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将他这番表现看在眼里,心下觉得有些好笑——这老货,分明是怕被自己贬斥,故意装出这副恋主的模样,倒也算是煞费苦心。
“起来说话吧,”朱由校语气平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都是执掌宫中纪检府的掌印大太监了,怎还如此作态,不成体统。”
“奴婢……奴婢不管身居何职,永远是陛下身边的一个老仆……”魏忠贤并未立刻起身,反而就着跪姿向前挪了半步,泪眼婆娑地说道,
“只要能守在陛下身边,哪怕只是每日为您端茶递水,清扫殿宇,奴婢心里也是欢喜的,踏实的……”
“好了,你的忠心,朕素来知道。”朱由校见火候差不多了,便不再逗他,免得这老太监真以为自己失宠被贬,徒增不安。
他神色一正,肃容道:“魏大伴,你是个有胆魄,能办事的人。将你长久拘在宫中,只管内务,实是屈才,也浪费了你的能耐。朕正是出于信任,才将此等重任交付于你。”
他看着魏忠贤微微睁大的眼睛,继续道:“此番南下江南,你要与杨卿、崔卿同心同德,密切配合,务必给朕将南直隶,尤其是那些与地方官员勾结、尾大不掉的士绅豪强,好好地整顿一番!”
朱由校略作停顿,给予对方消化信息的时间,“你与杨明辉同去,要替朕办好几件要紧事。”
魏忠贤心中一震,悬着的石头瞬间落地,连忙竖起耳朵凝神细听。
其一,全力推行朝廷既定之新政,首重清丈南直隶全部田亩,取消一切士绅优免特权,无论官绅庶民,一律按律征收税赋,此乃新政根基,不得有误;
其二,着力推动大明银元在南直隶的流通与兑换。朕后续会下令帝国银行,逐步接管、整顿当地原有的钱庄票号,组建分行,你等需为此做好准备,扫清障碍。
此外,开海事宜正在进行之中,朕担心南方有些海商铤而走险,勾结地方士绅,煽动百姓制造事端,扰乱地方安定。此事你需格外留意,严加防范。”
魏忠贤听得心中透亮。他并非愚笨之人,能爬到如今的位置,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否则也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九千岁”的名头。
他知道江南士绅盘根错节,百年积累的势力深不可测。
当年先帝在位时,整个大明的朝堂,几乎都是由出身南方的官员士子所把持,其影响力渗透至方方面面,实力之强,根基之深,难以估量。
尽管陛下登基后,以雷霆之势清扫了朝堂,可这些人在地方上的根基仍在,良田千顷、商铺林立,甚至勾结地方官与卫所将领,依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恐怖力量。
同时,魏忠贤也清楚自己现在在宫中的处境,自东厂改组为纪检府后,他的权柄相较于昔日已然大幅缩水,监察范围主要局限于京城各衙门以及宫内事务,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此刻听得陛下不仅没有疏远自己,反而将整顿江南如此艰巨而重要的任务相托,心下虽然对南方势力的庞大感到些许畏惧,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重新重用的激动与跃跃欲试。
这无疑是他重返权力核心、再立新功的绝佳机会,为了这个,就算前面站着任何人,都得死!
心念电转间,魏忠贤再次俯身,重重叩首,声音带着决绝的颤音,慨然表态:
“陛下信重之恩,天高地厚!奴婢……奴婢纵是粉身碎骨,亦难报陛下万一!此去江南,定当竭尽全力,荡涤奸邪,肃清寰宇,必不辜负陛下之信任与重托!”
言语铿锵,神态决绝,一时之间竟真如壮士奔赴九死一生的战场一般。
朱由校看着他这番表演,心中了然,却也满意他的态度,微微颔首道:“不必如此视如龙潭虎穴,徒增压力。朕既派你去,自有安排。”
“此番南下,凡有证据确凿,却仍胆敢违抗朝廷政令、阻挠新政推行者,朕特许你,可行先斩后奏之权!”
“所有犯官家眷族人,待福建水师成功荡平大员(台湾)后,一律发往彼处垦荒拓植,以充实边地。”
他目光转向一旁始终沉默肃立的杨明辉,继续对魏忠贤说道:“此外,朕会加授南直隶总兵崔旭东,暂代都督府大都督一职,总揽南直隶、浙江、福建境内军队一切军事事务,负责整顿清理当地卫所。”
“同时,杨爱卿麾下的五千精锐锦衣卫,归你节制调遣,如此一来,你还有何疑虑?”
魏忠贤听罢陛下这番安排,心中顿时大定,先前那点惶恐不安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底气与兴奋!
皇权特许,先斩后奏;军队支持,精兵在握;粮草军械,内帑兜底!他魏忠贤,可还从来没打过如此“富裕”的仗!
“奴婢领旨!”魏忠贤再次重重叩首,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振奋:
“定与杨大人、崔总兵同心协力,为陛下扫清江南阴霾,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领了圣命,魏忠贤与杨明辉恭敬地退出了乾清宫。
一出殿门,魏忠贤脸上那副悲戚忠诚的表情慢慢收敛,眼底闪过一丝混合着狠厉与兴奋的寒光。
他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矗立、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宫殿,心中暗道:
“都是你们这帮江南的逆贼,害得杂家不得不离了京城,不能侍奉陛下左右……此番南下,定叫你们知道厉害,扒皮抽筋,也难解杂家心头之恨!”
他转向身旁沉默寡言的杨明辉,脸上已换上一副雷厉风行的神色,声音也恢复了往日的尖锐与力道:
“杨大人,事不宜迟!你即刻回营点齐五千锦衣卫精锐,备好军械粮草,我们今日便出发,星夜赶往南直隶!”
杨明辉微微颔首,沉声道:“遵魏公公令!”
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快步走向宫门外,身影在宫道的光影中逐渐拉长,一场席卷江南的风暴,已然蓄势待发。
而此时的江南,却依旧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远在京城的雷霆震怒,似乎还未能穿透这千里之遥。
在那些盘踞地方的士绅豪强看来,纵然这位少年天子在朝堂上如何强势,天威终究难越千山万水。
他们世代经营,根深蒂固,早已将江南视作自家后院。即便是当年雄才大略如永乐皇帝,面对江南错综复杂的势力,也不得不采取怀柔之策。
而如今这位登基未久的新君,又能奈他们这些士绅首善之家如何?
“起来说话吧,”朱由校语气平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都是执掌宫中纪检府的掌印大太监了,怎还如此作态,不成体统。”
“奴婢……奴婢不管身居何职,永远是陛下身边的一个老仆……”魏忠贤并未立刻起身,反而就着跪姿向前挪了半步,泪眼婆娑地说道,
“只要能守在陛下身边,哪怕只是每日为您端茶递水,清扫殿宇,奴婢心里也是欢喜的,踏实的……”
“好了,你的忠心,朕素来知道。”朱由校见火候差不多了,便不再逗他,免得这老太监真以为自己失宠被贬,徒增不安。
他神色一正,肃容道:“魏大伴,你是个有胆魄,能办事的人。将你长久拘在宫中,只管内务,实是屈才,也浪费了你的能耐。朕正是出于信任,才将此等重任交付于你。”
他看着魏忠贤微微睁大的眼睛,继续道:“此番南下江南,你要与杨卿、崔卿同心同德,密切配合,务必给朕将南直隶,尤其是那些与地方官员勾结、尾大不掉的士绅豪强,好好地整顿一番!”
朱由校略作停顿,给予对方消化信息的时间,“你与杨明辉同去,要替朕办好几件要紧事。”
魏忠贤心中一震,悬着的石头瞬间落地,连忙竖起耳朵凝神细听。
其一,全力推行朝廷既定之新政,首重清丈南直隶全部田亩,取消一切士绅优免特权,无论官绅庶民,一律按律征收税赋,此乃新政根基,不得有误;
其二,着力推动大明银元在南直隶的流通与兑换。朕后续会下令帝国银行,逐步接管、整顿当地原有的钱庄票号,组建分行,你等需为此做好准备,扫清障碍。
此外,开海事宜正在进行之中,朕担心南方有些海商铤而走险,勾结地方士绅,煽动百姓制造事端,扰乱地方安定。此事你需格外留意,严加防范。”
魏忠贤听得心中透亮。他并非愚笨之人,能爬到如今的位置,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否则也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九千岁”的名头。
他知道江南士绅盘根错节,百年积累的势力深不可测。
当年先帝在位时,整个大明的朝堂,几乎都是由出身南方的官员士子所把持,其影响力渗透至方方面面,实力之强,根基之深,难以估量。
尽管陛下登基后,以雷霆之势清扫了朝堂,可这些人在地方上的根基仍在,良田千顷、商铺林立,甚至勾结地方官与卫所将领,依然是一股不容小觑的恐怖力量。
同时,魏忠贤也清楚自己现在在宫中的处境,自东厂改组为纪检府后,他的权柄相较于昔日已然大幅缩水,监察范围主要局限于京城各衙门以及宫内事务,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此刻听得陛下不仅没有疏远自己,反而将整顿江南如此艰巨而重要的任务相托,心下虽然对南方势力的庞大感到些许畏惧,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重新重用的激动与跃跃欲试。
这无疑是他重返权力核心、再立新功的绝佳机会,为了这个,就算前面站着任何人,都得死!
心念电转间,魏忠贤再次俯身,重重叩首,声音带着决绝的颤音,慨然表态:
“陛下信重之恩,天高地厚!奴婢……奴婢纵是粉身碎骨,亦难报陛下万一!此去江南,定当竭尽全力,荡涤奸邪,肃清寰宇,必不辜负陛下之信任与重托!”
言语铿锵,神态决绝,一时之间竟真如壮士奔赴九死一生的战场一般。
朱由校看着他这番表演,心中了然,却也满意他的态度,微微颔首道:“不必如此视如龙潭虎穴,徒增压力。朕既派你去,自有安排。”
“此番南下,凡有证据确凿,却仍胆敢违抗朝廷政令、阻挠新政推行者,朕特许你,可行先斩后奏之权!”
“所有犯官家眷族人,待福建水师成功荡平大员(台湾)后,一律发往彼处垦荒拓植,以充实边地。”
他目光转向一旁始终沉默肃立的杨明辉,继续对魏忠贤说道:“此外,朕会加授南直隶总兵崔旭东,暂代都督府大都督一职,总揽南直隶、浙江、福建境内军队一切军事事务,负责整顿清理当地卫所。”
“同时,杨爱卿麾下的五千精锐锦衣卫,归你节制调遣,如此一来,你还有何疑虑?”
魏忠贤听罢陛下这番安排,心中顿时大定,先前那点惶恐不安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底气与兴奋!
皇权特许,先斩后奏;军队支持,精兵在握;粮草军械,内帑兜底!他魏忠贤,可还从来没打过如此“富裕”的仗!
“奴婢领旨!”魏忠贤再次重重叩首,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振奋:
“定与杨大人、崔总兵同心协力,为陛下扫清江南阴霾,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领了圣命,魏忠贤与杨明辉恭敬地退出了乾清宫。
一出殿门,魏忠贤脸上那副悲戚忠诚的表情慢慢收敛,眼底闪过一丝混合着狠厉与兴奋的寒光。
他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矗立、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宫殿,心中暗道:
“都是你们这帮江南的逆贼,害得杂家不得不离了京城,不能侍奉陛下左右……此番南下,定叫你们知道厉害,扒皮抽筋,也难解杂家心头之恨!”
他转向身旁沉默寡言的杨明辉,脸上已换上一副雷厉风行的神色,声音也恢复了往日的尖锐与力道:
“杨大人,事不宜迟!你即刻回营点齐五千锦衣卫精锐,备好军械粮草,我们今日便出发,星夜赶往南直隶!”
杨明辉微微颔首,沉声道:“遵魏公公令!”
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快步走向宫门外,身影在宫道的光影中逐渐拉长,一场席卷江南的风暴,已然蓄势待发。
而此时的江南,却依旧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远在京城的雷霆震怒,似乎还未能穿透这千里之遥。
在那些盘踞地方的士绅豪强看来,纵然这位少年天子在朝堂上如何强势,天威终究难越千山万水。
他们世代经营,根深蒂固,早已将江南视作自家后院。即便是当年雄才大略如永乐皇帝,面对江南错综复杂的势力,也不得不采取怀柔之策。
而如今这位登基未久的新君,又能奈他们这些士绅首善之家如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最新章节,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最新章节,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