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汉武帝等人看到宋高宗赵构的“荣誉称号”,却并未露出多少惊讶。

  他们已经习惯了——宋朝皇帝,一个比一个离谱。

  外号也一个比一个夸张。

  从宋徽宗、宋钦宗的“靖康大耻”,到赵光义、宋真宗种种“操作”。

  再冒出一个“宋降宗”,其实也没啥好惊讶的。

  毕竟,传承有序,一脉相连嘛!

  老朱等人更是对此早有预料,自然无动于衷。

  【宋高宗赵构,年少时出使金营为质。】

  【他毫无怯色,气度非凡,金人甚至怀疑他是将门之后而非深宫皇子。】

  【后在金人攻破京城后,赵构南下逃脱追捕。】

  【而在海上漂泊多日,历尽艰辛,待敌退方才重新上岸。】

  【此后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政权,面对金军压境时——】

  【他采取的却是屡屡妥协、频频退让的策略。】

  我甚至不惜将坚决抗金的名将岳飞诬陷致死!】

  【据说金军南侵之时,赵构正与一女子亲昵,闻讯大惊失措。】

  【而后从此丧失生育能力,民间因此送他外号“九妹”。】

  【绍兴议和后,南宋俯首称臣,成了南宋皇帝之耻的代表。】

  赵构作为靖康之难中逃出生天的宗室,原本肩负着中兴大宋的重任,应当奋起北伐、雪耻复国。

  但历史却记住了他以割地求和、陷害忠良、频繁迁都而非功业赫赫。

  尽管他维系了宋室的命脉百年,但“中兴之主”的称号,至今仍难服众议。

  其实,赵构早年确有胆识。

  年仅十八时,他主动入金营做人质,令金人都对其刮目相看。

  靖康变故后,他立起南宋旗帜,延续了大宋的皇统。

  可惜,他登基称帝后的行事风格,却和青年时期判若两人。

  当时南宋军队连连收复失地,甚至一度逼近汴京,眼看就要迎回旧都,

  可就在这时,他却下令“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亲手断送了收复故土的大好局势。

  为换取短暂的和平,他甘愿放弃国土、不惜加害忠臣,让自己在史书中留下千古骂名。

  有人说,赵构保住了宋的百年香火,但回头看绍兴和议的内容——

  那时的“南宋”,实则只是“金的附属国”。

  那已经不是堂堂“大宋”,而是“金人册封的宋国”!

  连皇帝的位子都需金人点头,称其为“金属宋国”,实不为过!

  ……

  大秦!

  看完南宋这段历史后,始皇眼中露出一丝冷意。

  身为大一统帝王,他已对宋朝几位皇帝的作为习以为常。

  毕竟从真宗开始,后代皇帝纷纷效仿懦弱之风,

  “这些宋帝,真是一脉相承。”

  “胆小如鼠,畏战如虎!”

  始皇低沉开口,声中满是鄙夷。

  扶苏也忍不住连连摇头,满脸无奈:“身为一国之主,怎能低头称臣?”

  “赵构居然以‘儿皇帝’自居,被后人唾骂也就不奇怪了。”

  一个帝王,若需在异族面前俯首称臣,那还有何尊严可言?

  扶苏心中暗叹:这些宋帝,大多都是没骨气的软骨头。

  ……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挥了挥手,一脸不耐地看着天幕上宋朝的种种作为:

  “朕不想再看了,这宋皇一个比一个窝囊。”

  “我大汉何时受过如此屈辱?”

  “若不是这些皇帝太软弱,怎会让外敌长驱直入,欺我汉人?”

  “为帝者不战则亡!”

  刘彻身为激进派帝王,素来主战到底。

  他从不畏惧战争,唯一担心的只有“银子”够不够打仗。

  他也不是不懂隐忍——

  早期的大汉尚弱,才不得不与匈奴和亲,隐忍蛰伏。

  可等到他继位,国力昌盛之时,他立即强势出击,誓要雪国耻!

  再看大宋——

  明明有一定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却总是畏首畏尾,屡屡后退!

  让汉武帝看得直皱眉。

  “这些宋帝,天生就没骨头吗?”

  “敌军压境不思御敌,只知磕头求和?岂有此理!”

  ……

  贞观时期!

  李世民脸色凝重,显然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满。

  以他的性格,若是宋徽宗、宋真宗这类皇帝生在大唐,只怕他当场就要拍案而起。

  历朝历代的帝王,像宋朝这样一脉相承的懦弱,实属罕见。

  问题不在于他们无能,而是那种深入骨髓的软弱令人发指。

  明明手握可以对抗外敌的力量,却宁可选择屈辱求和。

  “这大宋的皇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朕实在看不下去了。”

  李世民挥了挥手,语气中满是失望。

  “赵构虽延续了宋室的国祚,但离‘中兴之主’的名号差得太远。”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站在一旁,面面相觑,终究未发表意见。

  他们心中明白,赵构并非庸才。

  他能在北宋灭亡后的乱局中承继大统、重建南宋,确实有过人之处。

  毕竟在那种风雨飘摇的局势下,若稍有差池,南宋很可能就此分崩离析。

  但正因为他早年展现出的胆识与果敢,对比登基后的软弱表现,更令人唏嘘。

  ……

  洪武时期!

  朱元璋的神情几乎写满了不屑。

  “我大明的皇帝,绝不能像赵构那般窝囊!”

  他的声音在奉天殿中回响,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作为铁血开国之君,朱元璋的手段或许严厉,却深知一国之主绝不可在外敌面前低声下气。

  “父皇,此言不虚。”

  朱标躬身一礼,神情肃穆道:

  “我大明的子孙后代,自不会步宋人后尘。”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哪怕是大明末帝崇祯,虽有过错,却未辱我明室血脉!”

  朱元璋闻言神色缓和,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天幕中看到的朱由检。

  他虽生不逢时,局势糜烂,但最终选择与国共亡,至少保住了大明的颜面。

  “死并不可怕,怕的是死得屈辱!”

  “宋徽宗死后,尸体都被拿去炼灯油……简直奇耻大辱!”

  朱元璋冷哼一声:

  “还好咱留下了祖训,不然让那些不孝子孙乱来,迟早毁了我大明基业。”

  他的视线扫向一旁的朱棣。

  这小子虽曾起兵造反,但至少展现了朱家的血性,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关于赵构,后世的争议始终集中在一个核心问题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最新章节,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