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脸色缓和几分,点头应下。

  不过,他忽然叹了口气:

  “算来算去,朕的时日不多了……”

  虽然具体寿命未明,但从天幕里透露的讯息推算,

  弘历二十五岁登基,如今已二十多,

  留给自己的时光,恐怕只剩数年。

  不是每位帝王都能看淡生死,雍正也不例外。

  “主子!”

  李卫早就看出些端倪,却不敢开口。

  此刻听到雍正叹息,顿时眼眶发红,扑通跪下。

  “主子!您可得保重身体啊!”

  他苦口婆心劝着雍正,别再如此操劳。

  雍正的勤勉,在帝王中算得上最出挑的。

  若非如此,他也不至于只当十四年皇帝便撒手人寰。

  “哎,命数既定,人岂能逆改。”

  雍正幽幽叹息。

  “朕的时光有限,可该做的事还没完成。

  得抓紧了。”

  他倒并未生出延寿的妄念,

  只想在剩下的几年,将大事处理妥当。

  ……

  乾隆时期!

  乾隆望着天幕里的画面,脸上浮现出笑意。

  听见自己被称作“幸福指数天花板”,心底升起一抹傲然。

  的确,从小便受父皇与祖父宠爱,与旁的兄弟全然不同。

  后来被封宝亲王,几乎是明着告诉天下,弘历就是储君!

  “八十九岁啊……”

  乾隆悠然笑了。

  “朕这寿数,真是够长的了。”

  当然,在他心中若能再熬过九十,那才算真正圆满!

  【乾隆他几乎就是一部高度精密的机器,赏罚分明,从不推诿责任,这一点便让许多皇帝都自愧不如。】

  【在他统治时期,大清疆域扩张至历史极限。】

  【乾隆的识人本领极强,能精准把握局势并合理用人。】

  【即便缺乏亲历沙场的经验,他依旧能提拔将领并屡次收获战果。】

  【他在处理朝政时展现出极高的效率与公正,能准确奖赏有功之臣。】

  若从封建皇权的角度来看,乾隆确实登上了帝王的最高峰。

  但也正因他越接近完美,对于国家的运行却反而是一种潜在的灾难。

  甚至有人评价说,乾隆简直就是一台冰冷的运算器。

  你将功勋与战果输入,他便将官职与赏赐准确吐出,分毫不差。

  你把战败与失责上报,他立刻下达斩首凌迟的命令,连坐全家,一个不漏。

  他的个人能力同样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分析政务、处理事务与信息收集上,几近极致。

  即便自幼成长于深宫,却从未被臣下所蒙蔽。

  他本人未曾亲历沙场,却能端坐京师,通过千里之外传来的层层奏折,精准掌握前线战况。

  要知道,这些奏折来源驳杂,既有将领的,也有地方官的,还有八旗高层、乃至地方王公直接上奏。

  其中自然不乏推卸责任、争功诿过,甚至夹杂私人恩怨而歪曲事实的内容。

  乾隆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把这些立场各异、角度迥然的奏折细细研读、相互印证,最终还原出前线的真实局势。

  不仅如此,他还能分辨出谁在撒谎,甚至能揣摩出对方撒谎的动机!

  更厉害的是,他会把所有奏折留档整理,常常回头按时间线对比。

  一时的谎言或许能瞒得过去,但随着时间推移,前后矛盾必然暴露,最终被他识破。

  例如,当年阿桂在作战时上奏称当地大雨滂沱,乾隆立即联想到几年前当地官员曾奏称大旱求赈。

  一对比,立刻查出虚报赈灾的丑闻,于是大批官员被清算。

  又如平定回部的雅尔哈善,久攻库车不下,还疏忽大意放跑了已经被困的小和卓霍集占。

  再如平金川时的讷亲,上奏折时胡乱粉饰战况,借“春秋笔法”推卸责任,试图欺瞒圣上。

  乾隆察觉后,直接下令抓回处斩,毫不留情。

  意识到自己表现不佳后,他立刻开始自救,想尽办法把责任甩出去,把战事的失败归咎于他人。

  然而乾隆却把他前后上奏的所有奏折摊开来对比——

  再结合其他人的奏报,便将雅尔哈善的心思与所作所为一一拆解,看得透彻无比。

  真正有能力、有手段的将领与大臣,会被乾隆察觉、重用并奖赏;

  而那些无能之辈,在他敏锐的洞察下根本无处藏身。

  即便乾隆远在数千里外,你的一举一动也好似在他眼前发生一般。

  要是崇祯能有乾隆这样的本事……大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更何况,乾隆虽从未亲临沙场,但军事上的见识却属一流,尤其是在平定准噶尔时,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战略远见。

  乾隆二十年,他毅然决心彻底剿灭准噶尔,哪怕群臣极力反对,他也未曾动摇。

  因为乾隆的眼光从不局限于自己一世的安宁,他所考虑的,是“大清万世长久”的格局,是江山永固的格调。

  因此,不论对内还是对外,他都要彻底清除一切可能威胁大清的隐患——准噶尔必须灭绝。

  在这场战役中,他将自己冷酷如机器的政治一面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不留后患,他竟下令对准噶尔进行灭族。

  第三次西征时,他指示清军:凡遇草原上的人,当即诛杀。

  若是大批人群投降,不可立刻处置,因为人多一时杀不干净,“难免有一二漏网之人,将消息传出,引其他部族逃散”。

  至于后世如何评价这份残酷,他毫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在自己手中把隐患一劳永逸地清理掉。

  自康熙、雍正以来的权力积累,到乾隆手中已臻极盛。

  尤其是军机处设立之后,中央集权发展至顶点,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因素几乎被一扫而光。

  可以说,在乾隆手里,清朝几乎避开了封建王朝的所有弊端,走到了封建帝制的极致。

  结果……大清还是迎来了历史的“版本更新”。

  若将乾隆比作游戏玩家,他几乎把这个赛季打到了满级——

  把所有补丁都修补得滴水不漏,最后结算时依旧逃不过天命的收官。

  乾隆还有一项罕见的品质:他从不推卸责任。

  你要一万人,他给你一万五;

  你要三百万粮草,他拨给你四百万。

  战事获胜,是你的功劳。

  只要遵照他的安排,就算失败了,也由他来承担责任。

  他自负,却有自负的资本和战绩支撑。

  乾隆治下的大清,从纵向比,是中原数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疆域最广、国力最盛的时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最新章节,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