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桃源稍显宁和。

  能做的活已经不多了,田地打理除了定期施加腐熟水肥外,就也只有除草驱虫这些了。

  两千多亩田地的生长状况良好,水渠连通着,从溪流引水浇灌。

  七百亩的南瓜田长势旺盛,零散种植的麦子看着也行。

  剩下的其他田亩便都是菽了。

  种豆固氮,为来年做准备。

  十天一轮,家园田地的甘蔗棉花都已经收了差不多四轮了。

  除了留种外,这些收获的张显也开始了尝试。

  棉花用来纺布不够所以搁置一旁,四轮百多斤的甘蔗出产则是可以用来尝试熬糖了。

  原先拿到周管事交给他的甘蔗时他还以为本土甘蔗天生就是短小呢,没曾想家园田地种出来的诸柘(竹蔗)却是比带回来的那些高大太多了。

  整株高两米二三,一根差不多就有四斤重,去头尾后还有三斤半,表皮紫红或青黄,覆白色蜡粉。

  第一次出产后他也尝过,甜度不错,没有预想中的差,只不过紫皮的竹蔗比青皮要甜上许多,所以后续几轮的种植他都用的紫皮蔗的节段。

  制糖的具体方法张显不知道,但归根结底无非就是熬汁。

  搬着一口铁锅回了自己的小院,他从负重空间里将那百多斤的甘蔗放到了小院地上。

  榨汁的工具暂时没有,索性他也就弄来了一个石臼,原本是用来舂捣稻谷的,用来捣汁应该也行。

  柴火院子里就有,工具齐全了,他便开始了制糖。

  带回来的甘蔗都是紫皮,而且头尾都斩了下来,甘蔗头部甜份太低,尾部有根用来留种,所以这些蔗都是最甜的那部分。

  单根重量都在三斤半,他取了一根斩成二十厘米的小段放入石臼中。

  石臼捣汁有些小了,刚放了一根就被塞满。

  没办法了,只能硬干,等这次熬糖结束自己怎么的也得弄个合适的榨汁机出来。

  舂,使劲舂,力气涨了不用等于白涨。

  说不得舂这玩意也算是一次力量训练呢。

  石质的舂头上下来回,汁液四溅,噗叽噗叽的声响伴随着断裂的纤维。

  费了一膀子力气,石臼里的紫皮甘蔗都快缩成一团了,半臼的浑浊汁水散发着一股子的甜味。

  抬起石臼他将这汁水倒进了铁锅,约莫着一斤多一点的样子。

  一番舂捣下来,身上都有些蒙汗了,索性他回屋将长袍内衫全都脱掉,换上自己的那一身现代服饰继续舂捣了起来。

  百多斤的竹蔗他捣了三十余次,费时费力。

  不过这只是初期试验而已,弄完了这次他就知道那些环节是可以改进并适合什么工具的了。

  锅中汁水三四十斤的模样。

  熬糖体现就体现在一个熬字上面,燃火煮沸,铁锅里的汁水翻滚,带出大量的浮沫。

  ‘要不要撇沫子啊?’

  虽然没熬过糖,但他煮过汤啊,煮汤时的沫子他知道要撇,但煮糖的没人教过啊。

  万一是有用的呢?

  拿不定主意,索性他也不撇了,等出糖以后留下一些跟第二次煮糖撇沫当对比,那就清楚该不该撇了。

  随着火焰的炙烤,铁锅里的汁水逐渐从白浊色变为了青黑,大量的气泡从底下浮出,但锅里依旧是汁水的模样,没有半分粘稠。

  他只得是不断的搅拌防止底下烧糊。

  就这么搅拌加搅拌,逐渐的铁锅里的汁水越来越少,颜色也从青黑色转为了棕红,糖液变得粘稠,每次搅动都有无数糖液会粘黏在木铲上面。

  ‘跟炒糖色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了?’

  一边搅动,张显一边想着,此时铁锅里的汁水就只有底下那么一层了,细密的气泡翻上锅壁又粘稠的流淌下去。

  “你在做什么呢家主?”

  “哎呦卧吓我一跳。”

  正专心致志熬糖的张显被这么一嗓子差点给魂都飞走了。

  他没好气的扭头看了过去,却是李真蹦跶着跑了过来,然后凑到锅边,好奇的朝里面打量。

  “远点远点,脸蛋眼睛不要啦?”

  张显拿着木铲的中间位置用把狠敲了小女娃的脑袋一下。

  后者双手捂着个脑袋可怜巴巴的瞅着他。

  “怕了你了,蹲我这来,待会你就知道是啥了。”

  小院里多了个李真,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有她看火了,自己就能专心盯着铁锅里的变化。

  汤汁还在变得粘稠,随着一股隐隐的焦香味散出时,他顿觉不妙,连忙喊道:“扯火扯火,把火灭了!”

  手里木铲翻动,避免剩下的糖浆持续接触锅底。

  李真小丫头的速度也很快,就在张显喊扯火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将围灶里的火给扯了出去。

  随着锅里的温度一点点的降低,他端起铁锅的两个耳朵,将糖浆给倒进了一个陶罐里。

  “帮忙把挂着的这些赶下去。”

  他朝李真努了努嘴。

  “哦。”

  李真懵懂的拿起木铲将铁锅里残留的糖浆给全都刮了下去。

  一百多斤的甘蔗,三四十斤的汁水,最后得到的只是一罐十来斤的糖浆。

  而且他还觉得这只是糖浆而已,跟糖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就连后世残次品的糖沙都比不了。

  ‘要结晶吗?’

  ‘怎么结?’

  ‘自然结吗?’

  一连串的问号在脑袋上浮现。

  他蹲下身子望着放置在一条板凳上的陶罐陷入了沉思。

  “家主家主?”

  李真歪着个脑袋小心的戳了戳张显。

  上个月桃源发生的事可还历历在目,她生怕自己这个好家主又在弄什么幺蛾子了。

  “嗨嗨嗨,你这妮子咋个这么烦人哩,想事情呢。”张显从柴堆里折下一根手指粗细的木棍,吹了吹上面的灰往陶罐里一戳然后搅动了几下,提溜起来后吹冷递给了李真。

  “去房间里吃去,我床边小桌上有本列国游记,你给我把前百字抄写两遍!抄不完打屁股!”

  “家主.”

  李真又开始可怜巴巴了。

  天见可怜,学堂好不容易放天假了,怎么还有作业啊!

  但在一个沉心理工的男人眼里,这等可怜丝毫不够看。

  “去!”

  他将蘸了一坨糖的木棍塞进了李真嘴里。

  一瞬间,小女娃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呼噜着嘴:“呜甜的,好甜。”

  多巴胺:没错,是我在发力!

  小女娃满足的走向房间,连难得假期还要写作业这件事的痛苦都给抛之脑后了。

  小院清静了下来,张显从罐口盯着里面的糖浆,继续沉思。

  也不知道沉思了多久,突然,他的脑海,眼前仿佛出现了一连串的影片播放。

  【未来视野2级:打造当前世代物品时,有一定概率获得此物品未来演进版本的制作流程(当前概率加成百分之六,技能等级提升)】

  眼前的播片是几倍速张显不知道,但里面那些走动的人跟做的事他却看的一清二楚。

  随着最后落幕,一罐雪白如沙粒的白糖呈现。

  他的脑子翁的一下,瞬间明白了自己制糖过程中的所有错误操作。

  “技能居然触发了!”

  “这是宋元时期的炭吸制糖法!”

  “原来是这样”

  张显砸吧了几下嘴,像是在品味着什么。

  眼睛瞥向陶罐,眼神中露出一抹嫌弃。

  “可惜我那百多斤的甘蔗了。”

  他熬制的这锅糖水理论上来讲也算是糖。

  陶罐里的糖浆在沉淀中会自然析出结晶凝结,只不过他的糖水没做任何处理,最后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比红糖质量还差的糖沙。

  “留着给桃源众充当进步奖励吧。”

  这十斤左右的糖浆最后能的糖沙五六斤左右,剩下的便是无法彻底凝结的糖浆。

  试验性质的熬糖没想到还触发了未来视野,这下可把张显给高兴坏了。

  他高兴的原因除了得到了制糖的方法外,额外的还有活性炭的制作方法。

  这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可惜甘蔗都用完了,下次制糖只能等甘蔗成熟。

  不过也不用像这次一样等个四轮那么久了。

  四级的家园农田,六百四十八个植被生长空间,比起此前早已经是今非昔比。

  这次光是甘蔗一种就是两百个位置,一根裁选好的甘蔗三斤半,下次制糖就是七百斤的甘蔗。

  制糖不像制酒,高粱的单株重量太小,无法用家园田地进行大规模生产。

  但甘蔗不一样,它单株就是好几斤重,配上如今大面积增大的家园区域,十天七百斤的甘蔗就等同于一月两千斤。

  在这个一斤岭南蔗膏一金饼的年代,一月两千斤甘蔗所出的糖足够比拟一些小型豪族一年的产出了。

  十天后就是这轮甘蔗成熟的时间,正好,这十天里可以打造一些用来制糖的工具以及培养制糖工人。

  拿定主意,他便彻底息了院子里的余烬,想起李真还在房间里便悄摸的去看了一眼。

  此时这个丫头正在照着一本装订起来的书籍抄写呢。

  他也没去打扰,自顾离开了小院。

  面对奇装异服打扮的庄主,桃源众人已经是见怪不怪。

  虽然这身衣物庄主已经很少穿了,但每个月总会看到个那么一两次,所以早已是习惯。

  拎着用草绳绑起来的陶罐,他先是去了炭窑那边。

  桃源的炭窑建在最边缘的位置,两座弧顶的窑中间是一道直通的方体建筑。

  那里是柴口,温度会从这往两边的窑体里升温。

  找到负责烧炭的工人头子,他直接过去吩咐道:“这次炭出以后帮我烧一批枣木梨木的硬木炭,我有用。”

  “诺,庄主,烧好了我叫你。”

  烧炭头子稍显激动的应承下来。

  能直接跟庄主说上话,这可是别人没有的福气。

  炭窑这边虽然叫炭窑,但这些工人却是韩暨亲自教导的,除了可以烧炭外,还能烧砖,烧陶。

  算是一个多功能的窑体,韩暨有心在这边再多新建几个窑口,以后需要什么庄里都能自足上。

  吩咐了烧炭头子,他便转身离开。

  要枣木梨木炭主要是为了制作活性炭。

  白糖想要变白,脱色是最主要的,而宋元时期的炭吸制糖法已经可以稳定白糖的颜色。

  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使用活性炭进行色素分离。

  如果不是未来视野的激活,光是自己琢磨恐怕这辈子都琢磨不清楚如何制作白糖。

  要白糖并不是说为了好看,算了,好看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关键的是白糖的味道够纯。

  对于世家豪门来讲,糖他们并不是没吃过,想要打开糖的生意,要的就是足够特别。

  虽然说着很难听,但事实就是糖跟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即使穷极他们一生,能获得的唯一甜味也只限于路边生长的野果。

  搞定活性炭制作需要的舒孔炭,下一步便是糖结晶的缸。

  技能激活时看到的制糖流程,人家的缸体内部是有螺旋纹路的,这个主要是为了诱导晶体定向生长。

  现场制陶不现实,但好在桃源别的不多就是陶缸多,他找了个手巧的庄户,让其在缸内小心的去磨出螺旋纹路来。

  有了结晶缸,他又去找人制作竹编转笼,同样也是技能激活时看到的技术,通过人力手摇,每分钟的转速能有180-200转。

  这个是为了分离糖蜜。

  也就是无法凝结成晶体的糖液。

  宋元时期的这套分离法,效率能有百分之八十左右。

  能够更快的将湿糖凉成干糖。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都在为第二次制糖做准备。

  原先的那罐糖浆他交给了黄忠,让其自行奖励给桃源众中努力上进的战士以此提高军中的上进心理。

  铁匠铺他也去了,亲自打造了一副榨汁工具,利用杠杆原理的下压榨汁法,比他一开始直接用石臼捣不知道要便利多少。

  桃源的日常依旧,学堂蒙学,演武场将士奋力,各色特产产出稳步。

  酒,纸,弓,甲,匠人手艺日益增长。

  期间仅有韩暨离了桃源几天,张显只能是代替他上了几天的课。

  但别的不说,学识技能加持,这几天里学堂的学子知识掌握都很牢靠,以至于忙完‘营户’事情回来的韩暨用异样的眼神去看他。

  就像是在问:“主公有这本事何须找我来授课?”

  嗯.

  这种事就别问了,问了你也不懂。

  很快,家园农田里的甘蔗便长成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最新章节,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