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元年冬,辽东初雪未融。

  建州三卫废墟上,还能看到火炮轰塌的寨墙、烧焦的屋顶与未埋的白骨。

  刚刚结束的明军“靖虏大捷”将女真人从辽东彻底抹去。

  但也正因此,大片辽东边地陷入了暂时的“权力真空”。

  就在明军凯旋、辽东百姓庆祝之际,东北角落的另一股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远在鸭绿江以东的朝鲜王宫中,一位中年男子正站在王座后,负手而立,凝望着北境的边图,目光炽热。

  此人,正是朝鲜国王李瑈,史称“世祖”。

  他五官端正、体格高大,额头有一颗醒目的朱砂痣,眼神却冷得像北海结冰的湖面。

  近二十年来,他在朝鲜的权力之路充满血腥与铁腕:

  自发动“癸酉靖难”,逼迫端宗让位、杀侄灭臣,一步步坐稳王座。

  他不是生来为王,却以一身权术坐上王座,成为朝鲜历史上最具争议却又最有能力的君主之一。

  如今,这位朝鲜王的目光,投向了辽东。

  “辽东空了。”

  李瑈喃喃,语气中透着隐隐的野心:“女真既亡,大明兵回,是不是,天意到了我朝鲜?”

  早在大明出兵剿灭建州女真之初,李瑈就命边将加紧探查明军动向。

  他从密探口中得知,大明此次行动虽快准狠,但撤军之后并未设重兵驻守,只留边关守将维稳。

  辽东广大无人之地,只余一批安置不稳的边民和灰头土脸的流民,权力的空隙巨大。

  这对李瑈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他心中,朝鲜不仅仅是半岛之国。

  他曾反复研读《三韩古记》《檀君世谱》等典籍,深信“古朝鲜”疆域远远不止今地,而是跨越图们江、鸭绿江,一直延伸至辽河以西。

  也就是如今的大明辽东!

  “辽东本是我祖宗之地。”

  李瑈在一次朝会中这样说:“今女真已灭,我等若不图之,反成贻笑后人。”

  这话传出后,朝鲜士林群起附和,纷纷上书力劝北进。

  有儒臣言:“我朝北土自檀君始,延绵三千年,辽东一隅,旧属高句丽、渤海,今大明毁女真而不守,正是天命回归。”

  也有人言辞更激:“倘我朝不趁机收复旧土,任中原再兴女真,百年后必成我朝祸患。”

  朝鲜没有贸然用兵,而是玩起了舆论战。

  朝鲜王城汉城。

  近段时间,原本一片平静的街头巷尾,逐渐掀起一些风言风语。

  城南酒肆,一名锦衣卫密探化妆成商贩,靠在酒桌旁一角静静喝酒。

  他没说话,但耳朵一直在听。

  靠近窗边几案处,几位身穿朝鲜官袍、举止傲慢的年轻官员正在谈笑。

  一个喝得脸红脖子粗的朝鲜判书拍桌大笑:“女真人也太蠢了!若他们当初愿意请咱们大朝鲜出兵帮忙,哪里还轮得到大明耀武扬威?”

  另一个戴黑纱冠的儒生冷笑:“哼,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大朝鲜的威名!大唐帝国当年那么强,还不是被我们高句丽打得满地找牙?连李世民都被咱们一箭射瞎了一只眼!”

  “对!咱们的弓箭,那才是天下无敌!”

  另一人也跟着起哄:“如今大明自以为剿了几千个山里人就高枕无忧?哼,要不是朝鲜君主仁义克己,如今辽东早已是我们朝鲜的版图!”

  “辽东,本来就是我们大朝鲜的啊!”

  众人哗然附和,酒意翻涌。

  “哈哈,你们知道吗,三千年前,三千年前,古朝鲜的版图一直从朝鲜半岛延伸到了帖木儿帝国,后来那段辉煌的历史被明太祖朱元璋给删除了。”

  “汉字也是我们发明的!不然为什么朝鲜每个角落都有汉字?!”

  “对对,大明能有今天,全靠我们教他们礼仪,教他们文字,他们竟还不知感恩图报!”

  “我说啊!”那位儒生举杯:“如果朝鲜和大明开战,我们就把驻朝鲜的明军扣押起来当人质!!”

  “哈哈哈,说得好!”

  一片哄笑。

  但这话却清清楚楚、原原本本地,被锦衣卫探子牢牢记在心头。

  当晚,他换下伪装,从密道潜出汉城,连夜渡江北归。

  消息传回京师,只用了六天。

  当密报摆在首辅徐谦案头时,他脸色铁青,久久无言。

  兵部尚书于谦大怒拍案:“荒唐至极!这等小国,也敢妄称三千年前的辽东为其旧地?”

  “还妄言唐皇被射瞎……竟敢编造史实,颠倒黑白!”

  礼部尚书李贤咬牙切齿,差点被气笑了。

  都说夜郎自大,可这朝鲜国,比夜郎国还要自大!

  “驻朝将士为助其王守边,竟成了‘人质’?这要是忍了,世人岂不都看我大明是纸老虎?”

  五军都督府的官员被整无语了。

  当初可是朝鲜王室主动要求大明驻军的。

  虽然只有一个千户所,也足以威慑朝鲜半岛。

  现在,那帮棒子居然倒反天罡!

  朝鲜国内的舆论,对于天朝上国的大明来说,无异于大不敬。

  朝鲜酒肆放肆之言传到大明官场,在一次朝会上被提及。

  左都御史愤愤道:“朝鲜小邦,胆敢放言要拘我明军将士为人质,颠倒黑白、辱我先祖,扬言图我辽东,简直逆天悖理,陛下若不立刻问罪,何以服四夷、镇天下!”

  不少大臣也气得面红耳赤:

  “臣等视此言如刀,视此语如箭!请陛下即刻削朝鲜王爵,罢其贡使,遣兵问罪!以儆四海!”

  “陛下!朝鲜此番已不止是藐视我朝,简直是妄图造反!臣请点兵十万,直捣汉城,削其国、斩其王、灭其言!”

  一时间,殿中呼声如雷:“请陛下讨伐朝鲜!”

  “出兵问罪!”

  “以正王道!”

  自当年宣德南征,大明拿下了中南六省,好处多多,不仅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还开辟了数条海路,至今受益。

  如今大明有十二年没有对外扩张了。

  群臣早已饥渴难耐。

  此时,一名来自朝鲜的正使正在偏殿等候宣召。

  听闻大明殿内群臣震怒之声,已吓得脸如死灰,手指止不住发抖。

  他踉跄跪坐在地,喃喃自语:“这种话私下吹牛也就算了,怎么还传到大明了?”

  他原以为,那些“唐皇被射瞎”、“三千年前朝鲜统辽”、“大明是朝鲜奴才”之类的狂言,只是朝鲜国内文人意淫之想,哪知竟有大明探子在身边听得一清二楚!

  朝鲜正使低头咬牙,脸色煞白:“这些读书人……害死我了!”

  御前太监传令,将朝鲜正使召入大殿。

  他几乎是被人搀扶着进殿的,一路上双腿打颤,连靴底都湿透了。

  站在金殿正中,他不敢抬头看大明皇帝,低伏如草芥,颤声跪下。

  年轻的皇帝也被气到了,指着朝鲜正使道:“朕问你,你朝文官妄谈辽东旧土,蔑我大明祖宗,欲拘我军为人质,是否属实?”

  朝鲜正使几欲晕厥,连忙叩首如捣蒜:“回陛下,绝无此意!绝无国命!皆是国内酒徒胡言、妄人私语,实非下邦朝廷本心!臣等闻之亦震怒,王上已责令清查,逐一治罪,求陛下明察,赦罪我朝!”

  成化帝语气不怒自威:“若非朕之探子听得分明,你等还要装作无知?若是朝鲜真敢拘我军、犯我边,今殿中百官已誓师请战,欲斩你王头祭我军旗。”

  朝鲜正使吓得几乎趴在地上,磕得额头见血:“陛下恕罪,陛下恕罪,我朝无此意!王上必亲奉罪表,绝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徐谦这时起身拱手:“陛下,此事虽非朝鲜王室之命,然言出其境,已辱我国威,臣请削其封号三年,停贡五年,遣使责问,再敢妄言者,当与建州同日而论。”

  众臣齐呼:“臣附议!”

  朱见深冷冷一挥袖:“就依首辅之意,念其悔意深切,姑宥其罪,三年内削其贡例,不得遣使,若再妄言者,视为国叛!”

  朝鲜使者浑身瘫软,被两名内侍架出奉天殿,魂飞魄散。

  这一次,他终于明白,大明,不是他们酒后的谈资,而是能灭人九族的天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最新章节,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