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仰头长笑,望向天幕之上。

  那汝阴侯,便是夏侯婴的封号。

  他李世民打了一辈子仗,从未被打得如此狼狈。

  他一向都是在追人,何曾轮到他被人追得连夜逃命?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老臣也憋不住,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这确实……颇有点意思。”

  “居然能快过辽军骑兵,就靠一辆驴车!”

  太极殿中顿时笑声一片,氛围一片轻松。

  “赵光义有些太心急了。”

  “刚刚收服北汉,便不做休整贸然进攻辽军,此等轻举妄动,实属不智。”

  李世民摇头苦笑,但他也理解赵光义为何急于进攻。

  毕竟身为一个“位置不正”的皇帝,总是渴望用功绩证明自己。

  他李世民当年登基之初,也是日夜奋战不敢懈怠。

  只因,他要向天下表明——

  他比李建成,更配做大唐的皇帝!

  赵光义同样如此。

  他迫切地想干出一番皇帝应有的赫赫战绩,用以遮掩他登基时那段颇具争议的往事。

  可结果呢?

  雄图霸业没立起来,倒先给自己整了一出“车神逃亡”!

  ……

  大宋!

  赵匡胤望着头顶天幕,脸色本就乌黑,此刻更是青中泛紫,仿佛整张脸都快爆炸了。

  黑中带紫,紫中透红,像是被油锅炸了三遍。

  “赵光义啊,你好歹也是朕的亲弟弟!”

  “你就不能稍微争点气?!”

  朕承认你的驭车本领,确实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但大宋这点可怜的颜面,竟让你驾着驴车,连夜扬了个干净。

  宋朝的脸,就这么被你甩在了风中……

  赵光义的脸红得仿佛涂了胭脂。

  先前在朝堂上的豪言壮语,如今还在宫殿里荡气回音。

  “我赵光义,岂是庸碌之人?!”

  啪——!

  仿佛空气中传来一记清脆响亮的耳光,结结实实打在脸上。

  赵光义怔怔地站着,半句话也挤不出来。

  不是他不想说,而是真没法再开口。

  这次,算是彻底将自己钉在了“帝王耻辱”的标牌上。

  燕云十六州没拿回来也就算了,结果还被辽军骑兵追着跑了两百里。

  而且是坐着驴车跑的!

  ……

  永乐时期!

  朱棣看着这段视频,嘴角忍不住抽了几下。

  他、赵光义、李世民这三位,都是“太宗”,又都不是从太平路子上来的。

  皇位的来源都略显尴尬,所以一个比一个拼命。

  朱棣上位之后,更是昼夜操劳、动辄亲征,就是为了向世人证明:

  我朱老四,不仅能坐这把龙椅,还能坐得稳!

  起初看“高粱河车神”的名号,朱棣觉得还挺有趣。

  可视频最后一句话让他笑意瞬间凝固。

  他听到了一个名字——朱祁镇!

  “‘祁’字?!他怎么也被提了?!”

  朱棣脸色一变,一股不祥的念头升腾上来。

  在这种场合下突然被点名,往往没什么好事……

  朱祁镇。

  这名字太熟悉。

  朱棣心里顿时一阵烦躁。

  当年老朱给子孙后代排了字辈。

  朱棣这一支的字辈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而“祁”字,正好是第三辈!

  朱祁镇,是朱瞻基那一代的后人,正儿八经的“祁”字辈。

  朱棣一边琢磨,一边挥手道:“来人,把那臭小子叫来,快点!”

  这事必须赶紧弄明白!

  没过多久,皇太孙朱瞻基便走入大殿。

  一进门,他就察觉气氛不太对。

  今天不是讨论出兵的日子吗?自己按理说应该不用露面。

  “太祖爷突然召我,什么情况?”

  朱瞻基心里犯嘀咕,脸上却不敢表露分毫。

  “过来,来陪朕看段好东西。”

  朱棣笑得有些阴测测,朝他招了招手。

  朱瞻基小心翼翼地靠近爷爷身边,刚想坐下,抬头一看天幕,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天幕上播放的,不正是赵光义那段千古一飙的“逃命纪录”吗?!

  他惊愕地望着画面,心头一紧:

  坏了,这事儿可能真跟自己有点关系……

  ……

  康王时期!

  赵构凝视着天幕中,那辆缓缓驶离战场——

  由驴子拉着的车子上,赵光义面色苍白,狼狈逃离的身影,眼神中满是复杂情绪。

  “若是太宗当年能够重新集结军队,未必不能再拼一局。”

  “可惜,这一战的溃败,等同于彻底断送了燕云十六州的希望。”

  此刻的赵构,还只是满怀理想的少年。

  彼时,太宗赵光义刚登基不久,兵锋正盛,轻松吞并北汉,随即转头北上,对辽国展开主动攻势。

  奈何他太过急于求成,未待部队整备,就匆忙发起进攻。

  结果便是高粱河畔一败涂地。

  那时的宋军虽然遭到打击,但尚有余力再战。

  倘若太宗能够稳住阵脚、重整旗鼓,战局或许尚存转机。

  更何况,辽军主将耶律休哥强渡大河,己方也并非毫无胜算。

  只是太宗中箭之后,竟连夜乘驴车狂奔两百余里,彻底打乱了军中节奏。

  军心瞬间溃散,士气全无,大军群龙无首,被辽军一路追杀。

  自那一役之后,太宗再未亲征,这对军队士气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打击。

  “即便不再亲自带兵,他也本可委任良将,只是他偏偏……”

  想到这里,赵构长叹一声。

  【微操大师———】

  【高粱河一役的兵败逃奔,彻底打消了赵光义御驾亲征的念头,但他却并未因此放弃对战局的掌控。】

  【他成立了枢密院,建立一套所谓的"必胜阵图"——】

  【那就是“平戎万全阵”,用于统筹军务。】

  【每当将帅出征,赵光义都要亲手将这阵图交付,要求必须严格照图行事,不得随意变动。】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还警告:“阵图不可轻易示人,否则威力失效。”】

  【问题是,这位皇帝本人兵法并不精通,却始终死抓军权不放。】

  【战场上,许多将领按图行事,刚布好阵型就被敌军冲得七零八落。】

  【若非几位悍将临场机警、敢于违命变阵,宋军早就全军覆没。】

  【几番挫败之后,燕云十六州的复土之梦,彻底化作泡影。】

  【赵光义因此也被后人调侃为“微操大师”。】

  回顾整个大宋皇帝们的军事实力,除了开国的赵匡胤可称一流,其余多数皆乏善可陈。

  赵匡胤当年之所以能“遥控指挥”,是因为他真正懂行,经验丰富,远程也能看得清局势。

  可偏偏后来那些不通兵事的皇帝,也学着玩起了“远程操作”。

  其中赵光义最是典型,硬要让将帅死守阵图——

  结果自然是一场场败绩收场。

  赵匡胤压制孤儿寡母;赵光义,却反被孤儿寡母打得满地找牙。

  千年之后,还有另一位著名的“微操达人”。

  “机枪阵地左移十米!”

  看着赵光义被后人戏称“微操大师”,一众历史上的帝王纷纷莞尔。

  李世民、朱元璋这些能征善战的皇帝,自然明白这种做法有多荒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最新章节,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