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白板前的爱旭身上。他刚刚结发了一通脾气后跟分析师道了歉,此刻正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了三个醒目的数字:5、2、0。
“好了,理论的东西讲再多,不如一个能吃饭的家伙实在。”爱旭转过身,声音沉稳而有力,“接下来我给大家讲的,是我自己总结的‘520法则’,都打起精神,这是接下来一周你们的作业。”
底下原本有些松懈的学员们立刻坐直了身体,纷纷翻开笔记本或点亮了平板屏幕。
“所谓‘520’,很简单。”爱旭用笔尖敲打着白板,“5,代表的是你们需要从近五个交易日内,去筛选出现过‘底部首板’的个股。这个底部,是相对前期走势而言的,位置要低,幅度可以在50%至75%间,在底部长期缩量阴跌后的第一个涨停板,意义最大。”
他顿了顿,扫视全场,确保每个人都跟上了思路。
“2,是首板之后的关键。涨停之后,绝不能去追高!我们要的是它后续回踩两天。注意,这个回踩必须是缩量的,量价配合要健康。第一天调整可以放点量,但第二天必须显著缩量,说明抛压穷尽,该跑的都跑了,里面的人惜售。股价最好能稳稳站在首板实体的上半部分,甚至只是回踩5日线,不能跌破首板启动点,形态不能走坏。”
台下响起一片沙沙的记录声。
“至于0,”爱旭微微一笑,“这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心态和结果。一是代表我们对个股题材和主力参与热度的分析要从‘零’开始,抛开主观臆断,只看市场给出的客观信号:涨停时间早不早?封单硬不硬?板块效应强不强?是不是当下的热点?二是代表我们的目标,力求回撤为零,确保资金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走到电脑前,调出最近的行情软件,快速翻动着K线图。
“所以,你们的任务很明确:按照这个法则,去大量收集和筛选符合条件的个股。然后,”他的语气加重,“结合底部首板参与法则,在回踩的第三天,也就是第二次缩量回踩企稳的那一刻,寻找分时低点介入。”
他强调了几个关键点:“记住!一定是分散参与,别给我一把梭哈一只票!我们是来套利的,不是来赌博的。符合模式的票可能同时出现好几只,每只轻仓试错,用可控的风险去博取潜在的最大利润幅度。一旦成功,后续就是持股和止盈的策略了。”
我用最简单的方法作一个案例分析,就是将底部放量上冲时,在5日线和20日线形成交叉,注意形态5日线上穿20日线,这是第一波冲高,回调后在20日线形成支撑出现第二波冲高。大家可以按照这个形态去挖掘未来有强势题材的个股。
爱旭看着众人一些依旧带着些许困惑,知道光有理论还不够,需要一个更直观的锚点。他笑了笑,语气放缓道:
“我知道,‘520法则’里的量价、题材、热度这些词,对大家来廛可能有点抽象。那我们就把事情做到最简单,我给大家一个更直观、更经典的案例模型。”
他拿起电子笔,在身旁的智能屏上快速勾勒出几根简单的K线和两条均线。
“看这里。最简单的模式就是:当一只股票在底部放量上冲时——注意,一定要有量——在这个过程中,短期周线5日线上穿月线20日线,形成黄金交叉。记住这个形态,”他用笔重点圈出了交叉点,“这通常代表了第一波动能的正式启动,是第一波冲高。”
他停顿了一下,让大家消化这个画面。
“但是,第一波冲高往往会有获利盘了结,所以紧接着通常会有一个回调。这个回调的关键看哪里?”爱旭的笔尖精准地点在了那条缓缓上移的20日线上,“就看20日线!股价回调到这里必须能撑住,不能再跌回去。成交量在这个过程中会明显萎缩,这叫‘洗盘’。”
他在20日线位置画了一个小小的支撑符号,继续说道:
“当股价在20日线这个位置企稳,不再下跌,再次放量拉起时——机会就来了!这通常意味着第二波,也是更有力的一波冲高即将开始。它的确定性往往比第一波更高。”
“所以,大家可以按照这个‘底部放量→5日线上穿20日线(第一波)→回调至20日线获支撑→再次放量启动(第二波)’的经典形态,去市场上挖掘那些可能孕育着强势题材的个股。这相当于给了你一个地图,按图索骥,成功率会高很多。”
这个简单明了的案例瞬间让台下许多人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纷纷低头记录下这个“均线交叉支撑”模型。
也就在这时,会议接近尾声。爱旭对坐在一旁的Jessica点头示意:
“Jessica,把我们的‘520法则’标准模型图投到大屏幕上,让大家最后再加深一下印象,散会后可以对照着复盘。”
“好的,爱总。”Jessica利落地操作电脑。
瞬间,一幅制作精良、标注清晰的股票K线模型图出现在大屏幕上,它将“底部首板”、“缩量回踩两日”、“5/20日线关系”、“量价配合”等“520法则”的核心要素直观地融合在一张图里,一目了然。
图像的力量远胜千言万语,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头凝望着这幅“藏宝图”,试图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刻印在脑海里,为明天的交易做好准备。
“好了,理论的东西讲再多,不如一个能吃饭的家伙实在。”爱旭转过身,声音沉稳而有力,“接下来我给大家讲的,是我自己总结的‘520法则’,都打起精神,这是接下来一周你们的作业。”
底下原本有些松懈的学员们立刻坐直了身体,纷纷翻开笔记本或点亮了平板屏幕。
“所谓‘520’,很简单。”爱旭用笔尖敲打着白板,“5,代表的是你们需要从近五个交易日内,去筛选出现过‘底部首板’的个股。这个底部,是相对前期走势而言的,位置要低,幅度可以在50%至75%间,在底部长期缩量阴跌后的第一个涨停板,意义最大。”
他顿了顿,扫视全场,确保每个人都跟上了思路。
“2,是首板之后的关键。涨停之后,绝不能去追高!我们要的是它后续回踩两天。注意,这个回踩必须是缩量的,量价配合要健康。第一天调整可以放点量,但第二天必须显著缩量,说明抛压穷尽,该跑的都跑了,里面的人惜售。股价最好能稳稳站在首板实体的上半部分,甚至只是回踩5日线,不能跌破首板启动点,形态不能走坏。”
台下响起一片沙沙的记录声。
“至于0,”爱旭微微一笑,“这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心态和结果。一是代表我们对个股题材和主力参与热度的分析要从‘零’开始,抛开主观臆断,只看市场给出的客观信号:涨停时间早不早?封单硬不硬?板块效应强不强?是不是当下的热点?二是代表我们的目标,力求回撤为零,确保资金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走到电脑前,调出最近的行情软件,快速翻动着K线图。
“所以,你们的任务很明确:按照这个法则,去大量收集和筛选符合条件的个股。然后,”他的语气加重,“结合底部首板参与法则,在回踩的第三天,也就是第二次缩量回踩企稳的那一刻,寻找分时低点介入。”
他强调了几个关键点:“记住!一定是分散参与,别给我一把梭哈一只票!我们是来套利的,不是来赌博的。符合模式的票可能同时出现好几只,每只轻仓试错,用可控的风险去博取潜在的最大利润幅度。一旦成功,后续就是持股和止盈的策略了。”
我用最简单的方法作一个案例分析,就是将底部放量上冲时,在5日线和20日线形成交叉,注意形态5日线上穿20日线,这是第一波冲高,回调后在20日线形成支撑出现第二波冲高。大家可以按照这个形态去挖掘未来有强势题材的个股。
爱旭看着众人一些依旧带着些许困惑,知道光有理论还不够,需要一个更直观的锚点。他笑了笑,语气放缓道:
“我知道,‘520法则’里的量价、题材、热度这些词,对大家来廛可能有点抽象。那我们就把事情做到最简单,我给大家一个更直观、更经典的案例模型。”
他拿起电子笔,在身旁的智能屏上快速勾勒出几根简单的K线和两条均线。
“看这里。最简单的模式就是:当一只股票在底部放量上冲时——注意,一定要有量——在这个过程中,短期周线5日线上穿月线20日线,形成黄金交叉。记住这个形态,”他用笔重点圈出了交叉点,“这通常代表了第一波动能的正式启动,是第一波冲高。”
他停顿了一下,让大家消化这个画面。
“但是,第一波冲高往往会有获利盘了结,所以紧接着通常会有一个回调。这个回调的关键看哪里?”爱旭的笔尖精准地点在了那条缓缓上移的20日线上,“就看20日线!股价回调到这里必须能撑住,不能再跌回去。成交量在这个过程中会明显萎缩,这叫‘洗盘’。”
他在20日线位置画了一个小小的支撑符号,继续说道:
“当股价在20日线这个位置企稳,不再下跌,再次放量拉起时——机会就来了!这通常意味着第二波,也是更有力的一波冲高即将开始。它的确定性往往比第一波更高。”
“所以,大家可以按照这个‘底部放量→5日线上穿20日线(第一波)→回调至20日线获支撑→再次放量启动(第二波)’的经典形态,去市场上挖掘那些可能孕育着强势题材的个股。这相当于给了你一个地图,按图索骥,成功率会高很多。”
这个简单明了的案例瞬间让台下许多人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纷纷低头记录下这个“均线交叉支撑”模型。
也就在这时,会议接近尾声。爱旭对坐在一旁的Jessica点头示意:
“Jessica,把我们的‘520法则’标准模型图投到大屏幕上,让大家最后再加深一下印象,散会后可以对照着复盘。”
“好的,爱总。”Jessica利落地操作电脑。
瞬间,一幅制作精良、标注清晰的股票K线模型图出现在大屏幕上,它将“底部首板”、“缩量回踩两日”、“5/20日线关系”、“量价配合”等“520法则”的核心要素直观地融合在一张图里,一目了然。
图像的力量远胜千言万语,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头凝望着这幅“藏宝图”,试图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刻印在脑海里,为明天的交易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