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庐简单吃了一餐饭,等恢复一些力气,主仆三人便匆匆离开。

  温梨一边收拾残局,一边看向捏着千两银票揣进腰包里的胥老,不禁唏嘘。

  果然是个不简单的主,这一出手,便是一千两,还只是定金。

  若是治好了,那不得上万两?

  啧,幸好服软快,不然怎么消失的都不知道。

  五日后,县衙张贴出公告:溪头县征去边境抗敌的将士已全部返乡,明日开始安置遣散。

  村长一得消息,马上将水光村村民全部召集起来,通知大家明日前去县衙领人。

  活着归乡的丁卒,由朝廷下拨安置费,每人得三十两银,免赋税一年。

  不幸战死的,家眷能凭黄户去认领遗物,每户得五十两,免税三年。

  消息一出,那些被征壮丁的家属又喜又忧,纷纷抹泪。

  喜的是大战结束,终于能返乡归家。

  忧的是,怕战死他乡连个尸首都回不来。

  第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温梨背上背篓迎着晨光下地。

  她先去地里割了一筐猪草,喂了鸡鸭和两头猪,这才进厨房起灶火做早食。

  昨天做的包子还剩几个,她简单热一热。

  转身去屋子里换了一身喜庆的红色衣裳,翻出黄户小心包好。

  又将准备好的白色麻衣和一块红盖头小心放进背篓里。

  从蒸笼里取了包子,又拿了一些碎银子揣荷包里,拎起小背篓朝药庐走去。

  今日她也要进城去县衙接人。

  对着缓缓而起的骄阳默默祈祷,希望老天爷保佑,让黄啸平安归来。

  这样她嫁人的事情就多少有点希望。

  她之所以这么着急嫁人,主要原因是大战结束后。

  为快速恢复国家战后损失,稳固朝堂,提高宸国损失的壮劳力。

  幼帝还未继位登基前,摄政王暂代天职,一连颁下数道诏令,其中一道便是:

  命宸国内年满十六的女子,及早成亲繁衍子嗣。

  若满十八还未婚嫁者,将由官府强行婚配,违令者,满门抄斩!

  温梨不想被强行嫁人,但是下个月,她就满十八了。

  所以她不得不赶紧找个如意郎君嫁人。

  这成了温梨来到这个世界遇到的最难办的棘手难题。

  现世里别说谈恋爱,她连个男朋友都没有。

  这好不容易借尸还魂活了下来,现在却要为嫁人发愁。

  烦人,头疼得很。

  “爷爷,我准备好了,咱们出发吧。”

  山崖左边一条小道上,一辆小驴车已经套好。

  温梨笑盈盈走过去将自己的背篓放上去,熟练地爬上小驴车。

  “好,爷爷锁一下门。”

  胥老将院门落锁,驾着小驴车带着她出发。

  路上看到村长带着村里的男丁们正在卖力修路,温梨客气与他们打招呼。

  村里的人看到他们,也纷纷热情问候。

  “今日胥老一同进城吗?早去早回,我们等你们接人平安归家。”

  “哎,黄爷爷,黄叔,你们慢慢忙。”

  这次一同出示公告的,其实还有县令大人下达的一项惠民之策。

  由县令牵头募集善款,凡是溪头县各大小商户,自愿出资为偏远村落施财修缮道路的。

  根据捐赠银钱数额,适当减免商税、人头税等税收,并出善人榜,来年能得县令亲手题牌匾。

  才几日功夫,便募集了不少银两。

  水光村离县城较远,路又偏,薛县令直接拍板,就从这个村子修起。

  水光村有幸成了第一个修缮道路的村落。

  村长黄有松高兴得一早带村里的男人和半大小子们,到村口土地庙前放了两长串鞭炮。

  村里的路从官道一直要修到村子中间。

  温梨家的小院子刚好也在修缮范围内。

  说修就修,县衙第二日就派了差爷下来监工。

  村里的男丁,如肯来上工参与修路的,每人每日两文钱,不包饭食。

  修的自己村里的路,还有钱赚,村中男女老少大老爷们,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纷纷出动。

  就连邻边的几个村庄得此消息,也纷纷赶过来加入修路队伍。

  所以今日去县衙接人的,几乎都是家中老妪和妇人。

  这坑坑洼洼的泥子路,早就该修缮一番。

  不然一到下雨天,那真是无处落脚,满路泥巴,鞋子和裤脚都不能幸免。

  温梨坐在驴车上一路摇晃,上了官道,她从背篓里掏出热乎乎的包子递给胥老,自己啃了一个。

  驴车慢悠悠行驶,一个多时辰才到达县城。

  她等在城门口,胥老去拴车。

  出示路引后,他们入了城门直奔县衙。

  可县衙门口却排起长队,一眼望不到头,全是来领人的。

  胥老口吐一口老烟,蹙着眉提议:

  “我们午后再来吧,人太多,先去忙别的。”

  温梨也赞同:“好,那先陪您去药铺,我再去粮铺买白面。”

  “可能午后都不一定会少,再迟些也可以,咱们赶在天黑前过来领人回家就好。”

  和林婶她们告别,温梨跟着胥老离开,林婶她们则继续排着长队。

  经过县衙后边时,隐约能从里面传来庆幸的欢呼声和悲痛哀泣之声。

  温梨心中一紧,莫名有些伤感。

  胥老去冯家药铺换了一些药材,趁着他老人家与冯先生交谈之际。

  温梨去隔壁的猪肉铺割了两刀肉,买了不少板油和排骨。

  又去粮铺称了十斤白面,到盐商那里买了一些盐,去集市逛了逛,还买了不少其他东西。

  等买完回来找胥老,他老人家还在和冯先生谈笑闲聊。

  也不知道说什么有趣的事情,两人时不时哈哈大笑恭维两声。

  温梨摇头退出来,与柜面上噼里啪啦打着算盘的老板娘招呼一声:

  “婶婶,我先把这些东西放您这里,爷爷和冯先生还在聊,我再去书肆转一圈。”

  “去吧去吧,一会儿给你抬进去放着。”

  老板娘笑着朝她挥手,手里的算盘却一刻都不停。

  “谢谢婶婶。”

  温梨掏出背篓里的一个大布包,放好东西就朝东边的书肆跑去。

  看到她来,书肆老板娘陶娘子笑着将她迎进去。

  这书肆是一位秀才家的小娘子所开,她夫君是县城白桐书院的教书先生。

  她凭着夫君的人脉和关系,开了这一间小小书肆。

  书肆不大,但各种书目应有尽有,大多都是誊抄的书籍。

  有不少学子在她这里接抄书的活儿。

  温梨也得了药铺老板娘的推荐才找到她的。

  陶娘子是个泼辣会武,还识些字的俏娘子,性格豪爽,只比她大两岁。

  温梨将布包里的东西交给她,静静等她看稿。

  陶栖咧着嘴角又偷瞄她好几眼,每次看她画,她都忍不住犯嘀咕和羞涩些许。

  一个未出阁的小丫头,竟然懂这些东西?画得还如此清晰大胆,真是活见鬼了。

  好歹也是现代女性,没尝过肉,还能没看过猪跑?

  温梨淡定自若,丝毫没有羞耻之感。

  陶栖数了一下画册的张数,哈哈笑两声,转身去给她取银子。

  “下次大概什么时候能再来交下一次画稿?”

  温梨朝她甜甜一笑,回道:

  “可能要到年关才能来了,下个月收庄稼,作画的时间不多。”

  陶栖笑嗔她一眼:“你要么专门画这个得了,可不比你种庄稼累死累活赚得少。”

  “那位客官每隔半个月就来问一次,巴不得你一次性都画完,出价也高,你真不考虑一下?”

  说完递给她两吊钱。

  温梨摇头:“庄稼肯定不能弃的,再过两年,我多赚点钱雇人帮我种。”

  “等忙完我会找时间抓紧画,到年底这一册应该是能画完的。”

  “那就好,等全部画完姐姐给你结剩下的银子。”

  “画纸这次要不要了?”

  温梨将钱放进荷包里,点头答道:

  “要的,还有丹青也没了,姐姐也给我拿些。”

  “行,那你等着,我上楼去给你取。”

  “你想看什么书自己找。”

  “哎,谢谢陶姐姐。”

  温梨等她去拿画纸和丹青的功夫,挑了两本游记。

  等拿到东西,她与陶娘子告别后,又急匆匆跑回药铺。

  瞬遂从县衙出来,正准备去钱庄给主子取银票,恍惚间好像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从身边掠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谁说皇叔不能生?她都二胎了!,谁说皇叔不能生?她都二胎了!最新章节,谁说皇叔不能生?她都二胎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