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方圆为何会有此一问,因为冷刚柔的话,味太熟悉了。
类似的话,李解也跟他说过,要让他增强规矩意识。而之前还一直力挺支持的自己的冷刚柔,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调头,让自己把规矩摆在前面。
冷刚柔的话没有错,甚至很有道理。
但如此诡异的转变,像是一个忠于执行指令的机器人,怎能不让郑方圆怀疑,是不是李解又给她什么指示了,来监督纠正自己?
郑方圆猜的没错,但李解只是一个传达者,真正的指令,来自于林方政。他曾经说过,要磨一磨郑方圆的性子,多点规矩意识。
如果说之前的冷刚柔同意郑方圆的行动,既是对郑方圆的认可,也是对风险评估的判断,觉得师出有名,能解释得过去。那现在郑方圆要直接和赵光辉接触,就远远超出了红线,她没办法再去支持行动。
说到底,冷刚柔是有任务在身的。即便再支持配合郑方圆,也不可能违背任务原则。现在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能让郑方圆再自己挖坑去跳。
但冷刚柔是不可能承认的:“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听任何人的!你自己也说了,贺礼为了隐藏自己,对自己非常狠,装哑巴骗过了所有人。这样的对手,已经不是我们单枪匹马能解决的了!”
“呵呵。”郑方圆冷笑。
“你听也好,不听也好。我要说的,纪检监察队伍,从来是一个集体,反对个人英雄主义。我们该把案子移交了。”
“我难道不知道我们是个集体?”郑方圆反驳道,“案子移交很简单,送周常委签个字,然后递给办案部室就行了。后面呢?就凭冯志的一面之词,就凭贺礼和贺宝龙可能有亲属关系,什么线索证据都没有,办案部室会怎么做?”
见冷刚柔没有回答,郑方圆转头逼视孔绍钧:“绍钧,你在一线案审干了那么久,你说说看。一件只有举报人只言片语,没有任何线索证据的案子,下一步会怎么做?”
“呃……”孔绍钧如实回答,“首先是要研判,如果举报人的内容可信度不高,就直接留存待核了。如果可信度较高,那一般会先给涉案人发函询问,要求对方做出解释说明。然后再决定是否立案。不过这种情况,直接立案调查的,比较少。”
“你都听到了。就现在的情况,要想让办案部室对他们展开调查,难度有多大?更别说这里面可能还有内鬼,如果不能想办法一次立案成功,贺宝龙逍遥法外不说,我们还出卖了冯志,他会遭到不可预料的打击报复。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出关键证据线索,一击必杀,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郑方圆的话很有道理,冷刚柔心里也基本认同的郑方圆的推断。但还是那句话,立场决定行为。她的立场和郑方圆是有不同的,所以郑方圆讲得再天花乱坠,她也不会就此背弃任务。
“随你怎么讲,我的意见是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不归我们管,必须转案!你要是不同意,那我就向王组长提请开小组会表决!”冷刚柔斩钉截铁。
郑方圆拳头紧攥,冷刚柔不愿意继续配合自己就算了,居然还要违逆自己,搞什么民主表决。
没错,组长是王运鹏,可自己早就是实质上的控制人。现在她居然要绕过自己,请王运鹏插手,怎能不让郑方圆气愤。
“好好好!”郑方圆咬牙道,“那你就去叫王运鹏回来主持大局,我这一票,反对!”
说完,便气冲冲地拂袖夺门而去。
“这……”孔绍钧愕然看着这一切,以为两人只是稍稍争吵,却没想到闹得摔门而去。这是咋啦,平日关系不是挺好的两人吗?就为了这么个事,有必要搞成这样吗?
在孔绍钧的处世观念中,工作那是国家的,为了工作而和同事闹矛盾,从而得罪人,给自己发展添堵,是最不划算的事情。
只能说,孔绍钧少了一些纯粹。郑、冷二人都是带着纯粹感的,工作不单单是组织上的任务,更是个人职责所在,那就容不得和稀泥。
冷刚柔没有搭理他,跟着出去了,怒气之下,顺手把门带得哐当一声响。
关门带来的风,吹得孔绍钧发型微乱。他捋了捋头发,无奈摇头:这两人放在一个组,简直绝配了……
郑方圆坐在车里,抽着闷烟。
凝聚又团散的烟雾中,他那紧锁的眉头和凌厉的眼神,掩盖又浮现。
刚刚,他又押上了一场赌局!
冷刚柔的话,没错。如果自己擅自和赵光辉接触,不说会给案子带来什么不良后果,仅仅对自己而言,那也是极为不利的。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屡教不改、屡屡犯上。这是最不讲政治的表现。
刘阳华是不会找郑方圆麻烦了,但李解为郑方圆擅自暗访调查周松二人的事情开脱,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结果时隔半月,郑方圆又二次犯错,李解还怎么保?如何又能让众人不议论?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但如果听从冷刚柔的建议,按程序直接转办,仅凭眼下的线索和毫无一丝证据,根本不会引起重视。别说查个水落石出,恐怕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更何况,内部还有内鬼。一旦按程序走流程,很难保证不会让内鬼听到风声。
这样一来,案子办得一塌糊涂不说,对冯志也会造成严重后果,他必然会遭到贺宝龙的报复。这是郑方圆无法接受的,自己当初在冯志那里信誓旦旦的保证全都成了狗屁。
他当然可以选择直接向李解汇报,毕竟当初李解赋予了自己这个特权。
但李解就会听信自己的一面之词,从而高位推动、雷霆出击吗?
不可能!因为为了一个没有证据的事去兴师动众,本身也是带着风险的。李解没有上帝视角,到时候劳师动众,却是一个乌龙,他作为领导的正确性又该怎么解释?
不只是官场,社会上所有事都是如此。不把事情搞大,让决策者紧张之前,是很难引起重视的。反而会觉得是你小题大做,故意夸大。
要让他们百分百相信,就要用行动来证明!把事情搞严重化!
类似的话,李解也跟他说过,要让他增强规矩意识。而之前还一直力挺支持的自己的冷刚柔,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调头,让自己把规矩摆在前面。
冷刚柔的话没有错,甚至很有道理。
但如此诡异的转变,像是一个忠于执行指令的机器人,怎能不让郑方圆怀疑,是不是李解又给她什么指示了,来监督纠正自己?
郑方圆猜的没错,但李解只是一个传达者,真正的指令,来自于林方政。他曾经说过,要磨一磨郑方圆的性子,多点规矩意识。
如果说之前的冷刚柔同意郑方圆的行动,既是对郑方圆的认可,也是对风险评估的判断,觉得师出有名,能解释得过去。那现在郑方圆要直接和赵光辉接触,就远远超出了红线,她没办法再去支持行动。
说到底,冷刚柔是有任务在身的。即便再支持配合郑方圆,也不可能违背任务原则。现在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能让郑方圆再自己挖坑去跳。
但冷刚柔是不可能承认的:“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听任何人的!你自己也说了,贺礼为了隐藏自己,对自己非常狠,装哑巴骗过了所有人。这样的对手,已经不是我们单枪匹马能解决的了!”
“呵呵。”郑方圆冷笑。
“你听也好,不听也好。我要说的,纪检监察队伍,从来是一个集体,反对个人英雄主义。我们该把案子移交了。”
“我难道不知道我们是个集体?”郑方圆反驳道,“案子移交很简单,送周常委签个字,然后递给办案部室就行了。后面呢?就凭冯志的一面之词,就凭贺礼和贺宝龙可能有亲属关系,什么线索证据都没有,办案部室会怎么做?”
见冷刚柔没有回答,郑方圆转头逼视孔绍钧:“绍钧,你在一线案审干了那么久,你说说看。一件只有举报人只言片语,没有任何线索证据的案子,下一步会怎么做?”
“呃……”孔绍钧如实回答,“首先是要研判,如果举报人的内容可信度不高,就直接留存待核了。如果可信度较高,那一般会先给涉案人发函询问,要求对方做出解释说明。然后再决定是否立案。不过这种情况,直接立案调查的,比较少。”
“你都听到了。就现在的情况,要想让办案部室对他们展开调查,难度有多大?更别说这里面可能还有内鬼,如果不能想办法一次立案成功,贺宝龙逍遥法外不说,我们还出卖了冯志,他会遭到不可预料的打击报复。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出关键证据线索,一击必杀,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郑方圆的话很有道理,冷刚柔心里也基本认同的郑方圆的推断。但还是那句话,立场决定行为。她的立场和郑方圆是有不同的,所以郑方圆讲得再天花乱坠,她也不会就此背弃任务。
“随你怎么讲,我的意见是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不归我们管,必须转案!你要是不同意,那我就向王组长提请开小组会表决!”冷刚柔斩钉截铁。
郑方圆拳头紧攥,冷刚柔不愿意继续配合自己就算了,居然还要违逆自己,搞什么民主表决。
没错,组长是王运鹏,可自己早就是实质上的控制人。现在她居然要绕过自己,请王运鹏插手,怎能不让郑方圆气愤。
“好好好!”郑方圆咬牙道,“那你就去叫王运鹏回来主持大局,我这一票,反对!”
说完,便气冲冲地拂袖夺门而去。
“这……”孔绍钧愕然看着这一切,以为两人只是稍稍争吵,却没想到闹得摔门而去。这是咋啦,平日关系不是挺好的两人吗?就为了这么个事,有必要搞成这样吗?
在孔绍钧的处世观念中,工作那是国家的,为了工作而和同事闹矛盾,从而得罪人,给自己发展添堵,是最不划算的事情。
只能说,孔绍钧少了一些纯粹。郑、冷二人都是带着纯粹感的,工作不单单是组织上的任务,更是个人职责所在,那就容不得和稀泥。
冷刚柔没有搭理他,跟着出去了,怒气之下,顺手把门带得哐当一声响。
关门带来的风,吹得孔绍钧发型微乱。他捋了捋头发,无奈摇头:这两人放在一个组,简直绝配了……
郑方圆坐在车里,抽着闷烟。
凝聚又团散的烟雾中,他那紧锁的眉头和凌厉的眼神,掩盖又浮现。
刚刚,他又押上了一场赌局!
冷刚柔的话,没错。如果自己擅自和赵光辉接触,不说会给案子带来什么不良后果,仅仅对自己而言,那也是极为不利的。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屡教不改、屡屡犯上。这是最不讲政治的表现。
刘阳华是不会找郑方圆麻烦了,但李解为郑方圆擅自暗访调查周松二人的事情开脱,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结果时隔半月,郑方圆又二次犯错,李解还怎么保?如何又能让众人不议论?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但如果听从冷刚柔的建议,按程序直接转办,仅凭眼下的线索和毫无一丝证据,根本不会引起重视。别说查个水落石出,恐怕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更何况,内部还有内鬼。一旦按程序走流程,很难保证不会让内鬼听到风声。
这样一来,案子办得一塌糊涂不说,对冯志也会造成严重后果,他必然会遭到贺宝龙的报复。这是郑方圆无法接受的,自己当初在冯志那里信誓旦旦的保证全都成了狗屁。
他当然可以选择直接向李解汇报,毕竟当初李解赋予了自己这个特权。
但李解就会听信自己的一面之词,从而高位推动、雷霆出击吗?
不可能!因为为了一个没有证据的事去兴师动众,本身也是带着风险的。李解没有上帝视角,到时候劳师动众,却是一个乌龙,他作为领导的正确性又该怎么解释?
不只是官场,社会上所有事都是如此。不把事情搞大,让决策者紧张之前,是很难引起重视的。反而会觉得是你小题大做,故意夸大。
要让他们百分百相信,就要用行动来证明!把事情搞严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