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潘金莲需要养伤,高世德决定在清河县多逗留几天。
他这次出行,本来就相当于散心,倒也不着急赶路。
何况他让陆谦散播的一些消息,也已经逐渐在县城里传开了。
就连他都有些耳闻了,只是系统一直还没反应,不知道是不是需要达到一定人数的认可才行。
潘金莲苏醒后,两女也开始互相了解,锦儿本来就是个天真烂漫心肠不坏的丫头,在得知潘金莲的遭遇后,不禁又对这位好看的姐姐同情起来。
她虽然也是小时候被卖成了婢女,但潘金莲和她比,那就惨太多了。
她拉住潘金莲的手唏嘘不已,“没想到潘姐姐的遭遇这么坎坷。”
两人的交流中,潘金莲能感受到锦儿言语和动作上的善意,她心里有些感动。
“潘姐姐,这下好了,以后跟着衙内,你就不用再受苦了,衙内他人很好的……”
说着说着,锦儿的小脸儿红了起来,不知道她的小脑袋瓜里想到了什么。
之后锦儿经常跑去照顾潘金莲,二人很自然地成了好姐妹。
混熟以后,两个小丫头经常在一起讨论关于高世德的事情。
一个爱讲,一个爱听,有时候,不知道她们究竟讨论了什么,脸蛋儿都是红扑扑的。
……
黑风山众土匪已经经过了初步审理,大小头目都会被处死,剩下的人多半会被发配充军,或刺配某个牢城营。
重刑犯充军,就是让他们去前线当炮灰,是生是死就看命硬不硬了。
牢城则是劳动改造,铺桥修路,开沟挖渠,或是从事朝廷的产业,采矿,牧马,手工制造等等等等。
柳万诚将审判结果告诉了高世德,“衙内,这次黑风山匪寇,有三十二人十恶不赦予以斩首;五十一人予以发配充军;七十三人没有害过人性命的,予以刺配牢城。”
“嗯,那你过来是?”
“您是剿灭黑风山行动的组织者、指挥者,斩首时我想请您前去观礼。”
‘这系统一直没动静,看来我得出来露露脸儿了。’
高世德略一思索就同意了,“行吧,我正好也是闲着。不过一次杀这么多人,百姓会不会恐慌?”
“下官已经派人张贴了告示,通告这些人的罪行。他们死有余辜,百姓只会拍手称快。”
“那好吧,你安排就行。”
只有死刑和被发配充军的人才会在脸上刺字。
他们的命运无非是被直接处死或死在边疆,就算有人侥幸逃跑了,由于脸上有印记,他们生活也都是躲躲藏藏的。
因为不管是他们投宿的客栈伙计,还是偶遇的村民百姓,任何人都有杀他们的动机。
他们是行走的赏金,就算偷偷向官府告发,都能领到一笔赏钱。
除了落草为寇,再难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牢城服役的罪犯是在耳朵后面刺印记,一年是圆形,两年是凵形,三年三角形,四年方形,罪犯服役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四年。
因为朝廷每过三四年就会大赦天下一次,判的时间再长也没有意义。
耳后的刺青,就是他们犯过罪的证明,若以后再犯,被抓会罪加一等。
高世德认为一次性公开处决那么多人会造成恐慌,实在是他想多了。
百姓的心脏可比他想得要强大的多,在缺乏娱乐活动的时代,还有比这更刺激的节目吗?
由于之前分赃时的酒宴上,众人也讨论过县城的治理。
高世德的一些言论让柳万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这次借机向高世德请教起来。
高世德闲来无事,便让柳知县坐下长谈。
“清河县为什么不是清河州,清河府?”
“清河县没有州府的富裕,没有州府的人口。”
“对呀!那你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之前你提的开垦荒地、挖沟引渠,就可以解决地的问题。有了更多的地,就能接纳更多的人。人多了开销也多了,就有了更多的商家。商家多了,城池自然也变得繁荣起来。”
“是这个道理。可让清河富起来谈何容易!”
“这当然只是表面。”
“还请衙内赐教。”
“如今黑风山已灭,百姓出行耕作、商队的货运不再危险。这只是外在治安,城内的治安同样需要维护,让百姓不受酷吏侵扰。”
高世德抿了一口茶水,“等营造出周边安全,城内和谐的景象,口碑传出去后,届时自然会有更多百姓想来清河落户生活,也会有更多的商人想来清河做生意。”
这些道理柳万诚都懂,这也是他之前几次出兵黑风山的原因。
小吏对普通百姓的盘剥早已根深蒂固,各个城池也大同小异!
柳万诚下了狠心,‘看来想干出一番事业,有必要辞退一批横行跋扈的吏员了!’
高世德也知道,吏员是因为薪酬太低,才会盘剥百姓。
如今清河府衙有钱,他向柳万诚提议,根据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诸多方面,挑选出合适清河县的产业,组建一个官办作坊。
“雇佣百姓做活,不也是给百姓提供生计吗?作坊的效益拿出一部分为百姓做些实事,一部分给吏员增加一些补贴,没必要让他们盘剥百姓。”
柳万诚觉得他如果这样做,那就是他疯了。
高世德看他面色为难,问道:“怎么,有哪里不对吗?”
宋朝对官员经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官员也都是暗地里控制某些产业,大家都心知肚明。
毕竟无论谁做生意都能给国家创造税收,只要不是欺行霸市,惹得天怒人怨,朝廷基本也不怎么管。
这个提议要说柳万诚不心动是假的,可他也有顾虑,“衙内,这官办作坊能行吗?”
“怎么不行?朝廷都有自己的作坊,县里为什么不能有?”
“话虽如此。可......可我这毕竟只是一个小的县城。”
高世德想了想,真用清河县的名义创办作坊,有大量资金做后盾,有官府做后台,只要合理经营,想不发展壮大都不可能。
可如果以后真做起来了,柳万诚八成就得靠边站了,到时候朝廷会派人来接管产业的。
朝廷虽然管的不严,却也有明文规定,禁止官员经商的条例。
其实用任何人的名义都行,只是那样别人肯定以为是柳万诚的产业。
他这种小卡拉米,如果有人对作坊起了觊觎之心,那他的仕途就没了。
“你以我的名义开办作坊吧。这样应该就没问题了。”
如果是高世德的名义,那就不会有人敢打歪主意了,别人只会以为这是柳万诚在讨好高世德。
甚至参与作坊运作的管理层,也不敢造次了,内忧外患一下子都荡然无存了。
柳万诚拱手对高世德鞠了一躬,“多谢衙内谅解。”
“既然用我的名义,那你就给我办好了,若是给我丢人,少了工人们的月钱!那你可不会有好下场。”
“不敢,下官知道轻重,绝不会坏了衙内的声誉。”
宋朝选拔官员会考诗、书、礼、易、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等等。
这些学术教人礼义廉耻,忠君爱国。
大多官员有较好的社会观,最起码初期还是比较正直的。
……
他这次出行,本来就相当于散心,倒也不着急赶路。
何况他让陆谦散播的一些消息,也已经逐渐在县城里传开了。
就连他都有些耳闻了,只是系统一直还没反应,不知道是不是需要达到一定人数的认可才行。
潘金莲苏醒后,两女也开始互相了解,锦儿本来就是个天真烂漫心肠不坏的丫头,在得知潘金莲的遭遇后,不禁又对这位好看的姐姐同情起来。
她虽然也是小时候被卖成了婢女,但潘金莲和她比,那就惨太多了。
她拉住潘金莲的手唏嘘不已,“没想到潘姐姐的遭遇这么坎坷。”
两人的交流中,潘金莲能感受到锦儿言语和动作上的善意,她心里有些感动。
“潘姐姐,这下好了,以后跟着衙内,你就不用再受苦了,衙内他人很好的……”
说着说着,锦儿的小脸儿红了起来,不知道她的小脑袋瓜里想到了什么。
之后锦儿经常跑去照顾潘金莲,二人很自然地成了好姐妹。
混熟以后,两个小丫头经常在一起讨论关于高世德的事情。
一个爱讲,一个爱听,有时候,不知道她们究竟讨论了什么,脸蛋儿都是红扑扑的。
……
黑风山众土匪已经经过了初步审理,大小头目都会被处死,剩下的人多半会被发配充军,或刺配某个牢城营。
重刑犯充军,就是让他们去前线当炮灰,是生是死就看命硬不硬了。
牢城则是劳动改造,铺桥修路,开沟挖渠,或是从事朝廷的产业,采矿,牧马,手工制造等等等等。
柳万诚将审判结果告诉了高世德,“衙内,这次黑风山匪寇,有三十二人十恶不赦予以斩首;五十一人予以发配充军;七十三人没有害过人性命的,予以刺配牢城。”
“嗯,那你过来是?”
“您是剿灭黑风山行动的组织者、指挥者,斩首时我想请您前去观礼。”
‘这系统一直没动静,看来我得出来露露脸儿了。’
高世德略一思索就同意了,“行吧,我正好也是闲着。不过一次杀这么多人,百姓会不会恐慌?”
“下官已经派人张贴了告示,通告这些人的罪行。他们死有余辜,百姓只会拍手称快。”
“那好吧,你安排就行。”
只有死刑和被发配充军的人才会在脸上刺字。
他们的命运无非是被直接处死或死在边疆,就算有人侥幸逃跑了,由于脸上有印记,他们生活也都是躲躲藏藏的。
因为不管是他们投宿的客栈伙计,还是偶遇的村民百姓,任何人都有杀他们的动机。
他们是行走的赏金,就算偷偷向官府告发,都能领到一笔赏钱。
除了落草为寇,再难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牢城服役的罪犯是在耳朵后面刺印记,一年是圆形,两年是凵形,三年三角形,四年方形,罪犯服役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四年。
因为朝廷每过三四年就会大赦天下一次,判的时间再长也没有意义。
耳后的刺青,就是他们犯过罪的证明,若以后再犯,被抓会罪加一等。
高世德认为一次性公开处决那么多人会造成恐慌,实在是他想多了。
百姓的心脏可比他想得要强大的多,在缺乏娱乐活动的时代,还有比这更刺激的节目吗?
由于之前分赃时的酒宴上,众人也讨论过县城的治理。
高世德的一些言论让柳万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这次借机向高世德请教起来。
高世德闲来无事,便让柳知县坐下长谈。
“清河县为什么不是清河州,清河府?”
“清河县没有州府的富裕,没有州府的人口。”
“对呀!那你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之前你提的开垦荒地、挖沟引渠,就可以解决地的问题。有了更多的地,就能接纳更多的人。人多了开销也多了,就有了更多的商家。商家多了,城池自然也变得繁荣起来。”
“是这个道理。可让清河富起来谈何容易!”
“这当然只是表面。”
“还请衙内赐教。”
“如今黑风山已灭,百姓出行耕作、商队的货运不再危险。这只是外在治安,城内的治安同样需要维护,让百姓不受酷吏侵扰。”
高世德抿了一口茶水,“等营造出周边安全,城内和谐的景象,口碑传出去后,届时自然会有更多百姓想来清河落户生活,也会有更多的商人想来清河做生意。”
这些道理柳万诚都懂,这也是他之前几次出兵黑风山的原因。
小吏对普通百姓的盘剥早已根深蒂固,各个城池也大同小异!
柳万诚下了狠心,‘看来想干出一番事业,有必要辞退一批横行跋扈的吏员了!’
高世德也知道,吏员是因为薪酬太低,才会盘剥百姓。
如今清河府衙有钱,他向柳万诚提议,根据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诸多方面,挑选出合适清河县的产业,组建一个官办作坊。
“雇佣百姓做活,不也是给百姓提供生计吗?作坊的效益拿出一部分为百姓做些实事,一部分给吏员增加一些补贴,没必要让他们盘剥百姓。”
柳万诚觉得他如果这样做,那就是他疯了。
高世德看他面色为难,问道:“怎么,有哪里不对吗?”
宋朝对官员经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官员也都是暗地里控制某些产业,大家都心知肚明。
毕竟无论谁做生意都能给国家创造税收,只要不是欺行霸市,惹得天怒人怨,朝廷基本也不怎么管。
这个提议要说柳万诚不心动是假的,可他也有顾虑,“衙内,这官办作坊能行吗?”
“怎么不行?朝廷都有自己的作坊,县里为什么不能有?”
“话虽如此。可......可我这毕竟只是一个小的县城。”
高世德想了想,真用清河县的名义创办作坊,有大量资金做后盾,有官府做后台,只要合理经营,想不发展壮大都不可能。
可如果以后真做起来了,柳万诚八成就得靠边站了,到时候朝廷会派人来接管产业的。
朝廷虽然管的不严,却也有明文规定,禁止官员经商的条例。
其实用任何人的名义都行,只是那样别人肯定以为是柳万诚的产业。
他这种小卡拉米,如果有人对作坊起了觊觎之心,那他的仕途就没了。
“你以我的名义开办作坊吧。这样应该就没问题了。”
如果是高世德的名义,那就不会有人敢打歪主意了,别人只会以为这是柳万诚在讨好高世德。
甚至参与作坊运作的管理层,也不敢造次了,内忧外患一下子都荡然无存了。
柳万诚拱手对高世德鞠了一躬,“多谢衙内谅解。”
“既然用我的名义,那你就给我办好了,若是给我丢人,少了工人们的月钱!那你可不会有好下场。”
“不敢,下官知道轻重,绝不会坏了衙内的声誉。”
宋朝选拔官员会考诗、书、礼、易、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等等。
这些学术教人礼义廉耻,忠君爱国。
大多官员有较好的社会观,最起码初期还是比较正直的。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高衙内的恣意人生,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最新章节,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高衙内的恣意人生,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最新章节,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