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半个多月,荀彧麾下一众官吏几乎都在各地粮仓辗转。

  而后将熟田秋收之粮的数据带回。

  虑虒县的熟田是重点关注中的重点!今岁秋收之数也让人满意非常。

  而得益于虑虒县的经验,今年各县秋收之粮也颇为丰盛。

  经过半个多月以来的总计总结,光和七年的粮秣也皆已登册入库。

  虑虒县:五百四十万石。

  晋阳县:二百八十万石。

  盂县:二百万石。

  榆次县:一百九十万石。

  祁县:一百五十万石。

  京陵县:一百四十万石。

  阳曲县:一百四十万石。

  寿阳县:一百一十万石。

  狼孟县:六十四万石。

  其他实控边县:约六十八万石。

  太原郡熟田总计:约一千八百八十二万石!

  而且这还只是熟田的秋粮产量。

  还要加上夏收以及流民田地的数据录入。

  虑虒及各县喜冬麦夏收入粮约一百五十万石。

  全郡新垦流民田所缴纳秋税约一百三十余万石。

  今年太原郡粮食总收,已突破两千一百万石大关!

  当荀彧将最终汇总的数字誊抄于特制的皮纸上后,整个厅堂鸦雀无声。

  陈纪手中的算盘珠子定格,韩暨张了张嘴,王烈捻断了数根胡须。

  两千一百万石!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他们想象力的极限。

  “仓…仓廪实…而知礼节…”荀彧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望向主位上的张显,眼神中的敬仰已经溢于言表。

  而坐在主位上,张显的手指摩挲着眉眼,今岁收粮两千多万石代表着他手下的钱粮格外充盈。

  流民的安置已经困扰不了他了。

  但新的问题也会随之出现。

  太原改制已经持续了一年半之久,这一年半中吏治,道路,匪患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地方好了,自然就会让商贸繁盛,吸引来大量的客商,外商。

  新的问题就在这些商人们身上。

  凝思片刻,他伸出了一只手让本就鸦雀的厅堂更加的肃静,众人的目光也皆从粮单上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还没到可以高兴的时候,文若。”

  “在。”

  荀彧微微起身示意。

  “各地各县的粮食充盈,大量聚集的商贩目光自然也会放到这笔粮食上。”

  “给你们一个任务,太原的粮食,一颗都不许走出太原!”

  荀彧迅速反应了过来:“主公的意思是”

  陈纪接话:“主公的意思是要设立平粮点?以防止各地商贩在粮食充盈时低价屯粮,而后又在青黄不接时高价放粮?”

  毕竟是在官场蹉跎了十数年的官员,一些龌龊之事,陈纪的反应要比王佐之才更快。

  张显微微点头:“不止是平粮点,公至。”

  他的目光看向自己最为信赖的人。

  韩暨望去没有说话,但张显知道他这是等着自己直接下命令了。

  他挥了挥手:“开放所有民生工坊库存,布,盐,工具,牛马羊猪鸡鸭鹅等所有百姓有足够存粮后想要置换的物件,都敞开了供应市场。”

  “传信司法曹赵石,让他动起来,巡视各县,任何敢给我玩低收高卖蛊惑黔首的商贾都给我狠狠地罚!”

  “诺!”

  韩暨二话没说,拱手一礼后就走出了厅堂。

  如今太原郡所有的匠艺相关的事都是由他管辖。

  “王公。”张显目光望向王烈。

  “使君直言。”王烈抚须而立。

  “秋收之后会有片刻农闲,这些时日便要劳烦你多走动乡野告知百姓该如何守住自己的东西。”

  “使君仁善。”王烈抚须一笑点了点头。

  很少会有主官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万分庆幸自己当初答应了荀彧入仕,虽说那时他多是看在荀氏的面子上才出山的。

  但经历了这一年半载,他是打心底里认可自己的这位使君,甚至有些像关爱自家子侄的舔犊之情。

  厅堂内再走一人。

  张显长出了一口气,太原郡的核心就是他以及这几位。

  外在的武将张辽,赵云,赵苟,黄忠,外在的文臣戏忠,郭嘉。

  能跟他一起议事的,也就荀彧,韩暨,陈纪,王烈四人。

  他们十一人组成了太原郡的大脑与手脚。

  又是思索片许,张显再次出声:“文若,拟书大陵,告知奉孝该放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我给他们一年的时间,收复西河!归化西河草原人!”

  “元方!吏员方面你继续负责,所有学所,扫盲夜校皆由你调度,两年时间!我要看到不少于三万之数的吏员储备。”

  “诺!”

  荀彧,陈纪两人纷纷领命。

  当天。

  郡府开仓平粮放开商品的政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各大邑县的市集上激起了巨大的涟漪,但这涟漪带来的不是混乱,而是令人心安的稳定。

  各县官仓直接挂牌,在市集显眼处设立平粮点,巨大的木牌上,每日用醒目的朱砂书写着当日的官定买卖价。

  各类商品物资也是敞开了供应,平粮点附近,布匹,盐,工具,牲禽都是敞开供应。

  吏员手持标准量斗,高声唱喏,以粮换物,以钱购粮童叟无欺。

  排队的人群虽长,但秩序井然,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今日排不到,明日还有,官仓的粮食,如山如海,取之不尽。

  消息灵通的粮商们,前一晚还在盘算着如何趁着新粮上市压价收购,待冬春青黄不按时再高价抛出。

  然而,太原郡府这雷霆万钧的平粮令一出,看着官仓那深不见底的粮食储备和挂牌价,所有囤积居奇的念头也瞬间化为了泡影。

  又试图来硬的的,还没等他开始祸害,司法曹一行便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群涌而来。

  赵石的铡刀顷刻而至,他也不说什么大话,甚至不动用刑罚,就张着眼睛看着那一伙想来硬的的人。

  司法曹的大名早在太原如雷贯耳了,为首掾史赵石也得了个铁面的称号。

  开端以豪强之血浸染的司法铡刀直接就让这些人萎了,生不起任何其他的心思。

  而对普通百姓而言,余粮变成了活钱,也让集市焕发了生机。

  对于新安置的流民来说,这场景如同梦幻。

  他们手中那些除去口粮,种子和租赋后剩余的少量粟米豆子,或是自家院子里收获的南瓜,原本还担心卖不出价,甚至烂在手里。

  但是现在,却能够直接去官仓或者信誉好的商贾那里换取钱财或者商品。

  以粮易物换钱,财富的流通变得方便,集市从未如此热闹。

  盐贩子的摊位前,堆满了小袋的粟米,豆子。

  “四升豆,换半斤盐!”交易简单直接,当然这也是太原一地不缺盐铁才能支撑如此行径。

  布商的摊子上,农妇用一筐南瓜干换了几尺厚实的粗麻布,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铁匠铺门口,汉子们用省下的麦子或粟米,换取急需的锄头,镰刀,或者修补旧农具。

  盐,布,铁器这些生活生产必需品,以前对许多流民来说是奢侈品,如今通过手中的余粮变得触手可及。

  基本的生存需求被满足后,一丝改善生活的希望开始在每个人心中萌芽。

  除了平粮以外,郡府也有未雨绸缪。

  粮贱伤农的隐忧,荀彧和陈纪等人并非没有考虑。

  他们对此早有对策,在开仓平粜,打压市场虚高粮价的同时,郡府同步颁布了保价收购令。

  官仓敞开收购,在各个平粮点旁,都有官收点。

  这里的挂牌价,略低于平粜前的市场价,且明确承诺敞开收购,不设上限!

  合适的价格,确保了即便是最普通的农户,在扣除耕种成本后,依然能获得一份合理的,足以维持生计和再生产的收益。

  这是郡府的职责!

  而在工坊制度上,张显他们也做出了改制,针对新兴工坊可能面临的压力以及工人对实物粮食的迫切需求,郡府推出了与曾经工分制度相似的,粮票制度。

  凭票兑粮,以信用保障。

  太原郡府在这一年半中所积攒起来的信誉以及张显个人名望足够施行这种类似纸币的新政策。

  得益于张显的逆推技能,他从带来的纸币上逆推出了一些可以在这个时代做出的特有防伪技巧。

  这些粮票制作精良,难以仿造,然后用特制的盖有郡府工曹和官仓双印的粮票支付工人部分工钱。

  面额清晰如一斗,五斗,一升,五升乃至于一石的票额,都可以在任何郡府官仓或指定的商贾处足额兑换成等值的粮食或者按当日官定平粜价折算成钱。

  工人们拿到实实在在能换口粮的票券,心里无比踏实,尤其对于有家小的工人,这比纯钱更让人安心。

  而且粮票价值稳定,不受市面钱币可能贬值的风险。

  百姓们信任他们的张使君,也信任张使君治下的郡府,加之拥有足够的物资储备作为锚定。

  粮票一经推出除了最开始受到了些必定会出现的磕绊外很快就在各工坊之间流通了起来。

  甚至于民间也出现了粮票流通的情况。

  此举促进了工坊生产和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

  粮票的流通,等于将部分官仓粮食预支出去,但最终又通过兑换回流,形成了一个以官仓粮食,郡府信用为背书可局部支付循环的新体系。

  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钱币发行的压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官仓粮食作为经济稳定器的核心地位。

  甚至只要张显不失了智一直维持好粮票的地位,假以时日粮票就能逐渐取代现有货币的地位,成为新的货币体系。

  如果货币权能够被抓在手里,那对今后的张显政权来讲,就直接将一条腿踩在了不败之地之上!

  半月后。

  晋阳西市,人头攒动。

  一个刚领了半月工钱的年轻学徒,挤到了一家布摊前,拿出一张粮票和几枚五铢钱。

  “掌柜的,扯六尺青布,用这票抵一半!”

  布商验过票上鲜红的双印,爽快地答应:“好嘞!官仓的票,硬通货啊!”

  旁边,一位老农正用一小袋新粟米跟盐贩子交易,看着官仓平粮点前排着的长队和那低得令人心安的粮价,对旁边的人感慨。

  “老汉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这样的年景!粮多,价还稳!使君的法子,真是给咱庄稼人留足了活路和脸面!”

  一旁茶铺酒楼。

  粮商们聚集,摇头苦笑,他们今年在太原可谓是碰了一鼻子的灰了。

  手脚干净的还好,顶多是收不到粮食而已,像那些手脚不干净的,自身的财货被没收了不讲,听说还有很多被带去了太行山劳改。

  看着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常的景象,几名商贾摇头苦笑。

  “囤粮就别想了!这太原的官仓简直深不见底,还有保价,算了今年还是老实做点别的买卖吧!”

  “就是可惜了,要是这粮食送去冀州青州等地,一石粮别说翻个几十倍了,翻个十几倍简直轻轻松松。”

  “别说了,再说下去我又要心动了,要是被司法曹盯上那我可全把你们拉下水。”

  “去你的!”

  酒楼之中,一男一女对坐,听着这些对话,那青年男子嘴角不由的勾起。

  而他对面那位简直如同从画里走出来的女子见他高兴,眉眼也不由的弯了弯。

  “夫君今日可是高兴了好几回了。”

  男子抬起杯子吹了吹有些烫嘴的茶水轻嘬了一口:“婉儿应是知道我在高兴什么的。”

  女子眉眼波光流转:“妾身又怎么猜得透中郎将的心思呢。”

  “哈哈哈调皮。”

  张显轻笑了几声,摇了摇头:“文若他们的手段不错,给他们一个目标,就能把事情给彻底办好,也多亏了他们,为夫才能有闲陪夫人到处走走。”

  “如何?这太原风景比之武威可有优异之处?”

  他看向邹婉,眉毛也是挑了挑。

  女子掩嘴一笑:“夫君是在这里等着妾身呢?是是是,太原郡比武威郡好出太多了。”

  正在说笑呢,邹婉掩嘴的动作一止,忽的有些干呕。

  张显一愣,旋即起身过去伸出手轻拍她的后背。

  “怎的了?吃坏了什么东西?”

  干呕一阵后,邹婉抬头摇了摇:“妾身也没吃什么东西啊。”

  “手给我。”张显探出手抓住了邹婉的手腕。

  搭脉闭目,半晌后他睁眼怔住了。

  “有有了!?”

  “来人!”

  他大喝一声,酒楼宾客的目光瞬间都被他给吸引,还没等反应过来,就听一阵起身以及脚步声接连响起。

  二三十个身材魁梧异常的汉子在二楼与一楼相继围绕他俩身侧。

  “送.送夫人回府.”

  即便是经历了许多,从尸山血海中淌过好几回的他,在面对第一次妻子怀孕的当口不免的都有些发愣。

  自己这是要为人夫后为人父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最新章节,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