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一边笑着,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出即将实施的重大举措。

  本是一项足以撼动整个朝野的政策。

  然而在朱标的口中,却似乎不过是一件和酒席间小事一样可以轻松谈论的事务。

  “老二、老三都已经不在了,现如今你是所有藩王中的最高者。”

  “所以作为大哥,我想先和你商量一下这件事。”

  “看看该如何行事。”

  朱标轻松的询问,朱棣当场拍手叫好,显然没有半点犹豫。

  削藩?

  削藩正好!

  大哥你这削藩的方式真是妙不可言啊!

  朱棣毫不迟疑地说道:

  “臣弟自然是听从皇兄安排!”

  “皇兄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朱标一边笑着,一边摆手示意。

  “咱们是兄弟,何必这么拘谨?”

  “暂时还没定下具体办法。”

  “只是想着和你商量商量,免得误伤了咱们兄弟的感情。”

  接着——

  朱棣非常配合地提议:

  自己的兵权应归朝廷管辖。

  “节制沿边士马?”

  那是朝廷的兵马,当然是大哥的兵马了!

  如果有需要调动的事,当然要先向大哥汇报一声。

  “燕王三护卫减至一!”

  “如今天下太平,臣弟身边再需要那么多护卫做什么?”

  “藩王的俸禄嘛,能少就少一点!”

  “现在大哥才刚刚登基,咱们这些弟弟,得更多地为大哥考虑!”

  朱棣话音刚落,补充道:

  “听说京师的大本堂又开始开课了。”

  “臣弟打算将高炽、高煦等几位兄弟送去大本堂读书。”

  “皇兄也替我多指点指点那几个臭小子。”

  朱标欣慰地点了点头,微笑道:

  “老四,近些年你真是懂事多了。”

  “也开始替大哥分担些心事了。”

  “不过,你这话说的可有些过了,倒像是我这个大哥在逼你们做事。”

  “刚一上位,就急着处理你们这些弟弟们的事务。”

  朱棣立刻神色一正,说道:“过分?”

  “一点也不过分!”

  “谁敢说闲话,臣弟一定去教训他!”

  “我明天就正式上奏朝廷!”

  第二天,朝会如期举行。

  刚刚回京的燕王在奉天殿上奏——

  自请归还兵权,并且自请削去两护卫!

  接下来——

  其他藩王也纷纷上书,表示愿意效仿燕王,主动为朝廷分忧!

  意思也差不多:

  弟弟们实在太想被削权了。

  不削他们浑身不自在。

  朱标在三番五次的推辞之后,终于无奈答应了藩王们的请求。

  虽然削去了部分藩王的权力,但朱标也给他们在经济上的特权补偿,

  并且对于几个塞王依旧予以重用,并未将他们调回内地。

  他们依然保持节制地方军队的权力。

  然而,这些藩王们也表示。

  虽然这些权力还在,但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向朝廷报告。

  至于经济上的奖励,藩王们在三番五次的推让之后,也勉强同意。

  这场本应引起巨大震动的削藩行动,最终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

  ……

  奉天殿内。

  朱允炆望着天幕中显现的削藩画面——

  心中不禁陷入沉思。

  他花费了多少心力才削了藩权。

  而自己父亲刚一开口,四叔竟然就想好了削藩的办法。

  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

  老朱看着兄弟二人的和谐画面,不禁露出了微笑。

  这才对嘛!

  确实,老大做的,才算是真正的削藩!

  哪像一些人,一上来就急于逼人逼得死死的。

  老大削藩,弟弟们心里很放心。

  大家都知道,老大心疼他们,这样的削藩,肯定不会让他们亏待。

  就算是让藩王们吃点亏,老大也总会有补偿。

  这一切不就避免了靖难之役吗?

  还是得说,老大真是智慧过人!

  朱标注视着天幕,默默点了点头。

  如果有朝一日,他真得开始削藩,恐怕也会是这么一副画面。

  想来老二、老三、老四他们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他们看到这一切,也自然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反正不做又能如何?

  反叛?那大哥可不是个好惹的角色!

  天幕继续说道。

  【政治延续的稳定性提升。】

  【朱标一旦登基,将继续秉承洪武年间的制度框架。】

  【并最终形成“太子监国一皇帝垂拱”的权力结构。】

  【这一结构将使明朝的皇位继承更加平稳,从而解决了历史上“叔侄对立”的问题。】

  【......…】

  开国之帝往往会成为继位者的榜样。

  比如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为大唐奠定了一个铁的规矩——

  谁有实力,谁就能当皇帝。

  这也让大唐的皇位继承方式变得简单直接。

  再如老朱与马皇后的深厚感情,也为后代皇帝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朱家后代出了不少情种。

  而大明也涌现了许多贤后,如马皇后、徐皇后、张皇后等。

  若是朱标没死,皇帝朱元璋与常务副皇帝、太子朱标的这种权力结构,必定会得以延续。

  太子不必担心遭到父亲的猜忌,能够提前参与朝政。

  这无疑大大增强了皇权交接的稳定性。

  同时让太子得到了更强的锻炼,避免了昏庸之君的产生。

  大家都知道,大明历史上的叔侄关系并不好。

  若朱标继位,朱棣就不会和自己的大侄子朱允炆发生冲突。

  朱棣若不称帝,朱瞻基自然也不会有机会与大明的“扫堂腿”、“瓦罐鸡”二叔较劲了。

  这时,老朱和朱标相视一眼,两人同时叹了口气。

  “我还是再生个吧。”

  朱标在心中想着。

  “老大,还是再生个吧。”

  老朱也在心里默念。

  虽然天幕播的是未来的景象。

  但从之前的画面来看,朱允炆显然不适合做皇帝。

  这孩子前脚还跟祖父朱元璋说要善待叔叔们。

  结果刚一上位就开始打压亲叔叔。

  这能是一个明君所为吗?

  削藩可以理解,毕竟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的一系列决策,完全表明了他缺乏领导的能力。

  要是他不犯那么多错误,老四就不可能成功。

  然而,朱允炆愣是一个正确的决策都没有做!

  一个正常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

  所以,不管是老朱还是朱标心里都明白,朱允炆注定与皇位无缘。

  允炆啊,你和其他孩子可不一样,

  你不必执着于皇帝的位子,做个富贵的王爷也不错!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最新章节,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