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知府的官轿抵达吴县码头时,林砚正在 “砚意绸庄” 的门板上贴新海报。小柱子踮着脚帮他扶着边角,辫子上的靛蓝染料蹭了海报一角,倒像特意点的花押。
“林哥,这‘柔光红’真能卖去波斯?” 小柱子盯着海报上的绸缎图案,眼睛亮得像藏了星子。
“不止波斯。” 林砚用毛笔描粗 “海外专供” 四个字,“少帮主说,胡商的船队下个月要去南洋 —— 那里的苏丹王妃最爱红颜色。”
绿衫少女突然从玉佩里探出头,手里挥着半透明的商路地图:“宿主快看!苏州知府的官轿在染坊门口停了 —— 沈掌柜正往他手里塞染布样本呢!”
林砚刚要起身,就见沈知意掀着裙角跑过来,发间的荷花沾了点晨露。“我爹让你去染坊一趟。” 她的声音带着点急,却又藏着笑,“知府大人说要亲眼看看‘柔光染法’的染缸。”
染坊里已经站满了人。苏州知府穿着藏青官袍,正弯腰看染缸里的 “柔光红” 绸缎,指尖在水面上悬着,不敢真碰 —— 那颜色像揉碎的晚霞,在水里漾开时竟带着珠光。
“这便是能染出月光石颜色的法子?” 知府直起身,目光落在林砚身上,带着审视,“王记的人说你用妖术害人。”
林砚心里冷笑 —— 王元宝老婆果然没少嚼舌根。他往染缸里撒了把苏木,水面瞬间泛起浅红:“大人请看,这是吴县常见的苏木,加了沈掌柜祖传的‘柔光剂’(其实是蛤蜊壳磨的粉),便能让颜色柔和 —— 若这是妖术,那吴县的染坊都是妖窟了。”
李叔在旁搭腔,缺了牙的牙床漏着风:“大人明鉴!老奴染了四十年布,这法子是真能省染料 —— 上个月给波斯商队染的布,比往常多赚了两成!”
知府的目光软了些。他身后的幕僚悄悄递上本账册 —— 是吴县县衙统计的税银,自从 “砚意绸庄” 开业,染坊相关的税收比上月多了三成。
“林老板年纪轻轻,倒是有本事。” 知府抚着胡须笑,“听说你还帮漕帮改进了运布的法子?”
“不敢当。” 林砚指着墙角堆的帆布,“只是让少帮主在布包外层涂了层蜂蜡 —— 防水,还能防蛀。”
这话刚落,就见王元宝老婆披头散发地冲进染坊,手里举着本账本:“大人!这账本是王记的!林砚他偷了我们的染布秘方!”
沈知意的脸瞬间白了。那账本上的字迹她认得 —— 是王记账房的,可里面记的 “水色染步骤”,分明是前几天被偷的那本基础教程。
“夫人怕是看错了。” 林砚从袖里摸出本线装册子,递给知府,“这才是沈记的秘方 —— 有沈掌柜的私印,比王记的账本早二十年。”
知府对比着翻了两页,突然把王记的账本往地上一摔。“一派胡言!” 他指着王元宝老婆,“这上面的步骤错漏百出,分明是照着沈记的教程瞎编的 —— 你当本府看不出?”
王元宝老婆瘫在地上哭嚎,却没人理她。染坊的伙计们都在偷笑 —— 谁不知道王记的染布手艺早就落后了,去年还偷偷来沈记偷师,被沈掌柜用藤条打了出去。
“把她带下去。” 知府冲衙役挥挥手,目光重新落在林砚身上时已温和许多,“林老板若是有意,本府可为你题写‘吴县第一绸’的匾额 —— 送你挂在苏州府的绸缎街上。”
这是要给 “砚意绸庄” 正名了。林砚心里清楚,这比任何辩解都管用。他拱手行礼:“若能得大人墨宝,晚辈想加行小字 ——‘沈记染布联名’。”
沈知意猛地抬头看他,眼里的光比染缸里的 “柔光红” 还亮。沈掌柜在旁捋着胡须笑,烟杆上的红绳晃悠着,像在点头。
知府朗声大笑:“好!既有本事,又重情义 —— 这匾额本府亲自写!”
绿衫少女在林砚耳边尖叫:“苏省人脉机缘 + 10% 特效触发!苏州府绸缎街商铺租金减免权限解锁!宿主你要在苏州开分号了?”
林砚没接话,只是看着沈知意在染缸边忙碌的身影。她正把染好的 “柔光红” 绸缎捞出来,指尖在布面上轻轻按了按 —— 那动作里的认真,比任何匾额都让他觉得踏实。
晌午时,知府的题字送到了 “砚意绸庄”。林砚让人把匾额挂在门板上方,“吴县第一绸” 五个大字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底下的 “沈记染布联名” 虽小,却格外醒目。
少帮主带着胡商来看匾额时,王记的门板已经卸了 —— 据说王元宝老婆被带走后,王记的伙计们就卷着细软跑了。胡商摸着匾额上的字,叽里呱啦说了一通,少帮主翻译:“他说要订一百匹‘柔光红’—— 给南洋的苏丹王妃当嫁妆。”
林砚让小柱子记账,自己则往染坊走。沈知意正在院子里晒染好的绸缎,各色布料在竹竿上飘着,像晾了半院子的彩虹。
“知府大人说,下个月让你去苏州府衙演示染布。” 林砚靠在门框上,看着她用木槌捶打布料,“说是给苏州的绣娘当老师。”
沈知意的脸有点红,手里的木槌顿了顿:“我爹说让你陪我去 —— 他说你嘴巧,能应付官场上的人。”
“是能应付,还是怕我在吴县偷懒?” 林砚笑着走近,帮她把被风吹歪的布料扶正。指尖碰到她的手背,两人都没躲 —— 那点温热像染缸里的温水,慢慢漫到心里。
绿衫少女突然冒出来,举着亲族图谱晃:“检测到沈知意对宿主的依赖度 80%!苏省子嗣诞生率 + 10% 特效即将触发 —— 恭喜宿主离传宗接代又近一步!”
林砚刚想瞪她,就见小柱子举着封信冲进院子:“林哥!苏州来的快信 —— 说是有位姓江的姑娘要来找你,还说认识少帮主!”
少帮主?江姑娘?林砚心里一动 —— 难道是浙省的江晚渔?他接过信,信封上的字迹洒脱,带着点海风吹过的利落。
沈知意凑过来看,突然用吴语笑:“这姑娘的字比你好看 —— 你写的账本像螃蟹爬。”
林砚的脸有点热。他展开信纸,刚看了两行,眼睛就亮了 —— 江晚渔说,浙省的海盐商想跟他合作,用 “柔光染” 的绸缎包装海盐,能卖出双倍价钱。
“看来苏省的生意刚稳,就得去浙省了。” 林砚把信纸折好,心里已经盘算起来,“少帮主的船正好要去浙省运丝绸 —— 我们可以搭个顺风船。”
沈知意的指尖在布料上划了划,突然说:“我跟你一起去。”
“你?” 林砚愣了愣。
“我爹说,浙省的靛蓝比吴县的好。” 她抬起头,眼里的光比染缸里的颜色还坚定,“我去看看,能不能染出更好的‘柔光蓝’。”
绿衫少女在他耳边欢呼:“配偶同行!感情升温!浙省任务提前解锁 —— 宿主你要开启新副本啦!”
林砚看着沈知意的眼睛,突然觉得这趟浙省之行会很有意思。他冲染坊门口喊了声 “小柱子”,那半大孩子正举着波斯商队的订单跑过来,辫子上的靛蓝染料在阳光下闪着光。
“林哥!胡商说要再加五十匹‘柔光红’!” 小柱子的声音在院子里荡开,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告诉胡商,月底交货。” 林砚笑着挥手,目光却望向浙省的方向 —— 那里有海盐,有新的染布原料,或许还有更多等着他去发现的故事。
“林哥,这‘柔光红’真能卖去波斯?” 小柱子盯着海报上的绸缎图案,眼睛亮得像藏了星子。
“不止波斯。” 林砚用毛笔描粗 “海外专供” 四个字,“少帮主说,胡商的船队下个月要去南洋 —— 那里的苏丹王妃最爱红颜色。”
绿衫少女突然从玉佩里探出头,手里挥着半透明的商路地图:“宿主快看!苏州知府的官轿在染坊门口停了 —— 沈掌柜正往他手里塞染布样本呢!”
林砚刚要起身,就见沈知意掀着裙角跑过来,发间的荷花沾了点晨露。“我爹让你去染坊一趟。” 她的声音带着点急,却又藏着笑,“知府大人说要亲眼看看‘柔光染法’的染缸。”
染坊里已经站满了人。苏州知府穿着藏青官袍,正弯腰看染缸里的 “柔光红” 绸缎,指尖在水面上悬着,不敢真碰 —— 那颜色像揉碎的晚霞,在水里漾开时竟带着珠光。
“这便是能染出月光石颜色的法子?” 知府直起身,目光落在林砚身上,带着审视,“王记的人说你用妖术害人。”
林砚心里冷笑 —— 王元宝老婆果然没少嚼舌根。他往染缸里撒了把苏木,水面瞬间泛起浅红:“大人请看,这是吴县常见的苏木,加了沈掌柜祖传的‘柔光剂’(其实是蛤蜊壳磨的粉),便能让颜色柔和 —— 若这是妖术,那吴县的染坊都是妖窟了。”
李叔在旁搭腔,缺了牙的牙床漏着风:“大人明鉴!老奴染了四十年布,这法子是真能省染料 —— 上个月给波斯商队染的布,比往常多赚了两成!”
知府的目光软了些。他身后的幕僚悄悄递上本账册 —— 是吴县县衙统计的税银,自从 “砚意绸庄” 开业,染坊相关的税收比上月多了三成。
“林老板年纪轻轻,倒是有本事。” 知府抚着胡须笑,“听说你还帮漕帮改进了运布的法子?”
“不敢当。” 林砚指着墙角堆的帆布,“只是让少帮主在布包外层涂了层蜂蜡 —— 防水,还能防蛀。”
这话刚落,就见王元宝老婆披头散发地冲进染坊,手里举着本账本:“大人!这账本是王记的!林砚他偷了我们的染布秘方!”
沈知意的脸瞬间白了。那账本上的字迹她认得 —— 是王记账房的,可里面记的 “水色染步骤”,分明是前几天被偷的那本基础教程。
“夫人怕是看错了。” 林砚从袖里摸出本线装册子,递给知府,“这才是沈记的秘方 —— 有沈掌柜的私印,比王记的账本早二十年。”
知府对比着翻了两页,突然把王记的账本往地上一摔。“一派胡言!” 他指着王元宝老婆,“这上面的步骤错漏百出,分明是照着沈记的教程瞎编的 —— 你当本府看不出?”
王元宝老婆瘫在地上哭嚎,却没人理她。染坊的伙计们都在偷笑 —— 谁不知道王记的染布手艺早就落后了,去年还偷偷来沈记偷师,被沈掌柜用藤条打了出去。
“把她带下去。” 知府冲衙役挥挥手,目光重新落在林砚身上时已温和许多,“林老板若是有意,本府可为你题写‘吴县第一绸’的匾额 —— 送你挂在苏州府的绸缎街上。”
这是要给 “砚意绸庄” 正名了。林砚心里清楚,这比任何辩解都管用。他拱手行礼:“若能得大人墨宝,晚辈想加行小字 ——‘沈记染布联名’。”
沈知意猛地抬头看他,眼里的光比染缸里的 “柔光红” 还亮。沈掌柜在旁捋着胡须笑,烟杆上的红绳晃悠着,像在点头。
知府朗声大笑:“好!既有本事,又重情义 —— 这匾额本府亲自写!”
绿衫少女在林砚耳边尖叫:“苏省人脉机缘 + 10% 特效触发!苏州府绸缎街商铺租金减免权限解锁!宿主你要在苏州开分号了?”
林砚没接话,只是看着沈知意在染缸边忙碌的身影。她正把染好的 “柔光红” 绸缎捞出来,指尖在布面上轻轻按了按 —— 那动作里的认真,比任何匾额都让他觉得踏实。
晌午时,知府的题字送到了 “砚意绸庄”。林砚让人把匾额挂在门板上方,“吴县第一绸” 五个大字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底下的 “沈记染布联名” 虽小,却格外醒目。
少帮主带着胡商来看匾额时,王记的门板已经卸了 —— 据说王元宝老婆被带走后,王记的伙计们就卷着细软跑了。胡商摸着匾额上的字,叽里呱啦说了一通,少帮主翻译:“他说要订一百匹‘柔光红’—— 给南洋的苏丹王妃当嫁妆。”
林砚让小柱子记账,自己则往染坊走。沈知意正在院子里晒染好的绸缎,各色布料在竹竿上飘着,像晾了半院子的彩虹。
“知府大人说,下个月让你去苏州府衙演示染布。” 林砚靠在门框上,看着她用木槌捶打布料,“说是给苏州的绣娘当老师。”
沈知意的脸有点红,手里的木槌顿了顿:“我爹说让你陪我去 —— 他说你嘴巧,能应付官场上的人。”
“是能应付,还是怕我在吴县偷懒?” 林砚笑着走近,帮她把被风吹歪的布料扶正。指尖碰到她的手背,两人都没躲 —— 那点温热像染缸里的温水,慢慢漫到心里。
绿衫少女突然冒出来,举着亲族图谱晃:“检测到沈知意对宿主的依赖度 80%!苏省子嗣诞生率 + 10% 特效即将触发 —— 恭喜宿主离传宗接代又近一步!”
林砚刚想瞪她,就见小柱子举着封信冲进院子:“林哥!苏州来的快信 —— 说是有位姓江的姑娘要来找你,还说认识少帮主!”
少帮主?江姑娘?林砚心里一动 —— 难道是浙省的江晚渔?他接过信,信封上的字迹洒脱,带着点海风吹过的利落。
沈知意凑过来看,突然用吴语笑:“这姑娘的字比你好看 —— 你写的账本像螃蟹爬。”
林砚的脸有点热。他展开信纸,刚看了两行,眼睛就亮了 —— 江晚渔说,浙省的海盐商想跟他合作,用 “柔光染” 的绸缎包装海盐,能卖出双倍价钱。
“看来苏省的生意刚稳,就得去浙省了。” 林砚把信纸折好,心里已经盘算起来,“少帮主的船正好要去浙省运丝绸 —— 我们可以搭个顺风船。”
沈知意的指尖在布料上划了划,突然说:“我跟你一起去。”
“你?” 林砚愣了愣。
“我爹说,浙省的靛蓝比吴县的好。” 她抬起头,眼里的光比染缸里的颜色还坚定,“我去看看,能不能染出更好的‘柔光蓝’。”
绿衫少女在他耳边欢呼:“配偶同行!感情升温!浙省任务提前解锁 —— 宿主你要开启新副本啦!”
林砚看着沈知意的眼睛,突然觉得这趟浙省之行会很有意思。他冲染坊门口喊了声 “小柱子”,那半大孩子正举着波斯商队的订单跑过来,辫子上的靛蓝染料在阳光下闪着光。
“林哥!胡商说要再加五十匹‘柔光红’!” 小柱子的声音在院子里荡开,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告诉胡商,月底交货。” 林砚笑着挥手,目光却望向浙省的方向 —— 那里有海盐,有新的染布原料,或许还有更多等着他去发现的故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偶要传宗接代,偶要传宗接代最新章节,偶要传宗接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偶要传宗接代,偶要传宗接代最新章节,偶要传宗接代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