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汉城。

  曾经的王宫,如今已是汉王朱高煦的临时行辕。

  他烦躁地在殿内来回踱步,身上的甲胄随着他的动作。

  京城来的消息,让他憋了一肚子火。

  他在这里浴血奋战,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给老朱家开疆拓土,那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却在背后捅刀子!

  “他娘的!一群只会动嘴皮子的废物!”

  朱高煦一脚踹翻了身旁的案几,上面的笔墨纸砚散落一地。

  就在这时,江澈的信使到了。

  朱高煦一把抢过信,粗暴地撕开。

  信上的内容,让他先是一愣,随即眉头皱得更紧。

  让他上书,言辞恭顺。

  还要请求父皇派文官来接管高句丽的民政。

  “这叫什么屁话!”

  朱高澈怒道,“老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凭什么让那帮酸儒来摘桃子?”

  在他看来,这是妥协,是示弱!

  “殿下息怒。”

  一旁的长史劝道:“江大人这么安排,必有深意。”

  朱高煦盯着那封信,胸口剧烈起伏,虽然很不解。

  但是,过往的经历告诉他,听江澈的,准没错。

  请求朝廷派人接管民政……

  这片土地现在就是个烂摊子,百废待兴,到处都是反抗的暗流。

  朱高煦的脑子飞速转动,他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这根本不是示弱,这是一个圈套!

  是一个把皮球踢回给父皇的阳谋!

  “好个江澈……”

  朱高煦低声自语,眼中的怒火渐渐被一种复杂的钦佩所取代。

  他重新捡起一张纸,拿起笔。

  这一次,他不再暴躁。

  他一笔一划,写下了一封奏章。

  言辞谦卑,姿态恭顺,字里行间。

  满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孺慕,一个臣子对君王的忠诚。

  他请求父皇,尽快派遣得力干员,前来接管高句丽,以安抚民心,彰显天朝仁德。

  写完最后一个字,朱高煦将笔一扔,仰天长笑。

  “来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

  北平城,寒风卷着尘土,刮过街头巷尾。

  但这股冷风,却压不住城内骤然升温的流言。

  起初,只是几个茶馆里。

  有那么一两个自称从辽东来的行商,唉声叹气,说起高句丽的战事。

  “你们是不知道啊,那樱花国早就不是个东西了!”

  说话的人一脸风霜,手里的粗瓷碗重重磕在桌上。

  “高句丽早就跟他们穿一条裤子了!密谋着要吞我们辽东的铁矿!”

  “汉王殿下这次出兵,那是替咱们大明朝拔钉子!”

  旁边的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真的假的?朝廷不是说汉王擅开边衅吗?”

  “屁!”那行商啐了一口,“我亲戚就在军中,说殿下为了凑军粮,把自己王府的私库都给掏空了!你们想想,这是为了自己吗?这是为了谁啊!”

  故事越传越邪乎。

  有说从高句丽王宫搜出了樱花国天皇的亲笔信。

  约定事成之后,平分辽东。

  还有说,高句丽的贵族早就把妻女打包,准备送去樱花国当人质。

  最让人义愤填膺的,一个据说是从高句丽逃回来的汉人商贾。

  在酒楼里喝多了,抱着柱子嚎啕大哭。

  他哭诉自己的商队如何被高句丽官兵和樱花浪人联手洗劫。

  男丁被杀,货物被抢,他自己装死才逃过一劫。

  “汉王殿下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这些故事,有鼻子有眼,细节详实到仿佛亲见。

  于青坐在不远处的雅间,听着楼下群情激奋的议论声。

  没人谁在乎真相。

  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故事。

  而他,只是提供了大家最想听的那个版本。

  …………

  与此同时,伴随着舆论的发酵。

  乾清宫的朱棣自然是多少得到了一些消息。

  朱棣坐在御案后,面色沉静。

  殿门外,宦官尖细的嗓音响起。

  “报——汉王殿下八百里加急奏章到!”

  朱棣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住了。

  接过递来的信件,朱棣撕开了封口,抽出里面的奏折。

  开篇的字迹,依旧是朱高煦那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的风格。

  但内容,却让朱棣愣住了。

  没有一句辩解,没有半点不忿。

  通篇都是请罪。

  “儿臣鲁莽,有负圣恩,致使边疆生乱,惊扰父皇,罪该万死……”

  “幸赖天威,侥幸克敌,然高句丽全境百废待兴,民心未附,蛮夷之政,非儿臣所长……”

  朱棣的眉毛不自觉地挑了起来。

  他继续往下看。

  奏章的核心内容,是请求朱棣尽快派遣朝中精通民政的干臣。

  前往高句丽,接管一切政务,安抚百姓,推行王化。

  朱高煦在信中说,他只是一介武夫。

  只懂得冲锋陷阵,对于治理地方一窍不通。

  他愿意将打下来的所有土地、人口、府库,原封不动,尽数上交朝廷。

  自己则请求率领麾下将士,退回辽东,继续为大明镇守边疆。

  姿态之低,言辞之恳切。

  完全不像他那个一言不合就敢顶撞自己的儿子。

  “呵。”

  朱棣顿时被逗笑了。

  他是在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皇帝。

  他从不相信任何人会平白无故地变得恭顺,尤其是他的儿子们。

  高句丽现在是什么地方。

  一个刚刚被战火犁过一遍的烂摊子。

  反抗的暗流汹涌,残余的贵族虎视眈眈,百姓穷困潦倒,嗷嗷待哺。

  这根本不是一块肥肉。

  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一个能把国库拖垮的无底洞。

  老二把这个山芋,恭恭敬敬地,捧到了自己面前。

  他甚至还给自己戴了一顶高帽子。

  彰显天朝仁德,推行圣上王化。

  接,还是不接?

  接了,意味着大明朝廷要投入无数钱粮人力,去填这个窟窿。

  那些视财如命的户部官员,怕不是要哭死在奉天殿上。

  不接?

  他这个天子,连自己儿子打下来的疆土都无法治理,岂不是显得无能。

  以后还如何号令天下?

  “好你个老二!”

  朱棣拿起奏章,又看了一遍,这一次,他脸上的笑意真切了许多。

  这确实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既然你把皮球踢给了我,那朕,就接着。

  朕倒要看看,当初那些叫嚣着要严惩高煦的臣子们,现在,又该是何等嘴脸。

  至于最后派不派人,反正是自己儿子,就算不派人过去又能怎么样?

  “来人。”

  朱棣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响起。

  “传朕旨意,明日大朝会,宣汉王奏章。”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随身军火库,从打猎开始踏平洪武乱世,随身军火库,从打猎开始踏平洪武乱世最新章节,随身军火库,从打猎开始踏平洪武乱世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