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的周一上午,陈秉文在伟业大厦顶层的办公室刚处理完几份文件,秘书阿丽的内线电话就响了进来。

  “陈生,李伟明经理来了,说北美那边的广告样片已经送过来了,问你什么时候方便看。”

  “让他进来。另外,请凌总监和方总监也过来一下。”陈秉文吩咐道。

  几分钟后,李伟明、凌佩仪和方文山先后走进了办公室旁边的小型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准备好了放映设备。

  “陈生,凌总监,方总监。”

  李伟明打了个招呼,迅速将一盘录像带放入播放机,“这是那边团队加紧赶工出来的广告样片,还有王子配合拍摄的一些宣传照和一段他新歌的MV,这首歌会作为广告的背景音乐。”

  电视屏幕上开始播放广告样片。

  整个广告,画面色调前卫,剪辑节奏明快。

  王子本人穿着标志性的紫色服装,在充满未来感的舞台上又唱又跳,镜头不时切换到特写:他拿起一罐“脉动”功能饮料畅饮,随后展现出充沛的活力。

  广告的创意核心是“释放能量,突破常规”,虽然受限于此时的拍摄设备和电视分辨率,画质不算极致高清,但整体氛围和品牌调性抓得很准。

  陈秉文看得很专注。

  这个广告创意是他根据前世记忆里的几个经典案例融合修改后提供给团队的,虽然制作条件有限,但核心的“时尚”、“活力”、“能量”元素都表达出来了,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新颖。

  现在看来,执行得还算到位。

  片子播完,李伟明有些期待又有些紧张地看向陈秉文:“陈生,您觉得怎么样?”

  “嗯,不错。”陈秉文点点头,“基本达到了预期。

  王子的表现力和音乐都很抓人,广告的记忆点足够。

  就用这个版本投放,让他们尽快完成最终剪辑和后期。

  除了电视广告,电台广告和海报也按这个风格走的?”

  “是的,陈生。”李伟明确认道,“全部统一风格,强调‘释放能量’这个概念。”

  “好。”陈秉文转向凌佩仪,“凌总监,北美渠道铺货和促销准备的怎么样了?”

  凌佩仪立刻翻开随身带来的文件夹,汇报道:“陈生,一切已按计划准备就绪。

  东西海岸主要城市,包括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等城市,首批货品已于上周末全部入库各区域中央仓库。

  各大连锁超市、便利店、健身房、大学校园周边的零售点也已完成铺货。

  所有促销物料和店员培训都已就绪。

  广告一旦上线,地面促销活动可同步启动。

  功能口香糖和能量棒也会同步上架,与饮料进行捆绑促销。”

  “很好。”陈秉文对凌佩仪的效率表示满意,“李经理,通知美国那边,广告定于下周六晚间黄金时段,在全美主要电视网同步投放。

  投放后,第一时间监测各渠道的销售数据和市场反馈。”

  “明白!”李伟明和凌佩仪齐声应道。

  李伟明接着又补充了一句:“陈生,按照你的指示,我们也接触了NBA的埃尔文·约翰逊和拉里·伯德。

  他们今年刚入选联盟,人气上升很快,目前的代言要价还不算太高。

  你看”

  “如果可以的话,直接签长约。”

  陈秉文果断指示,“不要怕花钱,代言人多,我们可选择的余地也多一些。”

  “好的,陈生。”

  谈完北美市场的事,凌佩仪并没有立刻合上文件夹,她翻到下一页,说道:“陈生,还有一件事需要向你汇报。

  是关于你之前让我跟进的王老吉凉茶准备采用利乐包装的事。”

  陈秉文点点头示意她继续。

  “瑞典利乐公司那边给出了报价方案。”

  凌佩仪条理分明的说道,“灌装生产线设备的价格可以非常低,几乎相当于半卖半送,甚至可以提供融资租赁。

  他们真正目的和赢利点在于后续持续销售的包装材料,利乐砖包本身。

  每个250ml的利乐包,包材成本比我们目前使用的玻璃瓶或PET瓶要高出接近0.2港币。”

  她顿了顿,继续分析道:“如果王老吉凉茶未来大规模铺开,这个成本累积起来会非常可观。

  而且,利乐公司拥有极强的专利壁垒,我们每生产一个利乐包,都相当于要向它支付一笔专利授权费,就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用我们的瓶盖也得付钱一样。”

  “有没有其他选择?”方文山插话问道。

  “有。”凌佩仪点点头,“德国有一家叫康美的公司,技术和利乐类似,但略有不同。

  他们的包材价格稍微便宜一点,但技术是先将包装材料预制成型,再进行灌装,密封性和保质期可能略逊于利乐的无菌冷灌装。

  更重要的是,它的专利体系与利乐不同,市场占有率远低于利乐。”

  陈秉文当然清楚利乐包和康美包的情况,未来在这两家液态无菌包材公司的专利挤压下,国内才诞生的纷美和新巨丰公司等新兴液态无菌包装公司。

  但是,利乐作为包装界的老大,还是牢牢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每年的营收近百亿美元。

  凌佩仪汇报完,陈秉文缓缓说道:“利乐的模式是用设备锁死客户,然后通过消耗材料赚钱。

  这套模式很厉害,但长期看,我们会很被动。”

  他看向凌佩仪:“凌总监,你重点研究一下德国这家康美包公司。

  看看他们的股权结构、技术专利储备和经营状况。

  我认为,未来随着我们饮料板块越做越大,不能永远受制于人。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直接收购或者控股一家拥有核心技术的包装公司。”

  凌佩仪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平静:“明白,陈生。我会立刻组织团队对康美包进行详细的尽调评估。

  如果能够收购成功,我们不仅能节省巨额的专利授权费用,未来甚至可以通过技术授权和建立行业联盟,形成我们自己的专利壁垒。”

  “正是这个思路。”陈秉文赞许地点点头,“这件事要悄悄进行,先评估可行性。”

  “好的,陈生。”

  会议结束后,方文山带着花旗银行克里斯坦森团队的最新报告来到陈秉文办公室。

  “陈生,克里斯坦森汇报,他们在二级市场收购和记黄埔股票的行动,遇到了新情况。”

  方文山汇报道,“我们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10.8%。

  但随着持股增加和市场流通股的减少,继续像之前那样悄无声息地大规模吸筹,已经非常困难。

  最近几次操作,虽然尽可能分散隐蔽,但似乎已经开始引起市场部分敏锐投资者的注意,和黄股价已有小幅缓慢上涨的趋势。”

  10.8%!

  这已经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重要股东地位。

  再继续偷偷摸摸地买,意义不大,反而容易授人以柄。

  陈秉文沉思片刻,做出决定:“既然很难再隐蔽收购,那就干脆转到明面上来。

  持有10.8%的股份,我们已经算是和黄的重要股东之一。

  藏着掖着反而显得我们意图不明,容易引发猜测和不必要的警惕。

  不如光明正大地亮出身份。”

  “陈生,您的意思是?”方文山隐约猜到了。

  “以糖心资本的名义,正式对外发布公告,披露我们持有和记黄埔10.8%的股权。

  这样一来,既符合监管规定,又显得我们光明正大,谁也挑不出毛病。

  同时,可以向汇丰、特别是向沈弼,清晰表明我们的存在和实力。

  我们可以借此正式向汇丰提出,有意参与收购他们持有的和黄股权,看看他们的反应。”

  方文山笑道:“亮明身份,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汇丰愿意谈,那最好。

  如果不愿意,我们这10.8%的股份,也足以在未来的和黄董事会里拥有重要话语权,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制衡力量。”

  他停顿一下,略带疑虑地问:“不过,陈生,我们真的打算全面收购和黄吗?

  以我们目前的体量,要吞下和黄这个巨无霸,即便有银团贷款支持,资金压力和后续整合风险也极大。

  会不会影响到我们主业的发展?”

  陈秉文笑了笑:“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和黄当然是块肥肉,但正如你所说,全面收购难度极大,强求可能反而会拖垮我们自己。

  我们的核心目标,始终是青州英坭坭和巩固我们自己的食品饮料主业。

  收购和黄股份,更多是战略投资和布局。

  如果能成,自然是大喜。

  如果不成,我们这10.8%的股份,也能保证我们不被排除在局外,甚至能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别忘了,任何拿到汇丰手中和黄股份的买家,如果想顺利整合和黄,都需要得到重要股东的支持”

  正说着,凌佩仪也笑着敲门走了进来:“陈生,方总监,刚接到消息。

  之前我们接触的那两个持有青州英坭股份的小股东,终于松口了!

  同意以溢价15%的价格,将他们总共4.3%的股份转让给我们!”

  陈秉文听了顿时精神一振,高兴的说道:“确定吗?立刻敲定协议,尽快完成交易办理过户手续,避免节外生枝。”

  说完,他向方文山问道:“加上我们这一周在市场上吸纳的散股,我们目前持有青州英坭坭的总股份达到多少了?”

  “刚刚超过39%!”方文山快速计算后,笑着答道,“距离51%的绝对控股线,只差12个百分点了!

  长江实业那边最近在二级市场的动作明显放缓,估计资金压力不小。”

  39%!

  这是一个极具威慑力的持股比例。

  有了这个持股比例,对青州英坭,进可攻退可守。

  陈记已经完全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这里,陈秉文正色道:“方总监,你立刻以糖心资本的名义,发布公告。

  宣布糖心资本已成为和记黄埔重要股东,持股10.8%。”

  方文山立刻应道:“好的,我马上去安排。”

  当天下午收盘后,糖心资本正式向证监处及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告,披露其已持有和记黄埔有限公司10.8%的普通股股份。

  消息一出,整个港岛商界一片哗然。

  各大报社的财经版瞬间炸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都在紧急确认消息并赶稿。

  汇丰银行主席办公室,沈弼拿着刚送来的公告文件,眉头紧锁。

  “糖心资本.陈秉文.持有和黄10.8%?

  年轻人,胃口不小啊。”

  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陈秉文不声不响竟然攒了这么一大把牌,而且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突然打出来。

  放下手里的公告文件,沈弼深思片刻,拨通了外间秘书的电话:“帮我约长江实业李先生吃晚餐。

  追一下他们,把糖心资本和陈记食品的详细评估报告尽快放在我桌上。”

  长江实业总部,李嘉诚接到秘书洪小莲送来的紧急简报,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天水围项目的资金和青州英坭的股价已经把他弄的焦头烂额,没想到陈秉文竟然不声不响的在和黄身上又插了一脚,还拿到了足以影响局面的股份!

  “10.8%”他喃喃自语,手指用力按在简报的数字上,“悄无声息就拿到了10.8%真是后生可畏。”

  太古集团总部,几位高管也在紧急开会。

  作为和黄的股东之一,他们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糖心资本感到意外。

  “陈秉文?陈记食品那个?他怎么搅和进和黄的事了?”

  “持股10.8%,这不是小数目了。他想干什么?”

  “汇丰那边一直想找人接手他们的股份,难道找了他?”

  “得立刻联系沈弼,问问清楚。不能让局面失控。”

  怡和洋行的大班纽壁坚同样收到了消息,不过他的反应相对冷静。

  一家华资公司突然持有大量和黄股份,这可能意味着英资主导的传统格局正在受到挑战。

  “10.8%这个持股比例已经可以进入董事会了。”

  纽壁坚对一旁的财务总监说道,“这个陈秉文是想干什么?

  单纯财务投资,还是另有所图?”

  “目前看不清楚。

  但他选择公开,而不是继续隐匿收购,说明他可能想以此为契机,寻求更多东西”

  “嗯,密切关注后续消息。看看沈弼怎么接招。

  这潭水,被这小子搅得更浑了。”

  作为当事人,收到证券交易所消息的和记黄埔集团,更是乱成一团。

  作为和黄目前管理层的代表,韦理一直试图在汇丰和各大股东之间维持平衡,推动公司整顿。

  此刻他拿着公告,眉头紧锁。

  又多了一个有分量的股东,而且来意不明。

  这无疑给他的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变数。

  他吩咐助理:“立刻准备一份糖心资本的详细背景报告。

  同时,非正式地接触一下对方,试探他们的意图,是寻求董事会席位,还是有其他计划。”

  他需要尽快搞清楚这位新晋重要股东的想法,以便调整自己的策略。

  一时间,港岛商界暗流涌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糖心资本以及其背后那位年轻的老板陈秉文身上。

  第二天一早,陈秉文刚到伟业大厦顶楼的办公室,便吩咐秘书阿丽:“帮我接通汇丰银行主席办公室,就说糖心资本的陈秉文,希望就和记黄埔的股权事宜,与他约个时间当面聊聊。”

  亮出10.8%的底牌只是第一步,主动叩门才是真正的进攻。

  他不能等沈弼与李家成达成协议后再找上门,必须抢占先机,哪怕只是创造一个面对面交谈的机会。

  几分钟后,阿丽进来汇报:“陈生,沈弼爵士的秘书说,爵士今天上午十点半有大约二十分钟的空档。”

  “回复他们,我十点半准时到。”

  陈秉文看了看腕表,时间刚好够他准备一下。

  十点二十五分,陈秉文的平治车停在汇丰银行总部门口。

  在秘书的引领下,他走进了沈弼那间可俯瞰皇后像广场的宽敞办公室。

  “沈弼爵士,您好。冒昧来访,打扰了。”

  陈秉文主动伸出手,不卑不亢的问好。

  沈弼从办公桌后走出来,与陈秉文握了握手,脸上挂着标准的笑容,看不出太多情绪:

  “陈生,请坐。

  咖啡?还是茶?”

  “咖啡,谢谢,不加糖。”陈秉文在沈弼对面的沙发上坐下。

  简单的寒暄过后,沈弼端起咖啡杯,笑着说道:“陈生对和记黄埔的兴趣,让我有些意外。

  据我了解,陈生的核心业务似乎在食品饮料领域。”

  陈秉文微微一笑,“爵士说得对,陈记是靠糖水铺起家。

  不过,糖心资本作为独立的投资平台,我们的视野会更广一些。

  我们长期看好港岛的未来,尤其是地产、港口等核心资产。

  和黄旗下优质的码头和土地资源,与我们长期看好港岛发展的战略方向非常契合。

  作为重要的财务投资者和战略伙伴,我们愿意与汇丰这样的重要股东共同努力,支持和管理层的工作,帮助和黄渡过难关,实现价值重估。”

  沈弼轻轻搅动着咖啡,不置可否道:“和黄目前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进行整顿。

  汇丰作为银行,长期持有如此大量的非金融股权,也并非最佳选择。

  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合适的处置方案,以符合监管要求和对和黄的股东责任。”

  陈秉文知道时机到了,他立刻抓住话头,诚恳的说道:“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像糖心资本这样有耐心、愿意支持公司长期发展的股东,对和黄的未来或许是有益的补充。

  我们虽然年轻,但决心和资金准备都是充足的。”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沈弼,郑重说道:“事实上,我这次冒昧来访,正是向汇丰银行提出,糖心资本有意收购汇丰手中持有的全部和黄股份。”

  陈秉文的话,顿时让办公室安静下来。

  沈弼放下咖啡杯,脸上虽然还挂着笑容,但眼神却锐利了几分:“陈生,糖心资本持有10.8%,已经是重要股东。

  汇丰持有33.65%,是单一大股东。

  这笔交易的规模和对和黄未来的影响,都非常巨大。

  我想知道,糖心资本这么做的信心和实力,是基于什么?”

  对于沈弼的问题,陈秉文早有准备,自信地接话道:“我们理解这笔交易的分量。

  至于这么做的信心,主要源于我们对港岛未来的判断和对和黄资产价值的分析。

  至于实力,”

  陈秉文目光迎向沈弼直视的眼神,自信的说道:“主要基于我们核心业务的稳健发展和持续产生的强劲现金流。”

  他稍作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陈记起家于食品饮料,这块业务是我们的根基,也是‘糖心资本’这个名字的由来。

  目前,我们的‘脉动’功能饮料不仅在港岛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在东南亚和北美市场的开拓也进展顺利,销售增长很快,为我们提供了稳定且可观的利润。”

  “此外,”陈秉文补充道,“我们刚刚完成了对屈臣氏的收购与整合。

  屈臣氏遍布港岛的零售网络,为我们未来的增长打开了新的空间。

  这些核心业务的健康运营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是我们敢于考虑重大战略投资的底气所在。”

  沈弼静静地听着,看不出是赞同还是质疑。

  陈秉文知道,仅仅展示肌肉还不够,必须进一步阐明意图。

  “而且,”陈秉文话锋一转,强调道:“我们已经是持有10.8%股份的重要股东。

  对和黄的情况和问题有切身体会。

  由我们来接手这部分股权,可以实现平稳过渡,最大程度减少对和黄正常经营的震动和干扰,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价值。”

  “陈生对自家业务的信心,我听到了。”

  沈弼缓缓开口,“陈记在食品领域的成就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掌管和黄这样的综合企业集团,与经营饮料公司所需的经验和资源是截然不同的。

  汇丰必须为和黄的未来负责,选择一位能带领它走出困境、迈向新生的掌舵者,而不仅仅是一位财务投资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最新章节,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