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陶瓮上的盖子,内里的情况果然如张显所料。

  黄红的糖沙堆积成一团团的,浸在还剩个底的糖液里。

  “用轻纱滤掉糖液,将糖沙全部翻出。”

  他挥手命令。

  “诺!”

  几名学徒拱手,商讨一番后协力开始了操作。

  一人搬来一条马凳将陶瓮放置其上倾倒。

  余下几人一人负责把控倾倒出来的糖水稳稳落在蒙着轻纱的陶罐里,另一人用工具将里面的糖沙翻出。

  黄红的糖沙湿漉漉的粘黏成一块块。

  等所有瓮里的糖沙都被集中倒进铁盆里后张显上前掂量了一下。

  一百一十斤左右的糖浆最后凝结出的糖沙差不多有八十多斤。

  什么?你问他怎么能这么确定自己掂量的重量的?

  哦,他有负重属性。

  【负重:87/99斤】

  面板能用出的花活不少,用负重属性称重只是其中一个用法,所以在桃源,百斤级以下的重量单位愣是差不了分毫。

  他的手,就是秤!

  放下铁盆,他又看向那口装剩余糖蜜的瓮。

  其实这些也是糖,只不过无法凝结了而已。

  他看着几名学徒笑道:“都找个竹筒,每人用竹筒装些带回去给家人尝尝,不过别外说啊。”

  “诺谢庄主赏赐!”

  张显摆手,今后都是制糖坊的工匠,些许福利能够收买住心也是好事。

  他看着几人装着糖蜜,都是很有分寸,每人只要了二三两便不再装了。

  “多装些,弄个半斤回去。”

  剩余的糖蜜还有三十多斤,这些人一人半斤也要不了三斤。

  几人有些感恩戴德的又装了一点,后面任凭张显怎么喊他们也不要了。

  还行。

  张显内心暗自认可,将这口糖蜜罐放置一旁,准备待会拿去演武场。

  铁盆中的糖沙还不是他要的白糖,这顶多算是黄砂糖,虽有凝结但色素依旧累积。

  下一步要做的便是脱色。

  之前做的活性炭此时便要用上了。

  用了口特意砸破底的陶缸充当过滤容器,其内铺上轻纱,洗干净晒干的石英砂,再在其上铺上一层厚实的活性炭。

  这就是给糖脱色的关键。

  活性炭会吸附掉色素,下层石英砂会保证炭屑不掉进容器,最后的轻纱层会再做一遍过滤杂质的工作。

  铁锅烧热注水,水跟糖的比例在宋元炭吸制糖法的技艺里是三比一。

  三斤水一斤黄砂糖,温水下糖溶解成糖水而后注入活性炭过滤缸中。

  随着糖水的一点点渗透,最底下的轻纱湿漉,滴滴糖水下落滴入螺纹陶瓮。

  张显拿了个杯子上前接了些糖水,约莫半杯后拿到眼前观看,此时这糖水的颜色以是白亮为主。

  “是这个颜色,你们也都看看。”

  他将杯子递给了身旁一名学徒,几人相互传阅一遍,将这一步骤糖水该是什么颜色给记在了心里。

  后面的操作其实也就跟三天前熬糖的步骤一样了。

  张显没再上手,只是看着几名学徒将过滤完的糖水再次熬煮,有手法跟火候上的问题他在出声指点。

  很快,八十七斤兑出的两百六十斤糖水再次熬煮成了糖浆,只不过这次糖浆的颜色白亮,倒入螺旋陶瓮里再次盖上盖,三天后这批白糖就该是成了。

  “照这三日的操作继续即可,三日后某再来查验。”

  “庄主慢走!”

  离了制糖作坊,张显找到韩暨两人骑马去了桃源三里外的围堰。

  几十号农闲汉子正在忙着平整地形,然后用黏土石块混合搭建石坝。

  上流的水他们已经从旁挖开了一条渠,让水弯着流淌下去再汇入主溪,看得出来有过一次经验的他们办起这事十分的熟练。

  “公至却是给桃源培养出了许多能工巧匠啊。”

  两马并行而来,看着他们热火朝天的景象,张显侧首与韩暨说道。

  后者略显自得的颔首:“隐姓埋名之时为了生计才养成的这般,若是此前,暨可能看不上此些活计。”

  “总归是有你才有如今桃源匠艺,公至功不可没。”

  张显衷心的感慨了一句。

  到了地,二人下马,看着逐渐垒高的四周,皆是满意的点头。

  “许冒!”

  韩暨朝热火朝天的工地喊了一声,登时就得到了一声响亮的回应。

  “诶!公至先生!”

  一人束发球冠,光着膀子的中年男人跑了过来,脸上身上皆是泥点。

  待看到韩暨身边的张显,这人神情激动的跪了下去:“庄主当面!小的许冒,见过庄主!”

  由不得他不激动,几月前,他带着一家老小窝在窝棚里已是奄奄一息,若不是那时一名少年郎问他是否愿为佃农,他那一家子就饿死在了路边。

  后来到了桃源后他才知晓那日救他一家老小的人名为夏侯兰,而聘他为佃户的则是夏侯兰的兄长,张显张子旭。

  一家之命无以为报,所以到了桃源后他干事都比常人多出几分力气,久而久之,一帮经常跟他上工的也愿意听他说几句。

  上次韩暨点了些人修建桃源里的围堰时发现了这点,便点了他来充当工头。

  面对桃源庄户动不动就给他行跪拜之礼张显都快麻木了。

  不是说跪拜大礼汉时不兴的吗?

  无奈,也只能上前搀扶起身:“都说了许多遍了,无需多礼,尔等也真是”

  他是又好气又好笑,只得拍拍这人膀子全当出气了。

  “嘶,庄主大恩无以为报,小的也只有这把子力气跟脸面了。”

  许冒龇着牙咧嘴笑道。

  濒死之人被救后的淳朴罢了。

  被晾在一边的韩暨笑着看着,心中感慨,这桃源三千众皆为主公死士尔。

  待两人分开,他这才插话问道:“许冒,这围堰进行到何处了?”

  “回公至先生的话,这围堰只差最后两米的垒砌便可等待干燥了。”

  “用的可是某教的技法?”韩暨再问,朝张显拱手,走向堤坝近前。

  总工巡视工地了,张显心里莫名的升起这种感慨。

  他也迈步朝前走去,看看这纯人力打造的堤坝究竟如何。

  许冒跟在两人身后,细声言语道:“全按照先生的意思。”

  “基底以块石堆砌,缝隙处皆用黏土填补严实。

  如今在造的已是中间层了,全用的黏土加稻草,每十寸夯实一次,没有半点懈怠。”

  几人说着话便到了堤坝边上,韩暨蹲下身子检查了一番夯土层,点头起身:“确实卖力。”

  “那边是最后的竹笼护面?”

  韩暨指向一方,见到几个女人正在那铲着卵石装进竹笼里。

  许冒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妻小在家有些闲不住,便带了些嫂嫂过来帮手。”

  “九月已然凉爽,切莫让她们下水,女身易患风寒。”

  张显出言叮嘱了句。

  “庄主仁厚,小的谨记。”

  许冒诚惶的抱拳一礼。

  “记着便好,往后每日上工前,往库房一去领些黄姜过来,煮沸水与一众弟兄驱寒。”

  张显摆了摆手。

  “诺!”

  许冒的神情更为的激动起来。

  韩暨在一旁检查着堤坝做工,检视一圈后点头而回。

  “工艺质量都没问题,许冒你负责的很好。”

  “先生庄主信赖,小的不敢有半分马虎。”

  韩暨微微颔首,笑着挥手:“自去忙吧。”

  “是。”

  说着许冒便又回去了工作。

  余下张显二人随溪流走向漫步而行。

  “此处倒也不错,难怪公至会选在这里围堰。”

  宽敞的溪流蜿蜒而下,比起桃源的水势,这里的水更为湍急。

  “也是无选之举,往上便是蒲吾地界,桃源不好越界,只得往下而选了。”

  “那边再走十余里便是李家的村户了,在此处围堰势必会影响他们村子的用水,桃源那处围堰恰时汛期雨降充裕,而今枯水季影响到他们用水了届时少不得一番争论。”

  “李家?真定李家的李家吗?”

  张显沿着韩暨所指方向望去。

  “然也,那边是李家的祖地,李家家宅也至于此,如今屋檐联纵,皆是李家佃户。”

  “若我没记错,这李家包揽的是真定县的陶品生意?”张显问道。

  韩暨点头,来桃源这两个月,他几乎把整个真定周边的豪族世家都摸了个底。

  “却是包揽的陶品。”

  “那桃源可是他家的大客户,咱们每月消耗多少陶罐陶缸,这围堰最多也就影响三四天的水量,抽个时间上门拜访一下应该无事。”

  如今桃源每月消耗的陶品无数,光是装酒要用的罐子就得以数千为数,不看僧面看钱面,他就不信李家这个面子都不给。

  “届时某与主公一同前往。”

  韩暨有些不放心张显一个人去,虽然自家主公在常山的名望很好,但有些豪族偏就爱干龌龊事。

  “成。”

  张显点头应允。

  两人又在此地绕行了几圈,五百亩的土地不大,十来分钟就绕了一圈。

  “这里土质却是不适合种地了,底下土质太过紧实透水性太差,不过”

  张显蹲着查验土质,搓了搓几处掘土而出的土粒往李家村的方向看去。

  “我算是清楚李家为何会在此处起家了,这底下陶土丰富呐。”

  “主公还会认土?”

  韩暨颇为惊奇。

  “亲手种过几次田后,不会认也会认了,下次农忙公至随我一同下田做活如何?”

  张显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笑道。

  “自无不可,恰好暨也想知晓这田间地头究竟有何物如此受主公青睐。”

  韩暨也笑了起来。

  汉朝可没有耕读传家的概念,对于种田那自始至终都是黔首的活计,即便是韩暨最为落魄之时,他都没有想过往地里刨食。

  夕阳逐渐西沉,溪水映着余晖,泛着粼粼金光。

  “该回去了。”

  张显翻身上马,与韩暨说道。

  两人沿着溪岸往桃源方向缓行。

  “李家那边,明日便去拜访?”韩暨问道。

  张显点头:“宜早不宜迟,围堰一筑,下游水流减缓,此事我等无礼在先自是要先去招呼。”

  韩暨沉吟片刻:“李家虽以陶业立足,但族中亦有子弟在郡府为吏,不可小觑,主公此去,当以礼相待,但也不必过于退让。”

  张显轻笑一声:“放心,我自有分寸。”

  退让?退啥退!他给面子就接着,不给面子.

  张显眼中闪过几抹从未在穷苦人家身上闪过的狠厉。

  二人回到桃源时,天色已暗,庄内灯火点点,炊烟袅袅,远处传来孩童嬉闹之声,一派安宁祥和。

  张显下马,转头对韩暨道:“今晚早些歇息,明日朝食后再递交拜帖。”

  韩暨拱手应下:“诺。”

  翌日清晨,张显换了一身素色深衣,腰间佩玉,虽不显奢华,却也庄重得体。

  韩暨则着儒生常服,手持竹简,俨然一副士人模样,二人骑马出庄,身后跟着两名庄户,携着几坛桃源自酿的米酒,权作见面之礼。

  李家村位于桃源溪流下游十六七里处,村口立着一座石坊,其上笔记苍劲有力,雕刻技艺也透露几分神韵,显是出自名家之手。

  村内屋舍俨然,道路平整,比起寻常村落,多了几分富庶气象。

  刚到村口,便有李家佃户上前询问。

  韩暨上前一步,拱手道:“常山张氏子旭,特来拜会李公。”

  那佃户见二人气度不凡,不敢怠慢,连忙引路。

  往李家村里走,张显目光多是惊奇了几分,他这还是第一次往他人的庄上参观。

  所以放眼四处打量,眼中不由的多了些比较。

  ‘嗯,屋舍倒是比桃源气派多了,有空桃源也得改改。’

  比起几代传家的李家,桃源就显得有些破落了,庄上屋舍皆是草房,就连自己住的那间都是草土墙。

  复行千步,止于坞墙铁瓦前。

  ‘这便是坞堡了罢!多说豪强乡野筑堡,今次可算是见着了。’

  韩暨前去递交了拜帖,门房拿到了,朝张显躬身一礼便往里跑去。

  “公至,你瞧这坞堡多是气派。”

  “主公若想,桃源自是也可如此。”

  “你别说,我却有几分心动。”

  张显眼眸闪动,乱世将至,如要久居乡野,这坞堡却是是需要建筑。

  不过

  ‘黄巾一乱,该何去呢?’

  ‘西凉羌乱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最新章节,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