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汉武帝带着刘进来到城南的一家酒舍,经营酒家的是一对老伴儿,酒舍生意较为清冷,空间也不算太大。

  此前老爷子带刘进来吃过几次,一来二去也算熟稔。

  “老丈儿,生意咋样啊?”

  刘进呷了一口酒,笑着询问酒舍的老头儿。

  老头儿咧嘴笑道:“就那样吧,勉强够嚼个谷儿。”

  “咱两老来得女,也无其他人口,一天挣几十个钱也够维持生计咯,给女儿张罗张罗嫁妆,待小女长大嫁出去就省心咯。”

  老头老妪看年纪都快到五十,唯一的小女儿也不过十三四岁,在这个时代当真算是老来得女,大龄产妇生子本就危险,可想而知老两口对小女儿的到来多么喜爱。

  小丫头也生得还算水灵,就是比较害羞,结账的时候来回收个钱。

  老头善谈,酒舍也无他人,索性就和刘进热络的聊了起来。

  城南客人不算多,他一月收入也不过几百钱,但却比其他行当要好很多。

  “城外樵夫每日来卖柴,也不过只得几个钱。几条河流上卸货的力工们顶天不过十个钱,能将人累死。”

  刘进笑着道:“那感情好呀。”

  “托您福,您爷俩慢慢吃。”

  刘进拱手道:“好嘞。”

  老爷子拉了个脸,却也不知生哪门子气,刘进好奇的询问道:“老爷子咋啦?谁惹你不高兴了?”

  汉武帝阴阳怪气的道:“你还真是个自来熟啊,今日和我交好,明日也能认别个作爷爷,感情可真丰富。”

  刘进:“……”

  “你可知道你刚才的语气像谁?实不相瞒,我家里那位爷爷,也这么和我说话的,我很不喜欢听,总是在揶揄我。”

  “啧啧,某个老家伙这是吃味儿了?还不允许我和别人聊聊天?”

  汉武帝淡淡的道:“我可没那意思,你说要孝敬我,谁知赶明会不会又撅屁股孝敬这家老叟?不妨将他女儿娶了,也好名正言顺认他这个老岳父。”

  刘进一脸无语:“哈哈,你瞧你说的。”

  “我又不是真那么闲,有些事我现在还不太明白,生活处处是学问,多学一学,多了解了解。”

  汉武帝饶有兴趣的问道:“哦?我怎么没看出来?”

  “你学了什么?”

  刘进道:“最起码我能知晓各色小民一天的收入几何。在一些权贵豪强们眼中,兴许这压根不重要,但我觉得这却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

  “百家的文人们总是想着救国济民,怎么救怎么济,坐在豪华的房子内,几人盘膝对谈,国家大事就被敲定。”

  “再去问他们一斗米一升盐卖多少钱,全部两眼一抹黑,那我问问老爷子你,三口之家守着一亩田,一年可得多少钱?”

  “樵夫每日捆一捆柴,又能养活几个人?”

  “今年的谷价比去年便宜还是贵了?”

  汉武帝欲言又止,嘴角微微抽了一下,他觉得刘进在说自己,但又没证据。

  他自己不就是如此?寻日处理的都是国家大事,柴米油盐小民生活成本他根本不在乎,也不了解。

  他脱离小民太久太久了,若非在郊外重新认识了大汉的皇长孙,他压根就不稀得出宫,在未央宫、建章宫享福多好?他要做的就是御下掌控好百官重臣,只要上层稳定,国家就乱不了。

  将目光放在北疆,打赢匈奴重新洗刷耻辱比什么都重要。可他却从未想过怎么将这个国家治理的更好一点,怎么能让小民生活的更好一点。

  汉武帝沉默了许久,他忽然发现刘进问的问题,他好像一个都答不上来。

  当然,也不全是,谷子的贵贱他还是知晓的,仿佛为了挽回自尊,汉武帝道:“谷价比去年便宜了许多。”

  “听您老的语气,这是好事?”

  汉武帝道:“难道不是吗?谷价便宜了,更多人可以吃饱肚子。”

  刘进叹道:“老爷子,您看您就是脱离小民太久了。”

  “谷贱伤农呐!”

  “粮食便宜了,种植粮食的小民还能得几个钱?又加上高昂的农业税收,得到的钱财比往年更少了,长此以来,小民哪里还能有种田的积极性呢?”

  汉武帝若有所思,酒杯放在嘴边,始终没吞下那一口酒。

  “那就将粮食价格提高点?”

  “谷贵饿农。”

  刘进继续道:“当粮食价格过高时,农民为了维持生计或应对其他生活开支,不得不将手中的粮食大量出售。高粮价还会导致投机者囤积居奇,更加剧其他生活物质的价格提高,最后农民会因为存粮不足饿死。”

  汉武帝沉思片刻,他觉得他该收回在未央宫对刘进说的话。

  有些道理,桑弘羊真未必比他更懂。

  当然,这两句经济学谚语也不是刘进说的,是五代冯道说的,他借用一下。

  汉武帝蹙眉,问道:“那这贵了也不行,贱了也不行,该怎么办?”

  刘进笑道:“您看,您刚才还埋怨我,现在怎么又问我这些了?”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有些道理你比我懂,但有些方面,你不如我,是不是?”

  汉武帝咬牙切齿:“没大没小!”

  “行,我不如你,你说说,该如何才行?”

  刘进笑道:“和你说也没用呀,你又不是咱们当朝皇帝陛下。”

  “其实想要抑制这种行为,无外乎国家出手,平籴存粮。”

  “桑大卿之前提过平准法,不过目光对准的都是商业,为什么不想想小民的粮食问题呢?”

  汉武帝忽然有些自残形愧的感觉,无论是他还是桑弘羊,似乎从来都没去想过小民的利益,设立平准法的初衷,也只是为了抑制大商贾过度侵占市场利益,而使商业市场崩溃,国家少利。

  今天他的好大孙当真给他上了一课,以往不怎么在乎小民的想法和利益,此时心态也稍稍有些改变。

  国家想要富强,就不得不去考虑小民对大汉做出的贡献。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慎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经书古籍上都说过治民的重要性,汉武帝也读了很多,但从未像今日这样认真的去品味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偷偷告诉你,我是大汉皇太孙,偷偷告诉你,我是大汉皇太孙最新章节,偷偷告诉你,我是大汉皇太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