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局长在放下电话之后,便看到赵杰将一本印刷好的书籍放在了自己的面前。

  “这是什么?”

  赵杰一字一句道:“机床设计与制造,这本上系统的介绍了机床设计原理,结构分析和制造工艺等。

  涵盖了多种机床的设计理论这些,对于工人系统性学习机床制造和修理都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我想将这本书进行刊印,然后分发到各大机床制造厂当中,作为指导手册。”

  听到这本书居然如此重要后,李局长如同宝贝一般连忙拿起翻看了起来。

  这里面的字他都认识,可连起来后读之后,他就有些不明觉厉了。

  李局长瞪大了眼睛看向赵杰,问道:“谁写的?”

  赵杰指了指自己,说道:“我参考了苏熊学习期间的一些重要资料和文献后,进行了整合编写出来的。”

  “你写的?”

  李局长嘴巴微张,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不过想到他之前彪悍的战绩,那么写出的这本书肯定也是有一定水平的,但是否作为机床制造的指导手册还是需要由专家进行验证才行。

  在赵杰离开之后,李局长觉得还是有必要跟陈部长汇报一下。

  虽然这只是一本书,但对于龙国系统性的培训机械制造的工人却是有着重大作用。

  今天是陈部长第二次接到来自李局长的电话。

  如果不是有什么重要事情的话,他肯定不会轻易打这个电话的。

  然而当听到赵杰编写了《机床设计与制造》一书后,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本书或许可以作为机床制造的指导手册。

  目前龙国在这方面是空白的,对于这类型的书籍是急缺的。

  尽管他很信任赵杰,但这本书能否作为指导手册还需要由专家进行验证,确定可行之后再印发全国。

  沉吟了片刻后,陈部长说道:“你带一批书前往魔都,会有专家团队对这本书进行查验的。”

  于是李局长踏上了前往魔都的路程,并在魔都受到了华东兵工局的接待。

  华东兵工局后来也发展成为了第六机械工业部。

  魔都这边的几大机床制造厂都派出了厂内的老师傅前来参会。

  其实魔都机床制造厂对于这本所谓的机床设计与制造并不是非常的感冒。

  “这赵杰造机床的确有一手,甚至把F1万能铣床都给仿造出来的。

  但造机床和写书这是一回事吗?还想要作为指导手册?

  我见过的机床都比他这本书的字多,还要他来指导?”

  其中有部分人公然在会议室当中发起了牢骚,摆起了老师傅的架子。

  也不怪他们心里会不平衡。

  他们在这个领域干了大半辈子,现在一个小年轻骑到他们头上,写书指导他们造机床,他们心里不爽是正常的。

  李局长在听到这声音并不小的牢骚之时,脑门青筋直跳。

  不过考虑到这是华东兵工局的地盘,他还是忍了下来。

  如果这是在西南工业局的话,他都直接拍桌子骂人了。

  “好了,都安静下来,接下来你们的任务就是看书。

  审查这书当中的内容是否符合作为指导手册。”

  说话的人正是华东兵工局的局长,他发话之后,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李局长带来的几十本书也都发了下来。

  这群老师傅和专家们或多或少都带着不屑翻看了起来。

  然而随着他们的翻看,里面的内容也让他们收起了心中的不屑,认真的看了起来。

  “嘶,这里面竟然有如此详细的车床设计和制造原理。”

  “这设计原理我在国外的期刊上看到过,是当前比较先进的设计,没想到这书里面居然详细的写了出来。”

  顿时会议室内就响起了一片惊呼声。

  主要是这本厚度三百多页的书当中记载的全都是干货,一句废话都没有。

  就连他们看到后都有一种学习到了的感觉。

  这也让他们愈发的心惊了起来。

  在休息吃饭的期间,他们一个个都凑在一起拿着书进行讨论。

  三天后,这些老师傅和专家们看完了整本书。

  作为专家团队代表的魔都一机厂总工程师廖远方代表所有人向华东兵工局领导进行汇报。

  “领导,根据我们这三天以来的详细审查,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前沿,内容也非常扎实。

  也正是这本书,让我都产生了坐井观天的想法。

  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抱着之前的老技术坐吃山空。

  在这里我也代表同志们对赵杰同志表示感谢。

  我们认为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各大机床厂的核心指导手册进行推广。

  我回去之后,马上组织一机厂的所有一线职工对这本书进行认真学习。”

  听到这番话之后,李局长也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他也没有想到赵杰写的这本书居然这么厉害,让这群眼高于顶的专家和老师傅们都服气了。

  这年纪轻轻的小赵同志当真是神了。

  既然这本《机床设计与制造》已经经过了专家的审查,陈部长便直接下令全国所有机床厂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以后就将作为各大机床厂的核心指导手册进行使用。

  蓉城一机厂这边响应的速度是最快的。

  李兴华每天都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对工人进行培训和学习。

  哪怕因此耽误了生产也不怕。

  相较于生产速度来说,工人们只要能吃透部分知识点,就能够将落下的生产追上来。

  况且进行规范生产,对于蓉城一机厂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327工程这边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展速度也是非常喜人的。

  作为核心材料的首批锗晶体也在蓉城钢铁厂的紧急开工下成功完成了冶炼。

  要知道更先进的商用硅晶体管在54年才被制造出来,现在主流的半导体材料就是锗晶体。

  锗晶体的成功冶炼,对于龙国的半导体技术来说也是属于重大进步。

  特别是对于接下来的雷达研究和计算机研制都有着重大作用。

  当然,赵杰对于锗晶体其实并不是很满意,这东西只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

  硅晶体这玩意一定要搞,而且要尽早。

  在327工程结束之后,他直接在西南工业局下成立了西南半导体材料研究所。

  当然这都是后话,纯度足够的锗晶体研制出来后接连传来了好消息。

  核心的绝缘材料聚四氟乙烯和制造天线所需的铜覆钢都相继完成了制作。

  接下来只需要等殷钢、坡莫合金等合金钢材就位,就可以正式生产瞄-5型炮瞄雷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火红年代,我为国造核弹,重生火红年代,我为国造核弹最新章节,重生火红年代,我为国造核弹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