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飘起了细雨,一改前几日的晴朗,比武大会也快到了尾声。
当朝正相兼户部尚书的李枢衡站在金銮殿偏殿三楼的镂空雕花窗前,望着偏殿正厅中入座的各派掌门及其弟子们。雨水顺着青瓦屋檐滴落,在他深红色的官袍上晕开几处暗色,他有着江南贵胄特有的冷白皮,六十四岁仍不见老人斑的脸庞似窖藏宣纸。眉形细长如工笔描就,眉尾隐入两鬓银丝,眼窝较寻常南人深邃,琥珀色瞳孔蒙着一层水乡雾霭,倒把那些阴鸷心思都笼成了朦胧烟雨。
“大人,唐门主到了,宴席即将开始,烦请大人入席。”
侍郎汪澄在他身后低声道。李枢衡转过身,透过珠帘望向楼下大厅。只见一袭玄色长袍的中年男子独自与几名唐门子弟围坐在角落中,他神态肃穆,不怒自威,腰间悬着一枚青铜令牌,在烛光下泛着幽幽青光。李枢衡一眼认出,这便是当日在校场上打平张都督的唐门主唐琢之,江湖人称其为“摘星手”,在此之前,张都督已连胜十五回,青城武当等掌门皆为其所败。
宴会进行到一半,李枢衡举起酒杯,目光扫过在座众人:
“诸位掌门,此次武林大会圆满结束,全赖各位鼎力相助。皇上特命本官设宴,以表谢意。”
唐琢之端坐席间,神色淡然。他注意到李枢衡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中似乎藏着什么。
酒过三巡,李枢衡起身离席。不多时,一名小厮来到唐琢之身边,低声道:“唐门主,相国大人有请,请随小的来。”
唐琢之心中了然,面上不动声色地点点头,跟随小厮穿过喧闹的偏殿,绕过精致的花园假山,来到一间极为僻静的厢房。推开门,一股清雅的茶香扑面而来。李枢衡正独自一人坐在案前,专注地看着炉上沸腾的水,手边是一套紫砂茶具,动作不疾不徐,仿佛只是在享受片刻清闲,却自有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这间屋子。
“唐门主,请坐。”李枢衡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抬手示意对面的位置。“这是今年新采的明前龙井,雨前嫩芽,滋味难得,唐门主不妨尝尝。”他提起砂壶,将澄澈的茶汤注入杯中。
唐琢之不清楚这位权倾朝野的相国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但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他只能静观其变,在李枢衡对面依礼坐下,端起茶盏,放到鼻尖轻嗅:“茶香清冽,沁人心脾,确是好茶。只是唐某久居蜀中,于这江南雅物所知甚少,怕是品不出相国大人这茶中更深的意趣了。”他言语谦逊,却也直接表明了自己并非对方圈内之人。
李枢衡微微一笑,放下茶杯,目光转向窗外,语气似乎随意却带着沉重:“好茶需静品,但这天下……近来却已静不太平了。”他话锋一转,随即从手边拿起一张早已备好的羊皮地图,在案上展开:“唐门主可知,北地铁勒部前些日子在饮马原大败燕国主力,兵锋已直逼燕国中都?”
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北方的疆域和军事态势,唐琢之的目光落在地图上,茶盖恰好划过杯沿,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燕国常年与我朝在边境摩擦,如今困于铁勒,于我大雍而言,岂非少了一个外患?”唐琢之试探着问道。
“非也,非也。”
李枢衡摇头,神色凝重,“燕国虽是旧敌,但这铁勒怕是比燕军浮屠还强悍得多。”
他话锋微微一转,带着一丝赞许的口吻说道:
“本官知道,唐门并非完全置身事外,亦怀报国之心。据我所知,贵派改良的穿云弩,已有部分提供给边军使用,其射速与威力远胜寻常弓弩,在守城时颇见奇效,将士们皆赞其精良。唐门主此举,已是功德一件。”
唐琢之闻言,心中一动,知道对方果然是有备而来,连这点陈年旧事都已摸清。他不动声色地回应道:
“相国大人过誉了。当初确应边军将领所请,提供了少量制式连弩,以助守边御侮,略尽绵薄之力罢了。此弩虽经唐门改良,但终究只是外门基础技艺,算不得什么核心。”他直接地划清了界限。
李枢衡仿佛没听出他的弦外之音,顺着话头往下说,语气变得更加恳切:“唐门主谦逊了。正是因为见识了‘穿云弩’的不凡,本官才更深知唐门技艺之精妙!然而,仅仅是连弩,尚不足以完全扭转对阵铁勒强悍骑兵的劣势。”他手指点向地图上的某个区域:
“本官真正想说的,是唐门那些名震江湖、神鬼莫测的核心机关暗器之术。譬如传说中的‘暴雨梨花针’、‘孔雀翎’,或是那些能布设陷阱、迟滞敌军的奇巧机关……若能择其部分原理,哪怕只是简化应用于军阵,或设计出专门克制重骑的特殊器械,定能大大减少我朝将士的牺牲,甚至可能改变战局!此乃真正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之事!”。
唐琢之的面色彻底沉了下来,放下了手中的茶盏,语气斩钉截铁:
“相国大人言重了。唐门之术,并非敝帚自珍,实乃与本门独特心法、秘制材质及长期训练息息相关,绝非外人一朝一夕可以掌握,更难以大规模普及军中。况且,唐门立派之本在于江湖自保,恪守中立,贸然深度卷入军国大事,非先祖所愿,亦恐引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猜忌。”他理由充分,不卑不亢地表达了拒绝之意。
李枢衡脸上的笑容并未消失,只是眼神深邃了些许。他慢条斯理地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唐门主所虑,本官亦有考量。本官并非强人所难,也无需唐门主倾囊相授核心秘辛。只是想借贵派巧思,解边关燃眉之急罢了……”他话音一顿,目光再次落在唐琢之脸上,语气变得意味深长:“令郎昭临……身子一直欠安,沉疴多年,想必唐门主为此忧心如焚,遍寻良医了吧?”
唐琢之闻言,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
李枢衡继续道,声音依旧温和,却字字敲在唐琢之心上:“本官前些时日偶然得知,波斯国进贡了一批极为罕见的秘药,对调理奇经八脉、固本培元有奇效。本官已特命人快马加鞭,将此药……送往唐家堡了。算算时日,应该这几日便能送达令郎手中。”
“!”唐琢之猛地抬眼看向李枢衡,呼吸为之一窒!他吞咽茶汤时,喉结不受控制地重重一滚,脖颈两侧的青筋瞬间绷紧,如同即将拉满的弓弦!
这礼也太沉重了。久闻朝堂上,李赵之争已久,此次来京城,唐琢之最害怕的就是卷入这两党的争斗。
良久,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略带沙哑地道:“……多谢李相国……厚爱。”他直视对方的双眼,缓缓起身,郑重地拱手作揖:“相国大人如此费心,唐某铭感五内。犬子之病,实乃我毕生心结。国家危难之际,唐门身为大雍子民,自当尽力。”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谨慎:
“只是,相国大人所言军技之事,牵涉甚广,涉及本门根本及诸多秘辛,并非唐某一人可决断。且哪些技艺适宜军用、如何改动而不失其效又便于操作,皆需从长计议。请容唐某……回去仔细斟酌,”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感激,承担了责任,又为自己争取了缓冲时间和解释的余地,并未完全松口。
李枢衡听完,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仿佛早已料到这个结果。他端起茶杯,轻轻叩了叩杯沿:“本官相信,唐门主是个聪明人,更是一位爱子情深的父亲,自然知道孰轻孰重。”他意有所指地补充道:
“令郎……还等着这救命的良药呢。本官,静候唐门主的佳音。”温和的语气中,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多谢相国大人款待与厚赐。”唐琢之再次深揖一礼,“唐某这便先行告退,回去后即刻商议此事。”
“好,唐门主慢走。”
唐琢之转身离去,脚步略显沉重。李枢衡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手指轻轻叩击着案上那杯已经渐渐冷掉的茶盏,目光投向窗外。庭院深处,一棵老银杏树的枝头积着清晨的薄霜,随着一阵微风吹过,几片洁白细碎的霜花突然扑簌簌地掉落下来,悄无声息地融化在微湿的青石板上。
陆昭的乌皮靴碾过沙地上几道新月状凹痕,这是今日第五批淘汰者跌倒时膝盖砸出的印记。三十名赤膊军汉正以三人为组,将裹着湿麻布的铸铁方桩从演武场东旗楼搬至西角楼——每根方桩底部阴刻着“丙辰重器”的铭文,需在日晷铜针偏移三刻前完成七次折返。
“停!”
陆昭的***突然缠住某个大汉颤抖的手腕:“你换手时桩底晃了半寸。”
那人小臂上鼓起的血脉如同缠满铜丝的机簧,却仍喘着粗气辩解:“这比昨日添了二十斤分量…”
“南疆平叛时,象兵冲锋掀起的烟尘可不会等你调息。”陆昭甩开锁链,枪尖挑起那人脱落的老茧皮
“我要的是能用单手托住寒铁桩一炷香的铜金刚,不是被北风刮跑就散架的纸扎人。”
残阳染红沙地时,仅存的四组人开始搬运真正的星纹玄铁——这些从南海沉船打捞的陨铁每块重逾三百斤,力士们肩头被压出的紫黑色瘀痕,正与去年工部在宣府城墙测试新型守城械时,那些被淘汰辅兵身上的印记如出一辙。陆昭抚摸着铁桩上被汗渍浸得发亮的“丙辰”二字,听着士兵们踏地的闷响逐渐与兵部车驾司传来的车轮声同步。
朱雀门外,几名唐门弟子骑在马上等候,不远处,唐琢之御马而来,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锦盒,他扫了一眼众人。
“干粮和饮水都备齐了?在京城耽误了些许时日,接下来我们得抓紧赶路,才能在八月十五之前赶回门中,以免你们师娘忧心,昭昭呢,她怎么没跟你们一起?”
“昭昭师姐对火器好奇,恰好今日神机营举行阅兵,她早早便去观看了,这时候应该在城外等着了,这些吩咐你昨日便已经叮嘱过了,咱们一早就准备得妥妥的,这才离开师娘没几日,师父你的记性愈发不好了。”一名年轻的唐门弟子揶揄道。
“我说师父怎么误了时辰,原来是去为师娘寻生辰贺礼了。”
另一名唐门弟子笑了起来,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看向唐琢之手中的锦盒。
“哟,师父这是准备了什么贺礼,瞧这盒子花团锦簇的,想必要价不菲吧。”
“一边儿去,师父的眼光,寻常俗物怎能入得了他的眼。”
“哈哈哈,师娘见了这贺礼,定然心生欢喜,说不定咱们几个也能沾沾喜气,尝到师娘的好厨艺。”
几名唐门弟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唐琢之望着天际飞过的雁群,说道:
“这锦盒是给你们昭昭师姐的,李相国已经差人将波斯名药送去了唐门,昭临的内里亏损之症定能得痊愈,这才是你师娘最想收到的贺礼。”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嬉笑的声音渐渐消失,大伙先是沉默了片刻,其中一名唐门弟子接话道:
“师父费心筹谋才换得这波斯名药,倘若少门主凭此身体康泰,也是喜事一桩,如今师娘寿辰在即,我唐门也算双喜临门了,师父更应感到欣慰才是啊。”
唐琢之长舒一口气,道:
“若不是为了昭临,我又何苦来这什么比武大会,京城局势波谲云诡,怕是马上就有一场风暴要来袭。”
“我是为波斯秘药而来,但不明白李相国为何提前知晓,此举恐会让外人以为,我是他李枢衡的人。”
“罢了,你们青锋师叔早就出发了吧?”
“是啊,前些日子受伤后没休养几天就回去了。”“他要替我筹备寿宴,赶紧回吧。”
唐琢之御马奔驰而去,众唐门弟子紧跟其后,马蹄踏起的飞尘如滚滚浓烟般弥漫在驿道上,淹没掉众人远去的身影。
当朝正相兼户部尚书的李枢衡站在金銮殿偏殿三楼的镂空雕花窗前,望着偏殿正厅中入座的各派掌门及其弟子们。雨水顺着青瓦屋檐滴落,在他深红色的官袍上晕开几处暗色,他有着江南贵胄特有的冷白皮,六十四岁仍不见老人斑的脸庞似窖藏宣纸。眉形细长如工笔描就,眉尾隐入两鬓银丝,眼窝较寻常南人深邃,琥珀色瞳孔蒙着一层水乡雾霭,倒把那些阴鸷心思都笼成了朦胧烟雨。
“大人,唐门主到了,宴席即将开始,烦请大人入席。”
侍郎汪澄在他身后低声道。李枢衡转过身,透过珠帘望向楼下大厅。只见一袭玄色长袍的中年男子独自与几名唐门子弟围坐在角落中,他神态肃穆,不怒自威,腰间悬着一枚青铜令牌,在烛光下泛着幽幽青光。李枢衡一眼认出,这便是当日在校场上打平张都督的唐门主唐琢之,江湖人称其为“摘星手”,在此之前,张都督已连胜十五回,青城武当等掌门皆为其所败。
宴会进行到一半,李枢衡举起酒杯,目光扫过在座众人:
“诸位掌门,此次武林大会圆满结束,全赖各位鼎力相助。皇上特命本官设宴,以表谢意。”
唐琢之端坐席间,神色淡然。他注意到李枢衡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中似乎藏着什么。
酒过三巡,李枢衡起身离席。不多时,一名小厮来到唐琢之身边,低声道:“唐门主,相国大人有请,请随小的来。”
唐琢之心中了然,面上不动声色地点点头,跟随小厮穿过喧闹的偏殿,绕过精致的花园假山,来到一间极为僻静的厢房。推开门,一股清雅的茶香扑面而来。李枢衡正独自一人坐在案前,专注地看着炉上沸腾的水,手边是一套紫砂茶具,动作不疾不徐,仿佛只是在享受片刻清闲,却自有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这间屋子。
“唐门主,请坐。”李枢衡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抬手示意对面的位置。“这是今年新采的明前龙井,雨前嫩芽,滋味难得,唐门主不妨尝尝。”他提起砂壶,将澄澈的茶汤注入杯中。
唐琢之不清楚这位权倾朝野的相国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但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他只能静观其变,在李枢衡对面依礼坐下,端起茶盏,放到鼻尖轻嗅:“茶香清冽,沁人心脾,确是好茶。只是唐某久居蜀中,于这江南雅物所知甚少,怕是品不出相国大人这茶中更深的意趣了。”他言语谦逊,却也直接表明了自己并非对方圈内之人。
李枢衡微微一笑,放下茶杯,目光转向窗外,语气似乎随意却带着沉重:“好茶需静品,但这天下……近来却已静不太平了。”他话锋一转,随即从手边拿起一张早已备好的羊皮地图,在案上展开:“唐门主可知,北地铁勒部前些日子在饮马原大败燕国主力,兵锋已直逼燕国中都?”
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北方的疆域和军事态势,唐琢之的目光落在地图上,茶盖恰好划过杯沿,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燕国常年与我朝在边境摩擦,如今困于铁勒,于我大雍而言,岂非少了一个外患?”唐琢之试探着问道。
“非也,非也。”
李枢衡摇头,神色凝重,“燕国虽是旧敌,但这铁勒怕是比燕军浮屠还强悍得多。”
他话锋微微一转,带着一丝赞许的口吻说道:
“本官知道,唐门并非完全置身事外,亦怀报国之心。据我所知,贵派改良的穿云弩,已有部分提供给边军使用,其射速与威力远胜寻常弓弩,在守城时颇见奇效,将士们皆赞其精良。唐门主此举,已是功德一件。”
唐琢之闻言,心中一动,知道对方果然是有备而来,连这点陈年旧事都已摸清。他不动声色地回应道:
“相国大人过誉了。当初确应边军将领所请,提供了少量制式连弩,以助守边御侮,略尽绵薄之力罢了。此弩虽经唐门改良,但终究只是外门基础技艺,算不得什么核心。”他直接地划清了界限。
李枢衡仿佛没听出他的弦外之音,顺着话头往下说,语气变得更加恳切:“唐门主谦逊了。正是因为见识了‘穿云弩’的不凡,本官才更深知唐门技艺之精妙!然而,仅仅是连弩,尚不足以完全扭转对阵铁勒强悍骑兵的劣势。”他手指点向地图上的某个区域:
“本官真正想说的,是唐门那些名震江湖、神鬼莫测的核心机关暗器之术。譬如传说中的‘暴雨梨花针’、‘孔雀翎’,或是那些能布设陷阱、迟滞敌军的奇巧机关……若能择其部分原理,哪怕只是简化应用于军阵,或设计出专门克制重骑的特殊器械,定能大大减少我朝将士的牺牲,甚至可能改变战局!此乃真正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之事!”。
唐琢之的面色彻底沉了下来,放下了手中的茶盏,语气斩钉截铁:
“相国大人言重了。唐门之术,并非敝帚自珍,实乃与本门独特心法、秘制材质及长期训练息息相关,绝非外人一朝一夕可以掌握,更难以大规模普及军中。况且,唐门立派之本在于江湖自保,恪守中立,贸然深度卷入军国大事,非先祖所愿,亦恐引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猜忌。”他理由充分,不卑不亢地表达了拒绝之意。
李枢衡脸上的笑容并未消失,只是眼神深邃了些许。他慢条斯理地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唐门主所虑,本官亦有考量。本官并非强人所难,也无需唐门主倾囊相授核心秘辛。只是想借贵派巧思,解边关燃眉之急罢了……”他话音一顿,目光再次落在唐琢之脸上,语气变得意味深长:“令郎昭临……身子一直欠安,沉疴多年,想必唐门主为此忧心如焚,遍寻良医了吧?”
唐琢之闻言,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
李枢衡继续道,声音依旧温和,却字字敲在唐琢之心上:“本官前些时日偶然得知,波斯国进贡了一批极为罕见的秘药,对调理奇经八脉、固本培元有奇效。本官已特命人快马加鞭,将此药……送往唐家堡了。算算时日,应该这几日便能送达令郎手中。”
“!”唐琢之猛地抬眼看向李枢衡,呼吸为之一窒!他吞咽茶汤时,喉结不受控制地重重一滚,脖颈两侧的青筋瞬间绷紧,如同即将拉满的弓弦!
这礼也太沉重了。久闻朝堂上,李赵之争已久,此次来京城,唐琢之最害怕的就是卷入这两党的争斗。
良久,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略带沙哑地道:“……多谢李相国……厚爱。”他直视对方的双眼,缓缓起身,郑重地拱手作揖:“相国大人如此费心,唐某铭感五内。犬子之病,实乃我毕生心结。国家危难之际,唐门身为大雍子民,自当尽力。”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谨慎:
“只是,相国大人所言军技之事,牵涉甚广,涉及本门根本及诸多秘辛,并非唐某一人可决断。且哪些技艺适宜军用、如何改动而不失其效又便于操作,皆需从长计议。请容唐某……回去仔细斟酌,”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感激,承担了责任,又为自己争取了缓冲时间和解释的余地,并未完全松口。
李枢衡听完,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仿佛早已料到这个结果。他端起茶杯,轻轻叩了叩杯沿:“本官相信,唐门主是个聪明人,更是一位爱子情深的父亲,自然知道孰轻孰重。”他意有所指地补充道:
“令郎……还等着这救命的良药呢。本官,静候唐门主的佳音。”温和的语气中,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多谢相国大人款待与厚赐。”唐琢之再次深揖一礼,“唐某这便先行告退,回去后即刻商议此事。”
“好,唐门主慢走。”
唐琢之转身离去,脚步略显沉重。李枢衡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手指轻轻叩击着案上那杯已经渐渐冷掉的茶盏,目光投向窗外。庭院深处,一棵老银杏树的枝头积着清晨的薄霜,随着一阵微风吹过,几片洁白细碎的霜花突然扑簌簌地掉落下来,悄无声息地融化在微湿的青石板上。
陆昭的乌皮靴碾过沙地上几道新月状凹痕,这是今日第五批淘汰者跌倒时膝盖砸出的印记。三十名赤膊军汉正以三人为组,将裹着湿麻布的铸铁方桩从演武场东旗楼搬至西角楼——每根方桩底部阴刻着“丙辰重器”的铭文,需在日晷铜针偏移三刻前完成七次折返。
“停!”
陆昭的***突然缠住某个大汉颤抖的手腕:“你换手时桩底晃了半寸。”
那人小臂上鼓起的血脉如同缠满铜丝的机簧,却仍喘着粗气辩解:“这比昨日添了二十斤分量…”
“南疆平叛时,象兵冲锋掀起的烟尘可不会等你调息。”陆昭甩开锁链,枪尖挑起那人脱落的老茧皮
“我要的是能用单手托住寒铁桩一炷香的铜金刚,不是被北风刮跑就散架的纸扎人。”
残阳染红沙地时,仅存的四组人开始搬运真正的星纹玄铁——这些从南海沉船打捞的陨铁每块重逾三百斤,力士们肩头被压出的紫黑色瘀痕,正与去年工部在宣府城墙测试新型守城械时,那些被淘汰辅兵身上的印记如出一辙。陆昭抚摸着铁桩上被汗渍浸得发亮的“丙辰”二字,听着士兵们踏地的闷响逐渐与兵部车驾司传来的车轮声同步。
朱雀门外,几名唐门弟子骑在马上等候,不远处,唐琢之御马而来,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锦盒,他扫了一眼众人。
“干粮和饮水都备齐了?在京城耽误了些许时日,接下来我们得抓紧赶路,才能在八月十五之前赶回门中,以免你们师娘忧心,昭昭呢,她怎么没跟你们一起?”
“昭昭师姐对火器好奇,恰好今日神机营举行阅兵,她早早便去观看了,这时候应该在城外等着了,这些吩咐你昨日便已经叮嘱过了,咱们一早就准备得妥妥的,这才离开师娘没几日,师父你的记性愈发不好了。”一名年轻的唐门弟子揶揄道。
“我说师父怎么误了时辰,原来是去为师娘寻生辰贺礼了。”
另一名唐门弟子笑了起来,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看向唐琢之手中的锦盒。
“哟,师父这是准备了什么贺礼,瞧这盒子花团锦簇的,想必要价不菲吧。”
“一边儿去,师父的眼光,寻常俗物怎能入得了他的眼。”
“哈哈哈,师娘见了这贺礼,定然心生欢喜,说不定咱们几个也能沾沾喜气,尝到师娘的好厨艺。”
几名唐门弟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唐琢之望着天际飞过的雁群,说道:
“这锦盒是给你们昭昭师姐的,李相国已经差人将波斯名药送去了唐门,昭临的内里亏损之症定能得痊愈,这才是你师娘最想收到的贺礼。”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嬉笑的声音渐渐消失,大伙先是沉默了片刻,其中一名唐门弟子接话道:
“师父费心筹谋才换得这波斯名药,倘若少门主凭此身体康泰,也是喜事一桩,如今师娘寿辰在即,我唐门也算双喜临门了,师父更应感到欣慰才是啊。”
唐琢之长舒一口气,道:
“若不是为了昭临,我又何苦来这什么比武大会,京城局势波谲云诡,怕是马上就有一场风暴要来袭。”
“我是为波斯秘药而来,但不明白李相国为何提前知晓,此举恐会让外人以为,我是他李枢衡的人。”
“罢了,你们青锋师叔早就出发了吧?”
“是啊,前些日子受伤后没休养几天就回去了。”“他要替我筹备寿宴,赶紧回吧。”
唐琢之御马奔驰而去,众唐门弟子紧跟其后,马蹄踏起的飞尘如滚滚浓烟般弥漫在驿道上,淹没掉众人远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