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爱旭便换下礼服,迅速投入到了在云深投资的新角色中。对他而言,这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战场。
置身于云深投资的核心操作室,巨大的电子屏上数字飞速跳动,耳边是分析师和交易员们简洁专业的术语交流。在这里,爱旭第一次真正见识到“大资金”是如何运作的——它不像散户小船掉头快,更像是一艘航空母舰,每一次决策和转向都需要精密计算、团队协同和对市场情绪的绝对把控。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大规模资金的建仓、洗盘、拉升、出货的全流程风控和节奏掌控,这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他将这些宝贵的实战观察与深度思考,系统性地总结提炼出来,并没有藏私,而是分别分享给了曼旭投资和旭升投资的操盘团队。他希望通过这种交流,能提升自己麾下团队的整体视野和格局。
不久,莫云有意给了他一个更大的舞台——由他亲自领导云深投资的一个小组资金进行独立实战操盘。
这次,爱旭没有墨守成规。他将自己赖以成名的“520法则”和“超跌首板”战术,与在云深学到的大资金运作思维融合起来。他不再仅仅追求技术面上的买点精准,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资金优势引导情绪、制造趋势,甚至在关键节点上,敢于用资金实力去“修正”走势,为整个策略服务。
整个操盘周期结束,结算时收益率达到了35%。这是一个极其亮眼的成绩,团队上下皆是一片欢腾。
然而,面对这份成绩单,爱旭的感受却远比旁人复杂。成功的喜悦之余,他更多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认知。
他真切地意识到:个人的经验与技术是成功的基石,但庞大的资金优势才是决定战场格局的关键。 无论你的理论体系多么完美无缺,逻辑多么自洽,在面对绝对的资金实力碾压时,常常脆弱得如同纸糊一般,不堪一击。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并不对称的市场中,当你自以为隐藏很好的底牌,在真正的主力眼中或许早已一览无余。
这次实战,像是一次淬火,既证明了他的成长与能力,也浇灭了他心中可能残存的、对单纯技术理论的过度迷恋。他的操盘理念,正在完成一次至关重要的蜕变:从追求“精准捕捉”,转向学会“主动创造”。
曼旭投资的会议室里,林小曼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熙攘的车流。她手中转着一支价值不菲的万宝龙钢笔,眼神里既有期待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
“林总,爱总到了。”助理轻声通报。
林小曼转身,脸上立刻浮现出职业性的微笑:“快请他进来。”
门开了,爱旭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走进来。他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与自信,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犀利。
“小曼。”爱旭伸出手,语气从容。
林小曼握住他的手,感觉到他掌心的温度和力量:“听说你的团队最近操盘那笔大资金,二周收益率达到百分之三十。”
爱旭微微一笑:“运气好罢了。市场给了机会,刚好抓住了。”
“别谦虚了,”林小曼引领他走向会议室主位,“我特意请你来,就是希望你能给我们的团队分享些真经。现在市场环境复杂,曼旭今年业绩平平,大家需要些启发,大家都怀念在你的领导下操作,他们还说挣钱很轻松,现在自行操作才知道,市场挣钱真的很难。”
会议室内,曼旭的投资团队已经就座。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投向爱旭,有好奇,有怀疑,也有显而易见的崇拜。
爱旭站定后并没有立即开始演讲,而是用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在评估着什么。沉默持续了整整半分钟,整个房间静得能听到空调运转的微弱声音。
“在我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爱旭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极具穿透力,“你们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风险管理?”一个年轻分析师试探性地回答。
“信息优势?”另一位资深投资经理说。
“耐心和纪律?”后排有人补充。
爱旭轻轻摇头:“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他停顿片刻,让悬念发酵,“投资中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他走向白板,画了一个简单的坐标系:“市场是由人组成的,而人受情绪驱动。恐惧、贪婪、自信、怀疑...这些情绪创造了市场的波动。而要把握这些波动,首先必须了解自己内心的情绪模式。”
林小曼靠在墙边,观察着爱旭如何一步步吸引全场注意力。他确实变了,不再是之前那个虽有天赋却仍显青涩的年轻人。现在的他,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近乎磁性的自信和掌控力。
三小时的培训中,爱旭既分享了具体操盘技巧,也阐述了团队构建理念,更深入剖析了几次经典战役的决策过程。他没有保留,却也不会让人轻易窥探所有奥秘。每当有人问到关键细节,他总是巧妙地将问题引向更宏观的思考。
“...所以,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系统,让情绪的影响最小化。”爱旭总结道,目光不经意间与林小曼相遇,“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你必须有自己的锚点。”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林小曼走上前:“精彩绝伦!我已经在君悦安排了晚餐,请大家移步,我们边吃边继续交流。”
她转向爱旭,声音低了些:“你不会推辞吧?”
爱旭笑了笑:“当然不会。不过记得上次聚餐,你差点让我睡会议桌。”
“这次我保证不会那么过分。”林小曼眼中闪过一抹狡黠。
置身于云深投资的核心操作室,巨大的电子屏上数字飞速跳动,耳边是分析师和交易员们简洁专业的术语交流。在这里,爱旭第一次真正见识到“大资金”是如何运作的——它不像散户小船掉头快,更像是一艘航空母舰,每一次决策和转向都需要精密计算、团队协同和对市场情绪的绝对把控。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大规模资金的建仓、洗盘、拉升、出货的全流程风控和节奏掌控,这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他将这些宝贵的实战观察与深度思考,系统性地总结提炼出来,并没有藏私,而是分别分享给了曼旭投资和旭升投资的操盘团队。他希望通过这种交流,能提升自己麾下团队的整体视野和格局。
不久,莫云有意给了他一个更大的舞台——由他亲自领导云深投资的一个小组资金进行独立实战操盘。
这次,爱旭没有墨守成规。他将自己赖以成名的“520法则”和“超跌首板”战术,与在云深学到的大资金运作思维融合起来。他不再仅仅追求技术面上的买点精准,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资金优势引导情绪、制造趋势,甚至在关键节点上,敢于用资金实力去“修正”走势,为整个策略服务。
整个操盘周期结束,结算时收益率达到了35%。这是一个极其亮眼的成绩,团队上下皆是一片欢腾。
然而,面对这份成绩单,爱旭的感受却远比旁人复杂。成功的喜悦之余,他更多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认知。
他真切地意识到:个人的经验与技术是成功的基石,但庞大的资金优势才是决定战场格局的关键。 无论你的理论体系多么完美无缺,逻辑多么自洽,在面对绝对的资金实力碾压时,常常脆弱得如同纸糊一般,不堪一击。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并不对称的市场中,当你自以为隐藏很好的底牌,在真正的主力眼中或许早已一览无余。
这次实战,像是一次淬火,既证明了他的成长与能力,也浇灭了他心中可能残存的、对单纯技术理论的过度迷恋。他的操盘理念,正在完成一次至关重要的蜕变:从追求“精准捕捉”,转向学会“主动创造”。
曼旭投资的会议室里,林小曼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熙攘的车流。她手中转着一支价值不菲的万宝龙钢笔,眼神里既有期待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
“林总,爱总到了。”助理轻声通报。
林小曼转身,脸上立刻浮现出职业性的微笑:“快请他进来。”
门开了,爱旭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走进来。他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与自信,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犀利。
“小曼。”爱旭伸出手,语气从容。
林小曼握住他的手,感觉到他掌心的温度和力量:“听说你的团队最近操盘那笔大资金,二周收益率达到百分之三十。”
爱旭微微一笑:“运气好罢了。市场给了机会,刚好抓住了。”
“别谦虚了,”林小曼引领他走向会议室主位,“我特意请你来,就是希望你能给我们的团队分享些真经。现在市场环境复杂,曼旭今年业绩平平,大家需要些启发,大家都怀念在你的领导下操作,他们还说挣钱很轻松,现在自行操作才知道,市场挣钱真的很难。”
会议室内,曼旭的投资团队已经就座。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投向爱旭,有好奇,有怀疑,也有显而易见的崇拜。
爱旭站定后并没有立即开始演讲,而是用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在评估着什么。沉默持续了整整半分钟,整个房间静得能听到空调运转的微弱声音。
“在我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爱旭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极具穿透力,“你们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风险管理?”一个年轻分析师试探性地回答。
“信息优势?”另一位资深投资经理说。
“耐心和纪律?”后排有人补充。
爱旭轻轻摇头:“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他停顿片刻,让悬念发酵,“投资中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他走向白板,画了一个简单的坐标系:“市场是由人组成的,而人受情绪驱动。恐惧、贪婪、自信、怀疑...这些情绪创造了市场的波动。而要把握这些波动,首先必须了解自己内心的情绪模式。”
林小曼靠在墙边,观察着爱旭如何一步步吸引全场注意力。他确实变了,不再是之前那个虽有天赋却仍显青涩的年轻人。现在的他,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近乎磁性的自信和掌控力。
三小时的培训中,爱旭既分享了具体操盘技巧,也阐述了团队构建理念,更深入剖析了几次经典战役的决策过程。他没有保留,却也不会让人轻易窥探所有奥秘。每当有人问到关键细节,他总是巧妙地将问题引向更宏观的思考。
“...所以,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系统,让情绪的影响最小化。”爱旭总结道,目光不经意间与林小曼相遇,“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你必须有自己的锚点。”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林小曼走上前:“精彩绝伦!我已经在君悦安排了晚餐,请大家移步,我们边吃边继续交流。”
她转向爱旭,声音低了些:“你不会推辞吧?”
爱旭笑了笑:“当然不会。不过记得上次聚餐,你差点让我睡会议桌。”
“这次我保证不会那么过分。”林小曼眼中闪过一抹狡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