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香港,新界。

  一排崭新的厂房,在山脚下延伸。

  厂房里,一排排黄色的机械臂,正在流水线上精准地转动,抓取,焊接。

  火花四溅。

  周明德站在参观走廊上,扶着玻璃,看着下面的一切。

  他身后,站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德国工程师。

  “周教授,这条生产线,比我们在奥格斯堡的还要先进。”

  德国工程师的语气里,有赞叹,也有失落。

  “我们把库卡最精华的部分,都搬到这里来了。”

  周明德没有回头。

  “汉斯,你现在是和记重工的首席工程师。”

  “这里,就是你的新家。”

  过去的时间里,大卫·陈的团队像一群最高效的工蚁。

  他们把那份名单上,一家家陷入困境的德国和美国公司,拆解,打包。

  技术,专利,图纸,甚至是整个工程师团队。

  所有能搬的东西,都装上了和记运输的货轮,运回了香港。

  这个曾经的渔村,正在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吞噬着欧美几十年的工业积累。

  远东控股办公室。

  墙上挂着几块巨大的黑板,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和符号。

  一群穿着白衬衫的人,不像交易员,更像大学里的研究员。

  他们安静地坐在桌前,手里拿着的不是电话,而是计算尺和纸笔。

  大卫·陈站在办公室中央。

  一个助手快步走进来,把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电传纸带递给他。

  “大卫,华盛顿的消息。”

  大卫·陈接过纸带。

  上面是一行字。

  “美国财政部宣布,美元对黄金第二次贬值,放弃官方定价。”

  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抬起了头,看着大卫·陈。

  没有人说话。

  李福兆推了推眼镜。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完了。”

  “从今天起,全世界的货币,都在水里飘着,没有锚了。”

  大卫·陈把纸带揉成一团,扔进纸篓。

  “之前,我们是等风来。”

  “现在,风就没停过。”

  他走到一块黑板前,指着上面一个复杂的波动率模型。

  他环视一圈。

  “我们从世界各地请来的你们来,不是为了看风景的。”

  “我要你们的这套模型,告诉我下一秒,哪个国家的货币最脆弱。”

  一个从加州理工请来的数学家站起来。

  “大卫,模型显示,英格兰银行的压力最大。”

  “他们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支撑英镑现在的汇率。”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造成恐慌性抛售。”

  大卫·陈看着他。

  “给我一个具体的概率。”

  数学家在黑板上写下一串计算。

  “两周内,英镑贬值超过百分之五的概率,是百分之八十二。”

  大卫·陈拿起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

  他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

  他看着李福兆。

  “福兆,这次我们自己干。”

  李福兆愣住了。

  “不跟老板汇报?”

  “老板请我们来,不是为了当一个传声筒。”

  大卫·陈的声音很平。

  “我们用自己的分析,打第一枪。”

  “通知下去。”

  “目标,英镑。”

  交易室里,没有人再发出疑问。

  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这一次,没有疯狂的吼叫。

  只有一台台加法机和电传打字机,发出的,冰冷而有节奏的咔哒声。

  指令通过加密电报,从这里发出。

  流向伦敦,纽约,东京。

  一张看不见的网,在英镑周围,悄然收紧。

  一周后。

  伦敦外汇市场开盘。

  没有任何预兆。

  一笔五千万美元的英镑卖单,砸进了市场。

  紧接着,是第二笔,第三笔。

  像有人打开了水龙头。

  卖单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的账户涌出。

  英镑的汇率曲线,开始像瀑布一样向下倾泻。

  恐慌情绪瞬间蔓延。

  跟风抛售的指令,从各个银行,基金,甚至是个人的账户里发出。

  英格兰银行试图干预。

  他们抛出自己本就不多的美元和马克储备,想要托住汇率。

  但他们的努力,就像往海里扔石头。

  只激起一点点水花,就消失了。

  李福兆看着行情纸带,手心在出汗。

  “大卫,我们已经投入了三个亿的美金。”

  “英格兰银行还在硬撑。”

  大卫·陈看着黑板上的模型。

  “他们的储备,撑不过今天中午。”

  “继续加码。”

  中午十二点。

  伦敦市场传来消息。

  英格兰银行宣布,放弃干预,允许英镑汇率自由浮动。

  消息传出的瞬间,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再次暴跌百分之三。

  办公室里,响起了压抑的欢呼声。

  李福兆身边的加法机,打出了一长串数字。

  他看着那个最终的盈利总额,声音在抖。

  “三千二百万美金。”

  “我们只用了一周。”

  大卫·陈走到窗边,看着苏黎世湖。

  “收网。”

  “把利润换成马克和瑞士法郎,一分英镑都不要留。”

  “剩下的事情,交给律师和会计师。”

  他转过身,拿起自己的外套。

  “我去见老板。”

  香港,和记大厦顶层。

  陈山正在看一份新界工业园的建设规划图。

  梁文辉站在一旁。

  “山哥,德国库卡的生产线已经开始试运行了。”

  “周教授他们带回来的工程师,帮我们省了至少五年的时间。”

  “和记重工的第一批工业机器人,下个月就能下线。”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

  大卫·陈走了进来。

  “老板。”

  陈山抬起头。

  “办完了?”

  “办完了。”

  大卫·陈把一份文件放在桌上。

  “英镑的空头头寸,已经全部平仓。”

  “扣掉所有成本,净利润三千二百万美金。”

  梁文辉看了一眼那份报告,眼神动了一下。

  他知道,这次行动,陈山没有下达任何指令。

  陈山拿起那份报告,没有看。

  他看着大卫·陈。

  “你做的决定?”

  “是。”

  大卫·陈站得笔直。

  “模型给出了机会,我认为应该抓住。”

  办公室里很安静。

  陈山把报告扔回桌上。

  “以后,一亿美金以下的盘子,你自己做主。”

  “不用事事向我汇报。”

  “我只要看每个季度的报表。”

  大卫·陈的身体,不易察觉地松了一下。

  “明白。”

  “出去吧。”

  陈山挥了挥手。

  大卫·陈转身离开。

  办公室里,只剩下陈山和梁文辉。

  “山哥,金融这块,赚的钱越来越多了。”

  梁文辉说。

  “这笔钱,拨给和记航运。”

  陈山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

  “我要买船。”

  “买全世界最大的油轮。”

  梁文辉有些不解。

  “我们的货运量,用不了那么多船。”

  “不是用来运货的。”

  “是,山哥。”

  就在这时,桌上的红色电话响了。

  梁文辉接起电话。

  “喂?”

  他听了几句,放下电话,表情变得有些奇怪。

  “山哥。”

  “启德机场那边打来的。”

  “有一架没有报备航线的湾流私人飞机,刚刚降落。”

  “一个叫法赫德的王子特使,说要见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最新章节,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