次日,杖死于狱中。

  杖刑三十,血溅石阶,尸骨未寒,朝野却再无人言“皇嗣之议”。

  ......

  几日后,越王府内,庭前石榴初绽,落英点地。

  徐谦匆匆入内,步履沉稳,神色间却隐含凝重。

  “父亲,太子……走了!”

  徐闻正坐于书房中抚琴,闻言琴音未断,只是手指微顿。

  他缓缓抬头,神情平静如水,淡淡地说:“我知道。”

  徐谦一惊:“父亲何时得知?”

  徐闻指了指窗外天光:“前夜梦中观星,东宫紫气破散,隐约已有预兆,今报,正合其数。”

  其实他是穿越者,学过历史。

  此时假托星象,不过是说辞。

  毕竟古人都好这口,徐闻不妨装一回大神。

  徐谦沉默片刻,随即低声道:“那……父亲可曾想好,接下来如何应对?”

  “景泰帝膝下无子,储位空悬,如今朝中虽无人敢言,但私下都在揣测未来之变。”

  “我等……是主静?还是主动?”

  这句话说出,带着深意。

  徐闻没有立刻回答,起身踱步至窗前,负手而立,仿佛在回忆,也仿佛在思索。

  “祁钰此子,性情不坏,但天命未必全属他。”

  “当年孤废兄立弟,已逆理纲常,今天不佑,断其血脉,亦是顺势而为。”

  “朝臣虽不敢言,但心中有数。”

  徐谦试探性道:“可若直接复立废帝……恐引宫变。”

  徐闻眉头微皱:“谁说我要复立朱祁镇为皇帝了?此人之废物,你还想再领教一二?”

  “孩儿自然不愿。”

  徐谦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父亲重新立朱祁镇为皇帝。

  徐闻道:“陛下性情多疑,如今丧子悲怨,稍有风吹草动,便疑我徐家蓄谋已久,所以我们不动。”

  徐谦一愣:“不动?”

  “不错。”徐闻缓缓转身,望向爱子:“局未成,动则乱,你记住,太子之事,于我徐家,从来不靠谋,而靠势。”

  “当年立景泰,是因为见深年幼,朝局动荡,今日若再有变数,亦不需我徐闻言语,百官自会顺水推舟,此为顺天应人。”

  “你要做的,是稳住内阁,稳住六部,稳住众心。”

  徐谦低头,沉声应诺:“孩儿明白。”

  ......

  景泰五年,春。

  四月清晨,风过南苑,杨花轻飘。

  沂王朱见深正坐在南宫偏殿的一张旧书案前,埋头读书。

  他已经在这里待了将近四年。

  四年前他还只是个怯生生、说话带口吃的小娃娃,如今已能背诵《孝经》《论语》,起笔能写小楷诗文。

  虽不活泼,却安静、沉稳,书卷气浓,显得比同龄人更早懂事。

  今日朱祁镇正读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细细咀嚼。

  万贞儿便在一旁低声念着:“殿下要多读几遍,祖宗们写下的这些,迟早用得着。”

  朱见深抬起头,小声问她:“我以后真能‘治国平天下’吗?”

  万贞儿一愣,眼神躲闪了一下,勉强笑了笑:“我们念书,是为了做个好人,做个有德的人。”

  朱祁镇点点头,没有再问。

  他虽不明世事全貌,却能隐约觉察到。

  有些人,不愿说真话;

  有些梦,说了也没人信。

  在这静默中,一阵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南宫的寂静。

  紧接着,一队锦衣卫鱼贯而入,甲胄森然,靴踏石砖,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朱祁镇猛然站起,脸色瞬变。

  钱皇后、周贵妃等人更是面色惨白,纷纷惊呼。

  “你们……你们来干什么?!”

  钱皇后紧紧护住朱见深。

  “是景泰帝要杀我们吗?!”周贵妃几乎跌坐在地。

  特别是万贞儿,双手死死护住朱见深,怒视那些甲士:“沂王年幼无辜,谁敢带他走,我拼了命也不让!”

  空气仿佛凝固,南宫的时间仿佛停止在这一刻。

  带队的是一位面容冷峻的锦衣卫千户,拱手低声道:“奉越王殿下口谕,带沂王殿下前往王府,一切安然,请太后与皇后宽心。”

  这句话如一道惊雷炸开。

  众人先是呆滞,旋即一阵哗然。

  朱祁镇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相父……要见深儿?”

  钱皇后几乎泪下:“他……终于肯管我们了吗?”

  朱见深被万贞儿紧紧拉着,眼神却满是困惑:“阿娘,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朱祁镇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头,眼神复杂,缓缓点头:“去吧,记住要听话。”

  万贞儿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含泪松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最新章节,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