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陈国富和汪巧珍陪着水生表哥聊家常,陈秉文则回到宽敞明亮的书房里。

  此刻,他面前摊开一张港岛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陈记现有的标准店、流动点、加盟店位置,以及惠康超市的网点分布。

  红蓝标记交织,勾勒出陈记糖水目前的商业版图。

  “陈记的销售网点还不够多啊”

  陈秉文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最终停留在那些没有被任何颜色覆盖的、星罗棋布的街巷和屋邨。

  “九龙、港岛的核心商圈、工业区,我们靠标准店、流动点、加盟店和惠康超市,基本覆盖了。”

  他自言自语,拿起红笔在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代表着居民区的小方块上画着圈。

  “惠康、标准店、加盟店是主动脉,但真正深入市井,像毛细血管一样无处不在为城市供血的,是这些……”

  他的笔尖重重地点在那些没有标记的地方。

  “士多店!”

  “两万多家士多店!”

  1978年的港岛,大型连锁超市如惠康、百佳正在崛起,但远未达到后世垄断的程度。

  遍布街头巷尾、屋邨楼下的士多店(杂货店),才是港岛零售业真正的基石和毛细血管!

  它们数量庞大,深入社区,贴近居民,营业时间长,购买决策快,是日用消费品、零食饮料销售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

  更重要的是,士多店老板多是本地街坊,熟悉社区,人情味浓,顾客黏性高。

  如果能将陈记瓶装糖水铺进这些士多店……

  那意味着陈记的产品将真正意义上渗透进港岛每一个角落,进入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

  这将是比惠康超市覆盖面更广、触角更深、品牌曝光更频繁的黄金渠道!

  “毛细血管……”

  陈秉文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这四个字。

  “惠康是主动脉,士多店才是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

  打通它们,陈记才能真正扎根港岛,成为家喻户晓、触手可及的国民品牌!”

  他深吸一口气,思路愈发清晰。

  “但士多店数量庞大,分布零散,单店销量有限,配送成本高,管理难度大。

  传统的厂家直销或大经销商模式,面对如此分散的终端,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必须创新模式!”

  一个清晰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陈秉文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快速勾勒:

  将港九新界划分为若干网格。

  每个网格由一名市场专员熟悉街情,带领两名临时促销员组成网格小组。

  小组携带少量样品,免费铺给目标士多店主。

  卖完再结算货款,卖不掉可全额退回。

  陈秉文放下笔,目光盯着笔记本上刚刚勾勒出的“网格小组”模式草图。

  “免费铺货,卖完结算,卖不掉可退”

  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

  这个看似简单的模式,其核心在于彻底打消士多店老板的库存风险顾虑。

  那些守着几十年小本生意的阿伯阿婶,最怕压货亏本。

  一瓶糖水卖不出去,对他们来说就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免费铺货”,等于陈记先垫资,把风险扛在自己肩上。

  “卖完结算”,意味着士多店老板无需提前支付一分钱,只有实实在在卖出去赚到钱后,才需要支付货款。

  这大大降低了他们的资金压力。

  “卖不掉可退”,更是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

  卖不动?

  没关系,原封不动退回来,不损失一分钱。

  这种模式,对于习惯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批发模式的士多店老板来说,几乎是零风险、零门槛的尝试。

  陈秉文反复推敲着网格小组的细节,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直到深夜。

  当最后一个疑问在脑中厘清,他合上笔记本,心中已有定计。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陈秉文洗漱完毕,换上衬衫西裤,把昨晚制定好的士多店渠道扩张计划装进公文包,准备出门去观塘厂。

  刚走到客厅,就看到水生表哥已经穿戴整齐,拘谨地站在门口等着了。

  他身上穿着陈国富的一套半旧但干净的工装,虽然不太合身,但洗得发白,透着一股朴素的整洁。

  “表弟,早上好。”水生看到陈秉文出来,连忙打招呼,“我跟你一起去厂里吧?

  我力气大,什么活都能干!”

  “表哥,不急。”陈秉文温和地笑了笑,示意他坐下,“你刚来港岛,又经历了那么辛苦的路程,先在家好好休息几天,熟悉熟悉环境,养足精神再说。”

  这时,汪巧珍端着早餐从厨房出来,也连忙附和:“是啊,水生,听阿文的。

  你昨天才到,气色还没缓过来呢,多歇两天。

  厂里的事不急,阿文都安排好了。”

  陈国富也放下报纸,劝道:“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休息好了,干活才有力气。”

  水生却用力摇摇头,异常坚定的说道:“姑丈,姑妈,表弟,我不累!

  真的!

  在老家,比这累的活天天干!

  我来港岛,就是为了赚钱的!

  家里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我寄钱回去呢!

  我不能歇着,歇一天就少赚一天钱!”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表弟,你就让我去吧!

  我保证不给你添麻烦。搬货、扛包、扫地.我什么都能干!”水生看着陈秉文,恳求道。

  陈秉文看着水生表哥的坚持,心中大为触动。

  “好。”陈秉文点点头,不再劝阻,“表哥有这份心,是好事。

  那今天就跟我去厂里看看。”

  水生顿时如释重负的笑了,连连点头:“谢谢表弟!谢谢!”

  陈秉文转身走进房间,片刻后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信封。

  “表哥,这是一千元港币。”陈秉文将信封递到水生面前,“算是预支你第一个月的工资。”

  水生看着那厚厚的信封,眼睛瞬间瞪圆了,手都微微颤抖起来,下意识地后退一步,连连摆手:“这这太多了!

  表弟,我还没干活呢,不能拿!不能拿!”

  “拿着。”陈秉文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将信封塞进他手里,“这是你应得的。

  到了港岛,安顿下来,总要有点钱傍身。”

  他顿了顿,又拿出一个稍薄些的信封:“这里面是一百元人民币。

  一会去厂里的路上要经过邮局,你写封信,然后用这个信封寄回老家去。”

  水生愣住了,不解地看着陈秉文。

  陈秉文解释道:“表哥,你刚来,人生地不熟。

  寄钱回去报平安是应该的,但一次不能寄太多。

  一百元,足够让家里知道你平安抵达,也能稍微改善一下生活。

  寄多了,一来容易引人注意,不安全;

  二来,家里突然收到一大笔钱,未必是好事,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细水长流,以后每个月都可以寄一些。”

  此时港岛和内地银行之间的跨境汇款业务尚未开通。

  将钱夹在信封里邮寄回去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我我明白了!谢谢表弟!谢谢!”水生紧紧攥着两个信封,激动的说道。

  观塘食品厂。

  陈秉文带着水生走进厂区。

  机器的轰鸣声、糖水的甜香气、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这一切对水生来说,都是无比新奇和震撼的景象。

  他像个刚进城的乡下孩子,眼睛不够看似的四处张望,充满了敬畏。

  “阿海!”陈秉文叫住正在指挥工人装车的高振海。

  “文哥!早!”高振海快步跑过来,目光好奇地看向跟在陈秉文身后的水生。

  “这是我表哥,汪水生,刚从老家过来。”陈秉文介绍道,“人很踏实,有力气。

  你带他去原料仓库那边,安排个搬运、整理的活。”

  “明白!文哥放心!”高振海爽快应下,热情地拍了拍水生的肩膀,“水生哥是吧?

  欢迎欢迎!跟我来,我带你去仓库那边熟悉熟悉!”

  水生有些拘谨地点头:“麻烦.麻烦高厂长了。”

  “嗨,叫我阿海就行!”高振海笑道,“走,我先带你去领套工装!”

  看着水生跟着高振海走向仓库的背影,陈秉文微微点头。

  安排水生去原料仓库,一是那里确实需要人手,二是工作相对单纯,方便他慢慢适应,等水生熟悉了以后,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上午十点,陈秉文正在办公室审阅文件,凌佩仪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陈生,员工奖金核算方案已经完成,请您过目。”

  陈秉文接过文件,快速浏览。

  方案非常详尽,清晰列出了前一段时间各个生产环节,员工的绩效奖金数额。

  奖金计算严格按照之前承诺的“产能每提升10%,奖金增加10%”的原则执行。

  数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

  其中,承包中心表现突出的几个小组,如阿珍组,人均奖金高达三百五十元!

  瓶装线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奖金也在两百元以上。

  更让陈秉文满意的是,方案最后单独列出了研发中心周教授团队的奖励。

  “周教授团队攻克热灌装工艺瓶颈专项奖励:团队总奖金一万五千元港币。

  周教授个人奖励五千元。

  核心博士生两人,各两千元。

  参与技术员及工人,每人五百至一千元不等。”

  “好!”陈秉文满意地点点头,提笔在方案上签下名字,“方案做得很好,考虑周全。

  尤其是周教授团队的奖励,单独列出,金额也体现了他们的价值,就按这个执行!”

  他放下笔,强调道:“奖金发放,务必在今天完成!

  全部现金结算,现场发放!

  要让每一位员工,都亲手拿到他们应得的奖励!这是对他们过去一段时间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

  “明白!”凌佩仪郑重应道,“财务人员已经准备好了现金,我亲自监督发放流程,确保今天下班前,所有奖金发放到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最新章节,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