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大臣们各自心思涌动,却又不敢明言。

  毕竟太子朱标依然健在,谈论将国政交给燕王的时机还显得过早。

  然而,尽管妖风的助力不可忽视,燕王的军事指挥才能同样不可小觑。

  若非如此,凭借几万士兵,又怎能在朝堂的重重压力下,硬生生撼动几十万大军?

  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正在受挫的燕王。

  谁能料到,那个曾经顽劣不堪的皇子,竟能在未来获得如此成就?

  朱标静静望着天际,心中充满了沉思。

  若有一天,自己真的不在人世,这天下,能否交给四弟呢?

  至少,燕王能够避免战火,百姓也许能迎来一位能干的皇帝。

  然而,朱标心中仍然难以放下对四弟未来治国的忧虑。

  朱允炆,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从他屡次听从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便可见一斑。

  若不是他削藩过于急功近利,靖难之役便不至于爆发。

  朱标叹息一声,心中为雄英的早逝感到惋惜。

  ……

  永乐年间。

  朱棣面带微笑,语气中带着些许感慨:

  “连续三场大风,给了我们极大的优势。”

  “若无这天命相助,靖难之役也不会如此轻松取胜。”

  朱棣心中满是波澜。

  连着三次大风的到来,他相信这无疑是天命的指引,非人力所能为。

  这一信念,更加坚定了他登基的决心。

  “这皇位,注定是你的!”

  金豆子在一旁激动地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信心。

  “建文那小子,实在是无缘天命。”

  “连天都在帮我们,难道他能赢?”

  向来以军功自豪的金豆子,这次也忍不住开口——

  感慨这三场风的诡异和神奇。

  仿佛上天都在站在他们这一方,倾力相助。

  “还记得父亲送回来的那面帅旗,真是令人震撼。”

  朱棣眼神深邃,回忆起当年那一幕,似乎依然历历在目。

  朱高炽并未亲自参与那两次激烈的战斗。

  但他见过从战场上送回的那面军旗。

  心中不免升起一丝惊惧。

  那面旗帜被箭矢射得如同刺猬一般,布满了孔洞!

  这足以体现那些战争的残酷与惨烈。

  直到今天,那面旗帜仍被妥善保留在朱棣的府中,作为警示后人之物。

  朱棣缓缓点了点头,轻声说道:

  “是啊。”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要不是建文那个小王八蛋下的命令,恐怕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已经留在了战场上。”

  说到这里,朱棣不由自主地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

  “那个小子,既想要我的命,又不愿意背上杀叔的名声,哪有那么轻松的事情?”

  他轻叹一声,继续道:

  “我一人独闯盛庸的军营,他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靖难之役的前期毫无疑问是极为艰难的。

  但在那三场妖风相助后,朱棣终于稳住了自己的位置,甚至占据了一些优势。

  “不过——”

  朱棣话锋一转:

  “老和尚的计策也帮了不少忙。”

  “如果一直这样与朝廷僵持下去,迟早会败下阵来的。”

  朱高炽等人明白朱棣口中的“老和尚”指的是谁。

  他们眼中闪过一丝认同的神色——

  黑衣妖僧,姚广孝。

  姚广孝无疑是朱棣的得力谋士和第一功臣。

  自从他劝朱棣起兵以来,他便屡屡献计献策。

  而最终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为燕王朱棣送上了一顶白帽子,助他顺利登上了皇位。

  在靖难之役中,姚广孝的贡献不容忽视。

  尽管朱棣麾下拥有张玉和朱能等猛将,战场上屡屡取得胜利。

  但真正帮助他获得战略优势的,却是姚广孝的智谋。

  姚广孝不仅为朱棣提供了多次关键的策略。

  也策划了整个行动的框架。

  虽然他鲜少亲临战场。

  但他的决策影响了整个战局。

  尤其是后来的胜利,几乎都得益于姚广孝的谋划。

  在战斗中,朱棣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许多决策都要依赖道衍和尚的智慧。

  即便如此,姚广孝从未亲自参与血战。

  然而他独具眼光的大计为朱棣的靖难之路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支持。

  正是凭借这些策略,朱棣最终才有可能成功夺取帝位。

  在夹河之战之后,尽管朱棣一度占据了上风。

  但与朝廷的对抗却依然没有分出胜负。

  战争持续拉锯,若再如此下去,燕军迟早会被拖垮。

  正当此时,姚广孝献出了关键性的建议。

  “我本打算暂时休整一阵,整理军备。”

  朱棣回忆道:“但老和尚劝我直取京都。”

  “若不这样做,靖难之役将不知何时才会结束。”

  他说着,语气充满感慨。

  朱棣深感怀念那个不像和尚的老和尚。

  他知道,若非道衍大师的决策,他的命运恐怕也难以如此顺利。

  姚广孝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多次为朱棣出谋划策,功勋显赫。

  然而,他却拒绝了所有的荣华富贵。

  最终选择脱尘修佛,远离尘世的纷扰。

  “确实,多亏了道衍大师的计策,才能帮助我们家得天下。”

  朱高炽感叹道:

  “尤其是北平一战,他的智慧,功不可没。”

  ……

  天幕画面继续播放。

  靖难之役,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白沟河、夹河、藁城等战斗之后,燕军士气高涨,连续得胜。

  相对而言,朝廷方面则损失惨重,必须改换战术。

  正面战场虽然有所缓解。

  但双方开始通过反间、间谍活动等间接手段展开较量。

  此时,靖难之役已持续了两年多。

  尽管燕军频繁取胜,但由于兵力有限,难以巩固之前的成果。

  许多城池也因无法长期守卫而不得不放弃。

  燕军实际控制的区域,仅限于北平、保定和永平。

  就在此时,姚广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他主张绕过山东,不与盛庸、平安等人纠缠。

  而是迅速南下,直取京都。

  姚广孝推测京都守军不强,一旦出其不意,定能攻占。

  他的建议让朱棣的眼前一亮。

  尽管朱棣犹豫过一阵。

  他很快就意识到这场战斗如果再拖延下去,对他而言只会更加不利。

  最终,朱棣决定采纳姚广孝的计策,带领大军直奔京都。

  “好!”

  朱棣果断下令,决定南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最新章节,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